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1 宋美龄长寿之道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窦应泰/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结婚前后的身体状况

宋美龄的身体素质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她是个一生从来不生病的女人!事实上,宋美龄也吃五谷杂粮,她不但在少年时期就经常生病,而且她1905年在上海汉口路马克谛耶女子教会小学读书的时候,还得过一场很重的肺病。当时宋美龄的体质很孱弱,只要天气变冷,她就会感冒生病。由于经常生病,她的学业有时不得不因病而中辍。宋美龄得肺病的时候,高烧很严重,其父宋查理等人为了救宋美龄一命,多次请一位意大利医生前来寓所为她诊治,后来,见她的病情始终不稳定,宋查理不得不把女儿送进这家意大利医院去诊治。经过多日的住院医治,宋美龄的病情方才开始转愈。在当时的宋家,宋美龄是宋氏三姐妹中体质较为虚弱的一个。因此当1907年宋美龄10岁的时候,也企望追随姐姐宋庆龄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留学,但受到了父母的一致劝阻,父母担心如果让她也前去美国留学,身体肯定不能承受客轮在大海上的漂泊之苦。可是宋美龄坚决表示她的身体已经康复了,一定能够经得住大海上的漂泊,尽管父母对她的身体状况忧虑不安,最终宋美龄还是实现了她前去国外留学的梦想。

  宋美龄到达美国新泽西州和随后迁往乔治亚州山城德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求学期间,虽然再没有得过十分严重的疾病,但是她也经常感冒,经常是德雷斯特医院的求诊者。宋美龄直到14岁那年的秋天,她转往马诸塞州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读书以后,身体状况才有所好转。这时的宋美龄不仅喜欢文学和音乐,而且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她的体质才一天天地强健起来,体重也在不断地增加。1916年秋天,宋美龄已经成了19岁的大姑娘了,这时候她为了学业精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佛蒙特大学继续攻读教育学。这时候她再也不见了小时候那种疾病缠身的孱弱,身材娇美且又颀长健康,成为学校里玉树临风般的佼佼者。她甚至还成为学校中喜欢婆娑起舞的女学生之一。

  1917年8月,宋美龄回国并参加上海的社会活动,这时她刚刚20岁,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姑娘。回国的翌年其父宋查理病逝,她与母亲倪桂珍在一起生活。这一时期她的身体基本上没有发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身体开始发胖,这时候有人劝她减肥,宋美龄接受了友人的劝告,开始注重保持未婚少女的纤细身材。1927年嫁给蒋介石以后,一直到1930年,她的身体状况基本良好,至抗战前夕她的身体也基本上没出大的毛病。但是在全国抗战拉开序幕以后,随着战事的紧张和追随蒋氏到处迁徙,宋美龄的身体状况再一次亮起了红灯。

  宋美龄第二次住院治病是在她来到战时陪都重庆以后,因为居住在长江南岸的黄山上,气温高而空气潮湿,所以让宋美龄染患了多年无法医治的皮肤病——荨麻疹。此病在重庆时多由身边的官邸医官负责治疗。据当时总统侍从室S侍卫官在事后回忆说:“蒋夫人所以在重庆患了皮肤病,都因为重庆雨多雾多的生活环境所致。从小生活在上海和美国的她,很注意保养,可是当时的重庆天气,一年之中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见到太阳,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阴天,下雨的日子更多,所以她在黄山居住的时候,房间里即便在夏天有时也要生着火炉。因为那时几乎是连阴连雨,黄山上又是树多的地方,平时在官邸里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夫人的皮肤病最严重的时候,会痒得她全身抓挠,红肿连片,实在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对这种顽固的皮肤病,官邸里的大小医官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发作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打一种美国进口药针,以解燃眉之急。当时根治荨麻疹的办法是没有的……”

请来“三剂药”张简斋

 张简斋到黄山别墅见了求诊的患者,原来竟然是蒋夫人宋美龄!经他施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才发现宋美龄的胃病确实与众不同。她的胃并不像普通胃病患者那样疼痛难忍,只是无法进食,并伴有咳嗽之声,间或痰中还有些脓血。张简斋经过诊断,不禁暗暗地吃了一惊,说:“夫人的病乃是胃瘫,如果成脓以后便更不好医治了。”

  宋美龄听了更为紧张,她不明白胃瘫究竟有多严重,听了这位江苏中医的诊断,心忽然悬了起来。急问是否用中草药可以医治。张简斋急忙拍胸表示:“请夫人放心,我保证三剂草药大病可愈!”果然是重庆城里有名的“三剂药”!宋美龄也不得不相信了。

  于是张简斋当即处成一方,决定以“千金苇茎法”治之。

  他开出的处方是:去苇茎、加瓜蒌、丹皮、酒制大黄、甘草等,三煎而服。

  初时宋美龄对张简斋的草药还将信将疑,后来在身边人的多次劝说下她才试着服用。三剂草药服后,她感到胃脘果然舒服了许多,而且咳嗽与痰中夹血的症状也倏然不见。张简斋见宋美龄开始重视服用他的草药,又趁机再出一方,乃是:

  冬瓜仁、薏仁、丹皮、甘草、白术、橘白、生扁豆、石斛、竹叶等等。

  宋美龄虽然厌恶苦涩的中药,不过她已经发现张简斋并非普通混迹江湖的郎中,而是一个医术独到的奇医。于是遵从他的医嘱接连服用了几剂,她的胃热渐渐消除,不久便痊愈了。从那时起直到晚年,宋美龄的胃病始终再也没有复发过。不过,虽然她在重庆遇上了一个神医张简斋,通过这次治病也相信了中医的草药可以治病,但是由于宋美龄头脑中固有的崇洋理念,即便她后来到了中国台湾和美国以后,身边的医生大多都是有美国高等医科学历的西医,绝少再求诊于中医中药。

