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三 :干国祥《归园田居其三 》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干国祥

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估计我这堂课就不用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刚才旁听了另外一个班级的一堂课(相同的 课文),那个班级的学生是否比你们更强一些?
生:没有!
师:那你们肯定比他们更强一些是吧?
生:对!
师:他们是上得精彩极了!这个精彩主要体现在老师一讲他就懂了,而且能够深刻的领悟。既然你们不比他们差,那这堂课就不用上了。(上课铃响)我刚看过大家的课文,发现大家学过两篇古文。我现在请女生背《陋室铭》。
(生一时沉默,而后齐背,语气平淡)
师:会背,但是失去了诗歌的诗意。现在请男同学打开书读《爱莲说》。
(男生齐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篇散文和今天要学的这首古诗的关系?
生:今天学的这首诗和《复莲说》都是讲植物。
(生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谁还要说说?
生:今天学的和这两篇散文的关系是:它们都是以景生情,以物托志。
师:他们都是借描写外界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内心,一切景语,其实都是抒发人的内心,一切景语……
生(齐声):皆情语。
师:你们能看出了他们写作方法上相似,很好。这种串联的能力就表现出了你们的思维水平。我告诉大家,陶渊明是这两篇文章作者的祖宗,他们都是追慕陶渊明才写出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他们是陶渊明的学生。陶渊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隐逸者。而他后面很多学者受其影响,写出了很多风格和他相近的诗文,譬如说《爱莲说》,更别说《陋室铭》。但是,在《爱莲说》中,作者好像提出了一点点批评,他说得是什么?作者推崇的是谁?
生:莲。
师:莲是什么?
生:花之君子者也。
师:君子是怎样的?
生:品德高尚的人。
师:用书中的话来说?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师:作者因此说陶渊明是花中的隐逸者,我认为这是他没有读懂陶渊明。陶渊明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通过学习一首诗来认识他。今天要学的是《归园田居》,这个题目有两种读法,你觉得有哪两种?
(生读标题,但无明显差别)
师:两种读法的差别在哪里?
生:一种是“园田”,表示他在乡村里生活的那种……
师:“园田”连在一起,还有一种呢?
生:归园——田居,到大自然里生活。
师:一种是“田居”,这位同学很聪明,了不起,怎么说呢?一种是回到家园自己在田地里居住,一种是回到自己的生活过着田居生活,你们选择哪一种?
生:归园——田居
师:好,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归园田居》总共有五首,今天我们学的是第三首,但是,同学们只读第三首是读不懂的,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多媒体展示《归园田居》其一)
(生齐读第一首部分诗句)
师:意思懂吗?
生:不懂。
师:哪里不懂?谁能为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这首诗?
(无人举手)
师:小的时候就没有追求荣华高贵的心情,本性就是喜欢大自然,喜欢山丘,山陵,可是错误地进入了尘世的网络中,这一去就是多少年啊?(生:十三年)十三年啊,天天做着我不愿做的事情。什么事情?“丝竹之乱耳,案版之劳形”,还要去揖拜长官,还要和长官一起喝酒,所以,我这一只被羁绊的鸟,总是想念我的旧树林,我这一条小池塘里的鱼,想念我故乡的那个深渊,我在这个樊笼中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回到大自然了。现在知道这个意思了,我们再谈一下。这几句诗写了题目中的哪一个字?
生:归。
师:这首诗里有两组词,一组是“俗韵”、“尘网”、“羁马”、“樊笼”,这都是作者所不喜欢的,但是作者生活了十三年。另外一组词是“园田”、“丘山”、“旧林”、“故渊”、“自然”,现在终于能够脱离那一些,归来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不回去呢?所以,刚才这首诗仅仅讲了一字——“归”。这首诗其实很长,当中还有一部分,我们把加上黄色的字读一下(即《归园田居》(其一)中刚才未讲到文字)。
师:有一字读错了,哪里?是“暧暧远人村”吗?
生:暧。
师:“暧”组一个词。
生:暧昧
师:什么叫暧昧?
生:男女之情。
师:男女之情,“暧”是什么旁?
生:日。
师:所以,“暧昧”就表示太阳朦胧不明,因此“暧暧”是说太阳光或风景看不清楚的样子。这里的“暧暧”和后面的“依依”是一样的,都是写出了朦胧的美感,这写出了哪个字?
生:园。
师:这就是诗人想要归去的那个“园”啊。还剩下哪几个字?
生:田居。
师:“田居”诗里有没有写?
生:没有。
师:你看得仔细些?
生:方宅十余里,草屋八九间。
师:这是园?还是田?
生:有园,有田。
