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无奈 荀彧这么死的

1)荀彧的出身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荀氏是河南大姓,荀彧的祖父荀淑是受人敬仰的大名士,连李固等都拜其为师。荀淑有八个儿子,世称“荀氏八龙”,荀彧的叔父荀爽更是八龙中的佼佼者,荀彧的父亲排名第二,曾任东汉的尚书与济南相。因家庭熏陶,荀彧从小就有才名。如果要给荀彧划定阶级出身的话,它无疑应数世家大族。当时魏国人分为两大派别:拥汉,拥曹。荀彧属于拥汉派的。中平六年(189),荀彧举为孝廉,拜守宫令,在政治舞台上初露头角。他与大名士孔融关系密切,两人都颇受献帝的青睐,若没有激烈的政治动荡,荀彧在汉朝是会仕途亨通、飞黄腾达的。

2)荀彧的政治观点

这时,是坚持分裂?还是希望统一?荀彧选择了统一。但是是修复旧形式的统一?还是重建新形势的统一?又是面临在荀彧选择人生道路的又一难题,荀彧做出了既不同于董卓、袁绍,又不同于曹操的选择。他要辅佐的是东汉的皇帝,要匡正的也是东汉的统一。

荀彧的无奈 荀彧这么死的
荀彧的无奈

3)荀彧与袁绍的不合

荀彧要求统一,这决定了他要与袁绍分道扬镳。避乱冀州时,他受过袁绍优厚的待遇,为袁绍办过事,出过力,他自然要首先把统一的希望寄托在袁绍身上。比起荀彧来,袁氏这类士族豪强拥有更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东汉末年又逐步控制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力量。然而正是这样的豪强大族才是汉末分裂的罪魁祸首,他打上伐董的旗号,无非是想捞上一把。荀彧把当时风云人物一一打量,选中了曹操。这时觉得“身在曹营心在汉”倒是荀彧的真实写照。

4)后人对荀彧的评价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别传》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5)荀彧的死因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真实真正的情况是这样的:

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万大军征讨孙权,荀彧作为谋士随军。由于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交战期间,孙权送给曹操两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个字。并吩咐把众将叫来,大家共同分享。后因孙权来攻,曹操出帐去了。这时大家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问左右是谁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十分高兴。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磕喘不止。接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十分高兴。可当他打开食盒一看,却是空的,心里暗想:曹公是个精细的人,绝对没有送我空盒子的道理。莫非是让我自裁?

这里要回头重提荀彧在未离开许都以前,董昭曾经与大家共同修表:说曹公辅弼朝廷,功勋昭著。外定武功,内修文学,又兼立言。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大功。宜受九锡,进爵国公,方显殊勋。邀请荀彧联名上表。荀彧说:“君等从前曾经提议恢复古制,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曹公就曾经劝阻说:‘能够建立五等的是圣人呀!又不是人臣所能制定的。我哪能承受得起呢?’曹公兴义兵是为了匡朝辅国,本着秉忠之诚,退守避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便拒绝署名。

荀彧自思:莫非这件事情传到了曹公的耳朵里,对我不满意,故而送我个空盒子,暗示让我自裁的意思。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哪能一无所示便赐我去死?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更加觉得寒气袭人。便命侍从禁闭门窗,添炭取暖。不多时候就昏昏睡着了,从此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等到侍者进室发觉,已经冰冷去世多时了。时人不知道真相,以为荀彧服毒自尽。按照今天猜测,实在是炭火攻心而亡,说白了就是煤气中毒。

后曹操得知荀彧去世后,大哭不止,并对属下说:“荀令君啊!德行周备,名重天下。百十年间的贤才也没有人能够赶得上啊!君与我相处二十了余栽,所进奇谋最多。没有荀令君我得不到今天啊!我失去荀令君,既丧良师,又折益友,损伤股肱!”于是亲自扶着灵柩返回许都。天子出城迎接,也是泪流不止。并追谥为敬侯。消息传入东吴,孙权修书给刘备,无中生有:曹公使荀彧谋害伏皇后。荀彧不从,故而自杀了。刘备得书,叹道:“老贼不死,祸乱不止!”后来裴松之评论说:此说既诬太祖,又毁荀公。虽是庸人,犹不至此,何以玷累贤哲哉!呜呼!古人已逝,今者难辩,又何必多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9581.html

更多阅读

三国著名谋士演义-荀攸 三国演义中的谋士

荀攸(157-214),字公达,颖川颖阴人,出身世家。他是荀彧的叔伯侄子,但是比荀彧还大六岁,在荀彧不明不白死后两年也就翘辫子了,所以有人认为荀攸是受到荀彧的牵连以致没有寿终正寝的。  在《三国志》传记里,和荀彧、贾诩三人并传,可见其地位。

荀彧之死 赵云怎么死的

汉代末年,有个名叫荀彧(读yǜ玉)的人,年纪轻轻的就被誉为有着辅佐帝王之才,算得上一位“社会精英”了,他起初依附袁绍,后来投奔曹操,官司马。曹操对他很赏识,比之为张良;“操之功业,多出彧谋”。如果没有荀彧的鼎力相助,出谋划策,曹操那“枭雄”

杨华的用人观 限定年龄的用人观应该改一改了

午看央视新闻,内地某省企业招聘普通员工的广告,居然打出沿海企业二十年前招工的惯用词句:招普工若干,年龄要求18——35岁之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40岁女工刘大姐无奈被拒之门外。我感到挺纳闷的:现在的中国到底怎么啦?招工为什么一定

光有强烈的商标注册意识是不够的

  1992年,浙江现代集团董事长的章鹏飞花费20多万元一举注册了和“现代”有关的198个商标,这个小小的投资成了今天现代集团的摇钱树,因为与韩国现代集团的合作,尤其是让后者在中国使用现代商标,使浙江现代集团获得了4000万元的收益。 

品牌的承诺更是给渠道的--告别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

  70年代由艾·里斯(AL Rise)和杰克·特劳特(JackTrout)提出“定位”(Poitioning)概念,在国外已被认为是进行品牌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的顾客心中,或者说是用广告为产品在消费者

声明:《荀彧的无奈 荀彧这么死的》为网友抹茶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