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审美赏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审美赏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审美赏析  

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白朴这首《天净沙·秋》通篇由一些美丽而自然审美意象构成,不但曲的境界开阔,而且也表现了秋日的景象,以及乡村生活的和谐之美。全曲如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在中国的古代诗词中,写秋景的作品不少,多数描绘出一种极为萧瑟的气氛。但这首曲却一反常态,即使在萧瑟氛围中,也给读者以美丽而和谐的感受。诗人首先写道:“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意思是说,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一座安静而孤寂的村庄,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栖息在老树上。这里,诗人为了营造秋日傍晚的景象,诗人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几个意象,描绘出了秋日萧瑟的景象,也表现出秋日落日余晖的低沉。可以说,诗人在这里所描绘的景象和表现的情感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写道:“一点飞鸿影下。”意思是说,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划过天际,飞掠而下。“飞鸿”就是大雁。在古代文化中,“大雁”是信使,往往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这里诗人借此暗示了思念家乡的情怀。这一句是在前面萧瑟气氛中,出现的一抹色彩,不但使静态的景物动了起来,打破了死气沉沉景象,而且为后面描写诗人愉悦的心情作了铺垫。

词人最后写道:“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意思是说,顺着“一点飞鸿影下”远远望去,山清水秀中,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这里,词人选择了“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十分美艳的图景,与“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萧瑟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其中蕴含了诗人特有的喜气情感,也就不全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之感。从艺术的角度看,首先,色彩词的运用。在这几句中,诗人在几个物象前面,运用了色彩词语来修饰,描绘出了色彩斑斓的秋景图画,表现出了和谐的之美。其次,视线的变换。诗人的视线由远而近,不但拉开了时空,提升了曲作的审美境界,而且将萧瑟的画面转成了艳丽的美景,寂寞的秋景也充满了无尽的生气,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境。

在艺术上,出了上面分析之外,很有以下几点。

首先,前后对比,形成反差。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其次,起承转合,推进发展。开始,词人写道“孤村落日残霞”,这是起,接着写道“轻烟老树寒鸦”,这是承,都集中在写萧瑟的秋景图画。而“一点飞鸿影下”这是转,由前面的静景转为动静,打破了萧瑟寂寞的氛围,最后“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是合,进一步描写了“一点飞鸿影下”之后的秋景之美。

再次,意象鲜明,境界高远。曲中,诗人用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等意象,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物象。诗人运用这些意象,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富有了秋天萧瑟的氛围,提高了曲的审美境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0435.html

更多阅读

马致远的《秋思》多种英译文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

关于元曲英译与美学(系列之三)|诗词乐园-雅虎论坛关于元曲英译与美学(系列之三)现在再重点讨论两首元曲:《悲秋》(一)悲秋周文质叮叮当当鉄马儿乞留玎din琅lang闹,啾啾jioujiou唧唧jiji促织儿依柔依然叫,点点滴滴细雨儿淅xi零淅xi溜哨。潇

元曲赏析〔十〕《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200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色黄昏,几空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溪水涓涓,小溪边上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游子骑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声明:《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审美赏析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为网友烟云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