  张简斋自从为宋美龄医治胃病大见奇效之后,他在重庆的名气也随之大涨。当时的张简斋已经年逾七旬,有一次,他在诊病之余把自己早年染上的鸦片瘾向宋美龄如实报告,宋美龄虽然没说什么,但此后她曾经特殊关照军政人员,在他们抓逮吸毒犯的时候,千万对为她医治胃病的张简斋高抬贵手。军政官员们自然心领神会,还暗中派一名警察在张简斋的药局门前担任巡查,实际上宋美龄是对救命恩人、老中医张简斋的特殊庇护。

  蒋介石的侍从人员王正元先生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当年笔者供职国民党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时,就听说宋美龄患有严重的胃病,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医官吴麟逊博士悉心治疗,收效不大,遍请渝市名医治疗,病情仍无明显起色。及至后来卧床不起,只能食些少量流汁,本来准备赴美就医,然时局危急,迟迟未能成行。……张简斋治愈蒋夫人病后,名震朝野,誉满山城,不用说,他的诊务更加红火。但是,张简斋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非常高尚,尽管医务繁忙,却从不加诊费,并对赤贫者送医送药。他带有四五名学生帮同助理,诊所的药店派有专人随拿药方随即配药。宋美龄虽未对张简斋吸毒明言解禁,但让陈希曾中将转告徐中齐局长,对张医生给予关照,而徐中齐心领神会,命令下属驻地派出所,在张的寓所门口派了一个武装警察站岗,名为维持秩序,防止地方痞棍滋扰,实则保护。从此,张简斋成为重庆市惟一吸毒不受制约的人。”

而当时负责为宋美龄医治皮肤病的吴麟逊医生在事过多年撰写的《我当蒋介石侍从医官的回忆》一文中,谈及宋美龄当年在重庆治病的情况时,却是这样表述的:“我在侍从室,受到蒋夫人宋美龄的照顾,如前文所述,我每次去给蒋看病前,都得到夫人的招待。宋美龄因患慢性皮肤炎,不能吃鱼腥虾蟹,只能吃些鸡蛋牛奶。有一次她问我怎样才能治好这个病,我说重庆气候不适宜这种病的治疗,昆明比较合适。不料第二天,她就叫我陪她乘‘美龄号’飞机飞往昆明。在昆明,龙云介绍了个医生给她,说用砻糠煎水洗澡可以治皮肤炎,她大概采取这个法子,但未见有何效果。……”吴麟逊的说法与王正元所说的显然南辕北辙,虽然他们所说的疾病各自不同,不过,宋美龄在重庆期间多次患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胆结石手术

当时在台湾经过几家医院的治疗,宋美龄始终不见好转。她最初发现身体不适,是在一次随蒋介石前往高雄的夏季行游之中。她发病前多次出现无名的高烧,不过并没有胆部疼痛的感觉。经过高雄医院有关医生的检查以后,当时也并没有检查出宋美龄的病变部位,只能得出她体内有炎症的初步诊断。这样医生们就只好以抗菌消炎的办法,努力控制宋美龄持续不退的高烧。这种漫无目的的治疗,一直维持到炎热的夏天过去了,9月初时天气凉爽,宋美龄的高烧也已经退去。不过,她仍然还时时感受到身体有些不适。这样,蒋介石就决定提前返回台北,然后让宋美龄住进荣民总医院六病区内科病房,请专家们为她会诊治疗。

  夏季过后的秋凉时节,宋美龄愈加感到肝部有些隐隐的疼痛。这让蒋介石闻之格外焦急,于是他指示荣民总医院为宋美龄专门组成一个医疗小组,由富有经验的院长、副院长、主治医生、内科专家和外科专家们组成强有力的医疗集体,全方位地对宋美龄进行检查。

  9月下旬,医疗小组决定对宋美龄进行第一次彻底的检查。当时有一位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的内科医生认定,宋美龄的肝部疼痛很可能是胆囊发炎造成的,从症状上看并不是一般的肝炎,也不是蒋介石所担心的乙型肝炎。最后经过胆囊照影,才认定宋美龄所患的疾病是胆结石,只是当时的结石并不十分严重。

  在宋美龄的病情得到确诊之后,荣民总医院的这个医疗小组,拿出了两种医疗方案供蒋介石和宋美龄选择。一是手术切除,这样做可以让她的病情马上得到缓解。同时以当时台湾外科手术的水平而论,荣民总医院完全有为宋美龄做胆结石手术的条件,而且保证这一手术是完全没有危险的;第二个方案是,保守疗法,采取大剂量消炎与中医中药碎石手段,在长期的医治过程中,尽量控制胆内结石的生成和加重。不过这种医治办法,很难保证彻底根除宋美龄的胆囊病变,而且这种保守治疗的办法也会给病人不断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

  但是,宋美龄和蒋介石都不主张开刀手术,特别是宋美龄对开刀手术心存畏怯。他们最终一致选择了保守医治,寄希望于用药品控制胆囊结石的逐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施用一切医治手段,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

  然而,宋美龄肝胆部位的疼痛并没有在医治过程中消失。经过长达2年的保守性治疗后,她的胆结石非但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日渐加重。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让她亲自飞往美国治疗。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1 宋美龄长寿之道

  宋美龄这一去在美国就久住下来,她当时是因胆囊疾病的医疗,同时也为了替蒋介石在此办理其他事务。这时的宋美龄已经六旬开外,成了一位老妪。不过外界却认为仪态富丽、头发乌黑的宋美龄最多只有50岁左右。她先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后来为了治病,她又不得不再次飞往纽约。在这座留有她许多记忆的城市中,宋美龄先住在曼哈顿高级住宅区,在格拉广场附近临时租用一套奢华的住宅。她一边检查疾病一边等候着时机,意在完成行前蒋介石交给她的使命,伺机再出现1942年她在华盛顿带起的“宋美龄热”。然而她企图凭借自己旧关系让蒋介石政权在世界政治舞台东山再起的种种努力,显而易见都变得一筹莫展。在万念俱灰之时,宋美龄惟一的想法就是尽快做一次胆结石手术。

