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生辰考之五秋瑾王廷钧 近现代名人传



秋瑾女烈士是闻名四海的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她出身于官宦之家,家庭物质条件自然不差,按说生辰当有精确纪录。考诸史料,她的生日、生辰确实都记载一致,查有实据:生于农历十月十一日卯时。可惜的是,她的生年却存有争议,亲朋好友所说所忆,从光绪元年到光绪五年不一。一般史家多采用其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1934年成书)所记的生日:“故伯姊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夏正十月十一日也。”也就是公历1875年11月8日。林逸的《秋瑾年谱》和永田圭介的《秋瑾:竞雄女侠传 》皆采此说。盖秋宗章与其关系最亲,年代相距亦近矣。而湖南的赵世荣先生则主要依据民国五年版的《上湘城南王氏族谱》以及秋瑾与吴芝瑛订交的《兰谱》等史料,考证女侠生年为光绪三年(1877年)。需要指出的是,王家是湖南湘潭的富商大贾,富甲一方。此版王氏族谱,是由王家出资续修,秋瑾之子王沅德参与编修的,里面还有王家人物传记多篇。例如秋瑾与其夫婿王廷钧的合传。作为1999年新发现的史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王沅德与秋宗章两人虽为舅甥,年龄却只相差一岁。秋瑾烈士牺牲时,两人年纪都只有十一二岁。尚不知世事。 兹将赵先生大作《女杰之乡荷叶纪事》(湖南人民出版社》之中相关章节引用如下:

 秋瑾的出生年月,目前有四种说法。  其一,认为秋瑾出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死时为33岁。见秋瑾之弟秋宗章的《六六私乘》、女友徐自华的《鉴湖女侠秋君墓志》等。  其二,认为秋瑾出生于1877年(光绪三年),死时为31岁。见吴芝瑛《秋女士传》、王时泽《回忆秋瑾》等。  其三,认为秋瑾出生于1878年(光绪四年),见史翼《去年不是秋瑾烈士一百周年诞辰》。  其四,认为秋瑾出生于1879(光绪五年),死时29岁。见邵雯《秋瑾出生年代考》等。  上述第一种说法,完全出自口传。第二种说法依据吴芝瑛出示的秋瑾与订交的《兰谱》,第三种说法依据秋瑾外孙女口传材料推算。第四种说法以秋瑾《泛东海歌》中“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句及秋瑾被捕后的《供词》曰:“山阴县人,年二十九岁”句,推算而来。  关于秋瑾烈士的出生年月,我们认为:目前只能依据历史可信的文字记载为准。而且,这些文字记载必须是秋家和秋瑾烈士本人所认可的。这样原始的文字记载目前存在四种:
  1 据《上湘城南王氏族谱》记载  这是笔者1999年5月在秋瑾婆家——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发现的,民国五年版的《王氏四修谱》中记载有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即上湘城南王氏十七代孙)。《王谱》卷四第40页载:  华冕三子昭兰,清由太学生签分工部主事。都水师行走,加四级。旋升工部郎中,赏给二品顶戴,诰授荣禄大夫。册名廷钧,字子芳,号纯声。光绪五年己卯十月初六卯时生。宣统元年己酉闰二月廿一申时殁。葬湘潭三都四甲叶子塘巳山亥向,碑墓图志。  配,秋氏,寿南公女。清诰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卯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在浙江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生子沅德,出抚一半与子旗公为嗣。女桂芳,待字。  昭兰长子沅德,字仲瀛,号艾潭。清光绪廿三年丁酉五月廿七辰时生。娶张氏,翊六女。清光绪廿二年丙申六月初二午时生。生子,孝礼。



