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古藤园拾趣 闵行古藤园



闵行古藤园拾趣 摄影、文字:阿华头

5月26日那天上午,我与女儿随所里的伙伴们游览了水博园之后,便驱车来到北松公路与华宁路口的旭初酒家用了丰盛的午餐,随后就来到了古藤园。古藤园坐落在临沧路上,靠近5号轻轨线文井路站。此地原是乡间集镇,俗称“紫藤棚”,踏进朱漆的园门,迎面是一堵镌有周慧君手书“古藤园”的白色照壁,照壁在紫藤的萦绕下显得古朴雅致,再往里走,只见满目是浓得化不开的苍郁,假山池塘,楼台亭阁,廊桥水榭,秀竹垂柳,曲径门洞等一应俱全,宛似一幅精致的江南庭园美景图。园里格外幽静,飞鸟扑哧翅膀声清晰可闻。古藤园面积不到五千平米,袖珍得犹如一座巨型盆景。说起古藤园的建园,也是一段雅话,因为此地有一株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距今已近五百年的上海最古老之古紫藤而特地建园,于1999年12月建成免费对外开放。迄今已11年多了。因一株古藤而借势建园,这在上海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

进园先寻古藤,500岁的宜阳古藤形如虬龙、荫似天篷,枝干遒劲、盘根错节,真的不同凡响。只可惜我们错过四月上中旬紫藤花盛开季节,眼下只有迟谢的花儿还垂在棚顶随风摇曳。 藤廊两壁嵌有清人黄步瀛、黄家锟所撰的“沙冈藤花歌”(此地古名沙冈)以及华亭派代表董其昌等上海诗人的作品,相伴古藤左右,真是相得益彰。除了这株闻名遐迩的宜阳手植古藤,园里还从别处迁来了三宝,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一是上海地区唯一修复完整的三门四柱五顶、乾隆十二年建的节孝坊(国家一级文物),主顶清晰可见“圣旨”两字。二是原塘湾(现并入吴泾)姚姓人士保存的距今近800年的宋代八棱石井栏,现已建“宋井亭”专门存放。三是1997年从襄阳南路建国西路附近私家花园迁来的、建于乾隆年间、5.4米高的单门二柱三顶式花岗石“积翠”牌坊。

古藤园似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此精致的园林,游人却格外的稀少,也许是地址稍微偏僻的缘故吧。除了我们一行外,就是一家叫BOBO派的摄影社,在为几个漂亮MM拍摄古装仕女写真,呵呵,她们真会选地方,这里环境优雅而游人稀少,的确适合拍摄,至少不会被围观。离开古藤园的时候我在遐想,如果把家搬到园子边上就好了。好在如今地铁交通十分便捷,得空的时候,我会带上几册心仪的书,常来这里坐坐,泡杯上好的龙井或是临安白茶,与古藤诗书相伴,真是难得的人生享受。
闵行古藤园拾趣 闵行古藤园

--阿华头2011年5月31日于上海杨树浦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028.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市闵行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12月考地理试卷 上海市闵行中学

上海市闵行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卷12.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答案请涂到答题卡上)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

冉闵-拯救整个汉民族的民族英雄 多米英雄烈火拯救队

有关冉闵的前言冉闵,为汉族的存在作出突出贡献。但在学生正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人,甚至很多历史系的大学生都不知道,除非对这段历史特别喜爱。五胡乱华,汉人传奇英雄冉闵,胜过所有古西腊神话人物。却没有得到历史应有的评价。当时正如古

上海市闵行三中教研计划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闵行三中2009学 年 第一学 期教研组工作手册生命科学教 研 组2009年9月 ~2010年2月教研组长岗位职责一、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

数字诗联拾趣 数字诗联及其它

韵味无穷数字诗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也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有一次郑板桥到扬州,与好友柳先生一

坦桑尼亚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鳗鱼篇 坦桑尼亚sgs

印度洋畔,海滩拾趣- 鳗鱼篇说起来,每次到海滩休闲,要是恰巧遇上退潮,总免不了下水赶海,体验一下海滩上微观小世界的精彩。如果不是退潮,这一小水塘完全是淹没在海水里的,自然也就没机会欣赏到水塘里的精彩了。猜猜看,水中有啥好东东呢?

声明:《闵行古藤园拾趣 闵行古藤园》为网友被神隐藏的少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