  由于1942年她曾经来到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医治过皮炎(荨麻疹),所以她再一次住进了这家教会医院。美国医生为宋美龄所做的胆结石切除术是成功的。手术后,她并没有继续住在这家医院的病室里,而是搬回到她在曼哈顿高级住宅区中租用的房子,继续疗养和医治。这次宋美龄在美国一直逗留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漫长时间。

  宋美龄虽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处于更年期,但是她同时也进入了身体最不安宁的紧张岁月。

  青年和中年时代始终保持健康体魄的宋美龄,到了更年期则变得精神烦躁,病情不稳。宋美龄的医疗保健,多年来一直受到国民党当权者的关注,她身边随时有医生和护士负责检查和护理,可是宋美龄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进入更年期后,她身体上的隐疾居然一个又一个地显露出来。

阳明山车祸

 1969年夏天,对于身体状况开始好转的宋美龄来说,又是一个黑色的夏天!就在这一年7月,台北市闷热异常。蒋介石这次选定的避暑地点是阳明山上的行馆,宋美龄当然也要随行前往。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她和蒋氏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出士林官邸,在经过通往阳明山里的仰德大道之时,突然前方公路上飞也似的疾驶来一辆军用吉普车,正由于这辆吉普车的猝然出现,才致使为蒋、宋两人车队引路的前导车辆躲避不及,从而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蒋介石在这场车祸中受到了致命的剧创,胸部和阴囊等主要部位伤势严重,假牙也当场被撞飞了,这为蒋几年后的病逝埋下了不可忽视的祸根。

  宋美龄在车遭到剧烈撞击的时候,双腿刚好就撞在前面的玻璃隔板上,由于猝然遭致剧撞,玻璃隔板顿时粉碎,粉碎的玻璃片刺伤了宋的腿和手臂。这些都是表面的伤害,重要的是宋美龄的腰部和坐骨神经也受到了损害。

  宋美龄和蒋介石不但没上得阳明山,而且双双住进了天母地区的荣民总医院六疗区进行医治。中枢神经的损害虽然并不十分严重,却引起了为宋美龄医治疾病的荣民总医院医生的高度注意。所幸宋美龄的脊椎骨仅仅只是被撞错位,并没有发生断裂。

  在这场阳明山车祸中,宋美龄的右腿膝盖也受到了伤害。不过所幸膝盖骨并没被撞裂,更没有发生粉碎性的骨折。宋美龄在这场车祸中纵然大难不死,却给她的身体留下了终生的伤痛,这就是右腿膝盖的创伤。在荣民总医院医治时,外科和骨科医生为她在受伤的骨头上加了钢钉和钢片。虽然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她曾经受过伤。但是只要天气不佳,或者阴雨时节,宋美龄的右腿就会疼痛难忍。所以,进入暮年时的宋美龄身边一直需要护士为她按摩,否则她就会疼痛得难以忍受。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由于蒋介石在世,“总统府”给蒋氏始终配备了台湾第一流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随时为蒋介石治病。这个专为蒋介石服务的“医疗小组”,同时也是为宋美龄诊病和施治的组织,因此宋美龄的身体同样会得到特殊的护理。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可以为她直接服务的医务人员,除经常住在士林官邸的蒋介石“御医”熊丸之外,还有一些著名医生负责为宋美龄诊治疾病。至于在宋美龄身边服务过的女护士,更是如同走马灯一样地轮番更换,数十年来,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宋美龄身体保养得如此健康硬朗,与她所处的特殊社会地位关系极大。如果没有这样精良周到的医疗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招之即来、来之能医和日夜随侍身边的雄厚保健力量,也许她的身体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一般普通希望长寿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尽管如此,毕竟应该承认这样的事实:宋美龄身体素质的良好构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基础。虽然她经此车祸的剧创,最后经过医生们将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扭伤错位的腰脊很快就复原了,而受伤的右腿膝盖也得到了有效的医治,最后痊愈出院了。

  蒋介石于1975年病逝以后,宋美龄的身体状况一直稳定如常。她于当年9月以赴美国治病为名前往纽约郊区定居,一直在11年后才返回台湾。宋美龄在纽约郊区别墅生活的11年里,身体还像从前在台湾士林官邸一样,始终保持着她惯有的精神状态:乐观、喜静、硬朗而无病。宋美龄对饮食起居极其注意,常常以节食来控制晚年身体的变形与发胖,又以早睡早起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早年在台湾时喜欢对外应酬的蒋夫人,自从来到美国过隐居生活以后,所有的旧友来访和外出活动她基本上都已经谢绝,深居简出成为宋美龄在纽约蝗虫谷居住期间的重要特征。至于从前蒋介石在世时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宋美龄也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处境的改变而悄悄发生着改变。她从来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在纽约蝗虫谷居住时即便有不得不接见的台湾客人,宋美龄也尽量控制到非见不可的程度才偶尔露一次面。

  1969年阳明山车祸给晚年宋美龄带来的另一个致命的痛苦,就是腰肢无法医治的酸痛。这种病一般都发生在纽约的冬季,或者是天气骤然剧变,降温或者下大雨之前,她的腰肢便会发生难以容忍的酸痛之感。即便守候在宋美龄身边的老是一些资深医师,所用的药品也都是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药品,可是,若想医治宋美龄早年因车祸所造成的宿疾旧病也是十分困难的。