  旧时,湖南乡间男女订亲,首先要交换“红庚”,看“八字”合不合。“红庚”上双方家长将自己儿女的出生年月写于红纸上,装在一个精致的小书盒内给对方送去,称之为送“红庚”。《王氏族谱》上秋瑾的出生年月,应当来源于秋瑾的父亲秋星候。这是秋瑾的父母认可的秋瑾的出生年月,可为信史。
  2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据秋瑾给吴芝瑛订交的《兰谱》载:  同心之言  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浙江山阴县民籍。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适王。曾祖,家丞。祖嘉禾。父,寿南。母,单氏,现年六十岁。兄原名誉章,字徕稷,派名应奎。妹,闺珵。弟,宗章。侄三,锡辰、甲、揆。侄女二:慕芬、昭。子,派名元德,名元深,字仲瀛,号艾潭。女,桂芬,字灿之。  跨马担簦,乘车戴笠,贵贱不渝,始终如一。  芝瑛仁姐大人同心惠存  如妹秋闺瑾顿首拜光绪甲辰元月。订文字之交于京师旅次。  秋瑾出生于光绪三年(1877),《王氏族谱》已有定论。订交的《兰谱》为光绪甲辰元月(1904年2月),这时,秋瑾在世上已生活了28个年头了,虚龄是28岁。这份《兰谱》,出自秋瑾手笔,是秋瑾自己认可的,与《王氏族谱》佐证,当为信史不误。
 3 据秋瑾《泛东海歌》记载  “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泛东海歌》写于1904年春。此时,她离满27周岁,尚差半年。说自己27岁,当为信史不误。
  4据秋瑾被捕后《供词》中曰:山阴县人,年二十九岁。  此《供词》虽不是秋瑾亲笔,但出自秋瑾口中:《供词》写于1907年农历6月6日前,离她10月11日满30岁,尚差4个多月。秋瑾说自己29岁,也当信史不误。  秋瑾丈夫王廷钧生于光绪五年,秋瑾只比丈夫大2岁,符合湖南旧时的婚习。秋瑾如果生于光绪五年(1879),“红庚”上把秋瑾年龄夸大而入《王氏族谱》,就显得不合情理。
  综上所述:据《王氏族谱》、《兰谱》以及秋瑾诗中所述年龄,县吏所记秋瑾口述的《供词》,秋瑾的生日当是1877年10月11日无误。烈士就义时,实际年龄为29岁半。说30岁亦可,说31岁则是虚岁了(从出生的1877年到就义时的1907年是31个年头了)。


赵先生此说,似有一定道理。然而,郭长海先生在《秋瑾生年的最后认定》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有力证据,否定了1877生年说。那就是秋瑾的胞妹秋珵,“出生于1878年农历三月五日,如果秋瑾生于1877年农历十月十一日,那么,她们两人的生辰,仅仅相隔五个月,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长兄秋誉章出生于1873年,故秋瑾应生于1874-1877年之间。)郭先生主张1875生年说,并给出了详细的考证。兹将其文一并录下:

