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安全知识教案

  目前计算机安全面临较多的威胁,计算机病毒被公认为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敌人。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计算机安全知识教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安全知识教案

  教学内容:

  计算机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安全知识教案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引 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

  新 课:

  一、计算机安全(computer security)是由计算机管理派生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目的是为了改善计算机系统和应用中的某些不可靠因素,以保证计算机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一般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隐蔽性 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2) 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3)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4) 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5) 破坏性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908871/695621539.html

更多阅读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软件概念 计算机软件基础

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软件概念电脑软件,是人们为了告诉电脑要做什么事而编写的,电脑能够理解的一串指令,有时也叫代码、程序。根据功能的不同,电脑软件可以粗略地分成四个层次。最贴近电脑硬件的是一些小巧的软件。它们实现一些最基本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计算机网络经历四个阶段:一是以一台主机与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又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二是多台主机互联的通信系统(兴起于20世

声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安全知识教案》为网友束缚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