年过九旬再上手术台

宋美龄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蒋经国死后一年,1989年的6月里,她会再次来到荣民总医院,住进这个几乎属于他们蒋家专用的第六病区。原来,就在宋美龄准备再一次前往美国纽约之前,她的外甥女孔令伟请来一位著名医生,在她任董事长的振兴医院里给宋美龄进行过一次例行的全面体检。就在医生们的这次检查过程中,无意中用先进的核磁共振设备发现了宋美龄体内的卵巢深处,出现了明显的上占位性病变。这就是一颗可怕的肿瘤!很快就在电脑的扫描下清晰看见宋美龄的右侧卵巢内生有一颗约4厘米大小的肿物,所幸的是,经过医生的切片检查,证实宋美龄是良性卵巢肿瘤。

  孔令伟听到这一消息时心情当然十分紧张,不料宋美龄对此却泰然处之。老夫人多年来虽然注重养生学的研究,同时也对自己的寿命看得很重,不过,她在经过蒋介石的病故及蒋氏家族其他成员不幸夭折的频繁打击之后,似乎对疾病是否可能缩短她的性命,不再像从前那样闻病忧郁了。

  宋美龄虽然同意做手术,可她却向荣民总医院提出一定要请美国外科医生参加手术的要求。这样,无形中就伤害了一些台湾医生。不过宋美龄在治病方面,从来是不惜花钱的,最后荣民总医院院长只好妥协,不久一个包括外科、妇科在内的美国专家组,终于如期从纽约飞到了台北。这样一来,宋美龄对自己的手术就有了十分的把握。

  美国医生们向躺在床上的宋美龄保证:如果手术进行得顺利,不但可以摘除卵巢内的肿瘤,而且还不会对宋美龄的寿命构成任何损害。尽管如此,宋美龄对手术还是有些畏缩。孔令伟就和几位可以接近宋美龄的人多次向她进言,最后还是那位检查出她体内已有肿物的医生告诉宋美龄一句话:如果卵巢里的良性肿瘤得以切除的话,她会很快恢复健康;但如果夫人讳疾忌医,继续让这卵巢瘤无限制地增生发展,那么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发生恶性病变,甚至成为无法医治的恶性癌瘤!

  当年8月,宋美龄在荣民总医院切除了卵巢内的良性肿瘤。由于手术进行顺利,宋美龄很感谢荣民总医院。这是她自上世纪70年代在纽约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以后,第二次请美国医生为自己治病。如今,宋美龄历经了这场疾病的折磨,身体变得更加消瘦软弱了,但她的气色倒是很好的。

  “夫人!您的手术很成功,已经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您只管放心疗养,很快就会康复的。”那位黄发碧眼的美国医生DavidHabif和王师揆、邓述凯、熊丸等医生,再次为宋美龄手术的刀口以及身体各部位,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检查后,俯下身来向宋美龄说,“夫人,我明天就将飞回纽约了!请问夫人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谢谢您,DavidHabif先生!谢谢各位医生!你们终于让我转危为安了。我以为九旬开外的人,还会有什么好转吗?没想到你们居然奇迹般地为我切除了肿瘤。”宋美龄以微弱沙哑的声音,向守在她床榻前的几位医生吐着标准和悦的英语,后来她又难过地皱皱眉说:“只是……我的进食和排便……都非常的困难!……”

  “姨妈说得是!”孔令伟也用英语与DavidHabif等医生忧心忡忡地交谈,“虽然老人家的手术十分成功,可是因为她失血较多,体质太弱。更令人担心的是,老人家吃固体食物非常不适,而且又有老年性的便秘。此外,她还觉得在医院里住着很不习惯,老是叫着想回士林。”

  DavidHabif无可奈何地向孔令伟耸耸肩,叹道:“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夫人年事已高,恢复不可能太急。不能吃固体食物并不要紧,可以用流食代替。便秘亦因她卧床太久所致,可以暂用油球润滑肛门,日后老夫人如能走路,此事应该不成问题!只是要劝夫人安心在这里住院才好。”

  宋美龄在床上叹道:“我在这里一天也住不下去了,这里比士林官邸还令人憋闷。”

  王师揆作为蒋介石的老医生,他深知宋美龄厌烦医院的心情,便与熊丸和邓述凯等人悄悄耳语一阵,安慰床上的宋美龄说:“请夫人莫急,只要再住上一周,我们便将您送回官邸去静养。至于吃流食与便秘问题,我们会有办法解决的。”

  宋美龄含笑颔首说:“那就好,那就好!”

曾经有过的不良习惯

 宋美龄是一个懂养生,又善于养生的人。她本人走过漫漫的106个春秋,横跨三个世纪的本身,足以证明她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严于律己,凡事都从小事上做起,每件事又都必须考虑身体利弊得失的女性。但是,从现在可以查阅的大量历史资料,包括那些当年曾在她身边工作的侍从们的回忆录中,仍然可以寻觅到宋美龄生活中的曾经有过的、不利养生的陋习。

  众所周知,吸烟有损健康,特别对一些常见的肺病和肺癌可以构成直接的诱因。作为曾经留学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宋美龄来说,她不可能不懂得嗜烟对于人体的危害。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染上了烟瘾,甚至这种烟瘾一直到台湾生活期间还仍然顽固地坚持着呢?这其中也有一段不为外界所知的小插曲。

  宋美龄青春年少时并不喜欢烟酒。她的家庭由于是当时上海的名门,也根本无人嗜好吸烟。宋美龄染上烟瘾,应该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当时她身上生了随时可以发作的荨麻疹。最痛苦的时候,皮肤的发痒可以无药能医,而且她躺在四周松林呼啸的“松厅”里,有时会为了无法打发漫漫长夜的奇痒而彻夜不眠。在这种时候,她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位女侍衣袋里装着一包香烟,当时她也顾不得那包香烟是中下层人士才肯吸的劣质烟草,便要过来一支叼在嘴上吸了一口。