《秋瑾生年的最后认定 》
《绍兴日报》2009 年 7 月 13日
郭长海
 秋瑾的生年,过去有许多说法,如:1876年说;1878年说;1879年说。这几种说法,或则是无准确的史料依据,下笔时随意性的成分很多;或则所据史料有误,缺乏认真的考证,故此多不能成立。目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1875年说和1877年说两种说法上。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按:1877年之说,出于秋瑾之口。她在北京,亲口对吴芝瑛说过,而且有《兰谱》为证。她到东京,亲口对陶成章说过,而且有《清国留学生会馆登记册》为证;另外,还亲口对王时泽说过,对冯自由说过。他们四人都知道,秋瑾死时31岁,是时为1907年。即出生于1877年。此说因为出自她亲口所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为很多人相信和采用。
  1875年说,是秋家家属中一直坚持的观点,因为秋家有一份祭祀牌,上面注有每人的生卒时间,秋瑾的旁边注有“光绪元年,生肖为亥”,即生于1875年。而且,秋瑾从日本归国后,对朋友们如徐自华说的年龄与生年,都是1875年。
  看起来,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考虑到秋瑾的妹妹秋珵生于1878年农历三月五日,如果秋瑾生于1877年农历十月十一日,那么,她们两人的生辰,仅仅相隔五个月,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还有,秋瑾自撰的《兰谱》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既没有皇帝年号纪年,也没有干支纪年,更没有生肖。仅仅填写了二十八岁,而在表示生年时,这三点十分重要。这里的缺漏,显然不是一时的忽略,忘记了填写。看到《兰谱》其他内容上的详细,就知道,这样做,是秋瑾有意为之。个中情况,反映了秋瑾一定有难言之隐。
  我在研究秋瑾一生事迹并为之作年谱的时候,曾经发现秋瑾年龄上有两年的误差。而这个误差并不是从小出现的。推究起来,应当出现在她许婚的时候:或为18,或为20;还有结婚的时候,或为20,或为22。如此下去,直到北京,再到日本,这种两岁的年龄差始终存在。直到1906年归国之后,她才放弃,恢复她本来的年龄。我当时推断,可能与王廷钧的属相不合,而有所避讳。但是,仔细推究,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王廷钧生于1879年,己卯年,生肖为兔,依据旧时迷信的说法,猪、兔也不存在相克的问题,无须更改秋瑾的年龄。无奈之下,为了表示有此疑问,我在撰写《秋瑾年谱》的时候只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两说并存。而以秋瑾出生之年为本生之年,把1877年作为过渡之年,为了表示区别,加了方括号①。
  问题的解决,在最近有了端倪。
  我在查阅旧报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篇文章,出自秋瑾之弟秋宗章的笔下,名为《读<秋瑾烈士就义之经过>书后》,在指出另一位作者所写文章中涉及秋瑾年龄时,有不对的地方,他写出下面一段话:
 “惟据家嫂言,先大姊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初五日嫔于湘潭王氏,时年已二十二岁。而执柯者误传为二十岁。此后,以讹传讹,迄未更正。故三十三岁就义,而桐城吴芝瑛女士所撰小传,乃误为三十一岁。”
  (《中央日报》1935年10月28日)
  秋宗章此文说得很清楚,造成秋瑾年龄有误差的原因,乃是“执柯者误传”,盖出自媒婆之口,大概以后双方合庚帖,推算八字,便都由媒婆一手操纵,形成了秋瑾的第二种年龄。秋瑾进北京,对吴芝瑛所说年龄,即指后者而言。这里,我们更明白了,为什么在《兰谱》上,秋瑾留下那么明显的漏洞,前面说的“难言之隐”,在这里就都清楚了。以后,秋瑾到日本东京留学,对陶成章说,对王时泽说,对冯自由说,都缘于此。而从日本归国后,(夫妻分开,)年龄问题,已不是主要问题,所以她对徐自华说,对周亚卫说,都是自己本来的年龄。
  至于秋家,知道秋瑾年龄有变化的人,除了秋瑾自己本人之外,她的父母兄嫂也都知道。所以,秋瑾的大嫂张淳芝后来向后辈们讲秋瑾的事迹时,都说秋瑾生于光绪元年,生肖为猪;秋宗章后来所写一系列回忆秋瑾的文章如《六六私乘》、《续六六私乘》等,凡提到秋瑾的生年时,必说:“先大姊生于光绪元年。”因为秋氏家族,只知秋瑾有这一种生年,并无其他。
  如上所述,争论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秋瑾生年问题,至此可以画上句号了。
  注释:①:《秋瑾事迹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窃以为,郭先生此说似更有说服力。或许当时媒人为王秋两家做媒时,因担心男女年龄相差过大,或者双方八字不合,而将秋瑾年龄改小两岁,也未可知。史料虽然繁杂,命理却很简易。其实只要将这两个生年的八字与烈士生平一比对,结果立出。而且《王氏族谱》还记载了其夫王廷钧,其子王沅德的生辰,亦可对判断八字真假起参考作用。
秋氏光绪元年
出生公历:1875年11月8日6时37分(北京时间),星期一。出生农历:乙亥年 十月 十一日卯时。
    劫    伤    日元   伤    坤造  乙    丁    甲    丁(日空申、酉)    亥    亥    戌    卯    藏干  甲壬   甲壬   辛丁戊  乙        比枭   比枭   官伤财  劫    地势  长生   长生   养    帝旺   纳音  山头火  屋上土  山头火  炉中火  
节气:立冬1875年11月8日3时6分,大雪1875年12月7日19时21分起大运周岁:9岁 10个月 3天,每一交大运年 9月11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   财 才 杀 官 枭 印 比 劫 大运 戊子 己丑庚寅 辛卯 壬辰癸巳 甲午 乙未   沐浴 冠带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岁数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年份 18851895 19051915 19251935 19451955 排流年:始于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秋氏光绪三年

