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

这一篇好长,写了李斯的一生。

《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

之前看秦始皇本纪,觉得李斯给秦始皇出主意焚书坑儒,不是个好东西。现在看李斯列传,对他的观感有所改善。看来任何人呢,都不是生来就邪恶的,也没人生来就高尚。李斯其人,最初只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人,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有了荣华富贵的负担,再后来在赵高的劝诱下把秦二世胡亥扶上了帝位,一切就逐渐脱出了他的控制,因为赵高是个同样有抱负但比他更年青的人,而且赵高比他更加不择手段。

李斯当初只是上蔡郡一个小吏,因看到粮仓老鼠与茅厕老鼠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而感叹生活环境对生物状态的影响至关重要,从而决定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遂跟随苟卿学帝王之术,后来见六国皆弱唯秦势大,决定到秦国求发展。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他的选择无可厚非。到了秦国,先是作吕不韦的舍人,后见机向秦王进谏,得秦王赏识,开始得到秦王重用。再后来经历了秦王逐客之险,幸好他极善言,及时劝止了秦王尽逐六国人士的昏招。后来就是辅助秦王逐步强盛秦国,一统天下,并参与了秦朝初期一系列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应称为秦朝初期一大功臣。

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赵高利用了这个机会,劝诱李斯协助胡亥登了位,从此秦朝走上邪途,不过其实秦始皇的后期已经开始走向暴政了,但胡亥的即位实在是大大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再后来李斯的故事就不想细述了,总之就是被赵高置于死地了。

看看秦国的这些名臣们,从商鞅、到吕不韦,再到李斯,再到赵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商鞅是一心施展政治抱负不顾人情,但至少他无私,开创了秦国强大之路。吕不韦是以商人的精明成就了秦始皇在秦国的权力登顶之路,他的确求利,但至少有原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到了李斯,开始突破底线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与赵高一起扶持胡亥取得了秦二世的权位,虽然他有点被赵高威胁利诱的成份,不过仍是明知不对而为之,最后被赵高陷害至死虽有冤枉却也不怎么能引起我的同情,心里只有惋惜。至于到了赵高,感觉此人基本上纯粹奸人加人渣气质,毫无底线,没看到他一点治国之才,只看到他种种弄权之术,直至指鹿为马,把胡亥耍弄到自杀的地步,此人真是别有一番才能。他是太精于人情与人心了,与商鞅成为两个极端。

返回去看了看《史记》目录,找了一大圈都没找到赵高的传,估计司马迁也很不耻赵高的为人,不给他写传,但是其实这个人也应该有些写头的,就象我开头说的,没有人是生下来就邪恶的,总有一些因素造成了他的邪恶,看看他走向奸邪的轨迹应该对研究人性会有一些用处的。

嗯,有点偏题了,主角是李斯,赵高倒抢了戏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647.html

更多阅读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读后感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ppt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读后感   前天晚上,听儿子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受益匪浅。这篇文章让世俗化的我彻底经过一次心灵的洗涤。儿子读后,我又借他的书仔细阅读了三遍,思索了很久很久。“高贵”究竟是指什么哪?有的人认

20130205:薛白-《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

2013年作文擂台赛第二周05号作品《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读后感薛白《我们的友谊刚刚好》中讲述的是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逐渐成长的故事,每一次他们的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别人着想的友情。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摘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衡量生死的标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的生死取向,一是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勇于牺牲一死;二是

声明:《《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为网友死了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