  有生以来从没有吸过烟的宋美龄,忽然感到这烟的气味可以提神。于是,宋美龄就坚持把那支香烟吸完了。自从吸了这支香烟以后,宋美龄对香烟可以刺激神经的作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也就是从那天夜里开始,宋美龄开始学会了吸烟。她发展到一旦皮肤病发作,就派人下山为她买香烟的地步。

  有时候她甚至不希望服用医生给她的安眠药,也一定要吸上一支香烟。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嗜烟的习惯。宋美龄身边的侍从和女服务人员,几乎无人不知了,可是,只瞒着蒋介石一人。因为在重庆的黄山别墅,蒋介石住在云岫楼。这幢小楼虽然距宋美龄所居住的“松厅”只有100米远,但是他与宋美龄也并不是每天都有接触,所以,蒋介石对近在咫尺的宋美龄染上吸烟的毛病并不了解。一直到宋美龄对香烟已经有了一定依赖性的时候,有一天蒋介石下山走进夫人的“松厅”,忽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烟味。于是蒋氏急忙询问其因,这才发现原来是宋美龄在病中熬不过,以吸烟来缓解难言的奇痒。

  当时蒋介石很为夫人在患病时又染上了烟瘾而感到惋惜。在他苦劝宋美龄下决心戒烟之后,再向她身边的侍卫追问夫人染上吸烟的原因,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她身边女侍有吸烟的恶习。于是蒋介石盛怒之下,下令把那个“教唆”宋美龄吸烟的女侍解雇了事。

  宋美龄虽然知道蒋介石从心里讨厌吸烟,她也知道吸烟对保健极为不利,可是,她仍然无法戒掉当时被她视为“提神佳品”的香烟。这种习惯一直到了台湾也没有改变。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著名记者安娜丽·贾克贝女士,来到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采访。宋美龄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国结识过她,于是有一天在采访结束以后,宋美龄亲自宴请这位女记者吃饭。席间,宋美龄忽然发了烟瘾,她从自己的小挎包里取出了两支香烟请美国记者来吸。贾克贝正想吸烟的时候,忽然发现酒店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标语,上写:“爱国的中国人不吸烟,耕地要为抗战生产粮食!”于是,贾克贝谢绝了宋美龄递上来的香烟,可是宋美龄居然照吸不误,她对美国女记者不以为然地说:“这都是给老百姓看的。”贾克贝从中国返回美国以后,竟然以《蒋夫人在重庆酒馆里吸烟》为题,报道了宋美龄喜欢吸烟和她在酒馆面对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所说的话。

  蒋介石看到美国报纸以后,对宋美龄大发雷霆,要求她必须马上把烟戒掉,可是宋美龄不但没有戒掉,而且从此吸得更加勤了。后来蒋介石拿她也没有任何办法,一直到台湾生活以后,宋美龄还是这样吸烟,只是她从此不敢在蒋介石的面前吸烟了。即使在官邸烟瘾发作了,也都是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卧房抽,不会干扰到蒋介石。后来,蒋介石病了,她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医生劝她少抽,她就很少再吸烟了。”

麻将瘾象棋迷 电影迷

 宋美龄在内地生活期间,并没有与官场夫人们聚首一处大搞竹林之战的嗜好,染上麻将之瘾也在她后来去台湾以后。宋美龄到台以后,生活处于没事可做的寂寞时光,这样她就希望寻求乐趣打破寂寞。早年在内地时期,宋美龄每天都有事可做,应酬和社交活动也安排得满满的。可是她到了台湾以后,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也开始走下坡路,宋美龄的国际交际活动愈来愈少,最后几乎到了台湾没有任何宾客光临的尴尬境地,因此素有“外交夫人”称谓的宋美龄,平时的日常生活由活跃转为冷清,她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空寂与闲暇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寻找乐趣,以打发密锁深宫的漫漫时日。

  在台湾生活时期,经常出入士林官邸并与宋美龄相聚一起打麻将的,无非是陈诚的夫人、辜振甫的夫人、吴国桢的夫人和严家淦的夫人等等。和官员们的夫人聚首并玩麻将的习惯,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了1969年夏天,蒋介石遭到车祸以后,宋美龄的雅兴基本上逐步收敛了。至于宋美龄到美国以后,与身边人玩麻将的习惯已经基本改变了。

  宋美龄还喜欢下象棋,这种习惯大约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为了打发无边的寂寞时光她是边学边通的。本来,宋美龄喜欢以下象棋来作为寂寞时日中的消遣,算不上是不良习惯。问题在于宋美龄一旦对某种娱乐产生了兴趣,她一般都会无休止地玩下去的,不尽兴她是绝对不会收场的。有时下棋的时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这就势必会影响到她的睡眠和休息。

  关于宋美龄喜欢看电影,在许多知情者和当事人的回忆录中,几乎随翻可见。宋美龄喜欢看电影,与她早年在美国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那时候宋美龄最喜欢看的就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甚至到了发痴入迷的程度。

  上世纪二十年代宋美龄在上海生活期间,正是中国电影最盛行的时候。作为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宋美龄,她对国产电影的喜欢程度始终无法替代当时在国内尚未全部造成声势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不过宋美龄的确是一个电影迷,特别对美国大片更是有片必看,由于她对英语的娴熟,所以即便那时尚未翻译过来的美国原版电影,她也可以坐在电影院里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即可看懂电影的内容,这在当时的旧中国是极为难得的。

