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三角论 舞弊理论四因素

用舞弊三角论透析帕玛拉特事件

  舞弊三角理论的基本原理

  关于企业舞弊行为的成因,理论界提出了企业舞弊形成的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等许多著名的理论。

  其中的三角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Albrecht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其中,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帕玛拉特公司的舞弊三要素

  (一)压力因素

  在帕玛拉特案件中,帕玛拉特管理层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的历史谈起。20世纪60年代初,坦齐(Tanzi)创建帕玛拉特公司。80年代,公司首先进行食品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90年代中期,公司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扩张。这种跨地区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公司进行产品多元化后,坦齐又开始走上行业多元化的道路,整个坦齐家族集团不仅拥有帕尔玛足球俱乐部,还经营旅游、建筑公司等。由于跨行业经营的困难等原因,其中﹁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不利产生了巨额亏损,维持其经营也需巨额资金。再者,90年代意大利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出售价格是相对较低的,这对于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来说,能够筹集到资金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就相当于吃到了便宜的“馅饼”。跨地区扩张所需大量资金支持、跨行业扩张产生亏损的弥补和廉价收购国企的现金需要,都使帕玛拉特的管理层患上了资金饥渴症。1990年,帕玛拉特在米兰股票交易所上市,从公众手里筹得资金后,管理层就迫不及待的将公众公司(即帕玛拉特)的资金转移至其家族企业,将公众公司掏空。由于资本市场是坦齐资金来源最便捷也是最为重要的方式,所以公司管理层不惜粉饰报表,以造就“表面的繁荣”来蒙蔽投资者。这就是帕玛拉特管理层舞弊的动机,也即企业舞弊的压力因素。

  (二)机会因素

  管理层具备了舞弊的动机,又是什么给他们舞弊造就了机会呢?首先,家族型上市公司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帕玛拉特属于家族型公众公司,家族集团在企业中占有绝对数额的股份。而意大利股票市场规模小、不活跃,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向董事会派驻董事以制约大股东,再加上意大利证券监管机构Consob监管不力,所以股票市场上非控股股东力量无法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约。坦齐既是家族企业的首领,也是上市公司的首领,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为其掏空上市公司——向家族公司转移资产、操纵财务报表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各种外部治理机制失效。(1)在欧洲大陆国家,公司治理主要以银行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发达,很少发生故意购并行为。(2)家族企业的高层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因而另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经理市场在家族企业中无法发挥作用。(3)意大利属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允许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银行持有公司股份,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为。但那些贷款给帕玛拉特的银行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制约公司的行为,因为很多贷款是关系贷款。(4)除向银行贷款,帕玛拉特还发行了巨额的债券,为帕玛拉特发行债券的都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银行,其中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等,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赚取手续费而惟利是图,并没有对帕玛拉特形成有效的监督。有国际性投资银行支持,又有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现金做保证,投资者自然对帕玛拉特债券青睐有加。对于帕玛拉特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银行难辞其咎。

  再次,注册会计师在帕玛拉特事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后声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公司提供了虚假的审计资料给他们。但对于如此大额(近40亿欧元)的现金资产,注册会计师为何凭一张传真文件就相信了它的存在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到哪里去了呢?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最清楚,公司那么多现金怎么不用来偿还债务,为什么放在加勒比海不知名的小岛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到哪里去了呢?此案中他们却以自己是“受害者”而推卸责任,“默许”了舞弊的发生。

  (三)借口因素

  舞弊的动机和机会有了,公司管理层又找什么借口,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呢?公司创始人坦齐承认,他曾向家族公司转移过5亿欧元的资产,并希望用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偿还给投资者。言下之意,他虽然挪用了资产,但只要还了就行。对于财务欺诈,坦齐说他只知道大略数字,至于如何操作的全是CFO的责任。公司CFO唐纳也是舞弊的参与者之一,而他说伪造银行文件以虚增资产、制造复杂财务结构隐瞒以负债等财务欺诈都是坦齐授意的,他只是执行而已。总之,管理层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几点启示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很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其中一些已经在深沪以及香港股市上市,还有很多民企正在争取上市资格。所以,研究帕玛拉特事件对于防范民营企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无裨益。根据Albrecht教授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舞弊要发生,三要素缺一不可。只要有效控制其中的任意一环,就有可能防范舞弊于未然。

  首先,从压力因素出发,经营失败是舞弊行为发生的根源。“安然”类公司的轨迹大致是这样;公司创立初期专注于某个行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于是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和多元化。但是扩张和多元化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资金,多数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出现了无法弥补的亏损。其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要满足舆论及媒体的“预期”,管理层不得已开始进行财务欺诈。因此,要防范舞弊,必须防止经营失败。民营企业在进行扩张和多元化的时候必须慎重:只有具备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资金才有成功的可能;且多元化的目的在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盲目地投资高获利的行业只会降低公司的竞争实力。

  其次,借口也是舞弊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管理层自我合理化的基础是:公司是自己的,可以为所欲为。在民营企业没有上市的时候,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后,私人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公司就不再只是企业主个人所有,而是由企业主和其他外部投资者共同拥有。这时公司决策就必须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能只为企业主个人利益。一般家族集团公司都并非整体上市,其中一个或几个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成为公众公司,家族的其他部分仍为未上市的私人公司。如帕玛拉特的CEO坦齐挪用上市公司的钱到未上市的家族企业就是违反公众公司利益、违反非控股股东利益的。如果帕玛拉特没有向公众筹资,坦齐这样做就无可厚非。要防范舞弊就必须使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转变观念,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

  再次,对于帕玛拉特这样的高层管理者舞弊的案件,机会要素是必须着力控制的。企业出现亏损屡见不鲜,但是鲜有企业能够将亏损隐藏如此之久不被发现,并且还被作为“楷模”。这说明,是外界因素为企业提供了机会。我国目前也有很多上市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集团的一部分。如何才能保证上市公司董事会不被大股东(家族集团)控制,做出违背中小股东利益的决策?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提出了很多观点。如吴敬琏提出了让民营企业整体上市的观点,即不是家族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家族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这样民营企业主也就是大股东的利益就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致,以防止大股东违背小股东的利益。还有学者提出,在上市公司推行“董事问责制”、“刺穿公司面纱”等解决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方案。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发挥监督作用。美国SASNo.99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怀疑精神”,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的时候首先假设不同层次上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包括共谋、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等,并要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SASNo.99的发布,增强了注册会计师揭露舞弊的责任,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再以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审计证据为借口推卸责任。因为注册会计师应该本着职业怀疑精神,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更为有力地揭示舞弊行为。该准则很值得我国借鉴。最后,还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家族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为重要。证监会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信息披露规则以保证披露的透明度,并在不断修订。但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成为前后一致的完整体系,使上市公司重视信息披露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舞弊三角论

目录

[显示部分][显示全部]

要素分析回目录

舞弊风险因子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组成的,这三者也是美国最新的反舞弊准则(SASNo.99)提醒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舞弊产生的主要条件。
1.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
2.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企业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
3.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自我合理化),即企业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企业舞弊者常用的理由有: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这笔资金、肯定会归还的,我的目的是善意的,用途是正当的,等等。
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_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行为。

