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杀人案

吉林大学校徽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前身系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111计划”、“卓越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1]

学校主页:http://www.jlu.edu.cn/

中文名:吉林大学

外文名:Jilin University

简称:吉大

校训: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创办时间:1946年(丙戌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

现任校长:李元元

知名校友:王刚、刘延东

所属地区:中国长春

主要院系:文学院、法学院、数学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32个

硕士点:311个

博士点:240个

院士:19人

博士后流动站:37个

实验室: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标定位:国内领先、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邮编:130012

目录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学校领导

人才培养

校区简介

学校文化

对外交流

展开

学校简介

历史沿革

学校领导

人才培养

校区简介

学校文化

对外交流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吉林大学也是首批建立

吉林大学(7张)

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学校。在2012年最新一期大学排名中,吉林大学排名第10,综合实力位居东北第一,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进入前十的高校。[3]在201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雄居全国高校第八位[4]。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世界500强大学。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2]

具有221个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项目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20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高新技术成果。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68193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4365人,本专科生42349人,留学生1337人,进修生142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70018人,其中成人本专科生14647人,网络本专科生55371人。

南岭校区

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学校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悄然崛起。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62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38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学校在



校园鸟瞰

珠海市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约333.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659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5]

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到2020年,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建成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使之成为一所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学生全面发展、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一流大学广泛认可的大学。[6]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

校园活动剪影(11张)

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 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改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

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1947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

194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成立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行政学院。

1946年10月5日,东北行政学院于东北解放区首府哈尔滨市成立,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兼任院长,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委员会副主任魏震五兼任院务主任。

哈尔滨大学在“满洲国”时期称王道书院,日本投降后改为国学院,后改为私立哈尔滨大学。

1946年9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接收私立哈尔滨大学,改为公立大学,任命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车向忱为校长,来自延安中央青委的干部何礼为副校长。

1948年5月,哈尔滨大学与东北行政学院合并,改称东北科学院。院长仍由林枫兼任,副院长是车向忱、王一夫。

1948年7月6日,东北科学院开学典礼。东北科学院分设理工系、农林系、教育系、行政系、公安系。

1948年11月,东北科学院迁往沈阳,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林枫任院长,王一夫任副院长。分设行政、教育、司法3个系,1个师范部。于12月开学。

1949年5月,原嫩江省民政厅厅长刘靖被任命为东北行政学院第一专职副院长。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根据此决定,东北行政学院定位为“培养与训练行政干部的高等行政学校”。

1950年3月31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任命王一夫为校长,刘靖为副校长。先后设立了行政、教育、司法、财政、银行、会计、工厂管理7个系,以及俄文、会计两个专修科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地方干部训练班、合作干部训练班和第一期研究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学校奉命从沈阳迁至长春。

1950年9月4日,东北人民政府正式下达疏散命令,学校开始搬迁,9月16日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长春。东北人民大学迁至长春后,占用了解放大路北侧的满炭株式会社大楼及附近的几处楼舍,并立即复课。

1950年11月3日,中共东北人民大学委员会成立,副校长刘靖兼任党委书记。

1951年3月开始,增设贸易系、合作系、经济系。把财政系与银行系合并为财政信贷系,会计系改为会计统计系,俄文专修科改为俄文系。

1951年8月29日,校长王一夫调任中央内务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东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吕振羽来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

1951年10月15日,经校务委员会通过,由校长发布实施《东北人民大学章程》,对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1952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东北人民大学由财经政法性质的大学,改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央高教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大、辅仁大学、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等院校的部分教师,以及大连工学院、东北工学院的数理两系的部分学生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王湘浩、江泽坚、谢邦杰、徐利治、王柔怀、余瑞璜、吴式枢、朱光亚、霍秉权、郑建宣、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慰荪、杨振声、冯文炳、赵西陆、刘禹昌、丁则良等一批知名学者来东北人民大学任教。

1952年,数学家王湘浩教授创建数学系;物理化学家蔡镏生教授、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无机化学家关实之教授、生物化学家陶慰荪教授创立了化学系;固体物理学家余瑞璜教授等人创建了物理系。文科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为中文、历史、法律、经济、俄文5个系。成为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1953年9月,东北人民大学首次正式招收研究生16人,其中物理、化学系各5人,学制3年;文科6人,2年毕业。