  当然,喜欢看电影并不是她的过错,问题在于宋美龄一旦看起电影来,就会像她打麻将和下象棋入迷时一样,常常非要看得个昏天黑地才罢休。她喜欢熬夜的习惯就是这时候形成的。为了让宋美龄经常能得到新电影看,国民党还专设了一个电影股,这个机构在内地时期,一个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不断为宋美龄从美国采购电影的拷贝,其中重点的采购目标就是美国好莱坞英文原版电影。这种电影送进南京的黄埔路官邸,放映的时候蒋介石有些看不懂,宋美龄就坐在他身边用汉语为他作翻译。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喜欢看中国的电影。在对电影的好恶方面,宋美龄和蒋介石也像他们吃饭时一样,一个喜欢西餐,一个喜欢中餐,彼此由于文化与修养的不同,所以对电影的欣赏取舍也截然不同。

  宋美龄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会在放映间里一坐就是三五个、甚至六七个小时不出来,有时夜已很深了,连放映人员也困得不行了,可是宋美龄却仍然没有丝毫倦意。至于蒋介石早在电影开场不久,就到了睡觉的时间,在这时候他会提前退场的。可是宋美龄却在蒋氏退场以后,兴趣更加浓烈地坐下来欣赏。有的时候她喜欢的美国电影,会不厌其烦地命令放映员放映一次又一次,无论天色多晚,她也要一睹为快。例如好莱坞产的《出水芙蓉》她就反复看了又看,直到把那部拷贝都看得变脆时还不肯罢休。

  宋美龄如果有电影可看,她的睡觉时间就可以无限期地延长下去。有时甚至看到凌晨时分,方肯返回自己的卧室,而这时候往往正是蒋介石清早起床的时间了。她的作息时间总是在下午至夜晚。这样的作息时间往往会使官邸里的工作秩序受到冲击,同时也让宋美龄养成了睡眠没有规律性的陋习。

“旗袍癖”的专职裁缝师

宋美龄喜欢穿旗袍,所以有些与她相熟的国民党高官的女眷们,在与她相处的时候,逢有重要的节日时,都会礼节性地向宋美龄赠送一些绸缎布料作为礼品。正因为如此,在宋美龄的住处才会有那么多一辈子也使用不完的高级绸缎布料。

  宋美龄对一件旗袍,一般只穿一二次,特别是在夏天,气候炎热的时候,她对旗袍的要求就会更高,最多穿一天就要更换一件。有时天气过于炎热,只要她的旗袍上出现了些许汗渍,一般就要马上再换一件新的来穿;如果下雨,她的旗袍下摆若出现了泥污,那么她也一定要脱下来马上更换新旗袍。

  这样,宋美龄就需要不断缝制新的旗袍供自己使用。在南京时,宋美龄的旗袍还没有固定的师傅承担缝制。有时候她会随意请某一家服装店的裁缝师傅来到黄埔路官邸,为她量好尽寸,然后再把衣料裁成合体适用的旗袍。可是,到了抗战爆发的前夕,由于公开的社会活动日益渐多,所以她对服饰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从那时开始,宋美龄的身边就有了一位专职的裁缝师傅,这是蒋介石和侍从室根据宋美龄所需衣服的数量情况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措施。

  这位被请进黄埔路官邸专门为宋美龄量尺寸和缝纫旗袍的师傅,名叫张瑞香。他原来是南京新华门附近一条小巷里的私人裁缝店里的手艺人,宋美龄当时在多次变换旗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变换着为她缝纫服饰的裁缝师傅。在她穿过的许多旗袍中,感到穿在身上最得体,并且做工极为精致的旗袍,就出自这位隐居在南京一条小巷里的裁缝店师傅张瑞香之手。张瑞香作为宋美龄身边专门从事旗袍缝制的人员,从全国抗战爆发时起,就跟随宋美龄前往山城重庆。抗战胜利以后他又追随宋美龄回到南京。1950年宋美龄到了台湾以后,张瑞香就进入了士林官邸,一直到他在台湾病逝。

  正是因宋美龄身边有张瑞香这样专职旗袍裁缝师,每天不停地在为她赶制新旗袍,所以士林官邸的几间房子里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衣柜,里面珍藏的旗袍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所以当1991年宋美龄决定永远到美国去定居的时候,她乘坐的大型波音客机里装有99箱私人衣物的报道,就不再是空穴来风了。据知情者称,宋美龄当年运到美国的99只沉甸甸的大箱笼之中,至少有50箱子里装着她喜欢得如醉如痴的旗袍和其他衣服。

  宋美龄拥有了那么多质料高档的旗袍却又不肯一件一件地换穿,甚至喜欢囤积居奇,自赏为乐,其原因在哪里呢?

  据一个接近宋美龄的台湾荣民总医院女医生回忆说:宋美龄拥有那么多漂亮高档、做工精美的千百件中国旗袍,摆在柜子里又不肯穿用,其原因并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单纯为了追求拥有、追求奢侈。她是为了追求平衡的心态。因为平衡的心态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平衡的心态,始终处于紧张或者激动的心态之中,那么他就会失去长寿的资本。

  宋美龄认为,人能不能长寿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刻意追求饮食,也不在于刻意追求高档奢侈的生活环境,而在于一定要保持固有的平衡心态。她这样喜欢旗袍且又不是把那些让她赏心悦目的旗袍用于享受,其实也是一种通过欣赏而得到心理平衡的手法。她曾经为此多次请教身边的医生和美国养生学专家,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美国养生学家的“平衡法”

1949年当蒋介石在中国大地上百万大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宋美龄竟然一个人在美国纽约州的郊区别墅里度假。这并不是一般普通人所能够做到的。

