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本剧《推敲》 贾岛推敲

透视课本剧《推敲》

泊头市教育体育局研训中心张敏

老师们晚上好:

感谢“沧州语文人学术团队群”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平台,能有机会和沧州市小语界的同仁们进行交流切磋。今天我将依照张老师提出的“微格透视”的教学方式为沧州市运河区光明小学刘霞和刘亚琴执教的课本剧《推敲》进行评析。评课中或许我的话语有些直言不讳,或许于新的教学理念有些偏差,只希望自己的评析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结合《推敲》这一课本剧从主题研究和课堂教学这两方面进行评析与反思。

一、主题研究

从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演和刘霞老师课后的汇报,不难发现沧州市运河区光明小学已经把课本剧当做了课题来研究,而且做得已是初见成效。首先肯定把课本剧当做课题来研究这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在课本剧的编演实践中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本剧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深受小学师生喜爱的戏剧形式,便于操作,意义重大。下面我们透过课堂和汇报资料聚焦几个视点来进行赏析。

视点一 快乐参与

在课堂展示和汇报资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因共同参与课本剧编排而带来的的快乐。(请看视频1

第一、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剧本的修改,编排,评价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即使一头不起眼的小毛驴,一棵大树,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谈起道具的来历,是那么自豪,那么津津乐道,这种因被重视,被尊重而带来的快乐是无以言比的。

再看课本剧表演后的收获,这是学生的心声,教师的反思,这是学校汇演后家长及社会的评价。这些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意识与创造的能力,人人都有被尊重和被肯定的欲望。

第二、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家长的参与,学校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出示照片)可以说为课本剧的编排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在寻求帮助和得到帮助的过程中,学会了恰当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读书——实践——矫正——再实践”的过程中循环往复,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学生举手投足之间无不跃动着童真与童趣,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都是“拔节”的声音。试想,课堂上如果教师要求班级的学生上台来演一演文本中的某些片断,学生的兴趣自然来了!学生不仅有“戏”可看,而且可以看出其中的内涵。师生乐在其中,我们又何乐而不为?所以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视点二 学科整合

课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因素于一体,比单纯的文学读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在评价中,学生谈到了轿子的制作,胡子的来历,衣服的搭,还有英语该不该出现,透过稚嫩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排演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文本知识、历史文化、美术设计、舞蹈编排等等都做了认真的查阅,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阅历,这又怎能不说提高了语文素养呢?

视点三 文化活动

记得张老师今年年会上提到,要把学生的经典诵读改变成学生文化学习活动,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他们的一生。课本剧的选裁都来源于语文课文,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学生在选材、编改剧本、排练、表演这一系列活动中,对鞭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了然于胸,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还营造了一个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校风,当精彩纷呈的课本剧上演时,相信校园的气氛一定活跃了,正义的呼声也会高涨,同时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强音也被奏响!

试点四 个性化理解

一个完美的剧本对每个演员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挑选性,但是剧本本身就留有很多的发挥空间,需要小演员 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去“完形填空”,更需要小演员们的“阅读理解”。我们来看这段视频,(播放视频2)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沉稳,一个活泼,一个从文本意境和写作方法来解读,一个生活情景和生活常识来讲解,小演员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看出他们已读透内涵,熟知背景,明晓主题,既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清楚地梳理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在读通、读熟、读懂文本的情况下,进行语言文字的涵泳与披文入情的体验,课本剧的表演正是向我们诠释了这一理念。

视点五 语言敏感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课标中也明确规定,第二学段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但是在我们现实教学中,能得到口语能力发展的只有班干部或课堂发言积极的学生,一般学生,锻炼机会少,又缺少系统指导,只能自生自长,所以许多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木讷者、词不达意者、说不好普通话者常见。可今天在课堂上我们被孩子们语言感染了。请看两个贾岛上场的情景,(播放视频3)两个不同版本的贾岛,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缓急的语速以及具有时代感的语言,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别有一番“绕梁三日”的余味,带来了良好的剧场效果。由此可见课本剧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的最好途径。

刚才我围绕主题研究聚焦了课本剧的几个视点,如果教师和学校对课本剧这个主题坚持做下去,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下面我想从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思考。

视点一 如何引导学生深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主要目标之一。课堂上学生能否有静心思考的时间,这是我们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请看我会采访这一环节(播放视频4),学生的表现可谓训练有素,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肯定做过这样的训练,但是如果学生只是带着口号、听着音乐去采访,形式上做得可能会不错,但是口号中的“有备而去”又怎样实现?也许是公开课的时间惹的祸吧,刘老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让老师们更深入的了解学校对课本剧的研究,要腾出时间向大家介绍,而把学生静心思考,准备采访内容的时间给挤掉了。

【改善】生生评价后,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细化,其他小组提到的问题能否解决,自己的困惑还有多少,梳理完后,再去采访。

这样学生采访的内容,就不会只局限在:“我演得好不好?”这样表面化的问题了,可能会更深入一些,比如:请问您是怎样看待我们戏化《推敲》这个版本的?我在演贾岛时对吟诵这个词感觉表演的还不到位,您是否给指点一下?