出生公历:1877年11月15日6时37分(北京时间),星期四。出生农历:丁丑年 十月 十一日卯时。
    才    印    日元   劫    坤造  丁    辛    壬    癸(日空午、未)    丑    亥    辰    卯    藏干  癸辛己  甲壬   乙戊癸  乙        劫印官  食比   伤杀劫  伤    地势  衰    临官   墓    死    纳音  洞下水  钗钏金  长流水  金箔金  
节气:立冬1877年11月7日14时47分,大雪1877年12月7日7时2分起大运周岁:7岁 4个月 2天,每一交大运年 3月17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   比 劫 食 伤 财 才 杀 官 大运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丁巳 戊午 己未   帝旺 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 岁数 9 19 29 39 49 59 69 79 年份 18851895 19051915 19251935 19451955 排流年:始于乙酉 乙未 乙巳 乙卯 乙丑 乙亥 乙酉 乙未 


王廷钧


出生公历:1879年11月19日6时37分(北京时间),星期三。出生农历:己卯年 十月 初六日卯时。
    伤    印    日元   才    乾造  己    乙    丙    辛(日空寅、卯)    卯    亥    午    卯    藏干  乙    甲壬   己丁   乙        印    枭杀   伤劫   印    地势  沐浴   绝    帝旺   沐浴   纳音  城墙土  山头火  天河水  松柏木  
节气:立冬1879年11月8日2时28分,大雪1879年12月7日18时44分起大运周岁:3岁 8个月 20天,每一交大运年 8月8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   枭 官 杀 才 财 伤 食 劫 大运 甲戌 癸酉壬申 辛未 庚午己巳 戊辰 丁卯   墓 死 病 衰 帝旺 临官 冠带沐浴 岁数 5 15 25 35 45 55 65 75 年份 18831893 19031913 19231933 19431953 排流年:始于癸未 癸巳 癸卯 癸丑 癸亥 癸酉 癸未 癸巳


王沅德
出生公历:1897年6月27日8时37分(北京时间),星期日。出生农历:丁酉年 五月 廿八日辰时。
    劫    比    日元   杀    乾造  丁    丙    丙    壬(日空子、丑)    酉    午    辰    辰    藏干  辛    己丁   乙戊癸  乙戊癸      才    伤劫   印食官  印食官  地势  死    帝旺   冠带   冠带   纳音  山下火  天河水  沙中土  长流水  
节气:芒种1897年6月5日19时17分,小暑1897年7月7日5时44分起大运周岁:7岁 2个月 6天,每一交大运年 9月2日起运(公历)。
排大运:   印 枭 官 杀 才 财 伤 食 大运 乙巳 甲辰癸卯 壬寅 辛丑庚子 己亥 戊戌   临官 冠带沐浴 长生 养 胎 绝 墓 岁数 8 18 28 38 48 58 68 78 年份 19041914 19241934 19441954 19641974 排流年:始于甲辰 甲寅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秋瑾生平