师:但是,我们现在问的是田,“方宅十余亩”,这些“宅”是田吗?是什么?是他田园家旁边的地方,很大,因为人口稀少,土地空旷,所以一间草屋旁边有很大的地方,但这不是他的田,他的“田”在哪里?
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师:这里只用了一句诗写他的园田,写得不明白,而其三《归园田居》就是写出了田居。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
(生沉默)
师:随便点一个,是吧,好,我找个男同学朗读,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准确的部分。
(生读)
师:很好,整首诗读错了两个字。
(生笑)
师:谁能够一个不错地读一遍?
(生读)
师:她读对了吗?
生:对了。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哪两个读错了?
生:秽、荷。
师:这个同学至少读对了,现在我要加大要求,诗能不能这样读啊?
生:不能。
师:刚才这样读不够,请大家再读,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想这首诗倒底该怎么读?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你的声音不能控制它,让它散散的,诗就读不好了,要调整两样东西:一是你的心跟陶渊明一起去;二是你的声音必须学会控制,请大家推荐一位读得比较好的同学。
生:×××
师:又是她,能不能换一个人?第二号。
生:×××
师:我们听他为什么读得比我们好?好在哪里?
(一男生朗读,读得很是一般)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优美,但是很好,因为他有陶渊明那种淡淡的味道。
(师范读前两句)
(生齐读这两句,渐有味道)
师:现在我再考考你,是否每个字都掌握,能将大意说出来,先自己说说,不明白举手。
(生疏通诗歌大意)
师:有问题举手。
生:“夕露”什么意思?
生:是傍晚的露水。
师:晚上?还是傍晚?
生:晚上。
师:为什么是晚上的?
生:带月荷锄归。
师:“带月”是什么意思?在月光的照耀下背着锄头回来了,“夕”在古代是月亮的象形样子,这首诗里,“夕”不是“夕阳”的夕,所以是晚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还有吗?没有的话,我请一个同学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这个是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的,所以不是我叫到一个好学生,让他完成就可以了。
生:在南山下种豆……(语塞)
师:无须优美,只要准确而已。
生:草很茂盛,豆却十分稀少。(语塞)
师:行了,前面一位同学。
生:“晨兴理荒秽”的意思是:早晨起来去田间清除野草,到了晚上才在月光照耀下扛着锄头回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温我衣”的意思是:狭窄的山路草木丛生,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说: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师:晨兴的“兴”什么意思?
生:起来。
师:“理”什么意思?
生:修理。
师:“荒秽”?
生:杂草。
师:也就是“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芜”,“但使愿无违”的“但”呢?
生:只要。
师:现在每个同学都理解这首诗了,现在我们把这首诗读一遍,把解释忘掉。
(生齐读)
师:你的解释忘记了吗?诗懂了就把解释忘记,解释是拐杖,你以后用到陶渊明这首诗时,不要用解释来说,用他的诗句来说,但是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感情还不够,是不是还理解不够呢?我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个,诗人“晨兴夕归”的目的是不是为了“草稀豆苗盛”?
(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你认为他是为了什么?
生:他是为了能够在大自然悠闲的生活。
师:第二个问题,这首诗是不是刻画了一个辛勤的农夫的形象?
生:想要回归大自然的官员形象。
师:他已经归来了,是不是官员?我们给他一个我们现在的说法,可以叫他知识分子,按照古代说法叫作“士”,他刻画的不是一个农夫的形象,因此这首诗可不可以理解为辛勤劳夫?
生:不能。
师:核心问题是“但使愿无违”中的“愿”,你认为这个“愿”是指什么?
生:不愿在浑浊的世界里失去自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我感觉他想回到大自然,有好好的官可以做,为什么要回到大自然里去种地?
师:这首诗里有没有?在哪一首诗里?其实在我们刚才读的第一首里,这个“愿”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脱离尘网”、“回归园田”,使本性不受损害和摧残。哦,原来不是一个农夫,而是一个诗人,士大夫讨厌这个尘世的喧嚣,想要回到山林,回到大自然中去。你对诗已经很熟了,现在把书本合上。“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沾了就沾了,但是心可不可以沾?愿可不可以违?诗人的“性本爱丘山”的本性不可沾,不可违,怎么办?
