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诗67首注释与赏析 春日秦国怀古 赏析



孟春

一、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王安石(1O21——1O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有政声。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即位,以知制诰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擢升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其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免役、方田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使国家臻于富强。由于保守派的固执反对,改革最终流于失败。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亦为宋代一大家。他重视文章的社会意义,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逻辑谨严,辩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炼,峭拔奇崛,为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也广为流行)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亦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恰如其文。所作词不多,亦有其特点。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注释】元日——夏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的开始,故称元日,也称为元旦、元辰或者端日。近代使用公历后,将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而将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chù),光阴过去。《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里指除夕。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夜。”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屠苏——一种酒的名称,屠苏酒。古人用屠苏草浸在酒中,称为屠苏酒。古代庆贺春节的一种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先幼后长地饮屠苏酒,庆贺春节,驱除疫气。曈(tóng)曈(tóng)——形容日初出时光亮的景象。桃符——古俗: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用来辟邪的桃木匾,每年正月初一更换一次。此句意谓:春节来到了,家家户户总是要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赏析提要】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等。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

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二、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作者】孟浩然(689——约74O;一作691——约74O),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读书作诗,并漫游各地。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为荆州从事。患疽(jū)卒。他为诗,伫兴造思,洗削凡近,意境清迥,多自然超妙之趣。一向与王维并称。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说:“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李白对他也很推崇。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羇旅愁思,缺乏社会意义。虽然他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但内容比较狭隘,气魄不大。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气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此语切中其病。王维于他死后画像于郢州。著有《孟浩然集》四卷,共录诗二百余首。

【注释】田家——农家。元日——见王安石《元日》注释。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无禄——即无官职。禄,犹禄米、禄食、禄养、禄饵、禄润。为俸,谓官吏的俸给。古代官吏俸给皆以米计。因称禄米。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中“无禄”,是谓即无官职,又无官俸。桑野——犹桑田。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近;归于。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荷锄——肩扛着锄头。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提要】全诗四联,首联写斗转星移,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三、卖花声.立春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作者】黄景仁(1749——1783),清诗人。字汉镛,又字仲则,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人。家贫,早年四处奔波谋生;后授官县丞,未补官而卒。能诗能词,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凉的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著作有《两当轩全集》。

【注释】卖花声——词牌名称。立春——夏历中一年有二十四节气,立春是第一个,表示这一年的春天就从这一天开始。辛盘——古时,元旦日、立春,用葱、韭等辛菜作食品,称为辛盘,取迎新之意。《本草纲目.菜目》:“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且——暂时。落红——落花。书贴——即指“宜春帖”,古时用以祝颂新春的贴子。据《太平御览》二十《荆楚岁时记》:荆楚一带的民俗,立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写“宜春”二字,贴在门楣柱上。簪(zān)欢——古俗。据《梦华录》载:立春这天,“士大夫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旧例——过去的风俗习惯。到时风雪满千山——此句形容早春严寒,尚有大风雪天气。全句大意是:立春时节,天气还很寒冷,而且时常有大风大雪袭来,漫山遍野都被风雪封住了。常不老——永久不衰老。常,永久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顽——顽强;顽健。

【赏析提要】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在立春这一天独饮时的情怀。立意新,构思巧。上片采取写事抒情的手法,以写事为铺衬渲写愁情。末二句“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用“落红”喻春天,明写春去春又回的自然规律,暗写念旧愁深又无法排解的思绪。联想丰富,蕴涵深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下片则改用写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景物描写来反衬和烘托愁情。末二句“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巧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年”的无情而“不老”这一自然规律,同人的多愁善感而易老相比照,于朴实无华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其理趣之美,耐人寻味。全词上下片末二句前后呼应紧密,结构极为严谨。

但是,词中流露出无奈的哀愁和落寞,应予以批判。

四、立春偶成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作者】张栻(shì)(1133——118O),南宋学者、诗人。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子,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于衡阳。官至右文殿修撰。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断言“所谓礼者天之理”,即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不变的规律。为学主张“名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著作有《南轩集》。

【注释】偶成——不期然而作成(的诗)。偶,犹偶然,恰巧,凑巧。律回——大地回春的意思。律,相传上古时,黄帝命乐官伶伦制乐律,伶伦断竹为筒,并根据竹筒的长短来区别乐器中清浊高低的声音,定为阴阳各六种,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古人也以律吕作为区分一年当中十二个月的气候,立春是阴之终结,阳之伊始,由吕转到律,就是说律回阳气生,春天从此开始了。岁晚——年终。岁,年。知——感知。生意满——形容到处充满勃勃生机。东风——春风。绿参差——形容碧绿的水面上泛起层层迭迭大小、长短不一的水波。参差(cēncī),长短、大小、高低不齐;不一致。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采取了广角摄取景物的写法,四句诗分别从“冰霜少”、“草木知”、“生意满”、“东风吹”、“绿参差”等不同的角度,又同时通过视觉和感觉,选取了最富特色的早春景物,描绘出岁终立春的广阔画面,生动自然地在读者的面前展现出一幅勃勃生机,大地回春的万千气象。风格纯朴自然,刚健向上。

五、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作者】杨巨源,唐诗人。生卒不详。字景山,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官累拜国子司业,又曾任凤翔少尹等职。《全唐诗》中编存诗一卷。

【注释】诗家——诗人。此谓作者自指。清景——早春清丽的景色。新春——即早春,初春。也泛称春季。绿柳才黄半未匀——形容早春时节,柳枝刚开始发出新芽,只能看出不均匀的黄绿色的状态。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史有秦置旧苑与东汉置上林苑。秦建都咸阳时,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营建朝宫于苑中,阿房宫即其前殿。汉初荒废,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允许老百姓入苑开垦。汉武帝时,又收为宫苑,周围至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上林赋》极言其侈。古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东汉置上林苑,古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古城西。诗中所言应是指秦旧苑。这里借指京城长安。俱——都,全。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第一,诗的立意特别新巧:首二句实写诗人看到的早春清丽的景色;末二句虚写上林盛春时节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景色。一实一虚,形成强烈地对比反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早春景色的清丽。第二,诗的蕴藉极其深广。首二句写早春万物复苏的景色,虽然只是为诗家独自赏识的清景;但是,万物皆从孕育开始,生命力最旺盛,前景最美丽,新春之时之景最可宝贵。末二句写盛春的胜景,虽然令游人赏心悦目,乐而忘归;但是,这恰恰又是春之将暮的转机。一早一暮,于鲜明强烈地对比之中,又一次突出了早春景色所给予人们的启迪与鼓舞。第三,诗的语言直扑清新。全诗用如话的语言,写如画的景色,寓深邃之情之理,令人寻味不已。

六、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作者】杨万里(1127——12O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精于诗。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借鉴,尤喜描写自然景物,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诗风自然活泼,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兼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具有现实性和进步性。存有《诚斋集》。

【注释】逐胜——寻求美好的景色。胜(shèng),优美的(景物、境界等)。小立——短时间地停留。夕照——傍晚的阳光。夕,太阳落的时候。软红——形容雪后柔软浅淡的夕阳的辉光。全句大意是:在雪后淡红柔软的夕阳光照下,银白色的群山像是奔涌的波浪一样。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自然的美好情怀。首二句突出抒写诗人“逐胜”“忘寒”的痴迷情态。末二句则重笔描摹雪后晚晴时绚丽多彩多姿的迷人山色。全诗语出自然,以胜景抒写盛情,以盛情凸现胜景,情景交融,给人以自然美与精神美的无限享受。

七、日立春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作者】卢仝(tóng)(约795——835),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县)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讥刺当时宦官专权。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其诗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诗的风格奇特,近于散文。著作有《玉川子诗集》。

【注释】人日——旧俗夏历正月初七日称为“人日”,又称“人胜节”、“人庆”、“七元”等。民间传说这一天是人的生日。此节兴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后来逐渐消失;但民间仍有遗风旧俗。《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问答礼俗说》:“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春度春归无限春——春天过去了又回来了,如此循环往复有无限的春天。度,同“渡”,过。归,回。今朝方始觉成人——到了过“人日”这一天,方才感觉自己长大成人了。方始,方才。方,正好。从今克己应犹及——从今天开始,来约束克制自身的言行和私欲,应当不解地努力进取,仍然还来得及。克己,约束克制自身的言行和私欲,使之合乎某种规范。犹,仍然。及,及时,来得及。颜与梅花俱自新——容貌就和梅花一样经历寒冬而开放出新鲜的花朵。意谓永葆青春的活力和朝气。颜,容颜,容貌。俱,全,都。此指同样。

【赏析提要】人日节日活动,在北方的习俗很多,如山西人日之夜,焚香、点灯,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祀北斗星借以祈福,甚至在门前或者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称为“炙地”求丰收。有的地方还要做“跳马老姑”游戏,用椿木制作一个女人,占卜之人先闭上眼睛,默祷数字然后升起木人跳跃,跳到与默祷数字相吻合时,观察马老姑的向背,面向人则为吉利;背向人则为不吉利。

古代有许多求平安的讲究。《燕京岁时记·顺星》载:“初八日,黄昏之后,以纸蘸油,点灯一百零八盏,焚香而祀之。谓之顺星。”也有燃四十九盏的,点燃之灯放在室内外,称“散灯花”。本命年的人,这一晚不能出门,在家守灯,直到灯息。

人日,民间妇女忌用针、忌纺线、忌吃米饭,并且要吃七样素菜做成的饭菜。在山西和陕西一带,人们还在人日放炮、张灯、饮宴,大有过年的气象。

人日,也是庆团聚,盼思归的日子。

这是一首明理言志的七绝。诗人假借旧俗“人日”节,抒写了个人克己自新的情怀和志向。语言通俗流畅,用比新鲜;明理言志清新透辟,令人感奋。尤其是末二句“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格调高雅,教人进取,催人自新。

八、早春对雪杜荀鹤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

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

【作者】杜荀鹤(846——约9O7),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dài)(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四十六岁才中进士第。最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以诗闻名,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境遇,在当时较为突出。著有《唐风集》。

【注释】惜——爱惜。恐——恐怕,用作副词,表示估计兼担心。染尘——沾染上灰尘。始放——(各种花)才开放。始,才。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天公和雪都人性化了,并且赋予她们以“惜花”的美好情怀。你看:天公怀着爱惜花的情意,唯恐花开了让灰尘沾污了,就先下一场小雪;小雪把漫天飘扬的灰尘洗净了,然后才让万紫千红的花开得满城春色。既无春寒料峭之意,更无飞雪肃杀之感,多么亲切可人!末句“始放满城春”,收笔更为遒劲豪放,给人以希望,教人鼓舞,催人感奋!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无任何藻饰雕砌之处。读之朗朗如话,赏之余味无穷。

九、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一说,河内修武(今河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八年(792)进士。曾先后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移袁州。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韩愈尊推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唐宋两个朝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也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也流行)之首。其诗力求新奇,以文入诗,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注释】呈——敬辞。恭敬地送上去。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张籍在兄弟中排行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天街——旧指帝都的街市,这里指都城长安的街道。酥——酥油。这里用来比喻初春细雨的滋润。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刚刚萌芽,经春雨滋润,远远望去一片嫩绿,而到了近处,却又看不到绿色了。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契丹神册三年(918年)耶律阿保机在其创业地筑城,建为皇都,会同元年(938年)改称上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这里指京城长安。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的大意是:早春时节,绵绵细雨,滋润着京城长安的街道,好象涂上了一层酥油一样;刚刚萌芽的纤纤春草,经细雨滋润,远远望去透出一片绿意,而到了近处却又什么也看不见了。现在正是京城一年中春色最美好的时光,却远远胜过了柳色如烟笼罩着全城的暮春景象。诗人对时令、景物体察细微;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描绘景色,贴切逼真,形象鲜明生动,有力地渲染出早春皇都长安景色的优美宜人。

