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 2014年度 ? 大讲堂 ? 报告 ? 宣讲家 煤矿形势任务宣讲材料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形势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以往几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又凸显出来,稳增长的压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由这种形势引发了国家对年前所定的一些基本调子做出重大调整。对于7.5%这个指标的理解,与早前的上下限的理解和区间管理的理解已经不一样了。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它是党和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今年3月份以来召开了很多会议,出台了近70个新计划和审批项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些变化?以及下一步我们到底应当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无疑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问题已经演化成一个世界问题。从2011年开始,全世界开始渲染“中国崩溃论”,到2014年一季度“中国崩溃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看待国家目前所做出的调整以及目前社会上思潮的变异,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与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到底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以及我们到底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各种思潮;第二,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到底我们目前的调整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政策有何导向性作用;第三,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两个思潮中的中国经济

对于中国经济,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就已经开始掀起一股悲观主义思潮。这个悲观主义思潮里有几种理论:一是学术研究所提出来的总体的“中国崩溃论”;二是金融市场上在实际操作上和国际资本流动上提出的“做空中国论”,就是全面抛售中国的金融资产,全面压塌中国概念,引发整个社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发生变化。

(一)中国崩溃论

在理论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谈论下一个接替世界经济危机的到底是谁?他的观点很简单,即: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扩张的,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从金融层面进行突破,但最后买单的都是实体经济。按照这种思路,大家认为在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传播过程中,核心标志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出现全面的危机,从而引发整个美国经济的危机。2012年以后,随着欧债危机平息,下一个轮到谁?按前面的逻辑推论,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是接替欧债危机的下一个危机触发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上一轮繁荣的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繁荣、欧洲金融繁荣、全球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新兴经济体的产能和投资全面上扬,同时企业债务率全面上扬。所以,在这一轮危机里,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是在全球化的程度上产生的。因此,新兴经济体衰落可能会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话音未落,2013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直接导致全世界资本重新向美国集聚,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动荡。

2013年我们热议的故事不再是2007年热议的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而是“脆弱五兄弟”——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巴西,他们同时出现大量财政赤字、贸易赤字、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以及本币贬值。2013年一年新兴经济体的货币贬值超过了23%,同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很多人认为在2013年新兴经济体出现了类似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多人发现,鲁比尼在2011年所做出的预测似乎应验了。而当时他提出了一个观点:“2013年中国崩溃论”。当然,2013年我们没有崩溃,只是在新兴经济体动荡中,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但这个故事在今年被大家拿出来重新热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4%,而去年四季度增速接近8%,全年增速为7.7%。一季度大部分参数较去年和前年出现了阶梯式回落。很多人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很严峻。2014年1月鲁比尼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说,他在2011年的预测好像有点不准,但逻辑是正确的。中国经济虽然还没有崩溃,但下一步的问题可能更严重。现在的情况也导致很多人开始相信鲁比尼的话。

除了鲁比尼之外,最近加入到这个行列的还有几个学者,比如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克鲁格曼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全球经济危机上。他的观点和很多人不太一样。他认为,这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虽然好像是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为导火索,以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作为传递机制,但其本质的基础变量是美国和整个世界的收入分配又重新回到了1929年之前的状况。他测算,整个新世纪以来,美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是10%的人口占有美国总体财富的40%多,这个状况与1929年的状况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而进入到哑铃式结构。这种状况是导致危机的一个最重要根源。因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要实现居者有其屋,就只能靠金融创新来进行。但这个创新可能会导致一些系统性风险。全世界出现风险蔓延的状况,他认为核心的传导不是由于金融本身的问题,还是因为全世界在过去20年里高速增长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同步的现象,那就是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而在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同时收入分配两极化最严重的国家是中国。他根据这些变量做出一种判断:中国将会面临比美国还要剧烈的调整。这个理论分析,是从基本面来分析一些问题,也比较符合我国原来所盛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状况,因此这个观点在学术界也比较风行。

另一个很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2013年诺奖得主席勒。他很重要的一个成就是对于金融非理性繁荣(经济泡沫)的研究。近几年,中国人频繁请席勒来中国帮助诊断经济,席勒指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房地产所有的参数都超过世界上在处于危机状态的顶峰值,如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空置率、总投资GDP比等参数都处于全世界的历史高位。他从这些参数判断中国房地产的调整是必然的,并且调整的艰难程度和引起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法比的。