帕玛拉特事件回目录

帕玛拉特事件帕玛拉特公司的舞弊三要素
(一)压力因素
在帕玛拉特案件中,帕玛拉特管理层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这要从帕玛拉特公司的历史谈起。20世纪60年代初,坦齐(Tanzi)创建帕玛拉特公司。80年代,公司首先进行食品行业内的产品多元化。90年代中期,公司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扩张。这种跨地区的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公司进行产品多元化后,坦齐又开始走上行业多元化的道路,整个坦齐家族集团不仅拥有帕尔玛足球俱乐部,还经营旅游、建筑公司等。由于跨行业经营的困难等原因,其中﹁些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和投资不利产生了巨额亏损,维持其经营也需巨额资金。再者,90年代意大利开始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公有企业出售价格是相对较低的,这对于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来说,能够筹集到资金购买这些国有企业就相当于吃到了便宜的“馅饼”。跨地区扩张所需大量资金支持、跨行业扩张产生亏损的弥补和廉价收购国企的现金需要,都使帕玛拉特的管理层患上了资金饥渴症。1990年,帕玛拉特在米兰股票交易所上市,从公众手里筹得资金后,管理层就迫不及待的将公众公司(即帕玛拉特)的资金转移至其家族企业,将公众公司掏空。由于资本市场是坦齐资金来源最便捷也是最为重要的方式,所以公司管理层不惜粉饰报表,以造就“表面的繁荣”来蒙蔽投资者。这就是帕玛拉特管理层舞弊的动机,也即企业舞弊的压力因素。
(二)机会因素
舞弊三角论管理层具备了舞弊的动机,又是什么给他们舞弊造就了机会呢?首先,家族型上市公司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帕玛拉特属于家族型公众公司,家族集团在企业中占有绝对数额的股份。而意大利股票市场规模小、不活跃,又没有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向董事会派驻董事以制约大股东,再加上意大利证券监管机构Consob监管不力,所以股票市场上非控股股东力量无法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制约。坦齐既是家族企业的首领,也是上市公司的首领,董事会为大股东所控制,为其掏空上市公司——向家族公司转移资产、操纵财务报表大开方便之门。
其次,各种外部治理机制失效。
(1)在欧洲大陆国家,公司治理主要以银行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控制权市场不发达,很少发生故意购并行为。
(2)家族企业的高层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因而另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经理市场在家族企业中无法发挥作用。
(3)意大利属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允许作为上市公司债权人的银行持有公司股份,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为。但那些贷款给帕玛拉特的银行没有积极地发挥作用制约公司的行为,因为很多贷款是关系贷款。
(4)除向银行贷款,帕玛拉特还发行了巨额的债券,为帕玛拉特发行债券的都是国际上有名的投资银行,其中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等,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赚取手续费而惟利是图,并没有对帕玛拉特形成有效的监督。有国际性投资银行支持,又有资产负债表上大量的现金做保证,投资者自然对帕玛拉特债券青睐有加。对于帕玛拉特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银行难辞其咎。
再次,注册会计师在帕玛拉特事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审计帕玛拉特在开曼群岛的子公司——Bonlat财务报表的均富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后声称,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公司提供了虚假的审计资料给他们。但对于如此大额(近40亿欧元)的现金资产,注册会计师为何凭一张传真文件就相信了它的存在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谨慎到哪里去了呢?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最清楚,公司那么多现金怎么不用来偿还债务,为什么放在加勒比海不知名的小岛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到哪里去了呢?此案中他们却以自己是“受害者”而推卸责任,“默许”了舞弊的发生。
(三)借口因素
舞弊的动机和机会有了,公司管理层又找什么借口,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呢?公司创始人坦齐承认,他曾向家族公司转移过5亿欧元的资产,并希望用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偿还给投资者。言下之意,他虽然挪用了资产,但只要还了就行。对于财务欺诈,坦齐说他只知道大略数字,至于如何操作的全是CFO的责任。公司CFO唐纳也是舞弊的参与者之一,而他说伪造银行文件以虚增资产、制造复杂财务结构隐瞒以负债等财务欺诈都是坦齐授意的,他只是执行而已。总之,管理层采取自欺欺人的说法,使自身行为合理化。

启示回目录

欺诈三角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很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其中一些已经在深沪以及香港股市上市,还有很多民企正在争取上市资格。所以,研究帕玛拉特事件对于防范民营企业类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无裨益。根据Albrecht教授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舞弊要发生,三要素缺一不可。只要有效控制其中的任意一环,就有可能防范舞弊于未然。
首先,从压力因素出发,经营失败是舞弊行为发生的根源。“安然”类公司的轨迹大致是这样;公司创立初期专注于某个行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于是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和多元化。但是扩张和多元化需要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资金,多数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出现了无法弥补的亏损。其中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要满足舆论及媒体的“预期”,管理层不得已开始进行财务欺诈。因此,要防范舞弊,必须防止经营失败。民营企业在进行扩张和多元化的时候必须慎重:只有具备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资金才有成功的可能;且多元化的目的在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盲目地投资高获利的行业只会降低公司的竞争实力。
其次,借口也是舞弊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管理层自我合理化的基础是:公司是自己的,可以为所欲为。在民营企业没有上市的时候,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债券后,私人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公司就不再只是企业主个人所有,而是由企业主和其他外部投资者共同拥有。这时公司决策就必须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而不能只为企业主个人利益。一般家族集团公司都并非整体上市,其中一个或几个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成为公众公司,家族的其他部分仍为未上市的私人公司。如帕玛拉特的CEO坦齐挪用上市公司的钱到未上市的家族企业就是违反公众公司利益、违反非控股股东利益的。如果帕玛拉特没有向公众筹资,坦齐这样做就无可厚非。要防范舞弊就必须使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转变观念,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
再次,对于帕玛拉特这样的高层管理者舞弊的案件,机会要素是必须着力控制的。企业出现亏损屡见不鲜,但是鲜有企业能够将亏损隐藏如此之久不被发现,并且还被作为“楷模”。这说明,是外界因素为企业提供了机会。中国也有很多上市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集团的一部分。如何才能保证上市公司董事会不被大股东(家族集团)控制,做出违背中小股东利益的决策?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提出了很多观点。如吴敬琏提出了让民营企业整体上市的观点,即不是家族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家族企业集团整体上市,这样民营企业主也就是大股东的利益就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致,以防止大股东违背小股东的利益。还有学者提出,在上市公司推行“董事问责制”、“刺穿公司面纱”等解决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方案。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促使注册会计师发挥监督作用。美国SASNo.99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怀疑精神”,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的时候首先假设不同层次上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包括共谋、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等,并要求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这种精神状态。SASNo.99的发布,增强了注册会计师揭露舞弊的责任,使注册会计师不能再以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审计证据为借口推卸责任。因为注册会计师应该本着职业怀疑精神,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更为有力地揭示舞弊行为。该准则很值得我国借鉴。最后,还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家族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为重要。证监会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信息披露规则以保证披露的透明度,并在不断修订。但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成为前后一致的完整体系,使上市公司重视信息披露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贪婪与恐惧心理的新舞弊三角理论
夏草

当今舞弊理论最有影响力就是舞弊三角理论,美国舞弊审计准则SAS99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为了帮助CPA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factors或预警信号

我国中注协2002年也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并参照美国相关审计标准发布了财务欺诈提示公告,目前中注协版的舞弊风险专门底稿也是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设计,但笔者认为,这个舞弊三角理论实际上并不能有效解释舞弊动因。笔者结合舞弊四角理论,将舞弊三角理论进行升及,将“压力(动机)”改为“诱惑(压力)”,将“合理化借口”改为“暴露”,“机会”保留。