近现代名人生辰考之五秋瑾王廷钧 近现代名人传

早年秋瑾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曾祖父秋家丞曾任县令。1881年9月,秋瑾祖父秋嘉禾离云宵,赴“鹿港厅同知”任。1885年,父秋寿南在福建提督门幕府任内,以劳积保知县,分发台湾。初赴台北府某县任,却被人捷足先得,改除“台湾抚院文案”。1886年,秋寿南在台湾,嘱亲戚何禄安护眷赴台。秋瑾随母亲兄妹道经上海,耽搁数月;后搭粮船成行。海上遇台风;数日后,安抵台北。三月后,随母亲兄妹返回厦门。
婚姻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其父秋寿南(信候)任湖南省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湘潭县荷叶乡王廷钧为妻。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1897年生子元德(沅德,名元深,字仲瀛,号艾潭,亦号重民,1897年6月27日-1955年)。1901年生女桂芬(字灿芝,1901年10月7日-1967年),11月26日其父秋寿南卒于湖南桂阳知州任上,之后秋家在湖南办和济钱庄。因所托非人,1902年钱庄即告倒闭,其兄秋誉章只得携眷回乡谋生。同年其夫捐官任户部主事,秋瑾携子随夫迁居北京。
留日1903年,秋瑾与吴芝瑛结拜为姐妹,是年中秋,秋瑾身着男装到戏院看戏,轰动一时。不久,秋瑾和丈夫发生了婚姻危机,然后离婚。1904年,秋瑾变卖首饰筹集资金,于5月东渡至日本,先后入日语讲习所、青山实践女校。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加入冯自由和梁慕光受孙中山委派在横滨成立的三合会,并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
回国

1905年,秋瑾回国省亲,5、6月间加入光复会。7月15日再次东渡日本,8月经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了由孙中山等创立才半个月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2月,因抗议日本文部省于去年11月2日颁发的《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称,在回国前秋瑾曾在陈天华追悼会上对反对回国的鲁迅、许寿裳等人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厉声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只出版两期,创刊号发刊于1906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第二期出版于1907年正月二十日)。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不久又主持大通学堂(1905年徐锡麟等创办,后作为绍兴光复会总机关)体育专修科,并任学堂督办。
就义

