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21—28课时 六年级上学期体育教案

21、《京调》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竹笛的特点及表现力。

2、能力目标: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京调》,了解京韵,引起学生对我们“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哼唱主题‚。
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21—28课时) 六年级上学期体育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了解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哪些?

2、了解传统京剧的行当。

二、兴趣引入:
1、播放《智取威虎山》上山一段,带领学生走圆场进教室。
2、用京剧“念”词向学生问好。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京韵。
4、之后我会让学生回答:“刚刚在歌曲中看到了什么?你都在哪里见过?”在学生的答案中引入京剧。
三、简单介绍京剧:
师:同学们京剧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通过看和听来分辨一下这四大行当,看看我们大家能否辨别的出来,先看一幅照片,你分别一下这是哪两个角色?
四、聆听乐曲,赏京韵。
师:同学们自主辨赏能力真的很强,下面我们听一段京剧,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听来辨别得出里面的行当。
1、聆听欣赏《苏三起解》。
2、学唱《苏三起解》第一句。
五、对比欣赏《京调》主题一音乐和《苏三起解》说说它们的联系?
1、分段聆听主题一:
问:那么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答: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音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曲笛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2、分段聆听主题二: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二主题,听一听它和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3、分析乐曲的结构:
简介:《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4、最后聆听《京调》全曲。
完成设问:主题一A和主题二B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你按顺序把它写出来?(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六、小结:巩固本课学到的知识。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什么?有哪些感受?
课下希望大家多多去搜素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能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多关注我们祖国的这门艺术,让我们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学生对国粹——京剧很感兴趣,能够认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2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领略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所具有的美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有表情的演唱,感受“西皮流水”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有关戏曲、京剧的知识内容。

2、了解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故事情节。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音乐呀?生:流行音乐、儿童歌曲、动画片插曲等。

师:你们知道老师喜欢什么音乐吗?教师演唱《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谁知道老师演唱的是什么音乐呢?生:京剧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课堂,一起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三、通过欣赏,了解京剧。

1、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A、师:老师扮演的是剧种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

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

师: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B、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来。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2、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

生:勇敢、善良。

师: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呢?

生:革命的家庭。

师:是的李铁梅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爸爸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但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的地下联络员,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不认识的人,爸爸和奶奶都让铁梅管他们叫表叔。他们家真有那么多表叔吗?

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师:懂事的小铁梅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很明白。表叔那么多,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唱腔中唱到“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3、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

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两件拉弦乐器,大家听辨一下,哪一件是京剧的主奏乐器?

生:京胡。师: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4、亲自扮演铁梅,感受国粹的博大精深。

师:我们的京剧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啊!现代的京剧不仅走出国门,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喜欢。就连我们的小学生也来学唱京剧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扮演一下铁梅,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感觉。

师:表演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的表演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进行表演)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的剧种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一两种来吗?

生:越剧、豫剧、黄梅戏、晋剧、秦腔、川剧、评剧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谈一谈,你对京剧都有那些认识,或者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都自己喜欢的音乐,但老师希望通过你们的聆听和观察,能感受出什么才是最美的音乐。

【教学反思】学生很乐于听赏京剧这门艺术作品,并模仿人物角色进行演唱。由于初次接触京剧,演唱的韵味还不到位,有待提高。

23、《智斗》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行当、脸谱、乐器及唱腔。

2、能力目标:欣赏现代京剧《智斗》,能够感受角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所描绘的形象,并分辨角色的行当。

3、情感目标:学生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京剧艺术的脸谱、行当及唱腔。

【教学难点】感受现代京剧《智斗》中角色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所描绘的形象,并分辨角色的行当。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京剧艺术。

2、了解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事情节。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唱脸谱》。

设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与以往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京剧?你知道哪些关于京剧的知识?

导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知识讲解:

1、介绍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2、介绍京剧脸谱。

3、介绍京剧的唱腔: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4、介绍京剧的板式。

(1)一板三眼类(四拍子)。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4)散板类(节拍自由)。

四、新课教学:

1、欣赏京剧《智斗》(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a、简介现代京剧《沙家浜》人物身份、故事情节。

b、听赏《智斗》。

c、师:这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剧中的三个人物分别是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一些伤病员在沙家浜一带疗伤,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假扮成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帮助伤病员们随时转移场所。而刁德一和胡传魁,一位是司令,一位是参谋长,反对共产党的汉奸。

阿庆嫂——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

刁德一——狡诈、凶狠、阴险的汉奸形象

胡传魁——愚蠢、残暴的草包司令形象

d、这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行当?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阿庆嫂——旦(明亮、婉转)

刁德一——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

胡传魁——净(浑厚、高亢、洪亮)

e、分析唱腔和板式:

(1)唱腔:反西皮

(2)板式:摇板(紧拉慢唱)

f、复听,请同学们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并模唱。

g、演员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念白)

h、学习念白部分,分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表演。

2、体会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之间的区别。

五、教学小结:

今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京剧这门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收集和学习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把京剧国粹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通过欣赏,学生能够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唱腔、板式等知识,并感受《智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参与性强。

24、《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

2、能力目标:能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其中的几句,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感受女英雄的英雄气概及豫剧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音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能总结出豫剧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课前预习什么是豫剧;豫剧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2、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

3、了解河南方言。

4、初步感受京剧、越剧、黄梅戏、桂剧等唱腔特点。

二、猜谜引入。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一猜我表述的是谁?问:这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的主人翁,她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她是(花木兰)出示图片,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花木兰?