以上几种逻辑合力形成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崩溃论”,这种论断在近两年成了一种主流。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个主流的利益倾向,就是在金融体系里所演化出来的“做空中国论”。

(二)做空中国论

“做空中国论”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美洲银行甩卖中国建行的战略股份。随后,一个是标普对中国47家上市公司“插红旗”,说这些公司的财务做假,让全世界都不要相信中国上市公司如何利好。另一个是惠誉对中国主权债务进行评估,认为中国主权债务的问题很严峻,并下调评级。由于中国在金融市场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同时因为债务发行方式,国外的人基本上不持有我国主权债务,所以我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产生的效应比较低。

从美洲银行甩卖中国建行股份之后,接二连三,美国大的投行机构、大的金融机构都在甩卖中国的股份。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银行股份跌破净资产。实际上,这与美国资本回收、回撤有密切关联。在这里面他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做空中国论”。

“做空中国论”有几个重要的支撑点。第一个支撑点就是宏观上的判断,认为中国出现大拐点,未来问题严峻。第二个支撑点是在2011年金融界提出的“四个10万亿压塌中国”。当时所谈论的四个10万亿,分别是:房地产贷款10万亿、表外融资10万亿、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10万亿、民间借贷10万亿。因此,在金融市场,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基本面不错,但是由于这“四个10万亿”的出现,未来资产恶化速度会非常快。由于这种因素导致中国的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年里,首先是IPO基本上停下来了,同时一些正常的资金运作出现很大问题。

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1月时,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与我们团队进行了几次交流,他提了一个问题是,你们认为美国大的金融公司撤出中国是不是一种战略性的失误?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副财长问这个问题呢?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美洲银行甩卖中国建行股份,淡马锡来接盘。而淡马锡持有的中国建行股份在紧接下来的两年里盈利了31亿多,收益非常丰厚。美国人就犯嘀咕是不是自己的判断错误了?这个判断绝对是错了。他们看到的是四个10万亿压塌中国,但我要讲的是看完中国的四张资产负债表,再来判断中国未来的大趋势。哪四张资产负债表呢?

第一张资产负债表是国家的。到底国家有没有能力和空间来驾驭中国这样一艘航母?这种能力和空间取决于国家资产负债。中国的国家资产到底有多少?我们这些年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我国的资产和负债。

第一笔也是最大一笔的资产是非金融经营性国有资产。据2013年年底财政部公布,非金融经营性国有资产是78.5万亿,这些企业的整体负债规模是45万亿,也就是说净资产达到30万亿。第二笔是金融性经营资产。截至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59.62万亿元,总负债为148.47万亿元,净资产在11万亿左右。第三笔资产是外汇储备。3月底外汇储备达3.95万亿美元,如果按照4月份、5月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顺差来看,这个量目前已经突破了4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近25万亿。 第四笔是土地储备。第五笔是财政收入。2013年财政收入10.3万亿元。2014年按照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增速达到8%的目标,估计可能达到11.5万亿的规模。另外,我们还有其他的资产,比如矿产资源等。

我们的负债分几个部分。其中国家的有:第一,国债,不到9万亿的规模;第二,外债,6000多亿美金,合14万亿人民币;第三,金融性的政策性债券。比如国开行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进出口银行所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有近4万亿的规模;第四,铁道债券,有3.2万亿元。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按照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共计17.89万亿,到目前接近20万亿的规模。把这些债务进行加总后,这些年中国的资产负债表总体状况怎么样?第一,从存量来看,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远远没有到恶化的状况;第二,近五年债务的增长速度的确是大于资产的增长速度,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第三,由于净资产有30万亿的规模,使国家能够采取的控制依然是空间很大、手段多元。

因此,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看,经过过去1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积累,中国政府的资产状况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点,而不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把现在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与2001年的进行比较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是在天上,一个是在地上。