一O、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泊船——停船。泊(bó),船靠岸;停船。瓜洲——镇名,又称瓜埠洲,亦作瓜州。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京口——古镇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汉末年,三国吴时称为京城。东晋,南朝时期,因此城凭山临江,通称为京口城,为长江下游军事重镇和首都建康(今南京市)北方的门户。一水间——一水之隔。一水,指长江。隔,间隔。钟山——紫金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数重山——几层山。重(chóng),层。意谓从瓜洲到钟山路程很近。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天到了,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绿,吹绿,变绿,此处是把形容词用作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句式“使......变成了一片碧绿”。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述了诗人旅途中船泊瓜洲所见到的早春江南景色,抒发了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首二句,诗人运用速写的笔法,勾勒出“京口”、“瓜洲”、“长江”、“钟山”、“数重山”的方位图,用语简约明晰,既是写明了“船泊瓜洲”的沿江视野,又为三四句突出写景抒情作了充分的铺衬。第三句则是全诗的主创佳句,诗人用重笔泼墨为春到江南着彩,一个“绿”字用得精当警辟,被古今诗家和评论家誉为绝唱。据传,由这句诗,曾经引出一段诗坛佳话。王安石在写这句诗时,反复推敲,先后选用了“到”、“入”、“满”等十几个字,但均觉不妥,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详见洪迈《容斋续笔》)。第四句直抒诗人的怀乡之情,写得既简明,又入景入情,令人动容。

一一 、雪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作者】刘方平,唐诗人。生卒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一带)人。生活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他不乐仕进,一生没做过官,隐居汝水、颖水边,能诗,尤擅写绝句,与李颀、皇甫冉友善,屡有唱和。存诗不多,但别具一格,具有清丽,细腻,新颖,隽永的艺术风格。

【注释】飞雪带春风——倒装句。正句为“春风带飞雪”。意谓:春风裹挟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带,裹挟的意思。徘徊乱绕空——形容雪花在空中翻飞飘舞的景象。徘徊(páihuái),忽上忽下地盘旋。绕,回环盘旋。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那些达官权贵们把飞舞的雪花好象是当作花来观赏的地方,单只在洛阳城东。在唐开元、天宝年间,洛阳城东聚居着豪门权贵。早春时节,雪花飘飞,而这里权豪们非但不感到寒冷,反而觉得好似飞花一样。洛城,即洛阳城,我国古都之一。东周、东汉、三国魏、西周北魏、五代后唐等均建都于此。

【赏析提要】这首五绝状景抒怀。首二句集中笔力状景:寒气袭人的料峭春风,裹挟着雪花,漫天飞舞盘旋。用笔极为形象、逼真、工巧。末二句采取曲笔抒怀: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会把这些漫天飞舞散发着寒气的雪花,当作花来赏玩;而那些不得温饱的苦寒中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心境的。曲写比附,含蓄蕴藉,鞭挞不平之情,难以自抑。三句的“花”,既乘上,又启下;四句的“偏”,既限定了范围,又突出强调了情感的不平。此二句蕴含着强烈的讥讽意蕴,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二、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韦应物(737——786),初唐诗人。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少年时,做过唐玄宗的侍卫,后考中进士。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所以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光著称,每首诗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其诗风格简淡,语言清丽。著有《韦苏州集》。

【注释】滁(chú)州——滁县,在安徽省,即今安徽省滁县;诗人时任滁县刺史。西涧——上马河,在滁州城西南。涧(jián),山间流水的购。独——惟独。怜——爱。幽草——生长在静僻处的野草。幽,僻静。黄鹂(lí)——鸣禽,又名黄莺,羽毛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鸣叫的声音很好听,以林中害虫为食。深树——茂密丛聚的树林。野渡无人舟自横——郊野的渡口无人乘船,渡船随着河水涨落,纵横不定地漂泊在河面上。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选取了白天和黑夜特有的景物,描绘出滁州西涧僻静安谧的早春自然景色。首二句写白天,先取涧边幽草,写出西涧的清静之美;再取深树中争鸣的黄鹂,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西涧的清静宜人之美。此二句,一句写下、写静,一句写上、写声,诗情画意,赏心悦目,不仅让诗人“独怜”,也使读者陶醉。末二句写黑夜,先写夜雨潮涨之急;再写渡口无人,渡船自如地泊在河面上。此二句,一句写“急”,一句写“缓”,相互映衬,蕴涵深邃。全诗首二句是写静景,末二句是写动景,有静有动,又显示出天成的动静之美来,足见诗人所独具的匠心。

一三、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绿色随人欲上船。

【作者】纪昀(yún)(1724——18O8),字晓岚,又字春帆,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博览群书,学问渊博。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昀任总纂。校订整理,用功甚勤;著录名书,皆撰写提要,冠于卷首,未著录者,则为存目。卒谥文达。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注释】富春——古县名,秦置。东晋改富阳县。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钱塘江贯流。富春江沿岸为著名风景区。严陵山——在浙江桐县南。相传后汉严光(子陵)耕于富春山,后人因名其钓处为严陵濑。佳——美。浓似春云淡似烟——此句省去主语,形容富春至严陵一带的山色浓淡不一,浓的墨绿如云,淡的朦胧如烟。参差——此处用以形容山岭高低不齐。大江——此指富春江。推篷坐——敞开船篷,坐在船舱里。篷,车船上用来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用竹子、苇席或帆布等制成。绿色随人欲上船——人坐在船中,船行江中,江水碧绿的景色,也似乎要跟随着人一起登上船来。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早春时节,由富春至严陵山沿富春江途中所见到的山水景色。首二句写山:春到富春江,从富春到严陵山,沿江两岸远近的山岭都披上了绿装,浓的翠绿如墨,淡的浅绿如烟,高低起伏,从远处到江畔,全是绿色。末二句写水:在西斜的阳光照射下,诗人坐在船中,推开船篷,放眼望去,碧绿的江水,也似乎要跟随着诗人一起登上船来,随船而行。首句用比,末句拟人,更是妙笔生花,首尾呼应,让山水洋溢着宜人的生机。

十四、早春葛长庚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作者】葛长庚,生卒不详。南宋诗人。字如晦,号海琼子。南宋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家居琼州(今属海南省)。至雷州,变姓名为白玉蟾。博洽群书,工书善画,尤精梅竹。曾师事陈翠虚,传其道,隐居武夷山。嘉定间,征召至都,封紫清真人,晚号神霄散吏。著有《琼海集》、《罗浮山志》。

【注释】南枝——向南面朝阳的枝条。此句大意是:春寒料峭中,梅树只有南面朝阳的枝条,才开放出两三朵花来。雪里吟香弄粉些——此句大意是:春雪纷飞,喜欢写诗的文人墨客,便来此作诗吟咏梅花的芳香,欣赏梅花的娇美。吟,吟味,吟咏。弄,玩弄,此处引申为欣赏。吟,咏,这里都是指抒写诗文,欣赏赞美梅花。香,芳香。粉,粉白色。些,句末语助词,无意义,读音(sā)。淡淡著烟浓著月——此句大意是:在烟雾迷蒙中,梅花的芳香似乎很清淡;而在月光皎洁的夜晚,梅花的芳香又似乎很浓郁。著,同“着”。这里是笼罩的意思。深深笼水浅笼沙——此句大意是:梅花的枝条,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梅花的枝影一旦落在沙上,却又模糊不清。笼,罩。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构思独具匠心:诗人慧眼选取了早春早开的两三朵梅花,又分别从梅花的香、色、影不同角度着笔,同时采取虚实、浓淡、深浅相比照的写法,生动灵活地描绘出早梅独有的姿色与风韵。诗人体物细微,运笔工巧,亦诗亦画,形象地彩绘出一幅早梅斗春雪图来。

一五、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作者】苏味道(648——7O5),唐代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唐乾封年进士,至唐圣历初官居相位。处事圆滑,模棱两可,人称“苏模棱”。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唐中宗时被贬为郿州刺史。少年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称“苏李”。所作诗今仅存十余首。原有集,已失传。

【注释】正月十五夜——称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秦始皇名政,因避讳,故又称端月十五。该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满月,象征团圆美满。节庆活动主要有观花灯、吃元宵,数千年来盛传不衰。火树银花合——比喻灯光焰火绚丽灿烂。特指上元节(正月十五日夜)的灯景。此句具体描绘了京城沿街所有的树上都挂满了彩灯,一片灯光辉映,看上去就好像是火红的树开满了银光闪闪的花一样,与漫天的焰火上下辉映。合,汇合成一片。星桥铁锁开——护城河上面护城桥的铁锁打开了。唐代京城实行宵禁,平时夜晚,护城河上的桥都上了铁锁。星桥,元宵之夜,护城河的桥上缀满了无数的明灯,护城河里灯影闪烁,望去如同天上的星河,护城河上的桥也就成了星桥了。暗尘随马去——形容车水马龙,扬起一片昏暗的尘土。明月逐人来——形容人潮如涌,月光当头,如同追逐着人潮一般。游妓皆秾李——形容到处走动的歌妓,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如同盛开的李花。秾(nóng),形容花木繁茂,此处用来比喻歌妓的容颜服饰浓艳。行歌尽落梅——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落梅,指古曲调名《梅花落》。金吾不禁夜——形容京城中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都经受不住整夜值勤的劳累了。金吾,仪仗棒。此处应为“执金吾”的省略。执金吾,官名,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此官执金吾以示权威。一说,“吾”读为“御”,谓执金革以御非常。另一说,金吾为鸟名,主辟不祥。西汉武帝时改中尉为执金吾,为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东汉沿置,三国时或称中尉,或称执金吾,晋以后废。清代常以金吾为步军统领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武帝太和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应劭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按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汉朝执金吾,金吾亦棒焉,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玉漏莫相催——形容观灯的游人游兴倍增,以至于埋怨时间过得太快。玉漏,精美的漏壶。玉,形容制作漏壶的质料精美。漏,古代用滴水来计时的仪器,称漏壶,又名漏刻、刻漏、壶漏。分两种,单壶和复壶。单壶只有一个贮水器,水压变化大,计时精度也低(约一刻)。复壶为两个以上的贮水器,计时精确到时辰。《周礼.夏官》已经谈到设官管理漏刻。可见我国很早就已经使用漏壶测定时刻了。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集中笔力描绘了初唐京城长安元宵之夜游人观灯的盛景。诗人先从鸟瞰以彩笔描绘开篇,选取了“火树”、“银花”、“星桥”这样一些亮丽的事物作比,极写了彩灯焰火上下辉映之美;再从铺陈用笔,通过明暗、声色,渲染烘托,状写出游人如潮、车水马龙的观灯盛况;最后则以游人留连忘返、惟恐时光过得太快收篇,言尽而兴味无穷。

一六、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辛弃疾(114O——12O7),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少年时曾聚众二千参加耿京的抗金起义军。失败后,南归。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激励士气,以恢复失地,统一中国。但朝廷对他不重视,他所提出的抗金主张,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未能展其才用。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满腔忠愤,无处发泄,一寄之与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奋励无前、坚持抗敌到底的雄心。由于政治上失意,抱负不能施展,有时也流露出忘怀时事、寄情山水的消极情绪。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不为格律所拘束。善于陶铸经史诗文,一如己出,亦长于白描。词风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厉,妩媚,兼而有之。词的内容和意境,从苏轼到辛弃疾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注释】青玉案——宋人常用的词调。《词谱》:“汉.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案,几。一说,案谓古“碗”字。东风夜放花千树——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元宵之夜彩灯繁多,就如同一夜之间春风把所有树上的花都吹开了。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同千树花开。更吹落星如雨——比喻句,比喻彩灯繁多,就如同满天的繁星被风吹落下来一样。星,比喻灯。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贵人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车马走过,一路上飘逸着香气。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车马。凤箫声动——形容乐器奏鸣的情景。《尚书.夏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神仙传》卷四载弄玉有吹箫引凤的故事。凤箫即本此。一说,凤箫,雕凤的箫。箫(xiāO),竹制的管乐器。玉壶光转——玉壶,比喻月亮。朱华《海上生明月》诗:“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一说,指精美的灯。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谓“灯之品极多”,“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水玉壶,爽彻心目。”光转,普照的意思。又一说,比喻时间过得很快。玉壶,古代用来计时的器具,即宫漏、刻漏(详见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注释】)。鱼龙舞——谓舞鱼灯、龙灯。鱼龙,制成鱼和龙形的彩灯。《汉书.西域传》载有“鱼龙”之戏。蛾儿雪柳黄金缕——形容妇女的头上装饰着各种各样华美的饰物。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女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黄金缕,形容鹅黄色的柳丝。李商隐《谑柳》诗:“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此处指以金为饰的雪柳。笑语盈盈暗香去——(那些妇女)欢声笑语,仪态轻盈地唱着《暗香》曲子离去。盈盈,仪态美好貌。暗香,词牌名,南宋姜夔(kuí)自制曲。一说,暗香,花香。借指美女。度——量词,次;回。蓦(mò)然——忽然。阑(lán)珊(shān)——将尽;零落。