师总结:是呀,这样一个英雄,人们争相用各种形式赞扬她,有电视剧,动画片,电影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戏曲是怎样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的。

三、铺垫:

(一)“豫剧大家谈”

我们知道,中国的戏曲种类有很多,一共有360多种,而塑造花木兰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出示课题),为什么要选择豫剧这样的剧中来表现花木兰了?豫剧和其他剧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豫剧的世界吧!“中不中”。刚才老师和大家说话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河南方言)

你还了解哪些河南方言?(个别生答)

河南简称——豫,豫剧是我们河南的地方戏种。

你知道的豫剧有哪些?(个别生答)

(二)学习目标的呈现:

今天的课堂你想学到什么知识?,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1号为组长,监督组员开展活动。2号为监督员,监督每个组员只能说一点,不能多说也不能重复。3号为记录员,记录组员说的特点,4号为发言人。从1号开始。

根据大家所说的,老师整理出了以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1、能回顾《花木兰》的故事,再次感受女英雄的英雄气概。

2、能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

3、能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至少一句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4、能初步了解豫剧的演唱风格并说出喜欢豫剧的一两点原因。

四、音乐活动:

师:让我们打开我们的耳朵,一起感受豫剧的魅力吧!

1、“豫剧大探索”

(1)初听,小组合作。

请大家听一听,戏曲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从唱腔、歌词、旋律、节奏、伴奏等说)

四人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4号为组长,监督组员开展活动。1号为监督员,监督每个组员只能说一个特点,不能多说也不能重复。2号为记录员,记录组员说的特点,3号为发言人。从1号开始,说完之后安静坐好示意老师。(2分钟)

(2)小组汇报(生总结:最后一个字重、嘴巴张大、短促) 

师出示板书:装饰音,唱腔

师总结:看来大家都有音乐家的耳朵,能从戏曲的各要素去欣赏戏曲。

(3)复听。

A:独立聆听,划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B:对面同伴交流,看看别人划出了哪些乐句。

(4)再听选段,对面同伴交流,模仿自己划出的乐句,看谁模仿得最像。

(5)师示范。

在大家练习的时候,老师也在偷偷的联系,我也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来看看我哪些地方模仿得最像。(提示:老师也应该在唱时特别的突出刚才学生总结到的一些唱腔的特点)

生个别答

师提问,除了唱腔上的特点之外,刚才老师的表演还加上了——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是的,这就是戏曲区别与其他歌曲的最大特点,身段和夸张的表情。我们常说的演戏演戏,其实就是要表演的意思。

2、“豫剧模仿秀”

(1)看视频,带动作对口型唱

我也只是在模仿,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原汁原味豫剧演员的表演视频,让我们也来模仿艺术家的表演,带动作对口型小声演唱。

师重点讲授——亮相动作,跟人物形象联系起来,体现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的英雄形象。

(2)介绍常香玉

豫剧演员的表演真的是唯妙唯俏,但是,你们知道吗?真正将《谁说女子不女男》演唱的第一人是——常香玉奶奶。她被人们尊称为豫剧皇后。常香玉在70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常派”,成为豫剧演唱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3)听范唱,生模唱

让我们跟随着豫剧皇后来学唱戏曲的前几句,注意她演唱的唱腔特点和装饰音

大家学得可真像!

3、“豫剧大练兵”

四人小组练习演唱和动作(第一乐句)四人小组学习,

1号加动作演唱,2、3、4号分别给1号提一个改进意见,1号反馈,以此类推。

4、“豫剧大舞台”

小组展示。

学生评价。

全班表演。

五、总结:

四人小组交流,3号为组长,监督组员开展活动。4号为监督员,监督每个组员只能说一个特点,不能多说也不能重复。1号为记录员,记录组员说的特点,2号为发言人。小组组员从1号学生开始总结:豫剧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木兰的英雄形象:如节奏……、唱腔……动作……

师总结:戏曲是中国的国粹,今天我们了解了豫剧的特点,今后我们还要了解更多的戏曲。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了豫剧这一剧种的特点,在演唱这个唱段时兴致很高,但河南方言模仿的还不是很到位。

25、《哦,我的大东北》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

2、能力目标: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加深对歌曲理解。

3、情感目标:了解东北黑土地,感受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视唱谱例。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东北的风土人情。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听一首流行歌曲《家在东北》,学生随着演唱。

三、新课教学: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欣赏,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边听边画一幅东北的景象。

4、随琴视唱谱例。

5、完整聆听,了解东北黑土地上有哪些“瑰宝”?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由于和生活很贴近,所以学生能够说出东北的风土人情,在听赏的过程中也能够全心投入到音乐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6、《小拜年》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小拜年》,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编创歌词、节奏,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热闹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3、情感目标:加深学生对东北黑土地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编歌词、节奏,用打击乐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过春节的一些风俗。

2、歌曲是几拍子的?

