宿命 经销商宿命(5)



  比如,比亚迪成都经销商平通公司的“退网门”事件,即经销商对厂家的无情压榨到了忍无可忍,无路可走之时,经销商爆发出来的反抗。

  第五阶段:变幻莫测

  经销商最终无法忍受厂家高压的时候,会有多种结果出现:有些经销商选择放弃品牌重新接新品牌;有些经销商缩小自己的区域;有些经销商选择按照品牌的要求做;为完成任务疲于奔命非常辛苦;有些经销商被迫交出经销权,转变成一般的分销客户。

  迫于厂家压力,有的经销商不得不一次次将赚来的钱又去进货,还不够,只得负债经营,完全疲于奔命。“这个市场我投入了很多年,商场租金也付了,一旦他们停止供货,我的一切努力都会付之东流,所以还得硬撑……”

  所有这类经销商,都会再去选择一两个品牌来重新做代理。一个新的经销商宿命轮回,又开始了。

  品牌做强,市场做大之后,品牌很快就会处于半流通状态。厂家表面上有严格的区域保护措施,实际上厂家无形中却在默许和鼓励经销商来回窜货,这样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厂家才能最大限度地出货。

  比如诺基亚手机窜货现象就十分严重,在全国极为普遍,长沙某大经销商销售的诺基亚手机95%是外地窜来的货。诺基亚公司在2009年中期之前,几乎每天都在对窜货经销商进行罚款,一个经销商每赚10万元,诺基亚就罚款3~5万元,每年诺基亚的罚款所得,竟达到了2亿元之巨!这就是经销商和厂家之间,变幻莫测的关系。

  冠冕堂皇的潜规则

  ——经销商与零售卖场的明暗角逐

  难道这就是经销商的宿命?不但在厂家面前,在商超面前也是永远弱势,永远忍气吞声,永远被压榨?

  两个小经销商的原生态生存

  经销商从厂家进了货,转身就得卖出去,不光要争取卖得多,还要争取卖得快。

  此时,经销商除了给区县分销商、路边店、便利店发货,他们面临的最大诱惑是——进商超——进商超意味着大销量,才能满足厂家的销量要求。只要有可能,厂家必定要求经销商进商超,不进就取消经销权。

  商超不得不进,但商超等零售卖场却太过强势,具有不可动摇的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他们张着血盆大口,等着经销商去钻……

  山西太原代理船牌透明皂等日化产品的王丽,1996年开始给超市供货,当时超市业态在太原刚刚兴起,求着王丽供货,没有一分钱的费用,而王丽有25%的毛利!于是到2000年,王丽停掉批发市场的生意,全心全意为超市供货。但这时,超市开始收2%的进场费,不久又开始收节庆费、店庆费、耗材费等,各种名目达到二三十种,到2002年最后收费达到13%!在做大的过程中,王丽的管理、人员、运输、税收等也在增加费用。商超60天账期,而且结账只结一半,另一半下个月结,这导致王丽很不好算账,最后终于算清楚,不但没赚钱,反而亏了!

  就这样,王丽给20多家商超供货,其间有倒闭的超市赔不出钱来,便拿物品抵货款,一个进价5元的水桶,抵给王丽竟然算25元,一条零售价32元的毛巾,竟然算成100多元!爱要不要!弱势的王丽觉得再不公平,再有气,却无处去说,只好接受。

  一直做到2004年,越来越感觉大事不妙,王丽终于和丈夫一起下了决心,撤出商超!“今年在×××卖场已交了12万元的费用,撤了可就亏了!”王丽还在犹豫。丈夫说,“咱不要这钱了,早点撤,不然还要赔得更多!”最后货也不要了,强行撤出来,一算,之前做生意赚到的200多万元全赔光了,还欠了60多万元的债!

  王丽这才叫欲哭无泪。

  王丽亏损,还有一个已危及到每一个经销商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来,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周转的钱越做越少。比如过去某产品进价0.4元,卖出去一元。现在由于原材料涨价,厂家出厂价涨到0.7~0.8元了,经销商的发价,仍然只能卖一元,否则没有竞争力。

  就这样,王丽和许多经销商一样,手里的资金越做越少,一亏再亏。

  王丽的遭遇,是国内千千万万经销商(供货商)惨痛经历的一个缩影。

  采访中,山东酒水经销商王开国告诉记者,商超对小品牌的做法太不规范,收费太多。他代理的五粮液、剑南春等大品牌,商超求着你进,五粮液还不收进场费。

  即使这样,王开国得交的上架费、海报费、节庆费等加起来,也占了他供货价的3%~6%(不同的品牌收费不同),“这是商超的非赢利收入,只要进了场,他不卖也要收这个费。”然后,商超加价15%~20%销售,账期到了结账时,商超还得从王开国10%~15%的毛利中,扣除3%~6%。最后商超获得毛利20%~25%,而王开国的毛利仅7%~8%,除去管理费,员工工资、配送费、损耗等,王开国最后只有5%的净利润。

  “这还算好的,这是大品牌!小品牌的情况就更糟糕了。小副食,商场一搞活动,就得‘倒挂’。”为什么小副食亏着钱还要进商超?那是因为,厂家要求必须达到铺市率,有名气的商超必须进,否则取消代理权!