生:归园田居。
师:远离喧嚣,独立自主,自食其力,亲近自然。可第二个问题出来了,你是否欣赏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先来做一个调查,欣赏的举手,(部分举手)不欣赏的举手,(零星的举手),没举手的举手。(生笑)
师:上课是很严肃的,没举手的举手!(走向一个学生),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不知道该怎么说。
师:不知道该不该欣赏,也就是说,你等着老师的命令,命令你欣赏你就欣赏?你先坐下来。刚才不欣赏的同学举一下手。
生:我觉得诗人对他们所作所为不赞同的话,应该去反驳而不是走开。
师:你如果认为他们是错的,就应该挺身而出,而不应该归隐山林,这是不负责任,说得好!还有呢?大家都知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你会为五斗米折腰吗?
(生迟疑)
师:陶渊明倒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倒底要不要学陶渊明?我们倒底在他身上学到什么?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跟这个同学一样等着老师告诉我们,欣赏陶渊吧,或是拒绝陶渊明吧。这里有两组:白的是功名、进取、高官、厚禄;黑的是自然、本性、隐逸、自由。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有选黑有选白)
师:你今天坐在教室里的是黑还白?
生:白。
师:是为了白,所以有两种,有些同学是心安理得,坚定地坐在教室里,有些同学是牢骚满腹、忧愁满头地坐在教室里,而陶渊明的措施是怎样呢?排斥功名、进取、高官、厚禄,而追求一种自然、本性、隐逸、自由,你现在做好选择了吗?(走向刚才那个不知道不该欣赏的学生)
生:我欣赏陶渊明,但我不会像他那样做,因为人都是会攀龙附凤的。
师:陶渊明如果在你这个年纪会怎么做?他不会在你们这个年纪离开课堂,因为陶渊明如果没有搏取功名,然后去奋斗,去拼搏,去努力,在努力了13年之后才发现这一切与我的本性不符合,你现在知道你的本性了吗?你根本还不知道就去学陶渊明了?这就不对了。你认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人生哲学对今天的世界、社会观是否有益,为什么?认为有益的举手,无益的举手。有的人认为,陶渊明这种观念对现在的社会绝对有害?为什么现在语文教材还要编进这首诗?编者是不是瞎了眼睛啊?
生:不是。
师:我们现在把这首诗给撕掉。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给个理由。
生:这个社会固然很现实,名利虽然很重要,好好学习,找份工作也是父母让我们必须履行的职责。可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我们常常会失去自我,也会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心灵不是那么浅俗,所以陶渊明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是好的。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多媒体,白圆圈里面是“科学、发展、强大、集中、城市”;黑圆圈里面是“诗意、和谐、柔弱、个体、乡村”,你觉得这黑与白哪一个更重要。
生:白。
师:为什么?科学,带来了原子弹,带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环境污染,但是……
生:科学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师:那怎么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白加黑),谁说的?在这节语文课里怎么个白加黑?
生:说不上来。
师:是白领导黑,还是黑领导白?
生:白领导黑。
师:怎么个领导法?我告诉你,恰恰相反,应该是黑领导白,因为诗意就是童话,而科学的一切本该为了实现童话,童话里,我们想像飞上了天空;科学里,飞机把我们送上了天。是黑领导白,还是白领导黑?
生:黑领导白。
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失去了诗意,失去了和谐,我们放弃了童话,放弃了大地,我们只想看什么?发财,发财,发财!坚强,坚强,坚强!高强,高强,高强!快捷,快捷,快捷!快捷的速度是高速公路与交通事故!
(生笑)
师:要不要发展?
生:要!
师:但快捷不能妨碍诗意、本真,所以像陶渊明这样的诗有没有价值?他在提醒你,你还回得去吗?
生:回不去。
师:你是不是彻底地忘了你的家园呢?
生:不是。
师:不能忘记你的家园,你的家园是普通的田园,而不是霓虹灯的城市。当然我们也要发展,但诗意永远要领导科学。知道梅罗吗?近两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个陶渊明,近两百年前美国出现一个梅罗。梅罗在凡尔登只用12美元就自给自足,伐木,造房子,开土地,什么东西都自己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与人交换。到底一个人诗意地活下来需要多少物质财富?结果他发现了,多少?三美元就足够了,就能够一辈子好好地生活,梅罗因此闻名世界。中国的陶渊明在二千年前就提醒大家,他们共同表达了,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拥有一种清贫的思想,你把这个八个字记到你的心里去,将来你要发财,获得成功,越成功我越为你祝福,你要坚定地实现它,你要把老师对你的期望,父母对你的期望一一实现,记住了吗?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了陶渊明带给我们这个八个字。