3、自学秧歌舞步。

二、律动:

随着《春节序曲》的音乐,教师带学生扭秧歌,感受喜庆的气氛。

三、音乐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听着喧闹的鞭炮锣鼓、欢快的音乐旋律,你们感受到我们国家特有的什么节日要到了吗?

(学生回答:过年、国庆.......)

(2)师: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回答:包饺子、放鞭炮.......)

(3)师:过年的风俗习惯真是丰富多彩,特别是拜年,很有意思,也很热闹。你们听,东北的小朋友来给我们大家拜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听,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听音乐。)

(4)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谁来说说,他们是如何拜年的?

(学生回答:热烈、欢快、活泼的气氛。他们拜年有耍狮子、舞龙灯......)

四、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他们过年还敲锣打鼓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锣和鼓,想敲吗?

(学生敲一敲,感受一下。)

师:同学们敲的很高兴,但如果有节奏的敲就更好了!下面听老师有节奏的敲一敲,你们来模仿。

2/4xxx|xxx|xxxx|xxx|

咚咚呛咚咚呛咚咚呛呛咚咚呛

五、学唱歌曲:

1、师:同学们敲的很好,下面我们能不能用歌声把这首歌曲里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学唱这首歌曲,看哪位同学学的最快。

(学生跟音乐学唱歌曲。)

2、师:下面,我们不跟音乐,自己练习演唱,遇到不会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练习。)

3、师:刚才,有的同学唱得很好,但有的唱的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练习一次。

(学生随音乐唱。)

4、师:会唱了吗?请哪位同学来试试。

(部分同学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请同学们完整的跟琴唱一唱。

6、师:同学们学的真快,要是把拜年时的高兴心情表现出来就更好了,想一想,怎样才能唱得更好?

(学生回答:应欢快的唱,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7、师:讲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按照你们所讲的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8、学生跟伴奏音乐演唱。

六、创作表演:

1、师:唱得真好,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更好的表现这首歌,使拜年的气氛更热烈?

(学生回答:锣鼓伴奏、舞蹈表演......)

2、师:现在我们分组合作表演: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表现手段创设春节的气氛。

(学生分成舞蹈、唱歌、锣鼓伴奏三组自己创作表演。)

3、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

(学生随音乐表演。)

七、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唱的《小拜年》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过年歌曲。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外国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

2、听唱歌曲《新年好》。

3、听唱了这两首有关过年的歌曲,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节奏不同、歌词不同、演唱速度不同......)

4、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同样是过年,东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特点,需要我们用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

八、教师总结:

九、最后,让我们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随《小拜年》音乐扭秧歌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歌曲《小拜年》轻松、欢快,学生乐于演唱、表现,参与性强,课堂气氛活跃。

27、《家家门前贴对联》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2、能力目标:了解演奏乐曲,听辨乐器音色。

3、情感目标:了解东北的风俗,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

【教学难点】听辨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解东北的风俗。

2、了解演奏乐器。

二、导入新课:贴对联是我们国家过年时的风俗。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民乐合奏曲《家家门前贴对联》。

二、讲授新课:

1、播放乐曲,边听边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了解演奏乐器。

3、出示图片了解乐器。

4、再次聆听,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5、共同演唱歌曲的曲调。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认真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学效果良好。

28、《姐妹们上场院》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会东北民歌欢快火热的特点。

3、情感目标:加深对东北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衬词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学案:

1、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播放歌曲,学生聆听,说说哪一部分最喜欢、最有趣。

2、我们来唱一唱,随琴唱。(加词,唱衬词部分)

3、再次演唱。

4、随琴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曲谱。

5、完整填词演唱。

四、拓展:

你们还听过哪些民歌?给同学们唱一唱。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衬词部分演唱的很好。在拓展部分,了解了更多的民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414.html

更多阅读

三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及总结 三年级上学期班务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

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13-20课时 六年级劳动教案多课时

13、《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管弦乐队的乐曲组成与座次。2、能力目标: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深切地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怀念。【教学

七年级下音乐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默认分类 2009-02-25 20:09:18 阅读269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单元 难忘的岁月教学设想: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作品的片断欣赏与歌曲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采用欣赏、聆听、歌唱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

声明:《六年级上学期音乐教案21—28课时 六年级上学期体育教案》为网友替沵攩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