“合理化借口”在实务中极难操作,改为“暴露”之后就更好评估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实际上,美注协的所谓的“合理化借口”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基本与“借口”无关,更多是“暴露”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此外,舞弊动机并不单纯是压力,更多情况下是诱惑,当然“机会”有时也可能形成“诱惑”。

“贪婪”与“恐惧”是每个舞弊者都要面临的双重心理,“诱惑或压力”导致“贪婪”心理,但“暴露”风险又导致“恐惧”心理,如果前者占上风,同时也有“机会”则发生财务舞弊概率就会相对增加。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格及法人格,更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如果有,那只是“诱惑、压力”未到时。


暴露

机会

诱惑/压力



附一:国外有代表性的舞弊动因理论用于分析会计舞弊则形成以下四个会计舞弊动因理论: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会计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该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因此CPA在审计时,不仅应关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危险。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舞弊机会的有无或多少,还进一步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规范舞弊行为的法律系统;该职位所属的行业性质及其在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涉足该领域各种力量的强弱。舞弊者常用的藉口有:法律条文本身含混不清,被人曲解利用;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也是被迫的,无可奈何;我们只是为了暂时渡过困难时期;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凭自己的贡献应获得更多的报酬;我的出发点是为了一个很好的愿望等等。因而,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既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消除舞弊机会,还应通过消除“压力”和“藉口”来抑制舞弊。
  表1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四因素论的对应关系
┏━━━━━━━━━━━━━━━┳━━━━━━━┓
┃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四因素论 ┃
┣━━━━┳━━━━━━━━━━╋━━━━━━━┫
┃个别风 ┃  道德品质    ┃G(贪婪)因子  ┃
┃    ┣━━━━━━━━━━╋━━━━━━━┫
┃险因子 ┃  动机      ┃N(需求)因子  ┃
┣━━━━╋━━━━━━━━━━╋━━━━━━━┫
┃    ┃  舞弊机会    ┃O(机会)因子  ┃
┃一般风 ┃          ┃       ┃
┃    ┣━━━━━━━━━━╋━━━━━━━┫
┃险因子 ┃  发现可能性   ┃       ┃
┃    ┃          ┃E(暴露)因子  ┃
┃    ┣━━━━━━━━━━┫       ┃
┃    ┃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 ┃       ┃
┗━━━━┻━━━━━━━━━━┻━━━━━━━┛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由Bologua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GONE理论实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舞弊。GONE理论中“贪婪”和“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关,“机会”和“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一点与二因素论有相通之处。与三因素论比较,四因素论把舞弊的动机解释为需要,把其道德价值取向解释为贪婪,并且增加了一个“暴露”因素,认为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被发现和揭露后的惩罚强弱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Bologua等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附二: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因素有效性分析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

安然事件等财务丑闻以及安达信等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导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深刻反思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2002年10月,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1997年颁布的第82号审计准则(SAS88),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factors或预警信号。
SAS99从2002年12月15日起付诸实施后,这42个风险因素对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是否有效成为会计职业界广为关注的问题。2005年10月,《内部审计师》刊登了得克萨斯-泛美大学(Universityof Texas-PanAmerican)研究人员对这42个风险因素有效性的研究。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了一大批具有利用风险因素发现财务报表舞弊丰富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内部审计师中,超过81%的内部审计师接受过利用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职业后续教育。根据从这些内部审计师获得的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这42个风险因素在发现财务报表舞弊方面的有效性分值(最有效为5分,最无效零分),并按分值将这42个风险因素的有效性划分为三类: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有效的风险因素和较无效的风险因素。
动机/压力层面的16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 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董事会或CEO对经营层或经营人员施加过分的压力,以实现不切合实际的财务目标


4.21


----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2

以奖金、股票期权为代表的管理层报酬,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实现股票价格、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激进目标


4.09

3

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企业增长快速或盈利能力异常高

3.93

4

管理层在新闻公告或年度报告中提供了过于乐观、不切实际的盈利或增长预期


3.93

5

经常发生入不敷出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或者在报告盈利和盈利增长的同时未能创造足够的现金流量


3.75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6

担心报告糟糕的财务状况将对一些重大未决交易(如企业合并或合同争取)产生潜在或实际的不利影响


3.69

7

投资分析师、机构投资者、重要债权人或其他外部主体因为管理层在新闻公告或年度报告过于乐观而形成不切实际的盈利或增长预期


3.61

8

管理层或董事会成员个人为企业重大债务提供担保

3.59

9

经营损失将导致企业立即破产、被取消抵押权或被接管

3.44

10

管理层和(或)董事会成员在企业拥有重大的财务利益

3.39

11

企业没有能力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或没有能力偿还负债

3.35

12

特别容易受到技术、产品或利率迅速变化的不利影响

3.13

13

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毛利率不断下降

2.99

14

客户需求大幅下降、行业或整个经济的经营失败不断上升

2.96

15

为了维持竞争力,在主要的研究开发或资本支出方面需要获得额外的债务或权益融资


2.85

16

出现新的会计、法规或监管要求

2.56

机会层面的14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对审计师接触人员、信息进行正式或非正式限制,或者限制了审计师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的沟通能力


4.97

2

在正常经常活动之外,或者与未经审计或经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关联方发生了重大关联交易


4.74

3

在由非业主管理且缺乏相应控制的企业中,管理层由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所支配


4.72

4

会计和信息系统失效,包括涉及可报告状况的情形

4.47

5

重大的内部控制缺乏充分监督

4.43

6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未能对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监控


4.27

7

会计、内部审计或信息技术等部分的人员流动性很高,或者在这些部门雇佣了不称职的人员


4.25


----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8

在税收天堂管辖区内设有银行账户、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且缺乏明显的商业理由


4.16

9

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以重大估计为基础,这些估计涉及到难以证实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性


4.01

10

CEO或董事会成员离职率很高

3.91

11

难以确定在企业中拥有控制权益的组织或个人

3.88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2

组织结构过于复杂,涉及异常的法律主体或管理权限

3.70

13

因财务实力显赫或有能力支配特定的行业领域,企业能够左右供应商或客户的交易条款或条件,由此可能产生不恰当或不公平的交易


3.35

14

重大的经营业务位于或在经营环境和文化迥异的国际边界开展

2.95


合理化借口层面的12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引发“实质重于形式”问题的重大、异常或高度复杂的交易,在年末发生此类交易尤其如此


4.95

2

舞弊三角论 舞弊理论四因素
在处理与审计师关系时,管理当局具有霸道行为,尤其是试图限审计师的工作范围


4.92

3

存在违反证券法的不良记录,或者企业、其高管层或董事会成员因涉嫌舞弊或证券法而遭受指控


4.82

4

管理层未能就企业的价值或道德标准进行有效地宣传、实施、支持或督促,或者宣传了不恰当的价值或道德标准


4.52

5

经常与现任或前任审计师在会计、审计或报告问题上发生争端

4.35

6

管理层基于税收动机的理由,对采用不当手法尽可能减少报告盈利表现出浓厚兴趣


4.30

7

管理层经常试图以重要性为理由为一些微不足道或不恰当的会计处理进行辩解


4.22

8

管理层未能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已发现的可报告状况

4.17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9

不分管财务的管理层过多地参与会计原则的选择或重大估计的确定


4.09

10

管理层具有向财务分析师、债权人和其他第三方承诺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预测的做法


