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海棠 风吹海棠阵阵香


椰风海韵公寓的走道里装饰了许多番木瓜的图案,每次走过,我都会想起一唱三叹的《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和番茄、番薯、闽南人称呼玉米的番麦等等一样,前面加一个番字的,大致都是明清之际引入中国的,其后则大概都要加个洋字,比如洋火、洋钉、洋枪之类,唐代前后就会叫胡字,比如胡椒,胡瓜,胡琴。番木瓜是与木瓜不同的,记得《诗经》中的这首诗,是因为木瓜与海棠有关。张爱玲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但香海棠却屡屡见诸记载。
香海棠 风吹海棠阵阵香
按照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木瓜又名贴梗海棠,木桃为木瓜海棠。唐人钱起的《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驺驭寻蜗捨,不惜瑶华报木桃。」投我以木桃、木李,回报则不惜瑶华,演变为成语「投桃报李」则似乎已经不肯付出更多的回报,而且那种桃李也不像今天的桃李那样宜于食用。
海棠为四川盛产,有「蜀客」之称,唐人吴融说:「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陆游则把海棠拟人化了,他说:「蜀姬艳装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而且蜀地还有与众不同的香海棠。唐嘉州刺史薛能《海棠》诗说:「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犹如香海棠国」。不仅嘉州,唐朝的《百花谱》还说:「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香海棠出现于唐人的记载之后,到了宋朝,苏东坡在黄州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相传还曾手植一株香海棠于常州居所。光绪年《荣昌县志》有「昌元八景图」的「棠堰飘香」,并有谢金元诗:「地接巴渝据上游,棠香自古属昌州。」所以荣昌有「棠城」之称。一直很羡慕「昌州香梦接嘉州」,所以多次在嘉州的乐山、昌州的大足一带探寻过香海棠的踪迹,直到2010年底看到《重庆商报》悬赏十万寻找失传已久的香海棠,才知道香海棠已经消失了。张大千也把香海棠作为家乡的名片,曾说:「我家香国为邻国,天下海棠无香,独吾蜀昌州有香,志称海棠香国,与吾邑接境。想到花时意便消,长恨少陵无性,一生不解海棠骄。」他提到杜甫一生不言及海棠另有原因,而且在成都的他也未必知道有香海棠。不过我因此明白,香海棠和牡丹等名花一样,都是要通过嫁接培育的。许多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不断吸收不同的成分才放出异彩,不然就会退化到原始状态去。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5年2月24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17635.html

更多阅读

风吹落叶飞 风追云

秋日的傍晚,喜欢这样的悠闲,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城河边,独享黄昏的孤寂。黄昏的河边,风吹落叶飞。一份轻灵,旋舞着来到我的身边。拾起落叶,轻轻地凝眸注视,脉络之间都是秋天的枯黄。枯黄的落叶,忧伤地诉说着光阴的流逝和生命

风吹楠属 风吹楠花

目录基本信息特征描述形态所有物种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属中文名:风吹楠属风吹楠属植物(5张)属拼音名:fengchuinanshu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可惜风流总闲却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读《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在读源自《中国青年报》历史“钩沉”栏目的合集《民国旧士:过去的那些人》时,常常想起十年前初次拜读谢泳的《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只是分子的命运》时的感受,虽都以民国知识分子为写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酬张少府 王维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译文] 松林的轻风,吹拂着解开的衣带;山上的明月,映照着正在弹琴的我。[出典] 王维 《酬张少府》注:1、《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

声明:《香海棠 风吹海棠阵阵香》为网友吥懂珍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