1955年5月,吕振羽、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教授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5年5月,匡亚明来东北人民大学任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

1955年5月28日至6月5日,东北人民大学举行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第一书记,江剑秋任副书记。

1955年7月,吕振羽离校,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57年8月27日至30日,召开第二次全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根据中央关于改变教育领导体制的决定,东北人民大学领导权划归吉林省,1958年8月11日,经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东北人民大学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郭沫若为吉林大学题写校名。

1958年9月,吉林大学新建原子能系和哲学系。任命唐敖庆教授兼原子能系主任,任命刘丹岩教授为哲学系主任。

1958年秋,邓小平为吉林大学题词:“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和真实本领的年青一代的根本道路”。

1958年11月,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匡亚明为党委第一书记,陈静波为第二书记。

1959年2月,吉林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率先成立了半导体系和无线电电子学系。高鼎三副教授任半导体系主任,黄振邦副教授任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

1960年9月24日至28日,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1959年9月,根据高教部的要求,吉林大学本科专业学科由四年改为五年。

1960年成立外文系。

1960年10月22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吉林大学为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2年1月6日至14日,召开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匡亚明任党委第一书记。

1963年5月,匡亚明调任南京大学校长,吉林大学由刘靖代校长。

196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召开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陈静波任党委第二书记。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十年动乱”中,教学和科研均遭到严重的破坏。

1970年12月22日至24日,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军宣队负责人王贵德任党委书记。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十年动乱宣告结束。

1976年,创建了计算机科学系。

1977年11月,建立了理论化学研究所;

1977年,吉林大学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正式恢复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1978年3月20日举行了本科新生开学典礼,10月15日研究生开学。

1978年,吉林大学被重新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

1978年4月,胡绍祖来吉林大学任党委书记,7月,唐敖庆被任命为校长。

1980年1月,吴式枢教授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1年,成立人口所。

1983年4月,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

1983年9月,建立政治学系,是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恢复、建立的政治学系。

1984年2月,中央批准吉林大学组成新的领导班子,温希凡任党委书记,唐敖庆任校长。

1984年6月,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22所重点大学首批试办研究院,8月8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984年8月,成立分子生物学系。

1984年10月19日至22日,召开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温希凡任党委书记。

1985年9月1日,经国家教委党组批准,吉林大学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10月建立校务委员会,唐敖庆任主任。

1985年10月12日,吉林大学举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授予10位研究生博士学位。

1986年1月,国家教委任命唐敖庆为吉林大学名誉校长,任命伍卓群为校长。

1986年10月,召开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李鹏、方毅、胡乔木为学校建校40周年题词。

1986年,吉林大学决定在双德乡建设南校区。

1988年3月,召开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胡德宝任党委书记。

1988年7月,吉林大学举行南校区建设工程开工仪式暨逸夫图书馆奠基典礼。

1989年10月,樊万清调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1992年1月,孙家钟教授、江元生教授、徐如人教授、沈家骢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4月,吉林大学召开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刘中树任党委书记。

1995年7月,高鼎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9月,国家教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了对吉林大学申请进入“211工程”的部门预审,专家一致建议通过吉林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6年2月,国家教委任命刘中树为校长、王文金为党委书记。

1996年3月28日,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1996年9月21日、22日,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主题,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荣毅仁、费孝通、宋健等为吉林大学建校50周年题了词。

1997年9月1日,国家教委党组下发《关于吉林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通知》。

1997年9月2日至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委书记王文金代表上届党委作了题为《求实创新,励志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学校由1985年9月开始试行的校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学校领导体制上的重要转变,对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推进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方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000年6月1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局部结构调整的决定,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合并之后,由于规模庞大,又分布在长春各处,有“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当中”的美称。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与吉林大学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建立吉林大学珠海校区。

2004年5月2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同意吉林大学与珠海兴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东荣大厦

合作试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批复》,试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独立学院。