  小副食们只好进商超,亏一点不要紧,但是可以冲量完成任务。小副食们还可以加价3%~5%窜到别的地方去,还可以批发给路边店、夫妻店、便利店等其他一切可能的零售终端,这些店现款现货,赚了钱,间高扯矮,就能补上商超亏损的窟窿……

  冠冕堂皇的潜规则

  记者采访了山西代理商联合会秘书长孙国强。他的一席话,让记者心情沉重。

  现在,厂家给代理商划分的代理区域越来越小,划到了县一级,任务量却越来越大。于是窜货、杀价接踵而至,甚至与进价持平就出货了,只要不把市场做乱做死,大量的窜货、杀价其实是厂家非常乐意看到的。

  现在,商超账期越来越长,两个月、三个月、半年才给代理商结账,导致代理商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不在少数。于是商务部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于2006年11月开始施行,规定商超等零售商收到货之后60天内必须把款打给代理商。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觉点的卖场60天结账,结的却是60天内卖出来的那部分;另一些卖场说,我就90天结账,无数代理商他愿意,这是市场行为。

  商务部出台的这个管理办法还规定,种种费用都不准收了,事实上,没有谁做得到。

  2008年初,商务部召开全国各大零售商和行业协会参加的会议,想了解一下办法施行一年多来,大家的意见和落实情况。会上,号称全球最大卖场之一的×××的代表说,“我们在全国已经不收费了,只是要求代理商的首批货免费铺到我的终端。这不是我收费,是代理商赠送我的……”

  又有某大卖场代表说,“其实我们也有苦衷。不是我们想收费,是代理商他自己愿意交啊。假如货物上架的位置不收费,那么谁都会去抢好位置,那不好的位置又给谁呢?那不乱了吗?那么我们就排个秩序,一二三四等,最差的收100元,然后谁给的钱多,就把谁安排在好位置。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不管他交一千,还是一万,他们愿意交啊。他们要交,不是我要收,我是不收费的,但是代理商硬要交。这是收费吗?”

  这就是零售商、大卖场,他们太强势,太牛了。没有谁能撼动他们。他们想收的费,到现在依然照收不误。

  这样的潜规则,冠冕堂皇地摆上桌面。

  被零售商明目张胆地给“黑”了

  现在,国家开始给中小企业贷款了。孙国强这两年做了不少工作,帮中小经销商贷款1个多亿。

  按理说,代理商贷款由商超担保是最合适的,因为商超手里有代理商几百万、上千万的货款。如果代理商拿着款跑了,货还在零售商手里。

  2008年开始推行这个办法。代理商一听,高兴坏了。如果零售卖场还有200万元货款未结给代理商,那么他就担保贷200万元。款贷出来了,代理商高高兴兴拿走了。第二个月,代理商按惯例过来结那200万元的货款了,零售商却说:“我上个月不是给你担保贷了200万吗,这个月不用结了。”最后是一直结不了。

  这一来,代理商承担贷款所有的利息、责任,款却被零售商拿去用了!代理商就这样被零售商明目张胆地给“黑”了。

  这样运作一段时间之后,银行不干了,贷出来的款,事实上代理商都拿不到,全到了零售商手里,这太乱了。一家200万,100家就是两个亿,银行风险太大了。

  这个最后夭折了……

  这就是零售商、大卖场,他们的彪悍和强势,不需要理由。

  难道这就是经销商的宿命?不但在厂家面前,在商超面前也是这样弱势,忍气吞声,等待着被压榨?

  (特别鸣谢:感谢太原王忠慧先生对《商界》采访的全程支持)

 宿命 经销商宿命(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8642.html

更多阅读

佛说,爱情是一种宿命 佛说爱情十种境界

2008/05/24佛说,爱情是一种宿命。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丈夫呢?还是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丈夫呢?”佛笑了笑:“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的,是你爱的人还爱你的人呢?”石头也笑了

德意志宿命与梅毒艺术家--《浮士德博士》 浮士德博士

德意志宿命与梅毒艺术家转自 12年6月号Timeout上海 文:王莫之《浮士德博士》托马斯·曼著罗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5月58元[谁不喜欢它,文豪就不喜欢谁;谁对它承受的精神高压有所理解,谁就赢得文豪的心。]托马斯·曼、浮士德、勋伯格

声明:《宿命 经销商宿命(5)》为网友山楂味的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