第二张资产负债表是银行的。我们经常讲,一个国家出现问题,银行是一个枢纽,是各种问题集中起来的一个交点。我们银行整体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超过10%。2013年年底的呆坏账率是1.2%,同时银行的利润是1.5万亿,最明显的是上市公司,几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的利润占了整个上市公司的近50%。把中国银行的拨备率、现金流动比率等参数跟世界银行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中国银行的这些参数都不错。

第三张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这是我们最担忧的。一个是整体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行业的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关键行业的资产负债的状况有所加剧。目前,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负债率差不多百分之六十七点几,负债率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八点几。而2008年的时候,房地产的资产负债率只有百分之七十一点几,这意味着杠杆率一下提升了很多,目前问题不是很大。从财务指标来看,我们会发现房地产企业的表现是参差不齐的。原因是我国10%的房地产企业具有二级以上资质,90%是中小房地产。只有二级资质规模以上的企业才有发行股票的可能。也就是说,90%的房地产企业必须靠自己的资金和银行的贷款,特别是这几年必须依靠大量的表外融资、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来维持,可以说他们的状况比上市公司还要恶劣。这是我们最担忧的。

另外一个指标是大家最近要高度关注的,我国企业债务率已经超过了100%,国际警戒线是92%。目前中国这个参数是全世界最高的。这两年企业叫苦连天的原因是经过4万亿刺激计划,经过前几年这几轮的信贷高速膨胀之后,大量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债务率上升非常快。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着去杠杆、去产能的压力。去杠杆,谈论较多的是房地产企业的去杠杆,但实际上不仅仅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去杠杆问题,实体经济中大量企业都面临着去杠杆问题。这几轮爆发的信托行业的问题里,一个是钢贸信托,一个是黑色矿产信托,案件涉及到好几十个亿,大的甚至达到上百亿。这些问题暴露在钢铁行业、煤炭行业,而不是暴露在单纯的房地产行业。这是最近中国经济里面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进行调研之后,呼吁要对这些企业减负,进行定向宽松,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一些学者认为在大调整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痛定思痛的考验过程和分化过程,经营出现点困难就去救助它,那么这样的救助实际上和上一轮4万亿刺激计划的救助有相似之处。因为这个救助在本质上又是一个供给端的救助,而现在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第四张资产负债表是居民的。现在所统计的居民整体负债率是30%多。这个参数是全世界最好的。最近大家认为,信贷要放就应该对消费信贷大力的支持,应该积极地将一些金融投入到消费端,而不是简单地投入到投资端。因为投资之后就形成了产能,形成产能就形成供给。如果把大量资金放到投资端,最后会导致整个经济供求失衡越来越严重。另外,中国的消费信贷在全世界是最低的,目前住房抵押贷款加上汽车信贷总共只有13万亿,但居民的储蓄存款已经达到40多万亿。

因此,比较一下四个资产负债表,你会发现“四个10万亿”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流量,而资产负债表表示的是一个国家的存量。的确,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流量恶化,而存量依然处于可控区间内。所以,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判断中国要崩溃。

中国经济状况的新变化

目前这些新变化有哪些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因为悲观主义的思潮一旦形成之后,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国外的人开始在吓你,之后国内的人也开始自己吓自己了。首先是吓得半死,然后就开始乱吃药了,最后存在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又出现新问题了。

最近,在自己吓自己的过程里发生一些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些实业界人士开始加入到唱衰的行列里面。比如李嘉诚和一些欧美的跨国金融公司对房地产的投资全面撤出了,特别是房地产资金来源中外资同比负增长非常厉害。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列举几个数据,大家就会知道。

第一个是与房地产相关联的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25%左右。房地产占整个GDP的7%,建筑行业占GDP的8%,加上其他相关联的行业,经测算能达到25%左右。

第二个参数是房地产投资占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在好的年份能达到21%,今年估计可能是19%。在整个行业里,我们第一大投资是制造业,占34%左右;第二大就是房地产;第三大是基础建设,占到16%、17%的水平。如果房地产崩溃,按正常水平,基建无法弥补房地产下滑的空档。