【赏析提要】辛弃疾在这首词中,用生花妙笔,泼墨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彩灯齐放,管乐齐鸣,车水马龙,人流潮涌,欢歌狂舞,令人眼花缭乱。结尾“众里寻他千百度”四句,蕴藉深邃,假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词人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梁启超称其词旨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应是运用曲笔抒写词人报国无门,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孤愤情怀;这也是词人在部分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消极情绪。

一七、春江何绍基

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作者】何绍基(1799——1873),清朝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yuán)叟,道州(今属湖南省道县)人。道光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论诗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末诗派作家。他的诗歌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题咏金石书画,其中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诗写得尤好。工于书法。得力于颜真卿,参以北魏《张玄墓志》及唐欧阳通、李邕笔法,遒劲峻拔,别具风格。著有《说文段注駮正》、《东洲草堂诗集、钞文》。

【注释】几处渔村欸乃歌——大意是:水乡渔村各处桨声、渔歌声不绝。欸(ǎi)乃,摇橹声。歌,此处指渔歌。轻烟染就万峰螺——江边群山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之中。染就,这里是笼罩的意思。万峰,群山。螺(luó),螺髻的省称。形似螺壳的发髻,叫螺髻。古诗中常用螺髻来比喻峰峦的形状。乌篷摇入潇湘路——渔船沿潇水、湘水行驶。乌篷,一种小船。潇湘,潇水、湘水,均在今湖南省。才信春江是绿波——看到渔船荡起层层迭迭碧绿的水波,这才信以为真春潮鱼汛来到了。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湖南潇湘一带的早春景色——潇湘春江图——有声(首句),有色,有静(二句),有动(三四句),有广角素描写远景,有一路特写刻画近景;又在诗情画意的描写中,显示出春的勃勃生机,给人以希望与鼓舞。

一八、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苏轼(1O37——11O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初又以为文讥斥先朝罪,远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儋州(今广东儋县)。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他在政治上倾向旧党,反对王安石有利于当时国计民生的新法。但他历任地方官吏时,则对人民生计极为关怀,卓有政绩。

苏轼在文学几个主要方面有杰出的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由于他屡遭贬谪,作品往往流露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消极思想。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北宋名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宋一代诗歌的新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一扫当时绮艳的词风,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很深。擅书能画。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海棠——久经栽培的观赏花卉,有春海棠和秋海棠之分。此是春海棠,春季开花,花未放时深红色,开后淡红色。东风袅袅泛崇光——春风轻柔缭绕,明月当空普照。袅袅(niǎOniǎO),也写作“嫋嫋”。缭绕。这里用以形容春风轻柔缭绕。泛,漂浮,飘浮,形容月光好象从天空飘泻下来一样。崇光,月光普照。崇,充满,此处用来形容月光普照大地。香雾空蒙月转廊——芳香的海棠花香,弥漫在夜雾之中,月光迷茫,慢慢地移到廊檐上。空蒙,形容迷茫的样子。廊,回廊,走廊。只恐夜深花睡去——只怕夜太晚了,海棠花也要睡了。据传唐明皇召杨贵妃,贵妃酒醉未醒,唐明皇说她是海棠花还睡得不够。此句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赞美海棠花的娇美姿态。故烧高烛照红妆——此句与上一句互为因果句。所以才点燃起高高的蜡烛为海棠花照明。烧,点燃。一说,“高烛”指月亮。红妆,通常用来指代美女,此处指代海棠花。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形象含蓄地描绘了春夜月下海棠花开放的娇美姿态。用笔细微纤丽,无论是写轻柔的春风,还是写难写的空蒙的月光,氤氲的花香,无不恰到好处,可意会而难言传。末二句巧妙用典,不仅突出了海棠花的娇美,更能令人引发出无限美的联想。

一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一)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蜡春。

【作者】元好问(119O——1257),金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感事伤时之作。萁《论诗》,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著有《遗山集》。

【注释】赋——作,写(诗、词)。笼——笼罩;遮掩。豆颗——比如海棠花苞一颗一颗象豆粒一样。均——排列整齐。胭脂浓抹蜡痕新——比喻海棠花苞象涂抹了浓浓的胭脂一样鲜红,又象蜡的颜色一样光泽鲜明。殷勤留著花梢露——露水珠情意深切地停留在花尖上,不愿意滴落下来。著,同“着”。花梢,花蕾尖端。滴下生红可蜡春——花蕾上的露水珠被染成了深红色,滴落下来能用来把春天妆扮得更加亮丽。蜡,这里用作动词。生红——深红。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绘了春天海棠花在青翠的绿叶衬托下,含苞欲放的艳丽姿色。诗人体物细微,构思和用笔新巧,灵活地采取衬托、迭用各种比喻、套用拟人等修辞方法,从形、色、光泽等多种角度,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海棠花蕾的鲜丽,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二O、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王维(7O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进士。为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两京陷落,唐玄宗奔蜀,他官给事中,扈驾不及,为叛军所俘。服药装哑但仍被迫署伪职。两京收复后,以陷贼官论罪,责为太子中允。最后官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早年在政治上接近张九龄,倾向进步。后历经变乱,便消极下去。他信奉禅理。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山水田园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兼通音乐,精绘画。善写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苏轼称:“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题蓝田烟雨图》)正指出了王维诗情画意相结合的特点。他的诗各体都擅长,其中以五言律、绝成就尤高。明代董其昌推王维之画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有《孟浩然像》和《孟浩然马上吟诗图》等。著有《王右丞集》。

【注释】鸣——(鸟兽或昆虫)叫。涧(jiàn)——溪涧,山涧,指山间流水的沟。人闲——指闲静,意思是周围没有人事烦扰。桂花——多为秋季开花,也有春季开花和四季开花等不同种类。此处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又一说是指桂月。神话说,月中有桂,因以桂为月的别称。桂花落,意思是月亮的光华洒落在大地上。山空——这里是形容山涧的寂静。惊——惊动;惊扰。时——时而,没有限制,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赏析提要】这首五绝描写的是春天山中月夜的景色。诗人选取了“花落”、“山空”、“月出”、“鸟惊”、“鸟鸣”等极富特征的景物,灵巧地运用反衬手法,以动景,写静夜,更加突出了春夜恬静清幽的意境;构思新巧,用语平中见奇,耐人寻味。

二一、麦田杨万里

无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

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苗肥。

【注释】无边绿锦织云机——无边无际的麦苗,好象用天上的织机所织成的碧绿色的锦缎。绿锦,碧绿色的锦缎。此用以比拟麦苗生长得特别旺盛。织云机,天上织云彩的织机,此用以比拟锦的质量极高。全幅青罗作地衣——(无边无际的麦苗)就好象是用了整幅的青绿色的丝绸,专门为大地裁制成的衣裳。青,此处指绿色。罗,质地稀疏的丝织品。销尽——融化。肥——此处用以形容麦苗长势茁壮。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绘了早春麦田锦绣的自然景色。首二句各句都套用了两个比喻,用比极其贴切、生动、形象,着色又非常清新、明丽;末二句则直抒诗人感怀,用语极为爽直、明快、通俗,洋溢着企盼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状景与抒情互为映衬,情与景水乳交融;风格清丽,令人赏心悦目。

二二、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荣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连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guī)(今属陕西渭南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穷,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十五年(799)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早期所作讽谕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的不少篇章,较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自遭受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尤甚,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篤,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注释】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离离——形容草生长得纷披繁茂。《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枯荣——枯败和茂盛。野火——焚烧野草之火。也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尽——这里是死的意思,与“生”的意义相对。远芳侵古道——茂盛的野草散发着浓郁的芳草香气,散布得很远;芬芳的野草,平展向远方,长得很茂盛,把古道都遮掩住了。侵,这里形容春草长势茂盛。晴翠接荒城——在阳光照耀下,绿草显得更加青翠,把还显得荒凉的古城都包围起来了。接,这里用来形容古城周围大片野草长得繁茂。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泛指行者、游子。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去——别离。萋萋(qīqī)———草木茂盛的样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多用以形容草茂盛的样子;亦用以形容云起的样子。《诗.小雅.大田》:"有渰萋萋。”渰(yǎn),云兴起貌。按《汉书.食货志上》、《说文》等都引作“凄凄”。这里借用以形容依依惜别的深情。

【赏析提要】这首诗写于贞元三年(787年)春,诗人当时十六岁。这是诗人的应试之作。据传:诗人进京应试,曾拿此诗求谒于当时官居著作郎的诗人顾况。当投献此诗,起初顾况以“居易”之名打趣,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待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时,不仅大为嗟赏,叹之曰:“既有此诗,居天下亦不为难。”在这首诗中,诗人盛赞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勃勃生机,催人奋发向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千载绝唱;又由春草而及别请,原上野草,岁荣岁枯,由此引出古原送别,芳草萋萋,更加深了离情别恨,如同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二三、江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檝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胜哉!

【作者】陈与义(1O9O——1139),南宋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南渡后,累官中书舍人、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参知政事。生平以诗著称。早期作品受到黄庭坚、陈师道影响较多。后经靖康之变,他目睹亡国的惨祸;避难南行,又经历辗转流亡的苦难,诗风更加倾向于杜甫,面对现实,颇有感怀时事的作品,悲壮遒劲;自辟蹊径,自成一体,成为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词作较少,亦有一定的质量。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注释】江南非不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江南好”。此句本此。楚客自生哀——彼时中原沦陷,迄未收复。此为诗人自抒怀念故国的哀愁。楚客,诗人自指。诗人是洛阳人,避难江南,江南是楚地,故称。天平渡——渡天平的倒装。天平,此处形容江水浩瀚。吴岫——即吴山。在浙江杭州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海门——指钱塘江口。《宁海县志浙江潮说略》引綗伯宣《潮候图说》:“浙江(即钱塘江)之口,有两山焉,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江海之会,谓之海门。”

【赏析提要】这首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春,诗人以起居郎随皇帝还都。南渡后,他还是初次在朝廷任职,也是初次至临安(杭州)。这时,南侵的金兵已全部撤回北方,诗人渡钱塘江时,怀着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联追想当年遭受金兵侵凌,流徙江南而“自哀”的心境;中间颔联和颈联,抒写这次渡江时所见到的江南景色,视野开阔,心情豪迈;尾联概括了全诗的内容,“虽异中原险”,回应了开头,“方隅亦胜哉”则涵盖了颔颈两联,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二四、绝句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作者】僧志南,南宋诗僧。僧,和尚,名志南。凡出家佛门,皆以宗教为姓。有姓僧的;有姓释的。因他出家做了和尚,故名僧志南。其他不详。

【注释】古木——年久的大树。阴中——树荫处。阴,同“荫”。系——拴。短篷——小船。杖藜扶我过桥东——我拄着拐杖过了桥,来到河的东岸。杖藜扶我,倒装句式,即“我扶杖藜”。杖藜,用藜的老茎做的拐杖。藜(lí),亦称“灰菜”、“灰藋(diào)。一年生草本。嫩叶可食。种子可榨油。全草入药。茎老可作杖。古时亦用以燃藜照明。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泛指春雨。杨柳风——指春风。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描述春游即景的七言绝句。全诗用笔自然含蓄,写春游、春景、春兴而不用一“春”字。首二句是写春游:我把小船栓在河岸上的大树林荫处,拄着拐杖从桥上走到河的东岸。末二句是写所见所感的春景春兴:春雨绵绵,把我的衣服都快要沾湿了;春风融融,吹拂在脸上舒适而不觉得寒冷。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一句写春雨,一句写春风,诗人对事物的观察体验真切细微,而描写则更是精妙纤巧,成为咏春千古的名句。

二五、双调·殿前欢无题(之五)贯云石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

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作者】贯云石(1286——1324),维族。元代文学家。号酸斋,曾任元朝两淮万户达鲁花赤及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退隐江南,又号芦花道人。精通汉文。所作散曲,风格比较豪放,亦有偏于清丽,内容多写逸乐生活和男女之情。与徐再思(号甜斋)齐名,后人合辑两人作品,名为《酸甜乐府》。