4.09

11

向审计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对完成审计工作或签发审计报告提出不合理的时间限制


3.83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2

管理层过于热衷于保持或抬升企业的股票价格或盈利趋势

3.72


笔者认为,SAS99所提出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财务报表舞弊很有借鉴意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果存在上述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注册会计师就应当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包括非常规的审计程序,如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意料到的子公司、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场所或账户进行突击抽查,直至疑虑被消除。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以下18个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高管人员异常变动(尤其是分管财务的高管或主办会计频繁辞职或被调离);(2)频繁变更会计师事事务所(尤其是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报告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3)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尤其是面临着退市、银行逼债等艰难处境);(4)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单据不全或缺失、银行对账单出现呆滞项目、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凭证篡改、付款雷同、平整号码顺序不合乎逻辑、凭证上字迹可疑、以凭证复印件取代原件等);(5)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对应收应付款、收入费用项目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由异常人士编制、临近会计期末编制的异常会计分录等);(6)盈利质量与资产质量相互背离,如在报告大幅增长利润的同时,不良资产大量增加;(7)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背离(尤其是企业连续盈利,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连续三年入不敷出);(8)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互背离;(9)在某个会计期间出现“洗大澡”式的资产减值;(10)将会计估计变更混淆为会计政策变更;(11)将会计舞弊解释为会计差错;(12)不合乎商业逻辑的资产置换;(13)期末发生的异常销售(尤其是对新客户的大额销售);(14)已发货未开票的销售和已开票未发货的销售;(15)前期“销售”在本期大量退货;(16)企业合并日前后被合并企业的毛利率差异悬殊(这可能意味着被合并企业应合并方的要求: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损失;以稳健为借口,滥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业务和人员整合为理由,计提过多的重组负债和或有负债);(17)与客户频繁发生套换交易(向客户出售资产的同时,向客户购入类似的资产);(18)通过关联方进行购销业务。

参考文献:
AICPA,Statement of AuditingStandards, 99, 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Audit, October 2002, www.aicpa.org
Glen D. Moyes, Ping Lin,Raymond M.Jr. Landry, Raise the Red Flag: A Recent Study ExaminesWhich SAS 99 Indicators Are More Effective in Detecting Fraudulent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nal Auditor, October 2005
财务舞弊及职员舞弊行为特征[1]
黄世忠 黄京菁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

近年来,我国职业会计界对于是否应当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争论的焦点不在于风险导向审计本身的优劣,而主要在于风险导向审计是否与我国的执业环境相适应。作者认为,尽管在我国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条件是否成熟尚无定论,但加强对财务舞弊的基础研究(包括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动机、手法、侦查方法等),对于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以反舞弊权威、美国伯明翰·杨大学Albrecht教授的新著《舞弊侦查与防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和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对舞弊的预警信号类型、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特征以及财务报表舞弊预警信号加以综述,以期对我国稳妥地推进风险导向审计有所借鉴。
一、财务舞弊行为特征
SAS99将财务舞弊划分为(1)挪用资产,指偷盗或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2)财务报表舞弊,指通过存在不实表达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报表的使用者,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以谋求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论是挪用资产还是财务报表舞弊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Treadway委员会曾对1977至1986年间发现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COSO委员会继续了这项研究工作,对1987年1月到1997年12月共11年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计审计监管系列文告”(AAER)披露的舞弊案件进行了研究(COSO,1999)。该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以下行为特征:(1)涉案公司性质(Natureof Companies Involved);(2)控制环境性质(Nature of ControlEnvironment);(3)舞弊性质(Nature of Frauds);(4)外部审计师相关问题( Issues Relatedto the External Auditor);(5)涉案公司和人员后果(Consequences for the Companyand Individuals Involved)。
(一)公司背景的行为特征
研究表明,涉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其背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小企业是财务报表舞弊的高发群落。尽管研究样本公司的总资产、总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达到5.33亿美元、2.33亿美元和0.86亿美元,但样本公司总资产、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的中值数只为1570万美元、13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占样本数量75%的公司这三项指标的合计数为7300万美元、5300万美元和1700万美元。
(2)掩饰盈利下降和隐藏利润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都存在,且几率相当。样本显示,在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发生前,利润呈上升势头的公司占49%,而呈下降趋势的公司占43%。
(3)非主板上市公司存在报表舞弊现象更多。样本研究表明这些涉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中,近78%是纳斯达克(NASDAQ)等非主板上市公司,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仅为15%,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为7%。
(4)计算机软件和硬件(15%)、其他制造业(15%)、财务服务业(14%)和医疗健康业(11%)为财务报表舞弊高发行业。
(二)内部控制环境的行为特征
对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控制环境的研究表明:
(1)大多数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都有高管人员的参与。83%的财务报表舞弊牵涉到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按照参与程度统计,CEO是最主要的财务报表舞弊者(72%),其次是CFO(43%)、主计长(21%)、其他副总人员(18%)、非执行董事(11%)、首席运营官(7%)。
(2)审计委员会的实质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中75%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且其中近70%的审计委员会中没有内部董事,具备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但审计委员会的年均集会次数仅为1.8次,只有44%的审计委员会一年集会2次或2次以上。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具有财务或会计背景知识的仅为35%,审计委员会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仅为19%。
(3)董事会的内部性较强且管理经验明显不足。存在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公司中,平均60%的公司董事会被内部或灰色董事[2]所把持,董事和管理人员共拥有了三分之一的股权。近40%的董事会成员没有在其他公司董事会任职的经历,因此,对公司监管的经验明显不足。
(4)样本公司中高管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不明显。董事会主席为非执行董事的仅为16%,同时兼任CEO的却占66%,公司创立者就是现任CEO或前任CEO的为45%。超过20%的公司中存在着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如同一人兼任CEO和CFO。高管人员和董事之间存在亲属关系非常普遍,比例达到近40%。
(5)高管人员承认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最主要动机是:避免体现亏损或获取其他财务支持、为谋取内幕交易利益或者吸引更多的资金而提高股票价格、掩盖公司资产被个人占用、为了获得上市资格或者为了不被摘牌。
(6)一些公司中还存在着其他值得关注的信息,如高管人员或董事曾经或正面临法律指控、在舞弊被曝光前至少有一名高管人员或董事辞职、CFO曾是公司外部审计师且直接跳槽到被审计单位。
(三)舞弊性质的行为特征
对舞弊性质的研究表明:
(1)财务报表舞弊一般都会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研究样本表明,至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被曝光,舞弊已经平均持续了23.7个月,且此期间舞弊行为基本上持续发生。
(2)最常见的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是不恰当地确认收入、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费用。50%公司的收入确认存在问题(其中记录虚假收入占26%,提前确认收入占24%),相应地也就高估了资产。资产高估表现为价值高估、记录虚假资产或记录未曾拥有的资产、以及违反规定将费用项目资本化。经常出现错报的资产项目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应收票据、现金、投资、无形资产。
(四)外部审计的行为特征
研究表明,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外部审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在舞弊发生之前最后一期财务报表的审计中,有55%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即使财务报表舞弊公司被发表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也不是因为财务舞弊的缘故,而主要是因为(A)持续经营问题、诉讼或其他不确定性(24%);(B)会计原则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17%);(C)范围受限等其他原因(4%)。可见,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舞弊的机率并不大。
(2)在所有研究样本中,56%公司舞弊期间的财务报表是由八大(后来为六大)审计,另44%为非八大(后来为六大)审计。在29%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中,注册会计师被认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中绝大多数是非八(后来为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
(3)在最后一期“干净”的财务报告到舞弊被曝光前的财务报告期间,超过25%的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多数变更发生在财务报表舞弊期间,且这种变更多发生在非八(后来为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
(五)舞弊后果
(1)36%的舞弊公司后来发生了破产或被政府接管;21%的舞弊公司被从证券交易市场上摘牌。15%的公司转卖了大部分资产、被迫与其他公司合并或更换了控股股东。24%的舞弊公司在财务报表舞弊曝光后被股东或债权人起诉,其中61%的公司支付了赔偿金或和解费,总额达到3.48亿美元,而71%的公司高管人员被SEC要求支付罚款或赔偿金,总额共计1.93亿美元。
(2)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高管人员在舞弊被曝光后,往往被要求辞职或被停职。其中,CEO或总经理为37%,CFO或主计长为23%,首席运营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占16%。有26%的高管人员被禁止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再在证券市场中任职。有15%的高管人员还面临着刑事诉讼。
(3)研究样本显示,所有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在舞弊被曝光后,股票价格都显著地下降,降幅平均为舞弊被曝光前的58%。
二、职工舞弊行为特征[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够经得起几百年历史检验的技术和方法为数甚少,复式簿记便是其中之一。沿用了500多年的复式簿记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所固有的平衡机制和对经济交易和事项来踪去迹无以伦比的解释能力。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簿记方法,保持高度职业审慎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能够发现财务舞弊的征兆。此外,人类固有的局限(如喜欢显耀的心理、追求享乐的冲动和千虑一失的疏忽大意),注定大多数财务舞弊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征兆和蛛丝马迹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上的异常体现,就是财务舞弊学上的所谓预警信号(WarningSigns)。反财务舞弊的大量实践证明,关注预警信号是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的捷径之一。
按照Albrecht教授的观点(Albrecht,2004),舞弊的预警信号可分为6类:(1)会计异常(AccountingAnomalies);(2)内部控制缺陷( Internal ControlWeakness);(3)分析性异常(Analytical Anomalies);(4)奢侈生活方式(ExtravagantLifestyle);(5)异常行为(Unusual Behaviors);(6)暗示与投诉(Tips andComplaints)。
会计异常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凭证缺失、银行调节表出现呆滞项目、过多空白或贷项、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应收账款拖欠增加、调节项目增多、凭证篡改、付款雷同、支票二次背书、凭证号码顺序不合逻辑、凭证上字迹可疑、以凭证复印件取代原件);②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对应收款、应付款、收入和费用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借贷不平衡、会计分录由异常人士编制、临近会计期末编制的异常会计分录);③日记账不准确(如日记账不平衡、客户或供应商的个别账户合计数与控制账户不相等)。
内部控制缺陷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缺乏职责划分;② 缺乏实物资产保护措施;③ 缺乏独立核查;④ 缺乏适当的文件和记录保管;⑤逾越内部控制;⑥ 会计系统薄弱。
分析性异常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未加解释的存货短缺或调整;② 存货规格存在背离或废品日增;③ 采购过度;④ 借项或贷项通知繁多;⑤账户余额大幅增减;⑥ 资产实物数量异常;⑦ 现金出现短缺或盈余;⑧ 不合理的费用或报销;⑨ 注销费用未及时确认且金额繁多;⑩财务报表关系诡异(如收入增加存货减少、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收入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减少、在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不降反增、产量增加废品下降、存货增加仓储成本下降)。
奢侈生活方式类的预警信号[4]主要包括:① 生活方式与收入水平不相称;②豪华的生活方式引人注目(如购买豪宅、名车和名贵珠宝服饰、参加豪华旅游、 豪赌等);③生活作风绯闻不断。必须指出,这类预警信号对于识别腐败(Corruption)和挪用资产(Appropriation ofAssets)这两种舞弊比较相关,但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能力较低。
异常行为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失眠、酗酒、吸毒;② 易怒、猜疑、神经高度紧张;③失去生活乐趣、在朋友、同事和家人面前表露出羞愧之情;④ 防御心理增强或动辄与人争执;⑤ 对审计人员的询问过于敏感或富有挑衅性;⑥过分热衷于推卸责任或寻找替罪羊。
暗示与投诉是指企业内外部知情人已匿名或明示的方式,向企业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或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的有关舞弊检举线索。2002年10月,美国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的603个重大舞弊案例中,只有26.9%是通过内外部审计发现的,而通过各种举报发现的比例却高达46.1%(其中雇员举报26.3%、客户举办8.6%、匿名举报6.2%、卖方举报5.1%)。可见,关注“有心人”发出的暗示与投诉预警信号,也是发现舞弊的重要途径。
[HR]
[1]原文标题为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共三部分,这里选两部分