生(齐读):简朴生活,清贫思想。
师:这是老子的话,“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你可以选择守其白,守其荣,这是你的选择。现在大家再次齐读全诗。
(生齐读全诗)
师:在你人生的道路上,“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你的本性要守着这南山下的草木和一亩方田,它是我们灵魂获得提高,呼吸清新空气的永恒表达。当我们疲备时,就打开《归去来兮》,就打开《饮酒》诗,就打开《归园田居》,就打开《桃花源记》,回到我们永恒的家乡,呼吸那清新的氧气,再读一遍。
(生读)
师:我再教给大家一种以己证诗的读诗方法。以己证诗,就是用你的生命证明这首诗。这首诗与你的生命发生关联了吗?但是,它跟我的生命发生了关联。大家知道我是做什么的?
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三):干国祥《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生:老师。
师:知道我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知道我是浙江人,我是搞新教育实验的,刚才这位同学说应试教育害人,我所做的就是和应试教育对着干的。哪句诗表达我的这个思想?
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投身新教育实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天违”表达了我的情感。我是很认真的,对自己喜爱的事情又是孜孜不倦。哪句诗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师:新教育是我耕种的土地,在这块田地上,每天晚上,带月荷锄归来,努力不息,然而这条路很艰难。
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师:我从事新教育遭到种种困难,我可以用“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来形容,面对这种处境,我会怎么想?归园田居,逃跑了,我去种田了?
生:不会,种豆南山下。
师:这句话能表达我吗?
生:不能。
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什么要斤斤计较你的得失?为什么我一定要每位同学都踊跃发言?我是种豆的,管他“草盛豆苗稀”,我只要一天天地播种啊,播种就行了,播种是我的事,而开花那是小豆子的事情。我是这样来映证诗的,你可以映证吗?再读一遍。
(生读)
师:当你找到自己映证的时侯,你可以读这首诗,那才叫读出道来,这时候不是假模作样地读得那么优秀动听,而是灵魂深处跟这首诗共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6087.html

更多阅读

名师经典课例推荐六 :干国祥《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7课◇授课教师:浙江宁波万里国际中学 干国祥 ◇授课班级:浙江省慈溪市实验中学初一(3)班◇授课时间:2004年5月24日上午第四节【教材分析】《斑羚飞渡》在课堂教学中一

文言文教学三 :《蜀鄙二僧》课堂实录及评析

古文教学的可贵探索——朱文君老师执教《蜀鄙二僧》的启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汉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

长城文: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

长城:天村的《中国孤儿青春梦》是我们的中国梦长城/文作家天村先生的长篇青春励志小说《中国孤儿青春梦》,给我们创作了一名独具睿智的中国孤儿东山石,他以大思想、大情感、大智慧筑起一个青春梦——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每个人都

转载 醉意朦胧---《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原文地址:醉意朦胧---《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作者:陈治勇醉意朦胧-----------《星星变奏曲》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诗歌贵在含蓄之美,曲径通幽,峰回路转之后的那种柳暗花明,令人欣喜若狂,难以弃之,而朦胧诗是诗歌的含蓄之最,如贵妃醉酒,醉意朦胧

声明:《名师经典课例推荐三 :干国祥《归园田居其三 》课堂实录》为网友水煮美人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