【注释】双调·殿前欢——元曲所用曲调,据周德清《中原音韵》载,共有335只曲子(叫只曲),分属双调、正宫仙吕、越调中吕(所谓宫调犹如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这里“殿前欢”就是属于“双调”这一宫调的只曲曲牌名称。以后各曲牌一般不另作注释。几番——数次。番,回,次。天阶——宫殿的台阶。此指庭院中的台阶。闲庭——安静的庭院。闲,安静。穿芳径——在长满芳草的小路行走。阑干——同“栏杆”。用木纵横编制在一起,起拦挡作用。凭——倚。杏花疏影——杏树开花时还未长叶,因而显得花影稀疏。杨柳新晴——在春天晴日阳光照耀下,才能看出杨树和柳树刚发出的嫩芽。

【赏析提要】这首散曲描述春日闲静的情景:有声有色,细风微雨,轻寒新晴,芳径疏影,写得诗情画意,浅明条畅,真切自然,韵味绵长温馨。

二六、春日信笔 陈长生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作者】陈长生,生卒不详。字秋谷,杭州(今属浙江省)人。清朝中叶女诗人。其诗,有的构思精细,受人称道。

【注释】信笔——随意挥笔而写。软红无数欲成泥——落花纷纷飘到地上,将要变成泥土。软红,凋萎的落花。语——鸣叫。风筝吹落画檐西——风筝被春风吹落到雕画的屋檐西边。画檐,雕画的屋檐。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了庭院一角的春景。构思新巧,意境清丽,用语晓畅隽永。首二句以花落草长写春景之浓。末二句尤为新奇,采用拟人已是妙趣横生,而让鸟语入诗,则更为引人入胜。最后一句最是生动含蓄,用一句鸟语告诉风筝的主人:“风筝吹落画檐西”。明明写的是春风,却不言春风。全诗虽然只取庭院一角小景,却令人置身于一片盎然春意之中。

二、七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风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调。首先见于北宋文人宋祁之,至晏几道填此词独多。调名取义不详。此词一题作《代人赋》,意即替别人或拟他人口吻作词。但这首词仍是写词人自己的所见所感。陌上——田间的路边上。陌,田间小路。柔桑——桑树稚嫩的小枝条。柔,形容草木新生的状态。破嫩芽——冒出新芽。破,冒出。蚕种——蚕卵,又叫蚕子。生些——生出。些,读“sā”,句末语气助词。平冈——平坦的山坡。细草——春天刚发芽的嫩草。黄犊——长着黄毛的小牛。犊(dú),小牛。斜日——斜阳,谓傍晚时的太阳。点——点缀。暮鸦—傍晚归林的乌鸦。暮,傍晚。鸦,鸟类的一属,常见的有乌鸦、寒鸦等。这里当指寒鸦。青旗——即酒帘,也叫望子。古代用青帘作为酒店的幌子。沽(gū)——买或卖。愁——忧愁苦恼。荠(jì)菜——一种野菜,开白色小花。茎叶嫩时可吃。

【赏析提要】这首词以词人早春所见不同景色的鲜明对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用语含蓄深邃,词情沉郁亢奋。上片前三句所写四景“柔桑破芽“、“蚕种生些”、“细草”、“黄犊”,无不透出勃勃生机;而末句所写的三景“斜阳”、“寒林”、“暮鸦”,却又是那样的凄凉、暗淡。下片末二句,“城中桃李愁风雨”和“春在溪头荠菜花”两个含蓄的象征性词句。再一次突出了这种对比。借以暗示对人民力量的颂赞和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讽喻。

有词评家认为,此词内容歌咏农村的美好景象,表示自己乐于过田园生活。辛弃疾后为朝廷当权者所忌,屡遭贬谪,有这种向往自在情理之中。当存此一说。

二八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杜牧(8O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曾参沈传师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和牛僧孺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使,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世称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诗中一部分描写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活,但也有不少思想健康的作品。尤长七言律诗和绝句,拗折峭健中,见风华掩映之美,富于独创性。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他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所作《阿房宫赋》亦颇有名。著有《樊川文集》。

【注释】莺——鸣禽,又名黄莺、黄鹂。绿映红——绿的树,红的花,互为映衬。水村——河流、湖泊多的滨水村庄。多指江南水乡。山郭——山城,依山所筑的城郭。酒旗风——迎风瓢展的酒旗。酒旗,即酒望、酒帘。酒家在竹竿上系上布,悬挂在门口,作卖酒的招牌。南朝——东晋以后,南北朝时代,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据有南方的,为宋、齐、粱、陈四朝,为南朝。据有北方的,为后魏,后又分为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北周又灭北齐,为北朝。到隋文帝代周灭陈,全国才归统一。四百八十寺——唐人强调多的一种贯常说法,并非确数。多少——偏义词,表示多的意思。

【赏析提要】这首描写江南春色的七绝,取材角度极为广阔,语言又极凝重,意境内含非常丰富。首二句诗人同时从视野和听野泼墨,描绘出江南春光的巨幅画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鸣唱,丛丛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末二句再换一个新的角度,从史迹取材,抒写了烟雨迷蒙中所见江南历朝的寺庙、亭台、楼郭,又使诗的意境增添了深邃、迷离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畅想的空间。

二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西湖因其在钱塘境,又名钱塘湖。唐代以后称西湖。孤山——山名。我国各地以孤山命名的山甚多。这里系指浙江杭州市山上有孤山寺。西湖里外湖之间,一山耸立,旁无联附。宋代林逋曾隐居于此,植梅养鹤,,今有林逋墓及梅径鹤冢,为湖山登览胜地。贾亭——唐德宗贞元年间,贾全任杭州刺史,建亭于钱塘湖,名“贾公亭”。贾亭即指此。水面初平——秋冬水落,春水新涨齐岸。云脚低——在西湖远处水天相接处,天空舒卷着重重云彩,与湖面的水波连成一片,所以说云脚低。云脚,云彩多在雨前或雨后形成接近地面的云气。暖树——早春向阳的枝头。行不足——没有行走够。白沙堤——即“白堤”。位于西湖中,西接孤山,东至断桥,长一公里。南为外西湖,北为后西湖。有断桥、锦带桥诸胜景胜迹。旧时误以为唐白居易所筑。据《西湖志》载:“白居易所筑者,在旧钱塘门外,当时称白公堤,今已无闻。”“白沙堤”今名“白堤”,为后人纪念白居易而命名。

【赏析提要】诗人在杭州任刺史期间,著有西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七律,不仅可见诗人极其善于扑捉早春西湖特有的自然景色,而且用笔又极准确生动,无一处不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诸如“早莺”与“争暖树”,“新燕”与“啄春泥”,“乱花”与“渐欲迷人眼”,“浅草”与“没马蹄”等等,诗人所选取的每一组景物,同与之相对应的动态描写,无不紧扣季节与环境特征,把西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

三O江皋屈大均

翠微春更湿,烟雨欲无山。

白鹭一溪影,桃花何处湾?

渔村疏竹外,古渡夕阳间。

田父不相识,相随谷口还。

【作者】屈大均(163O——1696),清初文学家。初名绍隆,字介子、翁山,番禺(广东番禺)人。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不久还俗,北游关中、山西,与顾炎武、李因笃等交往。能诗,部分作品揭露清军暴行,感伤时事;有的诗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其诗风格明健高浑。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家”。著有《易外》、《翁山诗外、文外》、《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

【注释】江皋(gāO)——江边高地。翠微春更湿——春雨绵绵,远近青山更显得青翠欲滴。翠微,青绿的山色,也泛指青山。烟雨欲无山——空蒙的烟雨将要吞没掉大小山峰。白鹭一溪影——溪水旁边停留着许多白鹭,它们的影子倒影在平静的溪水中。白鹭(lù),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扑食鱼、虾等。也叫鹭鸶。桃花何处湾——桃花沿水边盛开,无法分辨哪里是水湾。古渡——年代久远的渡口。田父——农夫。相随——互相跟从。谷口——山谷通道。

【赏析提要】这首五律描绘的是江畔春雨后夕照中的山水、花鸟、农夫晚归的景色画卷。画面在烟雨笼罩着夕阳的空蒙淡雅的背景下,徐徐展开,依次显现出青翠温润的山岚;平静碧绿的江水中,倒影着洁白如玉的白鹭;浓艳的桃林沿着江水边盛开;疏竹摇曳中的渔村,古渡口远近可见;晚归的农夫从山谷口络绎而归。多么恬静、恬适、静谧、宜人的雨后江畔夕照自然景色!

仲春

三一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注释】新年——犹新岁;岁首。《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史官一人,......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宗庙因于四时之易,郊因于新岁之初。”又,新正,谓新年之正月。白居易《喜入新年自詠》诗:“白鬓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新,开始。芳华——芬芳的鲜花。华,同“花”。

【赏析提要】这首七言绝句,构思新巧,描写景物又别开生面。首二句写:刚过春节,到处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早春二月,人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小草已萌发出了嫩芽。末二句最奇,于急转之中,紧扣诗题写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嫌春天姗姗来迟,就故意纷纷扬扬像飞花一样,穿过庭院,装点出一派春色。飞雪春寒,却又充满昂然的春意,令人感奋;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寓含着一种“天行健”的磅礴破竹之势,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立意,用笔,多富理趣情趣,又能吸引读者。

三二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鬚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作者】李商隐(813——858),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时牛僧孺和李德裕两党不相容如水火。李商隐本为牛党令孤楚门客,后又取李党王茂元女,故为楚子绹深恶。后绹为相,李商隐长期受排斥,潦倒、漂泊终身。大中十二年(858)罢职回乡闲居。不久,寂寞凄凉地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六岁。

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靡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有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当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工诗,时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李”。擅长律、绝,富于文彩,构思精密,情致婉曲,语言精练,典丽精工,具有独特风格,为唐代一家。然因用典太多,过于讲究词藻,其末流遂演为宋代西昆体一派,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三卷现存。文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注释】二月二日——蜀地旧俗,二月二日是踏青节。花鬚柳眼各无赖——盛开的花和新萌芽的柳,都尽情的招引着游人。花鬚,花蕊。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生春》诗:“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无赖,烦扰;多事。此处引申为招惹、招引的意思。万里——此时诗人在四川梓州,距离故乡遥远。元亮井——指故乡。元亮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他的《归田园居》诗:“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这里用其事。三年——诗人入梓州柳仲郢幕府,至写作此诗时已经三年。从事——指在柳仲郢幕府做幕僚。亚夫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其军营称作细柳营。这里用其事。代指柳仲郢幕府。此二句意谓,离开家乡三年,不远万里入梓州柳仲郢幕,常常忆想回故乡的事。新滩——河道中新形成的沙滩。滩,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的地方。《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波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莫悟——不懂得;不理解。游人——诗人自指。更作风檐夜雨声——以悲声反衬思亲盼归的殷切心情。

【赏析提要】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极写二月二日踏青节游人之盛,所闻所见春景之胜,写的全是乐事、乐景、乐情。颈联和尾联,急转直下,则抒写人生漂泊,殷切思念家乡亲人和迫切思归故里的情怀,所想所感所闻便都是愁情愁景。尾联与首联,前后紧密呼应,又形成了一层极鲜明的对比,更加有力地表现了诗的题旨和构思的缜密。

三三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作者】曾巩(1O19——1O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祐进士,尝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因循苟且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

进行一些改易改革。著有《元丰类稿》。

【注释】乱条——形容(让风吹得)摇曳不定的柳条。犹未——还没有。依得——仗恃着。东风——春风。势便狂——(柳条仗恃着春风吹拂)就疯狂地飞舞起来。势,态势。一说:形容柳条长势很快。势,指长势。按此说,狂,即是形容柳条突长的意思。解把飞花蒙日月——(柳树)只懂得(将来)让柳絮漫天飞扬,把日月都遮蔽了。解,懂得,知道。飞花,指柳絮。蒙,遮蔽。清霜——寒霜。清,清冷,清冽。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状物喻理的七言绝句。诗人扑捉了早春特有的自然景色刻意加以描绘:早春时节,春寒料峭中的柳条还没有开始变黄,就仗恃着春风疯狂地飞舞起来。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有力地推出了所喻之理:然而,这柳条只是晓得将来柳絮会漫天飞舞,把日月都能遮蔽了;却不知道时时还可能会有凌厉的寒霜袭来。全诗将柳条人格化,刻画柳条在春风吹拂中得意忘形之态,生动形象;写所喻之理则紧扣柳条的特点,含蓄自然。全诗不仅自然景色美,而且所寓情趣理趣尤美,隐喻着警世诲人的深刻寓意,令读者于欣赏玩味自然景色美的同时,又能获得生活的启迪和警示。