另外,很多人认为,特别是金融部门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目前房地产指标的恶化、非金融企业债务率的高企以及金融扭曲的加剧,必定会导致局部风险的爆发,并诱发全局性的动荡。去年和今年的很多事件印证了这些问题。比如说,2013年6月18日,由于光大银行在同业拆借上的违约,直接导致同业拆借利率从5%多,一下飙升到13.4%。这个事件如果发生在西方,就意味着整个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爆发。因为13.4%的同业拆借利率就意味着各个银行不愿意拆借。停止拆借,流动性支付有可能陷入瘫痪。12月份又出现同样的状况,导致同业拆借的利率飙升。短期资金的利率与中长期资金利率出现倒挂。大家拼命留存现金,留存一些短期资金。于是,央行就采取了一些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也启动再贷款,但目前中长期利率还是很高的。

在这种状况里,2014年又出现超日债。上市公司超日太阳发行的融债券,在3月份突然偿还不了,苏州地方政府和国家都不救助它,就只好违约。超日债的违约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很多新闻媒体说,这是中国金融史上打破刚性兑付神话的第一个案件。当然,超日太阳是一个民营企业,而国有企业城投债的刚性兑付没有打破。超日债之后导致的一个怪现象:利率很低,但民营资本、中小企业资本融资更难。

因此,这些问题使大家的神经绷得更紧。下面,我们盘点一下为什么今年这次调整与往年调整不太一样?

第一,这一轮房地产调整是一个周期性的大调整。

第二,今年是去杠杆、去产能动真格的第一年。前几年就说要去杠杆、去产能,但真正到今年一季度才开始紧,特别是在信贷上面。一季度,河北、内蒙、山西、黑龙江GDP增速下滑到四点几、五点几。

第三,今年是深化改革元年,而拉开序幕的是反腐倡廉、群众路线,地方政府观望情绪全面上扬。经过上一轮约谈,效果不错,黑龙江、四川、内蒙、河北等地开始出台稳增长的方案。从中我们发现,政治因素的外溢效应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开始全面显现了。

第四,原先预计世界经济在今年会变好,但今年情况依然不乐观。许多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是百分之三点几,但一季度统计出来的增长速度不到3%。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是4.9%,但一季度只增长了2.8%。原来大家认为欧盟在去年会摆脱衰退的状况,但欧盟担心它马上会陷入到通缩的境地。所以,欧洲央行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为超常的货币政策,将其存款利率降低至-0.1%,成为史上首家实施负利率的主要央行,也就是去央行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倒贴钱,鼓励进行放款。另外,一些人认为,美国人民已经挺过来了,那么中国人民也差不多了,因为这两年中国的周期跟美国的周期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件事是,当经济表现好的时候,美国的数量宽松型政策就会推出得更猛烈,这对新兴经济体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美国经济复苏,我国这两年会好受一些。但如果它复苏得很快,我们的日子也不好受。当然如果它的经济恶化,我们的日子会更难受。世界的状况不像大家所想象的乐观,这个变数可能是我们之前没有观察到的。

在思潮上,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的问题,还要看到过去增长所带来的基础还是比较强大的;不仅要看到在一种完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整的规律,更要看到在一种强大的国家力量干预下,整体经济发生变异的轨迹。比如说,去年房价涨得很猛,国家控制房价的方法是管理销售许可证,涨20%以上的楼盘不给销售许可证。最近跌超过10%的楼盘,很多地方也不给发销售许可证。这相当于中国式调整,行政色彩比较浓。

从思潮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确处于一个速度的调整期、增长的转轨期、结构的调整期、风险的释放期,按照习总书记讲的,我们现在步入到一个阶段性变化的新常态。

为什么现在大家谈的是“习常态”?中国经济学这几年处于一个换轨的状态里面。有几种新现象是大家值得关注的。第一个新现象,GDP增速在逐步回落。从两位数回落到7%到8%的水平。但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在二点几。以往只要GDP增速跌破8%,中国就有通缩。这是一个新现象。第二个新现象,GDP增速在回落,但是中国没出现大规模失业。登记失业率还在4.2%,前5个月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00万,3、4、5月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5.15%、5.07%。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下滑是一个趋势性的下滑、阶段性的下滑,是由于潜在GDP出现了下滑。按照“习常态”所讲的,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下滑要有容忍度,要用一种新常态的眼光来看待,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提出治理政策要有新常态,调整方案要有新常态,出现了一系列的围绕“习常态”所衍生出来的常态方案。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势分析

这一轮调整,原来很多人猜想的是V型,现在看来肯定不是V型;有人讲是U型,现在看来也不是;还有人说是L型,也就是下来之后再也上不来了。目前看来是一个不对称的W型。

在W型里面,大家关注的是第二轮的底点在什么地方?目前看来还没有达到底部。为什么没有达到底部?