[2]灰色董事是指虽然不是公司的现任管理人员,但与公司存在特别关系或缺乏公司管理经验的人员,如公司的前高管人员;高管人员的亲戚、助手;公司的顾问;重大供应商或经销商的股东或管理人员;互任董事的其他公司人员;关联公司的所有者、公司大股东或CEO所控制的其他公司的雇员等。
[3] 原标题是:舞弊预警信号的类型

[4]美国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将舞弊分为三类:(1)腐败(Corruption,如收受回扣、以权谋私等);(2)挪用资产(Appropriationof Assets, 如贪污现金、盗窃存货等实物资产等);(3)虚假财务报表(Fraudulent FinancialStatements)。奢侈生活方式类的预警信号和异常行为类的预警信号对于识别腐败和挪用资产这两种舞弊比较相关,但对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能力较差。

基于贪婪与恐惧心理的新舞弊三角理论

夏草

当今舞弊理论最有影响力就是舞弊三角理论,美国舞弊审计准则SAS99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为了帮助CPA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factors或预警信号

我国中注协2002年也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并参照美国相关审计标准发布了财务欺诈提示公告,目前中注协版的舞弊风险专门底稿也是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设计,但笔者认为,这个舞弊三角理论实际上并不能有效解释舞弊动因。笔者结合舞弊四角理论,将舞弊三角理论进行升及,将“压力(动机)”改为“诱惑(压力)”,将“合理化借口”改为“暴露”,“机会”保留。

“合理化借口”在实务中极难操作,改为“暴露”之后就更好评估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实际上,美注协的所谓的“合理化借口”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基本与“借口”无关,更多是“暴露”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此外,舞弊动机并不单纯是压力,更多情况下是诱惑,当然“机会”有时也可能形成“诱惑”。

“贪婪”与“恐惧”是每个舞弊者都要面临的双重心理,“诱惑或压力”导致“贪婪”心理,但“暴露”风险又导致“恐惧”心理,如果前者占上风,同时也有“机会”则发生财务舞弊概率就会相对增加。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格及法人格,更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如果有,那只是“诱惑、压力”未到时。