三四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成,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正授秘书监,世以此亦称其为贺监。后还乡为道士。少以文辞知名,性放达,好饮酒,善谈笑,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注释】碧玉妆成一树高——高高的柳树,萌发出翠绿的嫩芽,好象是用深绿色宝玉装饰起来的一样。碧玉,石英石,有红色、褐色或深绿色,质地细蜜,用做装饰品。妆,妆饰。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数条下垂的柳枝,如同是用绿色的丝线编制出来的柔软的绳子。绦(tāO),用丝编制的带子或绳子。这里用来形容和比喻柳条。

【赏析提要】这首咏物七言绝句,写的是早春二月司空见惯的柳树。但是构思的新巧和语言的精巧,无不显示出诗人独具匠心。全诗句句写柳,而不见“柳”字。首句从“碧玉妆成”落笔,将柳喻作美女,亭亭玉立,却又毫无婀娜柔弱之态。进而引出二句“绿丝绦”;再由“绿丝绦”引出“谁裁成”,结尾又用“剪刀”比拟春风,环环紧扣,浑然天成,无一丝雕琢痕迹。在用比上,灵活运用明喻、暗喻,不但见出诗人体物细微,用语更显得灵活多变,令人赏心悦目,既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又给人以自然力的启示。

三五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作者】张维屏(178O——1859),清代诗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道光进士,官南康知府。早期诗作多抒写个人生活。晚年家居,目睹英国侵略军的暴行,激发了爱国热情,所写诗篇如《三元里行》、《三将军歌》等,激昂悲愤,表彰了为国牺牲的将士,歌颂了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著有《松心诗集、文集》等。

【注释】新雷——春天的第一次雷声。造物——创造万物。《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拘拘,一本作“区区”。苏轼《泗州僧伽塔》诗:“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古人认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的大意是:尽管上天不说话,但是却富有感情,每当寒冬完全退去,春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百花园中,千红万紫的花朵,早已孕育好了花苞,只等春雷一声惊响,就会争奇斗妍地竞相开放。全诗笔力遒劲,语言晓畅,内涵深蕴,盛赞的是大自然,呼唤春天,期待春雷;而实际也是诗人和广大人民郁积在心中随时都会爆发的爱国热情的写真。巧妙而自然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更有利于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力更加突出。

三六春日山中竹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作者】裴说,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天祐(唐昭宗年号)三年进士。官终礼部员外郎。《全唐诗》留存诗一卷。

【注释】竿——竹一棵为一竿。苍翠——(草木等)深绿。拟龙形——好象龙跃起的身形一样。拟,类似。峭拔须教此地生——只有在又高又陡的深山中,才是竹适宜的生长之地。峭拔,山势又高又陡。须,必得;一定。教,使令。寒色——使人感到清寒冷峻的自然景色。

【赏析提要】春天是花季,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咏春,或颂春,或惜春、伤春,往往总离不开花的渲染、烘托。而这首七绝却独独盛赞春日山中之竹:春日山游,在陡峭的深山之中,一片葱郁苍翠的竹林,豁然展现在眼前,棵棵拔地而起的竹竿,如同平地跃起的龙身;也只有这种山势险峻的环境才适宜于竹的生长。在这样的深山险谷之中,是看不到山外无限盛开的野花的;只有这半山竹林苍劲清寒的景色,独占了山中的春色。显然,诗人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方法,明写竹,暗写人,以竹的品格暗喻人的高风亮节。

三七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均是诗人退居辋川时所作,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复含——又沾上。复,又,再。含,含盖上。这里引申为沾上之意。宿雨——夜里下的雨。朝烟——清晨的水气。此处用来形容夜雨过后,空气更加澄清潮润,清晨的空气中好象含着细细的水滴一样。家童——家中的仆役。童,同“僮”(tóng),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仆役:仆僮儿,家僮。山客——山民,山人。古代的隐居者常用“山民”、“山人”自称。这里是诗人自喻。

【赏析提要】这首六言绝句描绘的是乡村雨后清晨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桃花盛开,本来红红的花瓣上又滴落了一层夜雨的水珠,光泽更加鲜嫩可爱;翠绿的柳条,再被早晨的水气团团笼罩着,就越发显得袅娜迷人了。被雨水打落的花瓣,散落在地上,家中的仆役还没有清扫;声声黄莺鸣叫,反而使这雨后的清晨更加显得幽静,使我仍然还沉浸在酣睡之中。全诗通过“桃红宿雨”、“柳绿朝烟”、“花落未扫”、“莺啼犹眠”这些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烘托出“山客”居处的恬静和优美;修辞炼句,对仗工整,而毫无刻意雕琢藻饰之嫌。

三八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杜甫(712——77O),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即生于巩县。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对于政治很有抱负。开元后期,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于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攻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肃宗授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上表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报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屡遭挫折,又历经兵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体念到人民的疾苦,情感逐渐转向于人民。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刻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扬《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杜甫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白号“诗仙”,杜甫曰“诗圣”。著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一千四百余首。

【注释】迟日江山丽——春天来了,山河变得更加秀丽。迟日,春日。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融——和暖,和煦。

【赏析提要】这首五绝选取了远近、上下的“江山”、“花草”、“燕子”、“鸳鸯”等情态各异又极富特色的景物,运用淡彩素描的写生笔法,绘制成了一幅洋溢着诗情画意,勃勃生机的江南春景图。语言质朴,画面亮丽,风格清新隽永。

三九重题蔷薇皮日休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作者】皮日休(约834——约883),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醉吟先生。咸通进士。曾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军,署为翰林学士。死因不明,旧史说他因故为黄巢所杀。一说黄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或说他在黄巢兵败后流亡江南病死。

皮日休工诗能文。诗学白居易,文崇韩愈。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他的部分诗篇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人民所受的压迫和剥削,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传统。文多采用小品的形式,大胆抨击封建统治和道德腐朽与虚伪,笔锋犀利。著有《皮子文薮》。

【注释】蔷薇(qiángwēi)——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或红色,有芳香。这里指这种植物的花。猩猩(xīngxīng)——象猩猩血一样的鲜艳红色,谓猩红色。韩偓《已凉.》诗:“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陆游《春雨绝句》诗:“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这里用以形容蔷薇花的鲜红艳丽。素——白色的生绢。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可怜——值得怜悯。胜(shēng)——胜任;禁得起;承受。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春天蔷薇花盛开的美丽姿色。首二句极写蔷薇花的美丽可爱,色泽象猩猩的血一样鲜红;又象飞燕一样的轻盈。末二句用笔急转直下,又极写蔷薇花弱不禁日那样令人怜悯,那么纤弱美丽的蔷薇花,经日光照射,很快就由深红变为浅红了。言在咏花,意又在花外,喻人寓理,见仁见智,耐人寻味。

四O越调·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春日诗67首注释与赏析 春日秦国怀古 赏析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作者】白朴(1226——?),元戏曲作家。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隩(yù)州(今山西河曲)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尤精于曲。蒙古灭金,白朴终身不仕。后移居金陵(今南京),随诸遗老过着诗酒生活,暮年北返。卒于1312年以后。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二种较为著名。另有词集《天赖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称元曲四大家。

【注释】越调——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和湖北北部。唱词为长短句。天净沙——曲牌名。白朴在《越调·天净沙》的曲调中,写过《春》、《夏》、《秋》、《冬》四题。阑干——同“栏杆”。帘栊——带帘子的窗户。栊(lóng),窗户。秋千——运动和游戏器材,在木架或铁架上系两根长绳,下面栓上一块板子,人在扳子上利用脚蹬板的力量在空中前后摆动。飞红——在空中飘动的落花。

【赏析提要】在元曲中题咏四季者多多;但作者不落俗套,独出新意。在这首小曲中,选取了若干组极富季节性特征的景物,恰当地选用了一组组名词性的词组,运用白描的笔法,巧妙地勾画出一幅春意昂然的画卷。画卷中的每一组景物远近、高下、虚实、动静、明暗,无不给人以自然逼真和清新宜人的艺术感受;用语简约明畅,毫无雕琢藻饰之嫌。

四一桃花周朴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苍苔。

【作者】周朴,唐诗人;生卒不详。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省)人,避地福州,寄食乌石山寺。黄巢起义入闽,欲降之,不从,被杀。

【注释】明媚——鲜妍悦目。多指自然景色。。殷红——暗红;红中带黑。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好传诏才人索。”殷,深。苍苔——青绿色的苔藓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苔(tái),苔藓类植物的一纲,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赏析提要】借桃花以咏春的诗、词、曲很多,而这首七绝却写得新异。首二句写桃花“先开”而且“明媚”,以突出桃花在百花争奇斗妍的春色中独领风骚;末二句写可惜桃花被狂风吹落,而花的殷红光彩仍然点缀着青绿的苔藓植物。诗的结构承转跌宕起伏,情感奔放刚毅,对狂风吹落桃花,虽惜而不伤。曲写比附,托物以明志,含义深邃。

四二桃溪陆希声

芳草霏霏遍地齐,桃花脉脉自成谿。

也知百舌多言语,任向东风尽意啼。

【作者】陆希声,唐诗人。吴(今属江苏省)人。初隐居义兴,后召为右拾遗,累迁歙(Shè)州刺史。唐昭宗闻其名,征拜给事中,不久,官户部侍郎。博学善文,著有《颐山诗》一卷。

【注释】霏霏(fēifēi)——原意谓(雨、雪、烟、云等)很盛的样子。《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形容雨雪之密。《楚辞.九收.远逝》:“云霏霏而陨集。”是形容云气之盛。这里用来形容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脉脉——脉脉含情。此处用拟人修辞法。自成谿——山间的天然流水。谿,“溪”的异体字。百舌——即鸟鸫。又名反舌。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益鸟。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立春后鸣啭不已,夏至后即无声。人或畜之,入冬即死。《太平御览》九二三郭愔《百舌诗》:“百舌鸣高树,弄音无常则。”杜甫《百舌》诗:“百舌来何处,重重祇报春。”《礼.月令》仲夏之月:“反舌无声。”《疏》:“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百舌多言语——形容百舌鸟不停地鸣叫。这里运用了拟人修辞法。东风——春风。啼——鸣叫。

【赏析提要】这首咏春的七绝,写得很美。首先是所选取的春景美:茂密碧绿的芳草地;脉脉含情的桃林。这是选取的静景;色彩又极鲜明。百鸟欢悦地在桃林间飞鸣,蜿蜒欢歌的山涧溪水。这又是选取的动景、声景,而且又着意突出了声。这样,一幅有动有静,有色有声,充满着盎然生机的春景图,便历历如在眼前。其次是文辞精美:四句两两对仗工巧,而且兼用迭词、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充满了无穷的情趣和韵味。

四三杨花吴融

不斗秾花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作者】吴融,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曾仕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卒于官。博学而富辞藻,诗多靡丽。《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中有绝句九十三首。

【注释】不斗秾花不占红——(杨花)不同艳丽盛开的百花争艳斗妍,它也不拥有鲜艳的红色。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罗隐《牡丹花》诗:“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花)过此身。”晴野——晴朗的原野。濛濛——本意是形容雨雪迷蒙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繁盛的杨花漫天飞舞,天空被遮蔽得都显得迷濛起来了。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用语非常平直晓畅,而立意却十分新奇含蓄。首二句写杨花无意与百花争妍斗胜的品格,它只是象濛濛的雪花一样,随风在晴空原野上飘飞。末二句又以杨花与百花对比,百花都怨恨风把它吹落,惟独杨花只爱风能把它吹向四方。通常,人们往往以杨花比喻漂泊,或者用情不专一,而此诗独出新意,咏唱杨花不但不怕风吹,而且扶摇直上,乘势而进;通常人们又多以百花齐放为美,而此诗则颂扬杨花质朴和奋发向上,寓意人当学杨花,无争奇斗艳之心,有乘势而进之意。

四三杨花吴融

不斗秾花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作者】吴融,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曾仕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卒于官。博学而富辞藻,诗多靡丽。《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中有绝句九十三首。

