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之眼界决定成败 南怀瑾国学讲座视频

1.眼界决定境界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

这段话直译是这样的:蜩和小学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数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到九万里向南海去呢?”

这短短几句话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

一个人眼界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他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又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做事方法。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四十一页第一行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

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子·逍遥游》

2.志存高远但要立足现实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尊德性”,指的是发扬自己先天的善性;“道学问”,也包含着后天学习努力的成分。“致广大而尽精微”,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

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目标与境界。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又必然蕴含着中庸的理性精神,所以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谐境界。“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广大”与“精微”并非是相反相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就是细节追求的目标。

境界高远,却立足于现实,体现了超凡境界与现实态度的和谐统一。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四十四页第五行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江苏无锡梅园的题字

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

----李嘉诚

3.害人害己的老鼠哲学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这话的意思是:居住要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

信封老鼠哲学的李斯做的第一件短视的事情是杀害同窗韩非,第二件事焚书坑儒,第三件伙同宦官赵高逼死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帝。结果这样一位位极人臣的人,最后因赵高作乱,李斯一家也因连坐而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4.心胸与世界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周易》

这段话说的山下出泉,泉水从地下冒出来。我们如果研究卦象,先暂不看卦而在脑中构成一个景象,山水蒙,那么景象是一个山,下面出水。透过了这个现象,我们能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效法这个卦的精神——果行、育德——这是两个观念,用南怀瑾先生的意思就是行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为要有结果为果行。

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岳飞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们应该吧心胸再放宽一些,把目光再放远一些,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天的更通泰,世界更宽广。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五十四页最后一行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

5.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他“不迁怒,不贰过”。

在这里,“好学”指的其实是实践行为和心理修养。自己有过失,却归罪于他人,大发脾气,是生活常见的现象。这其实也体现了一种胸怀。“不贰过”,可以看做两层意思:一是知过。一个人能做到知过非常难,我们平时做了错事,我们往往是不自知的。二是改过。知过后便不再有过,就是所谓一息不懈,也就是说,知道自己有错误,但改过之后就不算错了。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在给柳亚子的诗

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就是他自己——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是‘知者’。

----尼采的《道德的系谱》

不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没有长远的眼光的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五十七页第五段

一个人只要能够更大限度地去扩大自己的眼界范围,他就能比别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欣赏到更多更精彩的美景。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五十八页最后一段

如果我们都能把目光放长远些,就能在苍凉之中看到繁华,能于危急之时看到希望,更能于平凡之中看到伟大,在奔忙之中看到力量。那样的话,我们就会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我们的思想境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体验解脱的自由,我们就不会在消沉于那些琐碎小事,而在牢骚中惶惶度日。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六十页第三段

6.襟怀坦荡才是君子之道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贸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看见的就是你自己心里所想的。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六十二页第十行

修八风不动之身,稳若泰山。

----金庸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之眼界决定成败 南怀瑾国学讲座视频

我们堵不了别人的嘴,但是可以捂上自己的耳朵;我们可以捂上自己的耳朵,却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心不去想,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修炼心性。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六十三页倒数第四行

7.人生需要磨砺

子贡曰:贫而不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来而知来者。

----《论语》

这里体现的是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圆满的境界,而这种“道”是经过磨砺才有的。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应有的磨练,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人往往是好逸恶劳的,不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就不会获得内心真正的幸福和享受,最终在安逸的环境里失去自我,一事无成。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六十五页第二段

一苦一乐相磨砺,练级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六十五页倒数第三行

8.人生就是不圆满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太过清澈的话鱼就难以生存,人太精明或者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既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的过错或者性格上的差异。

南怀瑾先生说这就是佛学说的那个道理:婆娑世界,万事都有缺陷,没有一个是圆满的。

你要永远快乐,只有从痛苦中去找。

----西方谚语

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就是原罪。

----《圣经》

9.不是不能做,只是不肯做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单,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上》

这是孟子在回答齐宣王的时候说的一段话,这段话生动的反映了孟子安民生、行王道、反霸道的政治主张。

在大多的时候,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能够做到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到,或者不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其实,如果我们都能够尝试并坚持做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而且还一定会做的很好。不过,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一定要该清楚自己肯不肯去做,而不是你能不能去做。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七十二页最后一段

10.不为名利所羁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气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

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名声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慧是相互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在于它的内心本质,而绝不是因为穿了华丽的衣服身居高位,或披着破旧的蓑衣住茅草房子能改变的。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七十四页第五段

“贪”是争名夺利的根源,所以要想戒除争名夺利,首先要戒除贪欲,我们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任何强求和希图意外的惊喜都是不应该有点想法。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七十四页第六段第一句

一切所谓成绩、纪录,都是受一种来自较远、较深远的原生鼓舞,随着十分积极地态度和信心坚持下去而产生得到的。

----沈从文

11.贫贱不移的境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按我们现在的理解,孟子的意思就是说要积极地忍受贫困,以此来磨砺我们的意志。

贫莫贫于无见识

----《焚书》 李贽

君子不患位不尊,而患德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后汉书》

南怀瑾先生说:“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本色’,得意时是哪个样子,失意时也是哪个样子,到了没有衣服穿、饿着肚子的时候仍是那个样子,这就是最高的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

----《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第七十九页最后一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8354.html

更多阅读

读松原泰道大师《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 人生有一百种的生活

新年将至,自己又老一年,在迎接新年的时候,得读松原泰道禅师的《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很受启发。他老人家现在已经101岁,还在以著书的方式传播知识,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实属修行到家之人。他说人到了退休以后,才是为自

《中成药的妙用》之:补中益气丸

活到九十九《中成药的妙用》之:补中益气丸今天苑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中成药叫补中益气丸老百姓常说人活一口气是不是一听这个名字就是补气的对对人要活一口气气 这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的最常用的补中益气丸这个补中益气

转载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 大手印

原文地址:《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作者:晓宣《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三) (拥有虚名的第四世禄东赞行人讲述) 上面是佛陀师父讲的第一例「空性与世相」,望大家回思一遍,你听懂了吗?看懂了吗?无论你懂与未懂,

转载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五 光明大手印

原文地址:《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五)作者:晓宣《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五)(拥有虚名的第四世禄东赞行人讲述)另有的人物打着世界第一流圣者的旗号,弟子人山人海,威仪摆驾,三呼无量,谨防这就是把你迷昏了的地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一 六中有自解脱导引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一)(拥有虚名的第四世禄东赞行人讲述)在说到《解脱大手印》之前,我首先要写段前导文,这前导文是修学《解脱大手印》非常重要的指南,《解脱大手印》是第三世多杰羌佛亲传的佛法,是佛法中最高的佛

声明:《《聆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人生智慧》之眼界决定成败 南怀瑾国学讲座视频》为网友清风徐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