【思考】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被关注的喧嚣”而是“不被关注后的静心”学生能静下心思考,可能同学的一句话或者老师的点拨会触动她心灵那份宁静柔软的一面,当他能回头看到自己内心世界时,他们的问题就不会由表面滑到表面了,由简单到简单了。这是不是我们所说的深思考呢?我们再从老师的课堂语言这一角度来看:(出示)

【老师】出示采访要求,教师引读,生顺着采访要求读。

【思考】教师的引读没有产生生成,学生没有从感性认识变成理性的形容,这种四平八稳地做惯性运行的一问一答式的非语文的对话,容易造成对”语文“的遮蔽,只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极端的沉寂与喧嚣之间游走。

【建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采访的要求有哪些,学生说的如果不完整或概括性不强,教师再引导或出示,这样是不是更能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空间。这样的语言交流就有了启发性,也有了生成,更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

视点二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学生】课堂上始终有一个学生站在电脑旁为老师翻课件。

【思考】学生能如此熟练地操作电脑,而且知道老师讲到哪儿,就翻到哪儿,这肯定也训练了很多次,课堂要想做到真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我们首先要明确,老师该做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试想,当自己的同学在表演、或讨论、或采访时,他只能呆呆的站在那里,等待着属于她的下一项工作,是自豪,还是自卑,无论怎样这对一个孩子来说都不好。这也可能还是公开课的时间惹的祸吧,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才会想出这样的方法,我想不管怎样的场合,我们首先要树立,课堂上要树立面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让他们有所获、有所思。

视点三如何看待戏说

【戏说】是一种在尊重事实、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戏剧化地处理某种题材的具体细节过程,使得最终成品更加生动形象、丰富精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本节课学生采用了两个版本“正版”和“戏说”,两个不同版本,语言风格不一样,尤其“戏说”版本,引来了师生的满堂彩,在评价中许都学生谈到了韩愈和贾岛的语言幽默风趣。

【思考】如今,似乎进入了“戏说”时代。许多的传记片、历史片、评论文章或某些杂感、小品,在标题前冠之以“戏说”二字已经成为时髦。然而,不要以为“戏说”只是有人随便说说,有人随便听听,产生不了什么效应,尤其对于我们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比较强,如果我们经常采取这种模式,会不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对文学艺术的漠视,现在校园中不是曾流行过把《静夜思》篡改成低俗诗句的现象吗?所以我想说对“戏说”这个词要慎用。

【改善】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钻研文本,比如,关于“推敲的来历”,讲了贾岛在闯入韩愈的仪仗队之前,因为推敲“落叶满长安”上一句时碰撞了大官员刘栖楚,刘栖楚以为他是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如果把这个场景穿插到课本剧中。是不是更能引导学生对推敲的深入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语言幽默风趣,而是从推敲的含义,做人、做事、社会现象等方面着手评价,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表演上的技能,更多的是对文本主旨的深化。

试点四 课本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哪里

【老师】采用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两种方式,对课本剧的表演进行夸一夸和帮一帮。

【思考】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实践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研究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什么?学习需要有哪些?学习困难在哪里?学习的兴奋点、逻辑生长点、生命拔节点、精神成长点在哪里?这些都需要研究。贺斯提到:“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若没有很好的认识学科特点,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是枉然。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本剧的教学模式是解读文本方式之一。通过演员神态、动作、语言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学科中的工具性,就其人文性该如何体现,这就需要我们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做好课本剧的延续工作,不光是从演技、排练过程来来说说,更应从文本的广度、宽度、深度方面进行解读。

【改善】本课评价后,不妨引导学生: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是不是让你对贾岛和韩愈有了更深的认识,你想对文中的贾岛或韩愈说些什么?或者是引导学生说说对贾岛或韩愈其它故事的了解,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贾岛的诗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这样学生在写观后感时,更能促使他们的自我发现和精神生命的丰富和提高。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一心研究教学的教师,一定是最好的的德育教师,其道德影响不在于开展了多少活动,更不是特意的汇报表演,而是立足于所教学科的专业影响的释放,这永远影响其学生的学业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格操守,

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以上只是自己透过课本剧《推敲》看到的几个聚焦点。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没有像百米冲刺那样的标准,跑得快与慢能一眼看出,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带给大家深入的思考,让我们这些怀揣梦想的同仁,带着自己的激情与热情在语文教学的这片热土上继续走下去。

附:

贾岛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7217.html

更多阅读

秦腔书籍推荐 《秦腔》贾平凹著 著名秦腔唱段

内容简介: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酸的最佳方式。《秦腔》以贾平凹生长于斯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

转载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课《散步》 第一课 散步

原文地址:人教七年级语文(上)第一课《散步》作者:静静的乐园散步莫怀戚余映潮说课之《散步》【课文品读】《散步》写作模式欣赏《散步》的写作模式非常好,通俗、精致、实用。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贾樟柯电影——《站台》 贾樟柯电影站台

《站台》是贾樟柯一直想拍的长片,但没钱,只好把有限的money花在《小武》上。小武很争气,一炮走红,小贾同志几乎一夜成名。没办法,《小武》拍的是好,丝毫不能怀疑小贾同志的才气。如果有人要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五佳影片,我会毫不犹豫投小武

课本剧《别饿坏了那匹马》剧本 小学生课本剧剧本大全

(布景:许申高家、小书摊、学校)(道具:书包、图书、轮椅、眼镜、草帽、刀架子、小凳子、马草等)第一幕:如饥似渴屡次窃读刻骨铭心两个耳光幕 启:(旁白)(稍缓)我们为大家再现的是湖南作家许申高读小学五年级时的真实一幕。孩提时候的许申高,酷爱读

声明:《透视课本剧《推敲》 贾岛推敲》为网友树上的向日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