暴露

机会

诱惑/压力


附一:国外有代表性的舞弊动因理论用于分析会计舞弊则形成以下四个会计舞弊动因理论: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舞弊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这是客观存在且容易鉴别的。而舞弊行为的内容则是更主观化、更个性化、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的。冰山理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会计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可能性。该理论强调,在舞弊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多加注意。因此CPA在审计时,不仅应关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而且更应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用职业判断分析和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危险。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最早研究舞弊因子学说的,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素共同作用。舞弊压力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形成舞弊的机会主要有六种:包括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无法判断工作的质量;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知、能力不足;审计制度不健全。舞弊机会的有无或多少,还进一步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规范舞弊行为的法律系统;该职位所属的行业性质及其在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涉足该领域各种力量的强弱。舞弊者常用的藉口有:法律条文本身含混不清,被人曲解利用;别人都这么做,我不做就是一笔损失;我也是被迫的,无可奈何;我们只是为了暂时渡过困难时期;没有人会因此受到伤害;凭自己的贡献应获得更多的报酬;我的出发点是为了一个很好的愿望等等。因而,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既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消除舞弊机会,还应通过消除“压力”和“藉口”来抑制舞弊。

  表1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四因素论的对应关系

┏━━━━━━━━━━━━━━━┳━━━━━━━┓
┃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四因素论 ┃
┣━━━━┳━━━━━━━━━━╋━━━━━━━┫
┃个别风 ┃  道德品质    ┃G(贪婪)因子  ┃
┃    ┣━━━━━━━━━━╋━━━━━━━┫
┃险因子 ┃  动机      ┃N(需求)因子  ┃
┣━━━━╋━━━━━━━━━━╋━━━━━━━┫
┃    ┃  舞弊机会    ┃O(机会)因子  ┃
┃一般风 ┃          ┃       ┃
┃    ┣━━━━━━━━━━╋━━━━━━━┫
┃险因子 ┃  发现可能性   ┃       ┃
┃    ┃          ┃E(暴露)因子  ┃
┃    ┣━━━━━━━━━━┫       ┃
┃    ┃受惩罚的性质与程度 ┃       ┃
┗━━━━┻━━━━━━━━━━┻━━━━━━━┛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GONE”理论是由Bologua等人在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GONE理论实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舞弊。GONE理论中“贪婪”和“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关,“机会”和“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这一点与二因素论有相通之处。与三因素论比较,四因素论把舞弊的动机解释为需要,把其道德价值取向解释为贪婪,并且增加了一个“暴露”因素,认为舞弊行为被发现和揭露的可能性大小以及被发现和揭露后的惩罚强弱将会影响舞弊者是否实施舞弊行为。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Bologua等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http://hycpas.com.cn/info/disquisition.nsf/($all)/B56FA59D7B4FA8B448257131000DA1E2

附二: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因素有效性分析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

安然事件等财务丑闻以及安达信等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失败导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深刻反思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2002年10月,AICPA颁布了第99号审计准则(以下简称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取代了1997年颁布的第82号审计准则(SAS88),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近乎怀疑一切的职业审慎,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尽可能发现和揭露舞弊行为。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舞弊,SAS99从动机/压力(incentive/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合理化借口(rationalization)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42个风险因素(riskfactors或预警信号。

SAS99从2002年12月15日起付诸实施后,这42个风险因素对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是否有效成为会计职业界广为关注的问题。2005年10月,《内部审计师》刊登了得克萨斯-泛美大学(Universityof Texas-PanAmerican)研究人员对这42个风险因素有效性的研究。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了一大批具有利用风险因素发现财务报表舞弊丰富经验的内部审计师。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内部审计师中,超过81%的内部审计师接受过利用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职业后续教育。根据从这些内部审计师获得的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这42个风险因素在发现财务报表舞弊方面的有效性分值(最有效为5分,最无效零分),并按分值将这42个风险因素的有效性划分为三类: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有效的风险因素和较无效的风险因素。

动机/压力层面的16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 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董事会或CEO对经营层或经营人员施加过分的压力,以实现不切合实际的财务目标

4.21

----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2

以奖金、股票期权为代表的管理层报酬,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实现股票价格、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激进目标

4.09

3

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企业增长快速或盈利能力异常高

3.93

4

管理层在新闻公告或年度报告中提供了过于乐观、不切实际的盈利或增长预期

3.93

5

经常发生入不敷出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或者在报告盈利和盈利增长的同时未能创造足够的现金流量

3.75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6

担心报告糟糕的财务状况将对一些重大未决交易(如企业合并或合同争取)产生潜在或实际的不利影响

3.69

7

投资分析师、机构投资者、重要债权人或其他外部主体因为管理层在新闻公告或年度报告过于乐观而形成不切实际的盈利或增长预期

3.61

8

管理层或董事会成员个人为企业重大债务提供担保

3.59

9

经营损失将导致企业立即破产、被取消抵押权或被接管

3.44

10

管理层和(或)董事会成员在企业拥有重大的财务利益

3.39

11

企业没有能力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要求或没有能力偿还负债

3.35

12

特别容易受到技术、产品或利率迅速变化的不利影响

3.13

13

竞争激烈、市场饱和,毛利率不断下降

2.99

14

客户需求大幅下降、行业或整个经济的经营失败不断上升

2.96

15

为了维持竞争力,在主要的研究开发或资本支出方面需要获得额外的债务或权益融资

2.85

16

出现新的会计、法规或监管要求

2.56

机会层面的14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对审计师接触人员、信息进行正式或非正式限制,或者限制了审计师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的沟通能力

4.97

2

在正常经常活动之外,或者与未经审计或经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关联方发生了重大关联交易

4.74

3

在由非业主管理且缺乏相应控制的企业中,管理层由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所支配

4.72

4

会计和信息系统失效,包括涉及可报告状况的情形

4.47

5

重大的内部控制缺乏充分监督

4.43

6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未能对财务报告程序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监控

4.27

7

会计、内部审计或信息技术等部分的人员流动性很高,或者在这些部门雇佣了不称职的人员

4.25

----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8

在税收天堂管辖区内设有银行账户、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且缺乏明显的商业理由

4.16

9

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以重大估计为基础,这些估计涉及到难以证实的主观判断或不确定性

4.01

10

CEO或董事会成员离职率很高

3.91

11

难以确定在企业中拥有控制权益的组织或个人

3.88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2

组织结构过于复杂,涉及异常的法律主体或管理权限

3.70

13

因财务实力显赫或有能力支配特定的行业领域,企业能够左右供应商或客户的交易条款或条件,由此可能产生不恰当或不公平的交易

3.35

14

重大的经营业务位于或在经营环境和文化迥异的国际边界开展

2.95

合理化借口层面的12个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其有效性如下表所示:

排序

与财务报表舞弊相关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有效性分值

---- 最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

引发“实质重于形式”问题的重大、异常或高度复杂的交易,在年末发生此类交易尤其如此

4.95

2

在处理与审计师关系时,管理当局具有霸道行为,尤其是试图限审计师的工作范围

4.92

3

存在违反证券法的不良记录,或者企业、其高管层或董事会成员因涉嫌舞弊或证券法而遭受指控

4.82

4

管理层未能就企业的价值或道德标准进行有效地宣传、实施、支持或督促,或者宣传了不恰当的价值或道德标准

4.52

5

经常与现任或前任审计师在会计、审计或报告问题上发生争端

4.35

6

管理层基于税收动机的理由,对采用不当手法尽可能减少报告盈利表现出浓厚兴趣

4.30

7

管理层经常试图以重要性为理由为一些微不足道或不恰当的会计处理进行辩解

4.22

8

管理层未能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已发现的可报告状况

4.17

----有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9

不分管财务的管理层过多地参与会计原则的选择或重大估计的确定

4.09

10

管理层具有向财务分析师、债权人和其他第三方承诺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预测的做法