【注释】不斗秾花不占红——(杨花)不同艳丽盛开的百花争艳斗妍,它也不拥有鲜艳的红色。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罗隐《牡丹花》诗:“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花)过此身。”晴野——晴朗的原野。濛濛——本意是形容雨雪迷蒙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繁盛的杨花漫天飞舞,天空被遮蔽得都显得迷濛起来了。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用语非常平直晓畅,而立意却十分新奇含蓄。首二句写杨花无意与百花争妍斗胜的品格,它只是象濛濛的雪花一样,随风在晴空原野上飘飞。末二句又以杨花与百花对比,百花都怨恨风把它吹落,惟独杨花只爱风能把它吹向四方。通常,人们往往以杨花比喻漂泊,或者用情不专一,而此诗独出新意,咏唱杨花不但不怕风吹,而且扶摇直上,乘势而进;通常人们又多以百花齐放为美,而此诗则颂扬杨花质朴和奋发向上,寓意人当学杨花,无争奇斗艳之心,有乘势而进之意。

四三杨花吴融

不斗秾花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作者】吴融,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进士。曾仕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卒于官。博学而富辞藻,诗多靡丽。《全唐诗》编存其诗四卷,中有绝句九十三首。

【注释】不斗秾花不占红——(杨花)不同艳丽盛开的百花争艳斗妍,它也不拥有鲜艳的红色。秾(nóng),花木繁盛的样子。罗隐《牡丹花》诗:“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花)过此身。”晴野——晴朗的原野。濛濛——本意是形容雨雪迷蒙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繁盛的杨花漫天飞舞,天空被遮蔽得都显得迷濛起来了。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用语非常平直晓畅,而立意却十分新奇含蓄。首二句写杨花无意与百花争妍斗胜的品格,它只是象濛濛的雪花一样,随风在晴空原野上飘飞。末二句又以杨花与百花对比,百花都怨恨风把它吹落,惟独杨花只爱风能把它吹向四方。通常,人们往往以杨花比喻漂泊,或者用情不专一,而此诗独出新意,咏唱杨花不但不怕风吹,而且扶摇直上,乘势而进;通常人们又多以百花齐放为美,而此诗则颂扬杨花质朴和奋发向上,寓意人当学杨花,无争奇斗艳之心,有乘势而进之意。

四四正宫·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作者】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约生于金代末年,卒于宋朝灭亡(1279)以后。名不详。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曾任太医院尹(有些版本“尹”作“户”)。在元代不愿仕进。夏庭芝《青楼集》所载:邾经序则以关汉卿为金遗民,入元不仕。多接近下层民众,创作戏曲,并登场演出。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今存完整版本十三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他的戏曲作品大都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谭记儿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人物性格鲜明,结构情节完整生动。他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所作散曲现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成就不及杂剧大,但写景抒情,多有佳作,艺术表现活泼,风格多样。

【注释】四时——四季。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风流——风韵;风情。澄澄(chéngchéng)——形容水静而且清。蓝——形容水象晴天天空的颜色一样。灼灼——形容花的色泽光亮鲜明。绣(xiù)——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布等上面制作成花纹、图案等。

【赏析提要】这首散曲从春天无数的景色中选取了“水”和“花”两种最普通的景物,通过新巧的构思和工巧的修辞,却写出了别开生面的春景。首二句先以“四时”、“万物”着意烘托出春的富贵;三四句则连连设比,巧用叠词等修辞方法,通过“水”与“花”的描绘,突出表现了春色的无比优美。再加上工整典雅的对仗和醇厚自然的绘景,从而使所写之景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四五杏花沈周

半抱春寒薄染烟,一梢斜露曲墙边。

东家小女贪妆裹,听买新花破晓眠。

【作者】沈周(1427——15O9),明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州(今江苏吴县)相城人。善画山水,初得法于父恒吉,伯父贞吉,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学宋、元,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尤有心;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四十岁后拓为大幅,景物蓊郁深邃,笔墨坚实豪放,颇得沉着雄浑之致。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之势,人称“细沈”。兼工花鸟,浅色淡墨,老笔纷披,而有神采。偶写人物,亦洗练。画名甚大,影响所及,形成“吴门派”(明代中期中国画派之一。沈周的学生文徵明名盛当时,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王穀祥、陆治、钱穀等。他们都是苏州府人,苏州府别名“吴门”,因称吴门派)。与其学生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缘情随事,沉郁顿挫,为论者所重。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注释】半抱——形容杏花欲开犹未开放,即含苞欲放的样子。抱,花瓣环绕着花蕊簇拥在一起。薄染烟——笼罩在烟霭之中。薄,侵入。《荀子·天伦》:“寒暑未薄而疾。”染,沾。烟,炊烟;烟霭。曲墙——偏僻的园墙。曲,深隐之处,也指偏僻之处。此处义为后者。首二句大意为,含苞欲放的杏花,迎着料峭春寒,笼罩在烟霭中;一枝早开的杏花,从偏僻的园墙斜着伸出墙外来。东家——东邻。妆裹——梳妆打扮的饰物和服装;梳妆用的镜匣。新花——鲜花。破晓眠——破例早晨不贪睡;早起。末二句意谓,杏园东邻家的少女,贪爱梳妆打扮,清早听到叫卖鲜花的喊叫声,就破例不再贪睡早觉了。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集中笔力描写了早春杏花含苞欲放的美丽景色,构思新异。首二句从正面落笔,写杏花含苞欲放,一枝早开的杏花从偏僻的园墙斜伸出墙外来,与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既有同曲同工之妙,却又更为含蓄。末二句则是从侧面设意用笔,通过东邻少女贪妆裹,听买新花即破晓眠,更进一步突出了早春杏花妆扮春色和妆扮少女的美丽。全诗有虚写(薄染烟),有实写(一梢斜露曲墙),有声(听买),有色(新花)。语言活泼含蓄,耐人寻味,令人遐想。

四六游小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省)人。

【注释】不值——未遇到。值,相遇。屐齿——木屐的齿。屐(jī),鞋子的一种。通常指木底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的或帛制的。刘熙《释名.释衣服》:“帛屐,以帛制之......屐可以践泥也。此也可以步泥而浣之。故谓之屐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汉书.爰盎传》:“屐步行七十里。”引申为鞋的泛称。如草屐,锦屐。这里即泛指鞋子。印苍苔——鞋子的脚印印在青苔上。苍苔,青苔,苔藓类植物。小扣——轻轻地敲。扣,同“叩”。柴扉——犹柴门。用柴荆做的简陋之门。多用以指贫寒的家园。扉(fēi),门扇。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构思极新巧,结构跌宕起伏有致,意境隽秀清幽,语言晓畅亲切。诗人悠闲缓步,前去游园;轻扣柴门,久久不开,原来园主不在。可是满园的春色却是无法关得住的,一枝嫣红的杏花伸出墙外来,早把园内的无限春色泄露出来了。结句以一点而写全貌,画龙点睛,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余韵和遐想的余地,千百年来成为后人一直咏唱不衰的名诗佳句。

四七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如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作者】李弥逊(1O85——1153),宋代诗人。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人。

【注释】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景物有所感触而创作。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车尘不到张罗地——《史记·汲黯·郑当时列传》:有位翟公,做官得意时,门庭若市,失势时,客人都不来了,“门外可设雀罗”。后沿袭为成语“门可罗雀”、“门可张罗”。原为门口可以设网扑雀,形容门庭冷落,来客稀少。这里用此典故,形容门庭冷落,没有车马来。宿鸟——归巢夜宿的鸟。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的是春天小雨中的景色:绵绵春雨,纤细如丝,如同漫天撒下的一张大网,要把这美好的春色网住在人间;盛开的繁花,让细雨滋润了花瓣,散乱地谢落在地上,湮没在黄昏的暮色中。门前冷冷清清,没有车马来往;宿鸟鸣叫着飞回树林中投宿,我也独自将家门关上。全诗以暗景衬愁情,烘托煊染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八仲春郊外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作者】王勃(65O——675),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麟德初,登进士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既罢,客游蜀中。后为虢州参军,作事当诛,遇赦免职。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的诗风。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其文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注释】仲春——春季的第二月,即阴历的二月。堰(yàn)——较低的挡水建筑物。垂柳径——垂柳掩映的小路。垂柳,落叶乔木,树枝细长下垂,叶呈条状披针形。统称垂杨柳。径,小路;狭窄的道路。津——渡口。《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物色——指形貌;谓诸色物品;犹风物,景色。此处指后者。风光——(一)雨后日出时,风中草木的闪光。本作“光风”。南齐.谢眺《和徐都曹》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唐.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二)风景,景象。卢照邻《元日述怀》诗:“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这里指后者。绝——独一无二。四邻——前后左右的邻居。此指东、西、南、北四处,泛指周围。曙——天亮。嚣尘——喧哗多尘。多用于泛指尘世。嚣(xiāO),吵闹喧哗。

【赏析提要】这首五律是以诗人晨起郊游,一路所见为内容,描绘了郊外优美、幽静的仲春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向往和陶醉于山区大自然的情怀。诗的大意是:郊外东园的小路,掩映在垂柳之中;西面河堤那边的渡口,落花缤纷。从冬末春初梅花开放至仲春时节,美好的景物已经连续三个月了,如此美好的风景在这一带是独一无二的了。小鸟在山村里飞翔鸣叫,村里的人们觉得天亮了;鱼在河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人们知道春天来到了。刚刚雨过天晴,清净的山村庭院,哪里会有尘埃的污染!哪里会听到喧闹声音的侵扰!读来,令读者跟随诗人的脚步,有如身临其境一般,历历如在眼前,令人陶醉。

四九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荀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戏答元珍》——一本题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戏答,犹言戏笔,戏墨,谓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有文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与欧阳修友善。天涯——此与下句中山城均指峡州夷陵。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降职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此诗即于次年春作于夷陵。冻雷——犹言寒雷。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人意,犹人情,人心,世情。芳节,犹芳春,即春天。南朝.梁元帝(萧绎)《纂要》:“春曰青阳,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物华——自然景物。曾是洛阳花下客——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游遨。”野芳——野草闲花的省称。嗟(juē),表示赞叹的语气词。这里引申为惊讶,惊疑。

【赏析提要】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谪峡州夷陵县丞,。于次年在夷陵写作了这首七律。诗中通过早春二月山城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贬谪山城的寂寥和自我宽解的心情。前四句集中写景,首二句一“疑”一答(二月山城未见花),点明了时令和山城早春的特点。三、四句则通过“残雪有橘”、“冻雷惊荀”,具体描写早春虽寒却孕育着春天的生机。后四句集中抒写情怀,情由景生,以景衬情。末句“野芳虽晚不须嗟”,蕴含着双重含义:一是野芳虽晚,但终有山花烂漫的时候,春天迟早是要来的;二是进一步回解了开头的“疑”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照应了开头。

五O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处州知府、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曾出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其在地方施政,政绩多有利于人民。晚年退居故乡石湖。

诗人为诗,初从江西诗派;后来摆脱了它的束缚,广泛地向唐、宋诸名家吸取所长,屹然自立一族,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所作爱国诗篇和关怀人民疾苦的作品,都有较高成就。田园诗独创一格。由于受禅宗影响,诗中也存在着消极虚无思想。亦工词。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注释】《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六十首。这是其中之一。乌鸟投林过客稀——旁晚时分,乌鸟飞回了树林,路上的行人稀少了。乌鸟,旧时称乌鸟具有反哺之情,常用以喻人子孝养父母的情怀。晋李令伯(密)《陈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原乞终养。”乌鸟的身体比乌鸦略小而能反哺其母,称慈鸟。投林,飞回树林。过客,路上的行人。烟暝——烟霭,云气。柴扉——柴门。棹——船桨。这里用以指代船。如叶,比如像树叶一样的小船。编阑——用竹子或芦苇编成的类似篱笆的东西,有的带顶,多用来圈住家禽。编,交织,编结。如编草帽;编篱笆。阑(lán),(一)同“栏”。栏杆;养家畜的圈。(二)同“拦”。拦挡,阻挡。门口的横格栅门。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引申为遮拦物笄栊槛的通称。如栅阑、井阑、牛阑。《广雅.释诂》:“阑,遮也。”鸭阵——鸭群。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采用白描的笔法,生动逼真地描述了一幅江南水乡春天劳动晚归图:春天夜暮降临,终日在外觅食反哺其母的乌鸟飞回了树林;路上过往的行人渐渐稀少了。前山的轻烟淡霭,随着暮色慢慢飘笼到了家门。村中放牧鸭子的孩童,驾着小船,驱赶着鸭群,回到了圈中。诗的意境恬静清幽,烘托渲染自然和谐,感情真挚,风格质朴醇厚。

