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影响犹在,正对不同消费模式的国家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对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无论是从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加快我国消费模式转型的步伐。

        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而是要在现行的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

        一、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过度消费模式

        在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低储蓄率是当前美国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高不下。美国属于典型的高收入—高消费—低储蓄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已发展成为透支消费、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

        (二)储蓄率一直低迷。近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负债消费,二是超前消费。近十几年来,美国人均消费支出基本上接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在0.90以上。

 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
        (三)负债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长期以来,上自美国政府,下至企业和消费者,都以不同的借贷方式度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赤字,消费者主要靠借债来支撑消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消费者即期收入减少,资产大幅缩水,从金融危机爆发到2008年底,美国家庭资产缩水近13万亿美元。财富递减迫使美国消费者增加储蓄、缩减消费,逐步改变过度负债的消费模式,储蓄率有所回升。

        (四)超前过度消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人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强大的消费虽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也使美国家庭缺乏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在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美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创造出名目繁多的与借贷消费有关的金融产品牟利,而美国政府又监管不力,最终演化成金融危机,充分证明美国消费模式存在致命缺陷。

        (五)消费前景将持续乏力。2009年美国消费品销售额比上年下降1.7%,跌幅为63年以来之最,服务开支的跌幅更是创下71年之最。据IMF调查结果表明,美国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后已捂紧钱包,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打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率的稳定增长趋势。美国家庭未来的消费率有可能从当前水平下滑,并导致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大约5%升至6%以上。在未来数年,美国家庭消费和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将分别介于85~92%和5~7%。

  二、中国:高储蓄—谨慎保守型消费模式                      

        (一)消费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滑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平均消费率稳定在73~79%,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也达到65~70%。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6%,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5.3%,不仅与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相比,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而且与欧洲的58%、日本的55%、美国的70%相差甚远。不仅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74.1%),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54.6%。

        (二)居民消费规模相对较小,增长缓慢。从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1990~2007年,世界居民消费和GDP年均增长率都为2.9%,两者同步增长,多数国家居民消费要略快于经济增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居民消费增长均要快于经济增长;而同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年均增长7.6%,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2.4个百分点,两者差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与美国相差2.7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滞后于收入的增长。1979~2007年,我国经济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6.4%,消费支出增速分别慢于收入0.7和0.6个百分点。

        (四)居民储蓄余额不断攀升。改革开放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52年的8.6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10.6亿元,年均增长13.1%。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7885.4亿元,年均增长26.0%,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2倍。其中1978~1986年8年中存款余额增长10倍;到1994年,16年间增长100倍;到2008年,30年间增长1000多倍。

  从城镇居民的人均储蓄率看,1990年为15.2%,2000年达20.4%,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27.5%和28.7%,表明近年来城镇居民有四分之一多的收入存入银行。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看,1990年为8.8%,2000年达15.7%,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1.3%和11.7%。

        (五)高收入群体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阶层。从储蓄结构看,分布极不均匀。最高收入户平均储蓄率达38.1%,不仅高于最低收入户(5.1%)33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7%)9.4个百分点。

  启示

        中国和美国都是目前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但储蓄与消费的运行轨迹截然不同:存款过度与负债累累,形成了鲜明反差。从长远的角度看,这两种模式都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认真反思。从国情与现实出发,通过两种消费模式的比较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启示:

 一、高储蓄增强了居民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减缓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年均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率从1990年的15.2%上升到2008年的28.7%。截至200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9.7%,净增加4.3万亿元。目前我国人均储蓄额近2万元人民币,与美国人均欠银行1.5万美元形成鲜明对比。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如何看待高储蓄,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储蓄率太高、消费太低。高储蓄率意味着家庭消费意愿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将压抑总供给的扩张。他们主张大幅降低储蓄,扩大消费甚至提倡像西方国家的超前或透支消费;二是高储蓄率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较高的资本积累,从而不断为总供给的扩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是进一步扩张消费的重要基础。

        事实证明,在由美国引发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谨慎型消费模式起到减缓危机影响的作用,消费需求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了较高增速,其原因除推动消费的政策效应和消费升级等因素外,是与居民的高储蓄密不可分的:

        (一)我国的高储蓄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没有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更不是人们形容的“笼中虎”,相反,高储蓄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二)高储蓄已成为重要的民间资源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阻碍消费增长的一些体制因素正在不断化解,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庞大的储蓄,使得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有足够的民间投资资金可以调动,并成为推动经济迅速复苏的实力和后盾。相比之下,美国的储蓄率几乎为零,恢复经济需要更多依靠政府的赤字,这可能带来美国经济更进一步的失衡和危机的深不可测。

        (三)众所周知,消费不仅和本期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还与往年的收入和储蓄紧密相关。从我国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充裕的居民储蓄无疑是巨大的潜在购买力。消费者在购房、买车及购买其他高值耐用消费品时,不一定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的增减,还要取决于多年来积蓄的多少。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缺少储蓄保障,国外一些白领一旦失去工作,生活立刻陷入困境。事实证明,西方国家的高消费、低储蓄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相比之下,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危机的破坏程度比某些西方国家要低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居民的高储蓄密切相关,成为经济社会得以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居民储蓄将成为支撑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居民后顾之忧大为减轻,加之消费政策到位,消费环境优化,如果引导正确,居民只要把昨天挣到的钱从储蓄中花出一部分,储蓄率下降几个百分点,其对消费需求的增长将起重要的拉动作用。因此,高储蓄率及大规模投资计划,将有力支撑今后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9985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 宦海沉浮

原文地址:金融危机下的产物——观《职业丑人沉浮记》有感作者:憩园主还记得08年的金融危机吗,一些企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就想大规模裁员,可是面对一些有背景和不想失去工作的员工,使负责人束手无策,这时”职业丑人“就应运而生了,他们顾名思

什么是全球领导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领导力(2)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艾文·雅各布: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必须有耐心,不管你是要开拓新的业务,还是做别的,要实现你的想法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开拓新业务,开展新的计划,很多时候都要比预计的时间要长,不管你进入一个市场还是使用新

什么是全球领导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领导力(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危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察觉,正如危机走的时候,谁也没有发觉一样。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相比,此时公众对于市场和未来的信心,已然陡增。但问题是,这一年的危机,留给我们什么?危机的绞肉机之下的经历和教训,又能给全球商

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尽,影响犹在,正对不同消费模式的国家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尤其对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

孤岛危机1无限能量 金融危机下的品牌能量与市场机会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抓住了趋势,然后实施定位准确的品牌传播,才能产生品牌势能和聚焦效应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更要学会过冬,不能依靠削减品牌投资来过冬       在金融危机来的

声明:《思考本质不如消费形状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1)》为网友邓氏情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