第一,去产能、去杠杆刚开始。比如,企业的债务问题还没有出现削减,产能方面没有出现实质性较大规模的停产。

第二,大改革刚刚拉开序幕,下一步,真正的改革是什么?破局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在经济上,标志性意义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改革的标志是财税体制改革,而不是简政放权。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我们要给市场以空间。我们发现,屋子所有的门都打开了,但屋里住着一个庞然大物,外面的人想进去也进不了。现在提出来的是混合所有制,有的老专家也在呼吁说混合所有制是改革的方向。但有人说混合所有制实际上就是饼卷饼,最后国家把我们都卷没了。人们可能不太认可这个。但中国毕竟要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大改革,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破”字当头,最先对经济产生的是一个下行的冲击力,而不是像我们一般所说的改革红利。因此,如果是真正的改革全面拉开的话,经济下滑的这种冲力可能会更强烈。

第三,房地产周期性调整格局已经形成,政府对其干预不像以往所想象的那么有效。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讲,住房的需求已经达到高点。2013年11万亿的房地产销售量很有可能就是一个高点。一是第四次婴儿潮所导致的适婚人群数在去年和前年达到高点。现在发现,结婚人数增长速度下降了。二是中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并不低。每人39平方米的存量参数与西班牙一样。三是在建项目很庞大,在建竣工比已经达到6.6:1。四是库存量参数上升。目前,去化周期接近24个月。而一般来说12个月是比较正常的。

从中短期数据来看,一是2018年不动产登记要全面上马。不动产登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形成了,分三步走。二是房产税试点扩容。当然这个可能比预计的速度要慢。三是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和自住用房建设,政府的房地产供给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再加上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对中低端的房地产市场冲击是比较大的。另外还有来自资金收紧的冲击。所以,这次房地产调整才刚开始,绝对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会像2012年的时候调一下就回来了,还报复性的上涨。从中央政府的压力来讲,也要使这轮房地产的调整周期拉长。虽然担心滑的太快,但如果这一届领导人有更长远的打算的话,那么房地产持续上扬对政治、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绝对比房地产下降的冲击要大。

所以说,调整刚开始,现在还不是底部。寻找本轮W不对称调整的第二个底部是我们政策出台的关键点。

2.其他相关参数

克强指数出现明显的回落。很重要的一个数据是货运量的回落。从2011年到现在,货运量的回落基本上是一个阶梯式回落。其中一个主导因素是煤炭运输。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 2014年度 ? 大讲堂 ? 报告 ? 宣讲家 煤矿形势任务宣讲材料
另外一个比较真实的参数是财政。最近的财政增速好像还不错,但它一直在回落。5月份,中央财政同比增长4.5%,地方财政同比增长10.4%,比4月份分别下滑了4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资源性省份和重化工省份下降比较厉害。同时,工业下滑也是主导性因素。