五一天平山中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作者】杨基(1326——1378),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人,生长吴中(今江苏省)。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官山西按察使,后削职。谪为输作,卒于工所。以《铁笛》诗为杨维祯所赏识,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其元末所作诗篇,表现出维护元代统治的政治立场;入明后,仍有眷怀元室之作。有《眉庵集》。

【注释】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花岗岩山丘。多裂隙怪石,称“万笏朝天”。有“一线天”、“白云泉”、“高义园”、“望湖台”等名胜,为游览胜地。茸茸(róngróng)——柔密丛生貌。卢仝《喜逢郑三游山》诗:“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风千万重。”苏轼《元修菜》诗:“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多用于形容草、毛发细软而密。此处用来形容春雨细密。楝花——楝树花。楝(liàn),落叶乔木,叶子互生,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披针形。春天开花,花小,淡紫色,果实椭圆形,褐色。木材可以制器具,种子、树皮、根皮都入药。在江南山野很常见。枇杷(pí.pá)——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圆锥花序。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这里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徐行——慢步走。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景色如画、宜人的苏南游览胜地天平山中春天特有的迷人风光:绵绵春雨,润湿了竟相开放的满树楝花;煦煦春风,吹熟了一树树累累的枇杷果。漫步在天平山中,峰回路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山路;一路上花香鸟语,不知不觉中竟回到了自己的家门。这是何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光春色啊!全诗意境、语言温馨宜人,读来令人陶醉。

五二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埘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王驾,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县)人。唐昭宗大顺元年(89O)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全唐诗》存其诗六首。一说作者张演。

【注释】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春社在仲春和季春前后。《岁时广记·二社日》:“《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社有春秋之别。春社,春日祈求农事丰年;秋社,秋后酬报神的恩泽。《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北。豚栅鸡埘——猪圈鸡舍。豚(tún),小猪,泛指猪。埘(shí),在墙上凿的鸡窝。扉——门扇。首二句意谓:鹅湖山下庄稼长得非常旺盛,村庄里家家户户虚掩着门,都去参加春社了。猪圈、鸡舍相对,家畜兴旺。桑柘影斜春社散——末二句意谓:桑柘的影子斜了,太阳快要落山了,社日活动才散场,家家都扶着喝醉酒的家人回到家里。

【赏析提要】全诗以乐景烘托乐情,突出表现出山村社日的欢乐情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首二句泼墨极写环境气氛;末二句极写社日活动的欢乐情景,前后互为映衬,层次极分明,语言和感情均极厚朴。

五三过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管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敲门。

【注释】腊酒——头年腊月酿制的酒。浑——浑浊。浑,通“混”。酒以清为贵。山重水复——山峦重迭,河流盘曲。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柳色深绿,故曰“暗”;花光红艳故曰“明”。也作“花明柳暗”。唐.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今以“柳暗花明”指又是一番情景,意本陆游诗句。箫管追随春社近——意谓春社将近,村里人鼓乐喧天忙着迎神赛会。古风——古时的风习。衣冠——犹衣着,谓身上的穿戴。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无时——无定时,谓随时。

【赏析提要】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自隆兴(今江西南昌市)通判罢官归故乡,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三山村。这首诗即为是年春天所作。其时正是春社日将近,乡村忙着迎神赛会,陆游回归故里,受到乡邻的盛情款待;看到了山村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社日的古朴风习,表现出诗人无比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语言率真直扑,将山中景物,社日风光渲染得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浓厚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已成为人们歌咏山村自然风光的千古佳句。

五四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清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释】临安——南宋首都,今浙江杭州市。霁——雨停天晴。世味——人世滋味。犹世情,谓世态人情。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京华——京都。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京华。此指临安。小楼

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杏花消息雨声中。”这里用其意。矮纸斜行闲作草,清窗细乳戏分茶——春雨初晴,客居京都,闲中无聊,便在短纸上斜着书写草体字;面对晴窗,沏茶品茶,以此消磨时光。斜行,歪歪斜斜。作草,写草体字。细乳,烹茶时所泛起的泡沫,称“乳花”,又称“乳粟”。苏轼《浣溪纱》:“雪沫乳花浮午盏。”秦观《茶》诗:“侵寻发美鬯,旖旎生乳粟。”分茶,宋人沿用唐人习惯,煎茶用畺盐,分茶则不用畺盐。一说,分茶,犹言品茶。无可考。存疑。素衣——白色衣服。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缁(zī),黑色。此句化用其意。犹及清明可到家——是年三月,陆游由临安返回山阴。七月,始赴严州任。

【赏析提要】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奉命权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县),由山阴应召入京都临安。这首诗即是在临安所作。其时,陆游已六十二岁。他长期浮沉在宦海,壮志未酬,情怀忧郁,诗中抒写临安客中春感,流露出厌倦宦海风尘之苦,自在情理之中。诗情诗意蕴藉含蓄,须细心体味。

五五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作者】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省)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他的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其中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清句丽,充满诗情画意;有的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疾苦。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注释】兰溪——县名,在浙江省中部偏西。唐设县。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唐.张志和《渔父歌》之五:“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多描写船家水上生活。凉月——发出清冷光辉的月亮。柳湾——岸边栽植柳树的河湾。越——古国名。亦称千越。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其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常与吴相战,公元前494年为吴王夫差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于公元前473年攻灭吴国。并曾向北扩展,称为霸主。疆域有今江苏北部运河以东地、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战国时国力衰弱,约在前306年为楚所灭。镜——形容水澄清平静,即波平如镜。桃花雨——春雨。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早春幽静优美的水乡自然风光。你看:夜阑人静,一弯如眉的新月,高高挂在水湾岸畔的柳梢之上;湾水波平如镜,倒影着越中远近的峰岚秀色。绵绵春雨,兰溪潮涨鱼跃,夜半更深之时,时有肥硕的鲤鱼跃到溪畔之上。这是何等秀丽宜人的美好春光啊!“越中山色镜中看”、“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样富有特色的妙语佳句,令人咏叹不已。

五六仙吕·青哥儿马致远

前村梅花开尽。看东风桃李争春。

宝马香车陌上尘。两两三三见游人。清明近。

【作者】马致远(?——1321后),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以及同别人合作的《黄粱梦》七种。《汉宫秋》较著名。另《误入桃源》仅存一曲。一说南戏《牧羊记》也是他所作。剧作豪放有力,内容显示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但也带有向往仙道的消极思想。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齐名,时称“关、马、白、郑”。散曲也十分丰富,有辑本《东篱乐府》。

【注释】东风桃李争春——春天桃花李花竟相开放,互相争艳斗妍。东风,春风。宝马香车陌上尘——装饰华美的车马,飘逸着芳香,在田间的道路上飞奔,扬起一路尘土。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的道路。

【赏析提要】此曲描绘的是乡间春天特有的景色。首句“梅花开尽”,点明时令,冬去春来。第二句紧承首句,以浓墨着色描绘春景。第三、四句转而写车马游人踏青赏春的盛况。最后一个合写的短句,曲终而意更浓。全曲刻画出一幅远近疏密、色泽明暗浓淡相宜的踏春赏春图。风格清新,给人以赏心悦目、余韵绵长的艺术享受。

五七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朱熹(113O——12OO),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从事教育事业五十余年,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

【注释】胜日——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寻芳——探寻观赏春景。泗水滨——泗水河边。泗(sì)水,在山东省中部,源出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一时新——焕然一新。一时,同时。等闲——随便;寻常。识得——看到;感觉到。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了春日寻芳、赏春所见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全诗脉络明晰,语言明丽,风格清丽。末句色彩绚丽多姿,音调高亢明快,成为后世传诵的佳句,不仅是古今咏春的绝唱,而且成为广义上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象征性常用语。

五八山行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

【作者】姚鼐(nài)(1732——1815),清代散文家。字姬传,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杨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kuí),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著有《惜抱轩全集》。

【注释】布谷——鸟名,又名勃姑、拨谷、鸤鸠(shījiū)、郭公、戴胜、戴纴。即大杜鹃鸟。以鸣声似“布谷”,鸣又当播种时,故相传“布谷”为劝耕之鸟。《汉书.襄楷传》:“臣闻布谷鸣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杜甫《洗兵马》诗:“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声声催春神。”飞飞——飞翔。春锄——白鹭的别名。《尔雅.释鸟》:“鹭,春鉏。”鉏(chú),农具名,锄本作“鉏”。贾谊《过秦论》鉏作“锄”。千层石树——山上层层树林。石树,大树。石,通“硕”。《汉书.匈奴传下》:“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颜师古注引邓展曰:“石,大也。”王先谦补注引朱一新曰:“石,通作硕。”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绘的是早春山乡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繁忙的劳作景象:布谷翩翩,鸣声阵阵,好象催促人们莫误农时,爱惜大好春光;和煦清丽的阳光下,人们在挥锄劳作,破土耕田。山上层层林木,伸枝吐芽;林中羊肠小路蜿蜒伸展;山下畦畦水田,水声丁冬。多么醉人的一片山田春天山村的秀丽景色啊!

五九春山夜月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作者】于良史,唐诗人。唐肃宗时官至侍御史;又曾仕徐、泗濠节度史张建封的从事官。

【注释】胜事——美好的事情。此处指风景优美的景物。掬水月在手——捧起山溪中的清水,月亮的影子就照在手中。掬,捧。弄花——玩赏鲜花。兴来——兴致起来了。兴,兴致。欲去惜芳菲——想要回去可是又舍不得这鲜花芳草。去,离开。芳菲,这里指花草。菲(fēi),形容花草美丽,香味浓郁。深翠微——青山的深处。翠微,青绿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写的是盛春时节山中的月夜景致。首句开篇即从白天的“多胜事”切入正题,二句便用“赏玩夜忘归”一句总写领起全篇,转而集中笔力描写月夜的景色。第三句以手中掬来清水所照见的月影,突出了和风丽月的夜色。第四句写花香之浓郁不用扑鼻而用(沾)满衣,明明是嗅觉所感,却偏用视觉所见和触觉所感来写,显见诗人构思用笔之新异。第五、六两句写留连忘返的心情,以乐情衬托美景。第七、八两句又从耳闻写眼见,由近处推到远处。全诗用笔工巧鲜丽,意境清雅宜人,洋溢着诗情画意,耐人赏玩不已。

六O春日秦观

一夕惊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作者】秦观(1O49——11OO),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哲宗时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他以文学受知于苏轼,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他们都出师于苏轼门下而被天下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其词为北宋一大家,与黄庭坚齐名,为黄所不及。内容多写柔情,亦为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词情兼胜,但以气格不高为病,属婉约一派。著有《淮海集》。

【注释】万丝——形容春雨又细又密。霁光浮瓦碧参差——夜雨晓晴,阳光照射在碧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一道道长短不一的光线。霁(jì),本指雨止。引申为风雨或风雪停,云雾散,天气放晴。《论衡.感虚》:“于是风霁波平。”罗隐《送傅少府》诗:“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又比喻怨气消释,脸色转和。浮瓦——形容光好象漂浮在屋瓦上一样。芍药——多年生草本花卉,春夏开花,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粉白等颜色,供栽培观赏。为著名的观赏植物。块根入药。栽培的芍药,根掘出后刮去外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野生的芍药,根掘出洗净加工而成的称“赤芍”。这里指这种植物的花。春泪——指花瓣上未干的雨水珠或者露水珠。蔷薇(qiángwēi)——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类的泛称。如黄蔷薇、水香蔷薇、粉团蔷薇、十姐妹等。落叶灌木。茎有刺。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除观赏外,花、果、根均可药用或制香料。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描绘了春天夜雨晨晴的美丽景象:夜里,轻雷轰鸣,春雨绵绵;清晨,雨过天晴,旭日的辉光照射在碧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道道长短不一的光线。经过一夜细雨滋润的芍药花更加显得艳丽多姿,花瓣上还缀着星星雨珠;蔷薇的长长枝条,让春雨润湿得再也没有力量挺拔起来了,只能舒展地匍匐开去。这种诗情画意的境界,来自于形象逼真的描绘;这种形象逼真的描绘,又是来自于诗人对景物的细微观察体验和对语词精雕细琢的磨练推敲。