大约从1907年春开始筹资准备于7月由金华起义,呼应徐锡麟在安庆起义。7月1日至7月4日,武义、金华、永康等地先后发生光复军起义,但均告失败。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被捕,旋被杀,安庆起义遂告失败。徐锡麟弟徐伟供词牵连秋瑾,但秋瑾拒绝离开绍兴,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消息为浙江巡抚张曾扬(张之洞之叔)得知,大为震怒,知悉徐锡麟与绍兴大通学堂督办秋瑾乃为同党,气急败坏。当即急电绍兴府知府贵福,派山阴县令李钟岳查封大通学堂。
7月14日,李钟岳带领标兵管带到大通学校查抄。李钟岳深恐军队乱开枪,特地乘轿在前,军士只得朝天鸣枪。人马刚至时,校门紧闭,校内有枪还击,李在轿内,大声喊话:“本县在此,大家放心,无须开枪。”军士遂破校门而入,师生四散。县令怕伤及秋瑾,喝令兵士不得射击女子。此时,秋瑾正穿着长袍立在屋脊上,听县令喊话便脱下长袍。军士见是女子,不复射击,得免于难。因放暑假,这次查抄只逮到秋瑾和八名学生。另在水澄桥河下溺死一人,校墻外跌死一人,并搜出枪数十支,子弹若干。
秋瑾下午四时在大通学堂被捕,被关押在卧龙山(即府山)监狱(今卧龙山建有风雨亭)。贵福、李钟岳及会稽县令李瑞年,行三堂会审。次日贵福责令李钟岳派人到绍兴城外秋瑾母亲家查抄。李钟岳故意草草了事,装作一无所获。李钟岳命将秋瑾等九人,提到衙内花厅。秋瑾口供仅写“秋风秋雨愁煞人”一诗句。随后,李钟岳即到绍兴府向贵福报告审讯情形。贵福愀然不悦。贵福当晚赴杭,向张曾扬作假报告,说秋瑾对造反之罪,业已供认不讳。
7月15日凌晨三四时,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被五花大绑着处斩,享年31岁。
时论认为对女流之辈的秋瑾处以斩刑过于残酷,即使是当时憎恨革命党人的守旧派亦不认同官府的处理手法。秋瑾尸体由大通学堂洗衣妇王安友等人裹殓,后由同善堂收殓,草葬于卧龙山麓。之后其灵柩数迁。之后官方曾通缉数十人,后迫于舆论未再追究(只二人被勒捐钱)。秋瑾被杀,导致官方开始打压女校。
秋瑾遇害两周后,张曾扬致电贵福:“报纸中载:该匪当堂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有无其事?有即送核。”当日,贵福复电“七字在山阴李令手,已晋省。”可见实有其事。贵福怀疑李钟岳偏袒,有意开脱。在得到浙江巡抚同意“将秋瑾先行正法”复电后,立即召见李,令他执行。李説:“供、证两无,安能杀人?”
《王氏族谱》 王廷钧秋瑾夫妇合传  子芳先生,湘乡王黻臣公季子也。讳昭兰,册名廷钧。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读书善悟,不耐吟诵。作文写大意,不喜锤炼。不临摹碑帖而书法秀丽。志远大急于仕进。两应童子试,一赴乡闱不与选,遂弃帖括。于清光绪二十七年,以报效秦晋,赈款议叙工部主事。供职两年,转□度支部郎中,覃恩诰封中宪大夫。未几,封翁病笃。告终养旋里,奉汤药数月,遭大故。哀伤过度,体渐消瘦,读礼家居兼养病。拟服阕起,复改外任,以摅夙抱。乃造物忌才,病延两载,遂不起。年三十岁,葬潭邑三都四甲叶子塘巳山亥向。  德配秋女士,讳瑾、字璇卿,号竞雄,浙江山阴世家子也。好读书,工词赋,发言每多感慨。其父星候先生,宦湘有年,女士随侍湘乡差次,得与子芳君订盟。十九岁于归,笃伉俪。二十八年,子芳君赴部供职,女士偕行都门侨寓。手不释卷,口不废吟哦。同乡郭侗柏、李翰屏诸君,慕其诗词,索题索和,辄应之。家居久,见清政府腐败,受外潮刺激,愤然谓子芳君曰:“日本为我国学士荟萃之场,其中必多豪杰,吾意欲往该处一游。”遂质簪珥东渡,入日本实践女学校。研究女子教育,工艺诸学。暇则史笔缀文,拾俚语编《白语报》月刊一册,开导闺闱,其毅色以女界先觉自任。自日本取缔留学生规程出,愤不能忍,决计回国。是时,其父星候公已故。便轮往浙,省其母。旋返湘,省舅姑于湘潭。检点旧日服饰,分给奴婢及戚邻之贫乏者。任侠施与,固其素性也。电京约子芳君归筹学费。候数日不至,请于舅姑,得二千金。赴浙创办《中国女报》于上海。发起女子体育会于绍兴。所著学说诗歌,见诸报纸者甚多,无一不寓革命之意。光绪三十三年,徐烈士锡麟起义皖垣,事未就被害。女与徐君本属中表,闻徐见凶耗,即在校中开会追悼,是以党祸牵及,女士竟于年六月六日成仁于浙江省轩亭口。徐寄尘、吴芝瑛诸士为葬西湖。旋因清廷逼令改迁,其子扶柩返湘,葬昭山。反正后,湘浙两省人士,念女士为革命臣子,导光复先河,开会追悼,以慰英魂。湘都督潭,渝葬岳麓;浙省学界,争葬西湖。为树墓表,立秋社,建悲秋亭,以为纪念。女士虽死足千古矣。  子一,名沅德,翊六馆甥。女一,名灿芝,待字,翊六与亲家夫妇揖别京都,无缘再晤。抚今思昔,感叹良深。籍案牍馀闲,纪其大节,寄刊王氏家乘,用备史馆之采览焉。  湖北通山县知事姻愚弟张翊六鞠躬敬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38675.html

更多阅读

鸣佐短漫翻译之五---这次是emi的作品 emi鸣佐 合集

本篇日志请勿转载鸣佐短漫翻译之五---这次是EMI的作品SHINO真的已经翻的差不多了,于是这次转战EMI,和SHINO的风格不同,EMI更注重情节并且感觉比较灰暗诶~我还是翻译他的小漫画,不过内容也是挺多的,我一点一点来吧~先是几个单幅的.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五:说明文

高中语文经典文本研读之五:说明文第一课时课程目标:1.建构说明文的知识体系。2.熟悉说明文的教学要点。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说明文?1.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

声明:《近现代名人生辰考之五秋瑾王廷钧 近现代名人传》为网友泡沫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