  这时,一位从前在纽约哥伦比亚医疗中心为她治疗过疾病的美国养生学专家唐纳·希尔德走进了宋美龄的郊外别墅,他是为这位夫人来专门解释人长寿之道的,希尔德告诉此时心态比较焦灼的宋美龄,说:“任何人之所以染患疾病,主要的原因都在于心态的失衡。例如,有人为什么会得上了肿瘤?原因就是在于心态的失衡。失衡的心态往往会让血液的循环转为停滞。用你们中国医学的话来说,就是气滞血凝。血凝则会造成癌症的病变。”宋美龄这才明白癌症和肿瘤的形成,也与人的心态是否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这位美国养生学家为了让宋美龄理解他独特的养生学问,还当场给她举了许多例证,借以说明他的心态平衡养生法是行之有效的。有一次,他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病理试验室里对一只小老鼠进行心态紧张的试验。教授不断在小鼠的铁笼子外边制造紧张的威胁,迫使它在铁笼子里到处乱窜;另一只铁笼子里则放着一只平安无事的小白鼠,故意给这只小老鼠制造安恬静谧的生活氛围。

  与此同时,希尔德又对一个生了重病的病人进行试验。这是一个已经患上了恶性肿瘤的男性患者,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天气里,希尔德请这位病人戴上面罩,而这个面罩里装有呼吸储藏设施。10分钟后他再把病人呼出来的有害气体放在外面的雪地上,不久那片融化了有害气体的积雪便开始变成了紫颜色,这说明有病的人在呼吸中也含有病毒成分。希尔德再把那片紫色的积雪融化成雪水,把雪水的二分之一用针管注入已经处于紧张和不平衡心态中的小老鼠身上,小鼠在5个小时后死去;然而他再将紫色雪水的另外二分之一注射进那只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小老鼠身上,这只老鼠居然没有任何变化,当然也并没有马上死亡。

  希尔德用他对两只生活在不同环境、保持着两种不同心态的小老鼠所进行的试验,来告诉此时心态处于极端紧张和忧郁的宋美龄:不同心态的人,对于同样可怕的疾病诱因,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长寿的根本原因,与他是否有稳定平和的心态不无关系。许多癌症患者尽管得病的原因各有不同,可是据希尔德教授说,他们一般都是心态不平衡的人。

  所以希尔德给宋美龄传授了一个能够在紧张生活条件下保持良好心态的办法:第一,是一旦你遇上可怕的麻烦事和纠纷的时候,最好采取视而不见的做法。如果实在不能解决,或者说暂时无法解决这些可能让你的心态稳定下来的矛盾,最好是采取逃避的做法;第二,如果当你已经陷入了可怕的矛盾漩涡之中,而想逃避已经不太可能的时候,能够让你的紧张心态得到平衡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转移危害你的矛盾,让你尽快地从危境中脱离出来;第三,自寻解脱。也就是说当你已经身处于困境,一时又无法摆脱的时候,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自享其乐,寻一些让你开心的事情去做。譬如去看电影、下棋、看节目、散步,与别人谈心等等,这样一来,你就会忘记不愉快的事情;第四,就是以静制动,面对别人强加给你的困难和让你生气的事情而不恼不怒。这一点当然很难做到,不过如果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那么你就会视丑恶而不见丑;视困境而不忧不恼,忍耐的学问就在这里。如果一个人能够遇乱不惊,再遇羞辱而不恼火,那么,灾难肯定迟早会过去的。

  宋美龄正是在美国学习到了这些养生学的经验,所以她才同意蒋介石的要求,1950年又回到了她并不想回的台湾。

  宋美龄回到台湾以后,再不像她一年前刚去美国求助军援时那样心绪焦急,寝食不安了,而是重新以超然的平和心态来面对蒋介石在军事政治上的惨败。她每天都指示裁缝张瑞香不停地为自己加工和改修一件又一件价格昂贵的新式旗袍,放在衣柜里又许久不肯穿用,就是想借助对旗袍这一服饰的欣赏追求,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努力保持心态的平和。心理疗法对于一个女性养生的重要性,显然要比服用过多的补药重要得多。

管理衣饰也有学问

蔡妈,是宋美龄抗战之前在南京招雇用的一位随身女侍,她的名字叫蔡祺贞,江苏省扬州人。初到南京黄埔路官邸时她只有17岁,她在宋美龄身边服务了一辈子,最后跟随宋去了台湾,并且病死在台湾。因此,蔡妈可称得上是宋美龄身边感情最深的女侍之一.

  如果说张瑞香一生对宋美龄所负责的就是为她裁剪合体的旗袍,以及专为宋缝制适合她穿用的内衣内裤等等,那么蔡祺贞就是一生为宋管理经营这些旗袍与内衣的精明管家人。蔡祺贞最初在南京侍候宋美龄,就因为她对宋美龄林林总总、五颜六色的旗袍,心里有一本精明的账。她心里明白宋美龄在什么时节喜欢穿什么颜色的内衣,什么时候需要为她更换内裤,什么时候应该为她准备衬衫和袜子,什么场合里宋美龄喜欢穿用什么样质料的旗袍和皮鞋。正因为蔡祺贞已经在跟随宋美龄的过程中,深深了解和掌握着女主人对衣服的喜恶,所以有时宋美龄在更衣的时候,她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蔡祺贞便心领神会,而且她对宋美龄保存在内室的所有贵重衣饰,一样一样都了如指掌。

  蔡祺贞对宋美龄服侍得体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仅懂得如何为女主人安排出行和起居时的衣服颜色及式样,还在于宋美龄每天在脱下这些服饰以后该如何保管和清理。宋美龄的洁癖是多年养成的,而宋美龄的洁癖显然也与她的身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很少染病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此外,宋美龄在台湾盛夏时节使用过的凉席,也是她多年喜欢并不肯丢弃的随身之物,因为它是心爱的外甥女孔令伟送给她的。蔡祺贞知道女主人对这凉席的感情,因此清洗保存都十分细心。她采取软毛刷蘸温水,小心地沿着竹草席的经纬缝隙进行清洁与保养,然后收藏起来,到了第二年夏天还拿出来供宋使用。宋美龄使用的凉席就像她使用过的其他物品一样,一般都会十分精心,而且手中握有万金之资的宋美龄,也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花天酒地,她在生活用品上的使用,有时甚至与她的第一夫人身份不能相符,其精心与思旧的态度显然是可贵的。这件凉席,也在宋美龄殁后运回台湾的一批遗物之中,在台湾公开展出了。