从GDP及相关参数来看,目前我们的确处于一种下滑力量较大的区间、同时底部还没有完全显现的状况中。

总供给以及相关数据

1.第一产业

从总供给角度来看,一产的增长值还不错,但较前一轮一产的状况还是偏弱。更重要的是,现在一产增加值的增速只有3.5%左右,以往我们都在4%-5%的区间。一方面,农业用发电量还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20年前写了一本书叫《谁来养活中国》,今年3月份他又发表了一篇《世界能养活中国吗》,谈论中国粮食的问题。研究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号文件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会发现今年把粮食放在最头等的地位上。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目前下滑的幅度较大。最近出现的问题是去产能。对比上世纪90年代的去产能,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现在的去产能太缓慢,没有力度。上世纪90年代时,压产限定,关停并转,力度很猛。现在基本上压不下去,关也关不了,停也停不了,设备利用率越来越低,去产能的状况基本上在徘徊。更重要的是,按照我们的测算,最近是越淘汰产能越多,这是最大的问题。比如,2011年到2012年,炼钢淘汰产能3653万吨,2012年我国新增炼钢产能约5410万吨。最关键的问题是,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从2011年到现在,中西部对东部过剩产能进行大规模承接,工业园区、开发区等第一期工程已经弄完了。现在要进行节能减排,在资金处给卡死,这样一来第一期的很多产能、转移项目都可能成为呆坏账。所以,下一步的问题更为严峻的原因就是,中西部由于上一轮投资所带来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显现。很多地方都说,淘汰落后产能可以,但我现在的产能都是先进产能,然而这些新设备并不挣钱。比如说钢铁,建筑用钢最挣钱,小锅炉房最挣钱,但这恰恰是要被淘汰的。如果按照利润淘汰,将会把技术高的淘汰掉。所以,地方政府说不能这么淘汰我们。那么,硬性砍怎么砍。最近唐钢提出,砍掉一半的产能可以,一是必须解决整个唐钢的棚户区改造,二是必须解决去产能所带来的再就业问题。据测算,光钢铁行业进行去产能,可能带来的再就业达到上百万。所以,未来几年里可能会出现的话题,一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又开始显现。二是国有大企业的三角债问题开始又出现了,现在相互拖欠货款很严重。关键是这次三角债比上一次严重,因为大企业与大企业连串地进行相互担保。这个联保制度导致一家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其他几十家企业全被拖下水。原来是一块抱团取暖,最后是抱团沉浮了。关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问题,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今年有可能会转正。我们的意见是,今年转正很困难。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制造业大量的是供给国际市场需求的。我们的制造业50%是用于出口的。所以有人说,中国的产能过剩是因为全世界的产能过剩集中在中国。中国炼钢占全世界的40%,河北省成了全世界第一大炼钢省,一个省炼的钢比整个欧洲加起来还要多好多倍。世界对钢铁需求下降之后,产能过剩都集中在中国了。

最近5月份工业增加值好像有所反弹,但从趋势图可以发现,2013年基本上还在两位数,2014年是在8.6%到8.7%之间徘徊,今年的阶梯式下滑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盈利空间在下降,企业的信心不足,导致去库存的压力较大。同时,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都处于相对低落的状态。应收账款与主营收入之间的差额在扩大。利润增速也较去年有所回落。

因此,我们认为,整个工业领域在未来几个月里,一是总体比较低迷;二是会发生分化。生活资料还可以,加工业也还不错。但采掘业和原材料这部分下降比较厉害。当然,最近的好消息是6月份汇丰的制造业PMI指数重上50%枯荣线。原因就是3月份以来的微刺激开始有一定效果了,重工业企业开始反弹,化工行业开始有所反弹,与基建相关联的行业有所反弹。也就是说,跟刺激性政策相关联的行业反弹比较明显,但市场性的行业还处于明显下降趋势。

3.第三产业

三产最近滑的比二产还要严重。第三产业原来最高点的增长值是16.1%,现在只有7.8%。所以,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我国下一步经济支撑是不是还依靠第三产业?我们经常提到,这几年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的成就。2013年第三季度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由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提高,使我国就业总量在去年达到1310万。

但我们发现,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与中国一样,都出现类似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都不错,而不是中国一枝独秀,难道这些国家也在结构调整吗?另外,我国GDP下滑,很多人认为是内生性的、周期性的。但从世界角度来看,比我们下滑的力度还要大的是“脆弱五兄弟”。以印度为例。印度在2010年的GDP增速是10.1%,近20年来第一次站上两位数。辛格赶超中国的话音未落,印度的经济从10.1%一下掉到七点几、六点几,去年一下掉到四点几,今年很多人估计会掉到二点几。从世界角度看中国,就发现中国的情况还不是很糟糕。印度为什么跌得比我们还厉害?因为印度更头疼的一个事情是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从六点几一下涨到去年的10.6%。除此以外,还有外贸赤字、财政赤字,去年印度卢比一下贬值33%。