季春

六一木兰花张先

乙卯吴兴寒食节

龙头舴艋吴儿竞,筍柱秋千游女竝。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苑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作者】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今属江苏)。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词与柳永齐名,但才力不如柳永。词风含蓄蕴藉,情韵隽永高逸,是上承晏、欧,下启苏、秦的一位重要词人,艺术上造诣较高;又是较早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其词内容大多描写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后山诗话》:“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有《张子野词》。

【注释】《木兰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五代文人用此调写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三七言长短句的仄韵体;一种情况是七言八句的仄韵体,和《玉楼春》的格律形式完全一样。至宋则《木兰花》已成为《玉楼春》的别称。乙卯吴兴寒食节——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岁次乙卯。作于吴兴寒食节。寒食节,节令名,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清明节的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十日)。古时这三天是出城扫墓和踏青春游的日子。《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十日最盛。”相传,春秋时,介子推(一说介之推,介推)随从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国外十九年。重耳回国当了国君(晋文公)后,赏赐跟随他流亡的人,介子推不求做官。于是,他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山中。重耳寻找他,他不出山,便放火烧山,以为可逼他出来,哪知介子推竟抱木焚死。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事,就定于这一天,禁止白天烧火,夜间点灯,人们吃冷食。称寒食节。并以绵上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后世遂称绵山为介山。龙头舴艋吴儿竞——宋朝寒食节有龙舟竞渡的节庆习俗,参加竞赛的都是吴兴的青年男子。此句谓吴地龙舟竞渡的盛况。龙头舴艋,指船头刻有龙头纹的蚱蜢式的小龙舟。舴艋(zéměng),亦作蚱蜢(zhàměng)。吴儿,吴地少年。筍柱秋千游女竝——竹子做的秋千架,吴娃(吴地美女)成双成对地在打着秋千玩耍。竝,“并”的异体字。方洲拾翠——在开满繁花的沙洲上拣拾翠鸟的羽毛。拾翠,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孙孔宪《八拍蛮》:“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越女沙头争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都是指拾取翠鸟羽毛为首饰。后多用以指妇女春游的景象。杜甫《秋兴》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更晚移。”秀野踏青来不定——景色秀丽的郊野,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踏青,旧俗以春日郊游为踏青。按古代踏青的日期,有在正月初八日,也有在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行云去后遥山暝——按字面是说,浮云归山了。实际是以行云喻指游女。宋玉《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梦与神女欢会,神女临去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朝云,谓朝行云。暮雨,谓暮行雨。已放笙歌——已经停止歌乐。放,放弃;放下。此处是停止的意思。清明——形容月光清澈明朗。

【赏析提要】历来描写惜春的诗词歌赋多如牛毛,但大多流露伤春颓唐的消极情感。这首词是张先作于八十六岁在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时。吴地旧俗,寒食节有赛龙舟、踏青的习俗,词人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吴儿赛龙舟和吴娃成对打秋千,以及郊游踏青的盛况,而且与乡人同游同乐,表现出盎然的生活情趣和多种喜好,毫无颓唐之感。

六二寒食韩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韩翝(hóng),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时期的十个诗人。《新唐书·文艺·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翝、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它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之一。其诗多酬赠之作。《寒食》诗较有名,据传,唐德宗特别欣赏这首诗,特赐显职“驾部郎中知制诰”。当时,有两个叫韩翝的人,唐德宗说,就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翝。被后世传为佳话。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以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为题材,其诗集中尚附有《章台柳》诗。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注释】春城——特指都城长安。御柳——宫廷中的苑柳。斜(xié)——旧读xiá,不正,如倾斜、斜面。张志和《渔父》词:“斜风细雨不须归。”日暮汉宫传蜡烛——相传汉代寒食节禁火,朝廷只特赐侯门家蜡烛。五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同时封侯,号五侯。后来,五侯都成为篡权的佞臣。这里泛指宠臣。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千古口耳相传的讽喻诗。首二句泼墨极写寒食节都城长安宫廷内外的美丽风光:全城落花缤纷,宫廷杨柳袅娜;宫廷内外无处不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春意。末二句笔锋急转直下,又极写朝廷特赐侯门蜡烛:就在家家禁火,户户寒食的时候,而皇亲贵戚之家,却是家家户户都飘入缕缕轻烟。极尖锐地讽喻和警示唐王朝不要重蹈汉王朝的覆辙。

六三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作者】孟云卿,唐诗人,平昌(今属山东商河西北)人。一说河南(今洛阳市一带)人。天宝时进士不第。后官校书郎。一生漂泊,政治上不得志。与薛据友善。其诗反对声病、藻绘,语言质朴,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他的《伤时二首》有“虎狼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之句,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杜甫、元结、韦应物等人,都很推重他的作品。《全唐诗》编存其诗一卷。

【注释】寒食——详见张先《木兰花》词乙卯吴兴寒食节【注释】。以下凡重复出现的字、词、典故、物事以及人名,一般均不再重复解释。远堪悲——超出常人所能忍受的悲伤。远,更加。堪,经受得起。不独——不单单。子推——即介子推。家贫二句意谓:家贫常常断炊,并不单单是是因为纪念介子推而不举烟火。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借寒食节抒写家贫断炊而联想寒食禁火,首二句以乐景写悲情,反衬鲜明强烈;末二句借用历史典故,联想自然天成,更加深化了诗的意境,情感凄恻感人。

这首七绝的意境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前面韩翝的那一首《寒食》均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六四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即清明节。清明节原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还并入了祭祖和寒食节,使得清明节成为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包括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等。清明节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称三冥节。这些节日都与祭祀鬼神有关。路上行人——这里应是诗人自指。断魂——犹言销魂。这里用以形容深情、陶醉。借问——找人问询,向人打听。杏花村——诠说不一。一说在安徽省贵池县的杏花村,向以产酒著名。一说在山西省汾阳县东的杏花村,相传自南北朝以来,即以产“汾酒”著名,享有“甘泉佳酿”之誉。一说因杜牧《清明》诗,后以杏花村泛指卖酒之处。一说也有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提要】这首七绝,借景抒情,抒写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特定景色中诗人的情怀:清明时节,又逢细雨绵绵,诗人踏青寻春,行走在路上,看到眼前无限美好春光;便油然而为眼前这无限春色所陶醉了;情深难却,兴之所至,又引出雨中询问酒家的情节。真是匠心独运。于清新自然中,又别开生面。全诗用语通俗流畅,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流传千古而不衰。

六五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者】王禹偁(chēn)(954——1OO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野(今山东)人。太宗时进士。官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书《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减百官俸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以事贬官。真宗即位后,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旋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最后,出知黄州,迁蕲州病死。他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所作诗文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揭露;风格简古淡雅,起到了一定的革新作用。著有《小畜集》

【注释】萧然——形容兴致索然乏味,情绪低落。野僧——流落山野的和尚。首二句意谓:清明佳节,没有去郊游赏花,无钱买酒宴饮,穷困潦倒,兴致索然,如同流落山野的和尚一般。乞——求,讨要。新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所以有新火、旧火之称。《北史.王劭传》:“新火旧火,理应有异。”这里指唐、宋旧俗,清明节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光春色净客船。”苏轼《徐使君分新火》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末二句意谓:昨日清明节向邻居乞得新的火种,才使今日一早便可以在窗前点上油灯早读了。

【赏析提要】这首诗描抒了诗人困苦的读书生活。清明节别人可以郊游赏花,踏青宴饮,而自己却兴致索然,穷困潦倒得像一个野和尚一样,只得向邻居家乞讨新火,点灯夜读到天明,事与情凄恻感人,催人泪下。

这首诗与唐代杜牧的《清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现实,对比鲜明,令

人感动震撼。

六六桃花开东园(古风第四十七)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知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作者】李白(7O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隋末其先人流徙到西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李白即于此出生。李白五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青莲乡(今四川绵阳县)。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二十五岁出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李白性格豪迈,想望建功立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写内心矛盾和苦闷。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唐肃宗消灭其弟李璘,李白也因此浔阳入狱,第二年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死在安徽当涂县。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的气概歌唱自己的进步理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放纵享乐的消极情绪。在艺术创作上,他的诗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善于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和素材,更擅长于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表现奇妙空灵的意境,形成了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李白和杜甫交厚,二人齐名。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对李白极为倾服。中唐以来,李、杜优劣之论,智仁纷纭。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两人诗风不同,不当有所轩轾。有《李太白集》。《全唐诗》编存其诗二十五卷。

【注释】古风——古体诗。李白《古风》共五十九首。含笑夸白日——桃花在春天丽日当空的白日竞相开放,越发显得娇艳美好了。夸,通“姱(kuā)”,柔软,美好。《淮南子.修务训》:“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粉脂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阳文也。”偶蒙春风荣——偶然受到春风吹拂才开出这样欣欣向荣的繁花。蒙,受。荣,繁盛。生此艳阳质——生长成如同艳阳一般的丽质。艳阳,艳丽的风光。原意特指春天明媚的阳光。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亦用为春的代称。《白雪遗音.艳阳天》:“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多指春天。这里用来形容盛开的桃花如同春天的亮丽和煦的太阳一样光彩照人。岂知佳人色——哪里知道象这样美女一般的姿色。佳人,美女。《淮南子.说林传》:“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美好的人。古代诗文中常以指己所怀念的人。《楚辞.九章.悲回风》:“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岂,表示反问的疑问副词,犹言“哪里”、“怎么”。佳人色,象美人一般的姿色。但恐花不实——只怕这样好看的花却不结果实。但,只。实,动词,结果实。宛转龙火飞——斗转星移,时令到了秋天。宛转,犹展转《楚辞.哀时令》:“愁修夜而宛转兮。”王逸注:“言己心忧,宛转而不能卧。”龙,星宿名。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左转》恒五年:“龙见而雩。”《疏》:“天官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又指岁星。《左传》襄二十八年:“蛇乘龙。”《注》:“龙,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火,星宿名。(一)即大火,又名心宿。《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传》:“火,大火也。”大火,心宿中央的红色大星。飞,形容飞速,急促。这里是形容时光飞逝。零落——(花叶)脱落。讵知——岂知。讵(jù)表示反问的语气词。萧飋——树木被风吹拂发出的声音;亦用来形容寂寞凄凉。此处形容松涛声。飋(sè),风涼貌。

【赏析提要】这是一首托物咏怀的古诗。东园中的桃花承东风而盛开,迎着春风丽日,越发显出悦人的“艳阳质”、“佳人色”;然而斗转星移,秋令肃杀,煊赫一时的桃花,不觉“零落相失”,而南山的苍松,却独具亮节:它寒而不凋迎风长啸。在笔力的运用上,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极写桃花,只在最末两句,于急转直下之中,其势如破竹般地推出了点精之笔:“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诗人又用了一个反诘句式,使笔力更刚劲有力。托物喻人,形象含蓄;发人深省,教人自强。

六七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郡治今河北定县)人。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年少时曾作《题都城南庄》诗,即世所传“人面桃花”故事所本。事见孟棨《本事诗》(所记多为唐人诗的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七类,保存了不少唐代诗人轶事。五代时有署名处常子的《续本事诗》,亦仍其例,分七章,今不传。另有聂奉先所撰《续本事诗》一卷)

【注释】题——写上。指为留纪念而写上的诗、词或一段话。都城——指唐朝京城长安。笑春风——迎着春风盛开。

【赏析提要】据传,一年清明节,诗人前往都城南庄踏青。因口渴而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依在桃树旁凝视他。这情景令诗人忘怀不得,第二年清明节,诗人再次来到南庄,但佳人已杳,而桃花盛开的景象依旧,诗人为此感到十分怅惘。于是,就在紧闭的门上留下了此诗,以表其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思念。这首小诗,就是以叙事的构思和柔婉清丽的措词,显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好事者因此诗演为崔护和少女的恋爱故事,见孟棨《本事诗.情感》(棨,一本作启,字初中一卷)。后来男女相识,随后即分离,男子追念旧事,称“人面桃花之感”,即本此。

(来源:历代风物诗词曲36O首赏析http://bbs.hongxiu.com/view.asp?BID=22&id=423891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3576.html

更多阅读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赏析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赏析灵宝实验高中 尹学军说明:此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朱熹的《次韵雪后书诗二首(其一)》是今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诗歌鉴赏的提供的阅读材料。原诗如下: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诗,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关于《秋兴》组诗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声明:《春日诗67首注释与赏析 春日秦国怀古 赏析》为网友夏有森光暖无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