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番号撤销。吉林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和平分校,相对独立办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005年1月7日,根据《关于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管理模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成为吉林大学的一个校区(和平校区),改称农学部。学校对学部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按学校授权,学部相对独立管理校区事务”。军需大学军校时代正式结束。

2006年9月,举行了合校六周年暨建校六十周年校庆。

2007年3月19日,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内网站公布《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校财字[2007]9号)。通知中表示,从2005年起,每年贷款利息支出1.5亿至1.7亿元,大学财务出现困难,“向广大师生征集具有建设性、操作性强的合理化建议”。

2007年12月11日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任命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为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08年1月13日 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当选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8年3月23日 中组部在全校干部大会会上宣布原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就任该校党委书记,免去张文显党委书记职务。

2008年11月7日 中组部在全校干部大会会上宣布原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就任吉林大学校长,免去周其凤吉林大学校长职务,周其凤转调为北京大学校长。

2009年6月11日,吉林大学党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并启动了各级

吉大教学楼

学术委员会换届调整工作。这是吉林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对探索建立大学民主管理制度有着重要意义。此次新《章程》的出台和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调整将带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还将引领一种新的大学文化与风尚。

2009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签字仪式在吉大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王守臣,吉大党委书记陈德文,校长展涛等参加了签字仪式。周济与徐绍史共同签署了《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书》。

2009年6月18日,吉大东荣大厦会议中心二楼多功能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新一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聘任暨证书颁发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校长展涛为新聘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颁发了证书。

2009年6月24日下午,吉大再度与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牵手,建立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银校合作平台。

2011年2月,校长展涛调任教育部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陈德文代理校长职务。

2011年9月16日上午,吉林大学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吉林大学校长职务任命的决定,任命李元元为吉林大学校长。

编辑本段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陈德文 男,汉族,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杀人案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陈德文

1948年11月生,四川武胜人,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大学学历,教授。现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

李元元,

李元元[7]

男,汉族,广东梅县人,1958年10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华南理工大学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7]

常务副校长:赵 继

副 校 长:王胜今(兼) 韩晓峰(兼)

张晓林 张向东 吴振武

王冠军 陈 岗

总会计师:杜 莉

校长助理:王元良 董德明 韩文瑜

丁 刚 刘新荣 付景川

李 凡[8]

历任领导

姓名简介

林枫东北行政学院院长1946年10月—1950年3月

王一夫东北行政学院院长1950年3月—1950年8月;东北人民大学校长1950年8月—1951年10月;

吕振羽东北人民大学校长1951年10月—1955年7月;东北人民大学党委书记1952年11月—1955年7月

佟东 东北人民大学代党委书记1954年9月—1954年11月

江剑秋 东北人民大学代党委书记1954年11月—1955年9月

匡亚明东北人民大学校长,1955年9月—1963年5月;东北人民大学党委书记1959年3月—1963年5月

刘靖吉林大学代校长1963年5月—1968年11月

王贵德吉林大学革委会主任1968年11月—1973年5月

宫维桢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74年12月—1975年11月

杨国凤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5年12月—1978年7月

胡绍祖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78年7月—1984年2月

唐敖庆吉林大学校长1978年7月—1986年1月

温希凡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84年2月—1987年12月

伍卓群吉林大学校长1986年1月—1995年12月

胡德宝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88年3月—1989年10月

樊万清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10月—1993年9月

刘中树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93年4月—1995年12月;吉林大学校长1995年12月—2002年12月

王文金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1995年12月—2000年6月

吴博达吉林大学党委书记2000年6月—2002年12月;吉林大学校长2002年12月—2004年7月

张文显吉林大学党委书记2002年12月— 2008年3月

周其凤吉林大学校长2004年7月— 2008年11月

陈德文吉林大学党委书记2008年3月

展涛吉林大学校长2008年11月—2011年2月

陈德文 署理校长2011年3月—2011年9月

李元元吉林大学校长2011年9月至今

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776人,其中教授1895人 ,博士生指导教师1186人 。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 双聘11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29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钟、徐如人、沈家骢、宋玉泉、林学钰、邹广田、冯守华、任露泉