如果我们客观地深层次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的这些指标跟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这么同步?很多人讲,我们是人口红利消失,全球化红利消失,改革红利消失,工业化红利消失,二元经济红利消失,什么都消失了。我们的平均年龄是30多岁,印度平均年龄是29岁,印度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度,那是不是印度也人口红利消失、改革红利消失、全球化红利消失呢?肯定不是的。很多人讲,中国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导致问题的发生。如果从世界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归结到这个问题上来。

于是,我们就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问题,全世界都在大规模的发钞票,全世界的贸易品都在收缩,钞票跑到哪儿去了?贸易品不行了,制造业不行了,大规模开闸放水,最后水只能跑到价值洼地里。于是,大规模的钱跑到服务业里,房地产算服务业,金融行业算服务业,连投机倒把也算服务业。不久前,IMF发布数据称,最近两年全世界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了2006年的水平。有人讲,是不是全球又要面临一次房地产泡沫的危险。还有一个报告称,北京房价在全世界只排第67位,而孟买、莫斯科的房价比北京还高。

因此,全世界不可能像这几年超常规货币政策那样拼命往里砸钱,那么货币必然要回收。如果大家都回收货币的话,那我们的服务业、我们经济中的泡沫就都会被挤下来。所以,我们认为,下一步随着政策的调整,随着制造业进一步的回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附性,对金融的依附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它的这种持续繁荣是有假象的。我们从总供给端可以看出,一产表面很风光,但实质性的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二产是工业领域的箫条,这是一个全世界的现象,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共同现象。要摆脱PPI箫条,就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为负的状况,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三产在短期里面还会持续繁荣,特别是最近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宽松,欧洲中央银行政策宽松。但它的变异点有可能是美国进一步收缩数量宽松型政策,以及新兴经济体制造业进一步下滑,这些有可能会使服务业的景气状况难以维持。所以服务业在中短期还会维持相对景气的局面,但是中长期不看好。

从总体来讲,中国的总供给受困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受困于结构性问题,受困于风险性问题,特别是债务性问题,这种状况从供给端来讲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特别是企业。但这种过程是大调整的一个必然产物。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觉得中国不可能再创造奇迹。有时候危机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三)总需求以及相关数据

1.投资

从需求来看,投资增速出现持续回落,目前只有17.2%。这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如果今年的投资不能稳定在17%的话,那么今年的经济增速就很难维持在7.4%。因此,最近提出的口号是,稳增长就是稳投资。

投资水平取决于储蓄水平。要想降低投资率,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降低储蓄率。而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核心是什么?很多人说要激励老百姓去消费,这是不对的。实际上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并不是非常高。我们的格局是穷居民、富企业、富政府。企业的钱只能转换成投资,而投资型的政府功能定位很强。

那么,如何真正使储蓄率降下来?首先,企业储蓄率要降下来。就是企业的留利不能这么多。国有企业的红利必须要通过国有预算账户转换成全国人民的消费基金,而不是转换成投资基金。另外,还要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其次,国家也不能够占有这么多的资源,大量的资源还要分红,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目前,中国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投资率太高,短期不搞投资的确也有问题。要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工资形成机制改革以及政府体制改革,这是降低投资率的关键,而不是简单讲发改委立不立项的问题,那是一个表面问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储蓄率已经回落,所以中国保持24%的投资增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来讲,15%到17%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增速。

2.消费

今年5月份,消费名义增速是12.5%,比4月份有所上升,比1到2月份也有所上升。能不能说我们的消费起来了?不能。因为5月份的价格效应比较多,把物价因素剔除之后,实际增速是10.7%,1到4月份是11%,实际上消费还在回落。

但是消费里面,这两年的确有新的变化,那就是网购。网购去年一共是1.85万亿元,增长了42%,增长速度比较可观。网购替代实体店的速度很迅猛。最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11月11日一天网购销售额达到700多亿元,而上海市百货公司所有的实体店加总在一起一年的销售额是340多亿元。网购的占比大幅度上扬。这种现象是我们最近政策可能调整的一个方向,大规模支持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养老健康消费。另外,网络消费使整个中国的零售商业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原来的零售业受困于物流成本、租金成本、劳务成本,导致我们的商业发展并不是很好。网购的价格比实体店的价格要低三分之一强,在30%到40%的区间。另外,网购能覆盖偏远地区。原来是家电下乡,我们认为下一步应该是电脑、网线下乡。中国的消费扶贫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很多网络商、市场人士都全面进入到这个行业里。因为盈利的模式发生变异了,跟原来的概念不一样了。