4.09

11

向审计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对完成审计工作或签发审计报告提出不合理的时间限制

3.83

---较无效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2

管理层过于热衷于保持或抬升企业的股票价格或盈利趋势

3.72

笔者认为,SAS99所提出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财务报表舞弊很有借鉴意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果存在上述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注册会计师就应当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包括非常规的审计程序,如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意料到的子公司、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场所或账户进行突击抽查,直至疑虑被消除。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以下18个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素或预警信号:

(1)高管人员异常变动(尤其是分管财务的高管或主办会计频繁辞职或被调离);(2)频繁变更会计师事事务所(尤其是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报告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3)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尤其是面临着退市、银行逼债等艰难处境);(4)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单据不全或缺失、银行对账单出现呆滞项目、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凭证篡改、付款雷同、平整号码顺序不合乎逻辑、凭证上字迹可疑、以凭证复印件取代原件等);(5)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对应收应付款、收入费用项目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由异常人士编制、临近会计期末编制的异常会计分录等);(6)盈利质量与资产质量相互背离,如在报告大幅增长利润的同时,不良资产大量增加;(7)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背离(尤其是企业连续盈利,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连续三年入不敷出);(8)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互背离;(9)在某个会计期间出现“洗大澡”式的资产减值;(10)将会计估计变更混淆为会计政策变更;(11)将会计舞弊解释为会计差错;(12)不合乎商业逻辑的资产置换;(13)期末发生的异常销售(尤其是对新客户的大额销售);(14)已发货未开票的销售和已开票未发货的销售;(15)前期“销售”在本期大量退货;(16)企业合并日前后被合并企业的毛利率差异悬殊(这可能意味着被合并企业应合并方的要求: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损失;以稳健为借口,滥提资产减值准备;以业务和人员整合为理由,计提过多的重组负债和或有负债);(17)与客户频繁发生套换交易(向客户出售资产的同时,向客户购入类似的资产);(18)通过关联方进行购销业务。

参考文献:

AICPA,Statement of AuditingStandards, 99, Consideration of Frau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Audit, October 2002, www.aicpa.org

Glen D. Moyes, Ping Lin,Raymond M.Jr. Landry, Raise the Red Flag: A Recent Study ExaminesWhich SAS 99 Indicators Are More Effective in Detecting Fraudulent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nal Auditor, October 2005

财务舞弊及职员舞弊行为特征[1]

黄世忠 黄京菁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

近年来,我国职业会计界对于是否应当推行风险导向审计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争论的焦点不在于风险导向审计本身的优劣,而主要在于风险导向审计是否与我国的执业环境相适应。作者认为,尽管在我国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条件是否成熟尚无定论,但加强对财务舞弊的基础研究(包括财务舞弊的行为特征、动机、手法、侦查方法等),对于在我国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以反舞弊权威、美国伯明翰·杨大学Albrecht教授的新著《舞弊侦查与防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99号审计准则(SAS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赞助组织委员会(COSO)和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对舞弊的预警信号类型、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特征以及财务报表舞弊预警信号加以综述,以期对我国稳妥地推进风险导向审计有所借鉴。

一、财务舞弊行为特征

SAS99将财务舞弊划分为(1)挪用资产,指偷盗或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2)财务报表舞弊,指通过存在不实表达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报表的使用者,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以谋求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论是挪用资产还是财务报表舞弊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Treadway委员会曾对1977至1986年间发现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COSO委员会继续了这项研究工作,对1987年1月到1997年12月共11年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计审计监管系列文告”(AAER)披露的舞弊案件进行了研究(COSO,1999)。该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以下行为特征:(1)涉案公司性质(Natureof Companies Involved);(2)控制环境性质(Nature of ControlEnvironment);(3)舞弊性质(Nature of Frauds);(4)外部审计师相关问题( Issues Relatedto the External Auditor);(5)涉案公司和人员后果(Consequences for the Companyand Individuals Involved)。

(一) 公司背景的行为特征

研究表明,涉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其背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小企业是财务报表舞弊的高发群落。尽管研究样本公司的总资产、总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合计分别达到5.33亿美元、2.33亿美元和0.86亿美元,但样本公司总资产、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的中值数只为1570万美元、13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占样本数量75%的公司这三项指标的合计数为7300万美元、5300万美元和1700万美元。

(2)掩饰盈利下降和隐藏利润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都存在,且几率相当。样本显示,在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发生前,利润呈上升势头的公司占49%,而呈下降趋势的公司占43%。

(3)非主板上市公司存在报表舞弊现象更多。样本研究表明这些涉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中,近78%是纳斯达克(NASDAQ)等非主板上市公司,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仅为15%,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为7%。

(4)计算机软件和硬件(15%)、其他制造业(15%)、财务服务业(14%)和医疗健康业(11%)为财务报表舞弊高发行业。

(二)内部控制环境的行为特征

对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控制环境的研究表明:

(1)大多数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行为都有高管人员的参与。83%的财务报表舞弊牵涉到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按照参与程度统计,CEO是最主要的财务报表舞弊者(72%),其次是CFO(43%)、主计长(21%)、其他副总人员(18%)、非执行董事(11%)、首席运营官(7%)。

(2)审计委员会的实质效果并不明显。尽管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中75%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且其中近70%的审计委员会中没有内部董事,具备了形式上的独立性,但审计委员会的年均集会次数仅为1.8次,只有44%的审计委员会一年集会2次或2次以上。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具有财务或会计背景知识的仅为35%,审计委员会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仅为19%。

(3)董事会的内部性较强且管理经验明显不足。存在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公司中,平均60%的公司董事会被内部或灰色董事[2]所把持,董事和管理人员共拥有了三分之一的股权。近40%的董事会成员没有在其他公司董事会任职的经历,因此,对公司监管的经验明显不足。

(4)样本公司中高管人员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不明显。董事会主席为非执行董事的仅为16%,同时兼任CEO的却占66%,公司创立者就是现任CEO或前任CEO的为45%。超过20%的公司中存在着不相容职务未有效分离,如同一人兼任CEO和CFO。高管人员和董事之间存在亲属关系非常普遍,比例达到近40%。

(5)高管人员承认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最主要动机是:避免体现亏损或获取其他财务支持、为谋取内幕交易利益或者吸引更多的资金而提高股票价格、掩盖公司资产被个人占用、为了获得上市资格或者为了不被摘牌。

(6)一些公司中还存在着其他值得关注的信息,如高管人员或董事曾经或正面临法律指控、在舞弊被曝光前至少有一名高管人员或董事辞职、CFO曾是公司外部审计师且直接跳槽到被审计单位。

(三)舞弊性质的行为特征

对舞弊性质的研究表明:

(1)财务报表舞弊一般都会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研究样本表明,至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被曝光,舞弊已经平均持续了23.7个月,且此期间舞弊行为基本上持续发生。

(2)最常见的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法是不恰当地确认收入、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和费用。50%公司的收入确认存在问题(其中记录虚假收入占26%,提前确认收入占24%),相应地也就高估了资产。资产高估表现为价值高估、记录虚假资产或记录未曾拥有的资产、以及违反规定将费用项目资本化。经常出现错报的资产项目是: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应收票据、现金、投资、无形资产。

(四)外部审计的行为特征

研究表明,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外部审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在舞弊发生之前最后一期财务报表的审计中,有55%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即使财务报表舞弊公司被发表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也不是因为财务舞弊的缘故,而主要是因为(A)持续经营问题、诉讼或其他不确定性(24%);(B)会计原则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17%);(C)范围受限等其他原因(4%)。可见,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舞弊的机率并不大。

