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知识归纳及练习

1、这篇文章是苏辙19岁刚中进士时所作。文章意在求见,但是下笔不从求见写起,而是从作文人手,以从容雄健之笔畅谈古今名士、天下奇观,提出了著名的为文“养气”说。

文章首先提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要有“文气”,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并举两例加以具体说明。孟子善于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培养“浩然之气”,太史公善于通过游历山川养气,一内一外,养气的途径不同,但是都使他们的文章达到了文气充沛的效果。

接着,作者又谈到了自己“养气”的情况。19年来,交往游历的范围不过是方圆百里的闭塞之乡,所读过的典籍不过是诸子百家的陈旧学说,外在阅历不足以增长见识,内在修养不足以激发志气。这样的生活不足以养气,因此走出书斋,走出家乡,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于是,见识了秦汉故都、名山黄河、皇城富贵,结交了欧阳修等文章高手。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外在阅历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很自然地将结识韩太尉纳入丰富个人阅历的话题之中,称赞韩太尉定国安邦的杰出才能,对至今未曾谋面表示遗憾。

然后,在文意上重复上文,明确将韩太尉与名山黄河欧阳公相提并论,列为天下大观,表示出与太尉见面亲聆教诲的愿望。难免有言过其实的吹捧之嫌。 接着,作者又谈到了自己“养气”的情况。19年来,交往游历的范围不过是方圆百里的闭塞之乡,所读过的典籍不过是诸子百家的陈旧学说,外在阅历不足以增长见识,内在修养不足以激发志气。这样的生活不足以养气,因此走出书斋,走出家乡,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于是,见识了秦汉故都、名山黄河、皇城富贵,结交了欧阳修等文章高手。可见,在作者的心目中,外在阅历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很自然地将结识韩太尉纳入丰富个人阅历的话题之中,称赞韩太尉定国安邦的杰出才能,对至今未曾谋面表示遗憾。

然后,在文意上重复上文,明确将韩太尉与名山黄河欧阳公相提并论,列为天下大观,表示出与太尉见面亲聆教诲的愿望。难免有言过其实的吹捧之嫌。文章最后,提到自己不是醉心功名之人,回家等待朝廷选拔是一件乐事,将更好地学习为文为政,又把话题拉回到前文所说的作文之事。再次提出希望太尉屈尊指教。

2、文章从作文须养气说起,又说到自己的养气之道,很自然地过渡到太尉其人。脉络清晰,文词畅达,汪洋澹泊,沉静雅洁,似其为人。东坡云: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嵩山()②四夷()③恣观()

④赐归()⑤苑囿()(6)太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太尉[执事]( )
②[称]其气之大小()
③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④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天地之间()其气之小大()

汩没()()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之来()天下之所以无忧,四夷之所以不敢()()()

将以治其文()以为可教()观终南()光耀()

气可养而致()顾()通习事()辱游之()

二、辨析加点词语的意义且夫人学也( )

以知天地广大()非有取于斗升禄,偶然得()( )

求天下奇闻壮() 无所不读() 其文疏荡()

终南、嵩、华之高() 多而何为()过秦汉之都( )

气可以养致() 我善养吾浩之气()皆古人之陈迹()

不志其大,虽多何为() 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三.翻译句子。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3、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4、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5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6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7、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矣 。

8、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

9、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10、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章疏荡,颇有奇气

四、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_,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同是北宋人,他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选自_______

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21题。
(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令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上枢密韩太尉书》知识归纳及练习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民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车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6.“过秦、汉之故都,忽观终南、嵩、华之高”,一句中加点词各指什么地方?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②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8.文中所说“太史公”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9.这段文字要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在现实生活中还可通用吗?为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100字)


10.你认为本阅读段内容可取之处与不可取之处各是什么?(不超过100字)

11.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据此回答孟子和司马迁文章之所以写得好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天。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2.对“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生来爱好文学,思想非常深刻。

  B.我生来喜好写文章,思想深刻到了极点。

  C.我生来喜好写文章,思考文章的写法到了极为深刻的程度。

  D.我生来爱好文学,思慕文学到了极为深刻的程度。

  3.文章开头借对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4.对于如何养气,作者举了两位著名人物为例。一位是孟子,一位是司马迁,二人在养气为文方面有何不同?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写作者徜徉于名山大川的沉醉之态,传达作者追怀往古,苍凉慷慨情怀的句

子:

2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

(1)本文作者提出了文气说,强调了对于为

“文”的重要性,他认为(用原文回答),本段写了两个人的事例,用简洁的话概括事例.。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

(2)文段中对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的评价分别是:

表明他们的文章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一句话是:

(3)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作者的目的是求见韩琦,为什么要从文治学落笔?

(5)结合课文和自己的实践,谈对的理解:

(6)请根据本段议论,再写一个有关事例:

(7)写出两个含的成语:

(8)本段的中心句是:

(9)作者认为应从哪几方面来养气?

(10)写文章时养气的方法还有那些?

(11)林语堂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之句。请把文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句子抄写下来。

(12)本文引用孟子的话来说明文气说,作者坦言自己少年壮志的句子是:

(13)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一句中,指代:

(14)此二子者二子。我们学过他们的文章,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文中的太史公是谁?其著作是什么?