双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滕吉文、王立鼎、任咏华、董韫美、毛河光、周其凤、欧阳自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咸柱、陈香美、苏义脑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刘中树、孙正聿、张文显、林沄[9]、王胜今、张屹山[10]

编辑本段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吉林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111计划”、“卓越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她于2000年6月由原吉林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5所院校合并组成,2004年8月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并入。现有本科专业124个,教师6540人,全日制学生68132人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教室类型齐全,教师理论、授课水平高。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每年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业已成为全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11]

第二校园经历

吉林大学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签订本科生交换协议,选派500余名本科生交流学习一至两个学期。

吉林大学 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逢甲大学、台湾东华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义守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成功大学和元智大学签订交流协议,我校学生可赴上述14所高校免学费学习一个学期。

吉林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二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签订学生交流协议,为学子提供交流访学机会。

国家及学校试验培养计划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名“珠峰计划”)在全国选拔16所顶尖学校,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创新型领军人。吉林大学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既唐敖庆试验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理科专业。还有教育部主要针对工科类开展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又自主开办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医学班、以及信息科学等试验班。这些足以证明吉林大学相关学科之强。

研究生教育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建于1984年6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22

老校区教学楼

所重点大学首批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6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为首批正式建院的研究生院之一。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194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1952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1978年开始培养学位研究生。1985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吉林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博士生指导教师737人,在校研究生1.9万多人。 多年来,吉林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严格审查报考资格;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更新课程设置;严格学位授予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重视研究生德育教育,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同时,研究生院还进行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改革:优秀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等多种培养模式;为企业或行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硕士研究生;招收法律硕士、工 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及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等。吉林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将在改革中求发展,竞争中求领先。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已经成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质量较高的我国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12]

编辑本段校区简介

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

前卫校区

校区共有两个校园,其中,前卫南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吉林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主要分布文科和理学。校园内现代化建筑林立,主要建筑物有行政楼、无机合成-超分子实验楼、理化综合楼、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数学楼、东荣大厦、新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萃文楼、外语楼、体育馆、商贸楼、文科实验楼和友谊会馆、计算机大楼,李四光楼等。前卫北区位于解放大路旁,为原吉林大学老校园,其建筑物古朴、大方,主要建筑物有理化楼、设备楼、图书馆、科技楼、鸣放宫和文科楼等。

前卫校区风光(4张)

所在院系及专业:

艺术学院

绘画 艺术设计 音乐学 音乐表演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哲学社会学院

哲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文学院

人文科学试验班(匡亚明文学与史学班)汉语言文学(含应用语言学) 新闻学 新闻学(体育新闻)广告学(含广告设计) 历史学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俄语 朝鲜语 西班牙语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经济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 财政学

法学院

法学

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 、政治学类( 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

商学院

信用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战略与运营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运筹与控制)信息与计算科学(含工程数学) 统计学(含金融数学)

物理学院

理科试验班(唐敖庆数学班) 理科试验班(唐敖庆物理学班) 物理学 物理学(中俄2+2联合培养)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核物理

化学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理科试验班(唐敖庆化学班) 理科试验班(唐敖庆生物学班)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药学) 药物制剂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 物联网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环境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

南岭校区

原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我国汽车工业人才的摇篮,现主要为工学所在地。校区位于人民大街5988号。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其主要建筑物为:逸夫教育大楼、一、二、三、五教、逸夫机械材料馆、链条所、交通楼、俊民楼、继教楼、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馆等。校园学习气氛和文化气氛浓厚,讲座,社团活动众多。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吉林大学南岭校区,自1988年始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南岭校区是吉林大学六大校区八大校园中唯一一所开设全日制自考本科校区。

所在院系及专业: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科试验班(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工业工程 工程力学

汽车工程学院

工科试验班(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车身造型、车身结构)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交通学院

交通运输类 物流工程土木工程(路桥) 汽车服务工程交通工程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工科试验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类 档案学

通信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号处理与仪器)