(2)在所有研究样本中,56%公司舞弊期间的财务报表是由八大(后来为六大)审计,另44%为非八大(后来为六大)审计。在29%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中,注册会计师被认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中绝大多数是非八(后来为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

(3)在最后一期“干净”的财务报告到舞弊被曝光前的财务报告期间,超过25%的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多数变更发生在财务报表舞弊期间,且这种变更多发生在非八(后来为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

(五)舞弊后果

(1)36%的舞弊公司后来发生了破产或被政府接管;21%的舞弊公司被从证券交易市场上摘牌。15%的公司转卖了大部分资产、被迫与其他公司合并或更换了控股股东。24%的舞弊公司在财务报表舞弊曝光后被股东或债权人起诉,其中61%的公司支付了赔偿金或和解费,总额达到3.48亿美元,而71%的公司高管人员被SEC要求支付罚款或赔偿金,总额共计1.93亿美元。

(2)发生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高管人员在舞弊被曝光后,往往被要求辞职或被停职。其中,CEO或总经理为37%,CFO或主计长为23%,首席运营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占16%。有26%的高管人员被禁止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再在证券市场中任职。有15%的高管人员还面临着刑事诉讼。

(3)研究样本显示,所有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公司,在舞弊被曝光后,股票价格都显著地下降,降幅平均为舞弊被曝光前的58%。

二、职工舞弊行为特征[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够经得起几百年历史检验的技术和方法为数甚少,复式簿记便是其中之一。沿用了500多年的复式簿记之所以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所固有的平衡机制和对经济交易和事项来踪去迹无以伦比的解释能力。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簿记方法,保持高度职业审慎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能够发现财务舞弊的征兆。此外,人类固有的局限(如喜欢显耀的心理、追求享乐的冲动和千虑一失的疏忽大意),注定大多数财务舞弊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征兆和蛛丝马迹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上的异常体现,就是财务舞弊学上的所谓预警信号(WarningSigns)。反财务舞弊的大量实践证明,关注预警信号是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的捷径之一。

按照Albrecht教授的观点(Albrecht,2004),舞弊的预警信号可分为6类:(1)会计异常(AccountingAnomalies);(2)内部控制缺陷( Internal ControlWeakness);(3)分析性异常(Analytical Anomalies);(4)奢侈生活方式(ExtravagantLifestyle);(5)异常行为(Unusual Behaviors);(6)暗示与投诉(Tips andComplaints)。

会计异常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凭证缺失、银行调节表出现呆滞项目、过多空白或贷项、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应收账款拖欠增加、调节项目增多、凭证篡改、付款雷同、支票二次背书、凭证号码顺序不合逻辑、凭证上字迹可疑、以凭证复印件取代原件);②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对应收款、应付款、收入和费用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借贷不平衡、会计分录由异常人士编制、临近会计期末编制的异常会计分录);③日记账不准确(如日记账不平衡、客户或供应商的个别账户合计数与控制账户不相等)。

内部控制缺陷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缺乏职责划分;② 缺乏实物资产保护措施;③ 缺乏独立核查;④ 缺乏适当的文件和记录保管;⑤逾越内部控制;⑥ 会计系统薄弱。

分析性异常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未加解释的存货短缺或调整;② 存货规格存在背离或废品日增;③ 采购过度;④借项或贷项通知繁多;⑤ 账户余额大幅增减;⑥ 资产实物数量异常;⑦ 现金出现短缺或盈余;⑧ 不合理的费用或报销;⑨注销费用未及时确认且金额繁多;⑩ 财务报表关系诡异(如收入增加存货减少、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收入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减少、在产量增加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不降反增、产量增加废品下降、存货增加仓储成本下降)。

奢侈生活方式类的预警信号[4]主要包括:① 生活方式与收入水平不相称;②豪华的生活方式引人注目(如购买豪宅、名车和名贵珠宝服饰、参加豪华旅游、 豪赌等);③生活作风绯闻不断。必须指出,这类预警信号对于识别腐败(Corruption)和挪用资产(Appropriation ofAssets)这两种舞弊比较相关,但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能力较低。

异常行为类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① 失眠、酗酒、吸毒;② 易怒、猜疑、神经高度紧张;③失去生活乐趣、在朋友、同事和家人面前表露出羞愧之情;④ 防御心理增强或动辄与人争执;⑤ 对审计人员的询问过于敏感或富有挑衅性;⑥过分热衷于推卸责任或寻找替罪羊。

暗示与投诉是指企业内外部知情人已匿名或明示的方式,向企业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或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的有关舞弊检举线索。2002年10月,美国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1997年至2002年上半年期间的603个重大舞弊案例中,只有26.9%是通过内外部审计发现的,而通过各种举报发现的比例却高达46.1%(其中雇员举报26.3%、客户举办8.6%、匿名举报6.2%、卖方举报5.1%)。可见,关注“有心人”发出的暗示与投诉预警信号,也是发现舞弊的重要途径。



[1]原文标题为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共三部分,这里选两部分

[2]灰色董事是指虽然不是公司的现任管理人员,但与公司存在特别关系或缺乏公司管理经验的人员,如公司的前高管人员;高管人员的亲戚、助手;公司的顾问;重大供应商或经销商的股东或管理人员;互任董事的其他公司人员;关联公司的所有者、公司大股东或CEO所控制的其他公司的雇员等。

[3] 原标题是: 舞弊预警信号的类型

[4]美国特许舞弊审查师学会(ACFE)将舞弊分为三类:(1)腐败(Corruption,如收受回扣、以权谋私等);(2)挪用资产(Appropriationof Assets, 如贪污现金、盗窃存货等实物资产等);(3)虚假财务报表(Fraudulent FinancialStatements)。奢侈生活方式类的预警信号和异常行为类的预警信号对于识别腐败和挪用资产这两种舞弊比较相关,但对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的能力较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8700.html

更多阅读

波浪理论四十二浪图与口诀_胡杨林 波浪理论口诀

四十二浪图:口诀:五升三降一三五浪可加长,每段细分五小浪;另有等长九段波,顶底不连通道长;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错亦寻常;波浪起伏有形状,常见上斜与扩张;喇叭斜三现一浪(楔形起动),二浪之后走势强;五浪若是此模样(第5浪是楔形),分批减磅远危墙;A

四因素法与政治的逻辑 政治生存的逻辑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纵论天下>网友杂谈四因素法与政治的逻辑2015-03-23 10:00:16来源:北国之春的博客作者:北国之春点击:410评论:0(查看)分享到:0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必然,必然成圣条,久之,这个圣条是否

一:看香密决;二:看出马香;三:看香头论吉凶;四:香普

一:看香密决香路大致分为十八个要点,以这十八个要点的搭配来翻译神意。  1 用香 选择黄色结实一尺二香,用草香,柏壳香,榆树皮香,不用高级香及其他颜色香。  2 点香 点香时香要根根分开的,不可粘连,点着完全,火苗上窜为吉,不要扇更不要吹,不

论公平理论对个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摘要: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报酬是一个敏感而私密的问题。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不仅仅与员工报酬有关,而且与员工对报酬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激发实际上是与他人作出比较之后作出的公平与否的

声明:《舞弊三角论 舞弊理论四因素》为网友荒唐的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