下一步的消费会是怎样的?第一,政府消费下滑可能是下一步的核心。政府消费占整个中国消费的27%,“晒三公”、八项规定、群众路线对消费的影响是很大的。第二,收入下滑影响不可小视。现在,一提给公务员加工资,社会争议就很大。但这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因为中国的工资形成机制中,公务员工资是一个风向标,现在农民工工资也是个风向标。总的来说,今年新型消费比较猛,但政府消费还会有所疲软,两者相加导致今年消费是一个低水平的平稳状态。

3.出口

今年一季度出口表现很差,4月份、5月份有所反弹,特别是5月份由前四个月下降3.1%变成增长1.5%,这是按照人民币测算的,如果按照美元测算是增长7%。数字看着不错,但2011年到2012年我们的外贸增长都在12%左右。现在增长到8%都有点吃力了。

前五个月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不错。欧洲目前实行了负利率的刺激政策,也是数量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下一步欧洲会稳住,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第二个利好消息是美国二季度的增长速度也不错,中美贸易增长2.6%,虽然以前一般情况下增长百之四点几。

对日本的出口前几个月也不错,但在4月份突然出现逆转,原因就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征收消费税。消费税一出,导致日本的市场信心下滑,制造业状况急转直下。最近日本的经济状况不太妙。

把总需求的状况进行总结,我们就会发现:第一,投资在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的带领下,还会出现一个持续的回落。但是由于政府在基建投资上的发力,5月份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8%,国家财政预算一下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几,导致投资开始有一些企稳的迹象。但下行的力量还是很明显的。短期来讲,的确稳增长就是稳投资,但稳投资的核心是在于稳房地产投资,但一稳房地产投资发现去杠杆、去泡沫、去产能都进行不了。这里面的痛苦和两难超越大家的想象。投资二季度末、三季度下行趋势有所趋缓,但四季度的下滑压力还会有所抬头。

第二,“晒三公”以及反腐倡廉的深入将导致政府类的消费持续疲软,但新型消费、网络消费持续发展。这几年里,如果民众的收入增长得不错,社保体系建设得不错,那么消费发力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但今年或者明年,这种低水平的维持还是一种常态,因为目前很难改变我们收入分配的格局,很难在消费上面有大的举措。

第三,出口可能是前低、中间反弹、后面趋缓的格局,全年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但也不是很悲观,因为全世界的状况都不乐观。

我们把需求和供给再综合一下。今年来讲,第一,CPI不会太高,可能就在2.5%左右。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因为我们的PPI已经持续26个月负增长了。PPI不会转正,因为工业领域的压力还是挺大的。第二,从GDP的增速来讲,是前低、中高、后缓的这样一种格局,与原来前低后高的格局有所不同。第三,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二是美国经济的好坏以及由此决定的美联储数量宽松政策推出的幅度。因此,下一步我们的政策调控还会陆续出台,这些政策调控会从原来的定向宽松、结构性宽松逐步向总量宽松转变,现在已经这么做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凌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806.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度述职报告 教师年度述职报告范文

2014年度述职报告楚雄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杨荣昌(2014年12月26日)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2014年度学习、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一、以理论学习提高思想保障能力2014年,在学校党委、直属机关党委和党委办公室党支部组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目前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进出口总值增长8.6%,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凸显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这也难怪西方舆论会“唱衰”中国经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撰文直言中国经济“撞上了长城”。  这些观点是放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

纵观全球,美国经济走强、欧洲经济企稳、新兴经济体低迷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基本情况。尽管美国就业数据、非农数据、商业数据还存在反复的可能性,但随着其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回暖,震荡上行的格局已经不可逆转。为了进一步稳定美国经济

2017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经济形势与前景展望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营销传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依靠营销传播创新,通过先进的传媒和技术传播商情,对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活跃经济、促进

声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 2014年度 ? 大讲堂 ? 报告 ? 宣讲家 煤矿形势任务宣讲材料》为网友绝对灬丿鹰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