新民校区

简况: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1939年由聂荣臻元帅创建于河北省唐县,现为吉大医学所在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参加了学校的创建和教学工作。校区位于新民大街828号,是医学部所在地,有4所附属医院。校园内建筑多为伪满洲国时期的伪满政府用楼,庄严、肃穆曾经是伪满洲国的办公用楼,虽然历经沧桑,但在变为教书育人之地后,焕发出少有的自然、清新,常见小松鼠在校园里穿梭,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物为:基础楼、护理学院、校部楼、预防医学院楼等。

所在院系及专业:

白求恩医学院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医学试验班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 临床医学(五年制)

公共卫生学院

放射医学(五年制) 预防医学(五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管理)(五年制)预防医学(医事法学五年制)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 口腔医学(五年)

药学院

生物工程(五年制) 药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5年制)

朝阳校区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原为长春地质学院和长春科技大学所在地,现主要为地学所在地。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任首任校长,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现该校区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五个学院。校园内的地质宫是溥仪时建立的伪皇宫,但当时因复辟计划失败而停工。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修建。郭沫若为其题词为“地质宫”,现今拥有部及实验室及教学中心,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一批知名教授。

所在院系及专业:

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科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工科试验班班(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地质分析) 地球物理学 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

建设工程学院

工科试验班(地质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工程地质与勘察工程)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系2个班、结构工程系1个班、地下工程系1个班、道桥工程系1个班)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湖校区

吉林大学南湖校区为原长春邮电学院所在地。校区位于南湖大路5372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湖公园旁。校园环境恬静幽雅,已初步建成花园式校园。吉林大学南湖校区即现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所在地,2001年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原长春邮电学院相关专业整合组建,是我国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电气信息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所在院系及专业:

应用技术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通信) 信息工程

和平校区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所在地,现为吉大农学部所在地。校区坐落于西安大路5333号,为农学部所在地。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办学和生活设施齐全。主要建筑物有机关办公大楼、植物科学楼、基础教学楼、军需科技楼、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楼等。学部现设三个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军需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共设十几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部每年与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大学均有交流活动,并且有交换生项目。

所在院系及专业:

军需科技学院

物流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功能食品) 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检验)服装设计与工程

畜牧兽医学院

数学楼

生物技术(动物)动物医学(五年制) 动物科学

植物科学学院

农学 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技术(植物)

军需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功能食品) 服装设计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检验)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

珠海学院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根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由吉林大学申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建立的独立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从2004年开始招生,在校生近12000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坚持以办学质量为追求目标,以办学特色谋求发展。2005年1月,教育部对全国249所独立学院进行教育教学专项检查,教育部评审专家组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给予高度评价。

地址:珠海市金湾区草堂湾 邮编:519041[13]

学科设置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南区标志建筑行政楼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 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覆盖26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

数学

①基础数学

②计算数学

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④应用数学

⑤运筹学与控制论

化学

①无机化学

②分析化学

③有机化学

④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⑤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机械工程

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②机械电子工程

③机械设计及理论

④车辆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①矿产普查与勘探

②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③地质工程

考古学(2011年新增)

①考古学史和考古学理论

②史前考古

③原史考古

④历史考古

⑤科技考古

⑥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⑦专门考古

⑧古文字学

⑨古代铭刻学与书法(原书法文献学)[14]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

原子与分子物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农业机械化工程

神经病学

数量经济学

刑法学

凝聚态物理

材料加工工程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预防兽医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材料学

基础兽医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技术经济及管理

吉林省重点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预防兽医学

数量经济学

计算数学

凝聚态物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8166.html

更多阅读

所谓“名牌大学”中的十大垃圾大学 中国十大名牌大学校名

大学毕业了,回过头来,我越想越不明白,我花了这么多钱,费了这么大劲读的这个大学到底是什么东西,我想谈谈我心目中的所谓“名牌大学”中的十所垃圾大学。1吉林大学老大当属吉林大学,吉大可谓“极大”,当初的合并搞得好不风光,甚至大家都说长

转载 反省与期待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姚建宗教授在法学院 反省

原文地址:【反省与期待】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姚建宗教授在法学院作者:吉晋卓亲爱的法学院2006级全体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天在理论上是在座的各位同学顺利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而毕业离

声明:《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杀人案》为网友草尖上的花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