(15)作者认为写好文章的关键是:

3读2、3、4段回答

(1)第三段最后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求见心切的原因是:。

(2)决然舍去中作者舍去的是:舍去的原因是

(3)恣观终南、嵩、华之高的妙处是:(4)作者写拜见欧阳修一节的目的是:

(5)翰林欧阳公指的是:作者对他的评价是:

(6)本文提到了五岳的两座山,请写出五岳的名字:(7)唐宋散文八大家有:(8)本文是写给韩太尉的信,表达仰慕求见韩太尉的迫切心情,但文中多处夸赞欧阳修,会不会引起韩太尉的嫉妒?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9)作者恐怕汩没的是。第3段用了的写作手法。

(10)苏辙用”表达自己求见太尉的迫切心情。

(11)而辙也未之见焉这个特殊句式调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七《出师表》与《上枢密韩太尉书》(节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乙)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B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苟全性命于乱世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B. 由是感激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偶然得之 D.先帝不以臣卑鄙将以益治其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任选一句)(2分)
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⑵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3.甲文的作者原来的人生观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而乙文的作者则是主动上书给韩太尉,两人的行为截然相反。面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你赞同他们中谁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 
太尉执事: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一、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所缺语句。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辙生好为文 ( )( ) 2、今观其文章 ( ) 3、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 ) ( ) 4、浩然之气( ) 5、故其文疏荡 ( ) ( ) 
6、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 )( )
 三、翻译句子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四、回答问题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代人。他与其父 其兄 同在 列。
2、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从孟子和司马迁的事迹中概括出“养气”的两种途径。你赞成这两种途径可以“养气”吗,说说自己的理由。理。 
4、文中表明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一句话是什么?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 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恐遂汩没 ( )  2、仓廪 ( ) 
3、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 ) 4、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 ) 5、天下之巨丽 ( )      6、自广(    )  
7、才略冠天下 ( )     8、苑囿(      )
 9、求天下奇闻壮观( )( )10、恣观( )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作者在家乡所交往的是 人;所居住的环境是 ;所读之书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2、 作者“决然舍去”的原因作者离开家乡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3、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可概括为三方面:
① 名山大川:包括: 
②名胜古迹:包括:
 ③名人学士:包括:
 作者未见到的是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有辙生十有九年矣 (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 )
 2、虽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 ( ) 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 3、故 故决然舍去 ( ) 过秦、汉之故都( ) 既克, 
公问其故(《曹刽论战》) ( ) 
四、翻译句子: 
五、1、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2、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五.阅读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我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塞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远,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下宫阙之壮,与仓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末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1、解释加线的字:
辙生为文  气之所 其文章   其气之小大   动其言 无所不读  故决然舍去  北黄河  天下之巨丽   天下   求天下奇闻壮观   
2. 译句:
A、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 致 
B、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C、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D、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E、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在本段中作者提出一个什么观点? 
4、作者在论述其论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气”? 
6、请你举出二个因“气”不同而风格不同的作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辙离家远行的原因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辙一路行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有哪些物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第一段,并回答:本段的论点是,并谈谈本段中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论证。

10阅读第二段,并回答:作者是怎样看待读书与养气之间的关系的?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11、作者“决然舍去”的原因是,他求天下奇闻壮观的目的是

12、读第三段,并回答:(用原文回答)

作者要“尽天下之大观”,他见过的天下大观有,未见的有

13、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见乎其文()过秦、汉()

15、下列句子中与“未之见焉”的句式不相同的是()

A、何陋之有B、先帝不以臣卑鄙C、时人莫之许也D、何以战

16、翻译。(6分)

(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2)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3)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上枢密韩太尉书》测试题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没()观终南、嵩、华之高() 仓府库()城池苑囿()

其气之小大() 然()方叔、虎()宫( )林()

()

二、解释划线词语的意义

恐遂汨没()岂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观终南、嵩、华之高()

故其文疏荡()浩然之气()自广()仓廪府库()天下之巨丽()天下之所以无忧()四夷之所以不敢()()

光耀()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优游()以为()辱教之()

三、用现代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3、 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4、 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5、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6、 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

7、 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8、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小大

9、 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10.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四、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而”的用法及意义

1、以知天地广大。

2、且夫人学也

3、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

4、气可以养

5、太尉苟以为可教辱教之

6、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五、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回答

1、本文的作者提出的文学见解是什么?

2、作者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养气?

3、文章的第二段主要谈论了些什么?有何作用?

4、文章写作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

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一)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而辙也未之见焉。
1、解释加点词意思

①辙生好文②气可以养而其气小大

④而乎其文⑤然皆古人之陈迹⑥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②、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③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④、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3、文中所说“太史公”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4、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此信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但作者却从________落笔,提出了_________的观点。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8、文中引用孟子、司马迁两个人的事例,目的在于说明____________,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9“气可以养而致”。“气”指的是什么?________在作者看来,养“气”的方式、途径有哪些?________他强调的是哪一种?________联系全文看,他强调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10“过秦、汉之故都,忽观终南、嵩、华之高”,一句中加点词各指什么地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756.html

更多阅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打印下来认真预习

打印下来,认真预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作者简介】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阅读题及答案 你的眼泪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1)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2)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推荐60本陶冶情操的书》 陶冶情操的书

大换藏书屋dahuan5856 《推荐60本陶冶情操的书》编辑:大换1.张爱玲:《倾城之恋》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6.钱钟书:婚姻的镜子——《围城》7.

声明:《《上枢密韩太尉书》知识归纳及练习》为网友十年戎马心孤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