  到了晚年的宋美龄,虽然生存条件始终保持着优越于他人的特殊境况,可是,她面对着当时美国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大量化纤衣服和与化纤相关的丝织物,始终保持着她所特有的冷静和排斥态度。她认为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所生产的大批化纤织品,虽然外表华丽美观,可是却有许多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譬如宋美龄所无法接受的甲醛、酚、聚乙烯等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而且有人曾经把这类外质美丽的女式外衣,也送进了宋美龄居住的房间,她看过以后,马上就嗅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身体的皮肤对异味和化纤物品有抵触与过敏反应的宋美龄,就会本能地排斥这些新潮流之下涌现的衣服和物品。

  居住在蝗虫谷大宅里,不仅宋美龄自己不穿这类有化纤成分的衣服,而且她要求身边女服务人员和侍卫们,也不穿这类化纤产品。宋美龄对化纤制品的强烈反感,也体现在她对多年伴随自己的棉毛制品,从心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夏天用的丝绸纱布所制成的旗袍,冬天使用棉麻等中国特有产品缝制的衣袍,都给宋美龄以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其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感觉,不如说是女性对中国丝织品特有的情愫。所以,宋美龄至死也没有丢弃她当年从台湾空运过来的,许多由中国棉纱绸缎制成的旗袍和随身衣物。这是她的一份特殊的中国情结。

饮食习惯与美国有关

宋美龄由于10岁时就到美国读书,所以她回国以后,在饮食习惯上始终没有忘记少年时形成的偏爱,即每餐必食青菜,也就是西餐中的青菜沙拉。

  据宋美龄早年在南京和重庆时期身边医官××回忆:宋美龄对于生吃蔬菜非常有研究。她认为煮熟的菜类虽然便于消化,但这些蔬菜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大多都在加温过程中分解或遭到破坏,营养价值无疑已经不能与尚未加热的菜类相比。例如素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菠菜,就是宋美龄每餐必用的,她认为菠菜不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且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南京生活时期,宋美龄曾经派医官××博士带着几位医生,前去紫金山下一家研究所,专门对菠菜进行了化验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果然如宋美龄所说,1公斤菠菜中原来竟含36克胡萝卜素,它相当于两只鸡蛋的蛋白质和两个橘子的维生素。难怪宋美龄多次叮嘱身边的厨师们说:“我每天只要吃半斤菠菜,就可抵上一顿红烧肉供给我的养分了。而且红烧肉虽然吃起来很香,但它的副作用太大了,油腻可以伤肝,还会增加脂肪和体重,我在美国的时候一度喜欢吃甜食,后来我的房东老太告诉我,你这样长久吃甜食,将来就会让你的心脏无法承受。那时我还什么也不懂,以为能吃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就是幸福,哪知道我那时甚至还不及一个美国普通老太懂得生活的质量。后来见那位美国老太总以青菜沙拉佐食,才渐渐悟出了一点道理。因为我在乔治亚州读书的时候,才是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可是那位老房东已经70多岁了,她的身体比我还好,竟然强壮得如同一头牛!”

  宋美龄喜欢吃青菜沙拉,是她1913年从乔治亚州威士理学院转到麻省韦尔斯理女子学院继续攻读学业的时候。当然,并不是因为她轻易相信乔治亚州那位房东老太的一席之言,就改变了自己从小喜欢甜食的习惯,而在于那时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的集体食堂中,已经开始试行“多食用青菜和生菜”的新式饮食结构。

  该校早在那时候就配备了专职的营养教师,她在这所大学里不但负有向学生们讲述与灌输新式营养结构的教责,同时她也直接兼职该学校集体食堂的营养师。在这位营养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全校每日三餐的伙食配比,甚至每餐投入什么青菜,多少青菜,多少肉类,菜里放多少菜油,等等,所有一切都必须要经过这位女营养师的批准和同意,才可以进行投料和烹饪。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青少年时期的宋美龄往往把吃饭和吃菜也当做她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过多年以后,宋美龄深深反思到,她早年在美国学到的所有知识中,不仅有她毕生喜欢的英国文学、天文学、美术和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从那所大学里学到了让她后半生赖以受用的合理饮食习惯,还有那位美国女营养师对于饮食质量的新理念。

  宋美龄回国后,常常每餐必以青菜沙拉佐食,这在当时旧中国还是极为鲜见的饮食习惯。在那种并不富裕的年月里,即便生活在上海富裕家庭的女孩子们,也多以贪婪食用肉类和高蛋白为主的甜品为荣为乐,惟有宋美龄与他人持有明显的不同,她偏爱普通人不喜欢的蔬菜,并非她自视清高,而是因为这种普通美国人都可以享受的青菜沙拉,既经济又实惠,而且其营养价值和对身体的益处美不堪言。在那种国人尚未对饮食结构给予充分注意,一般只以温饱为生活前提的人们眼里,当然都不可能像宋美龄这样考虑得深远。

蒋氏夫妇的饮食差异

宋美龄从内地来到台湾以后,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松了她对饮食上的要求。据知情者介绍,宋美龄曾经多次叮嘱身边女侍和厨师们注意每餐必给她上一些纤维较长较多的蔬菜。她认为这些长纤维的蔬菜,虽然大多都不利于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可是如果仔细研究一番就会发现,长纤维的蔬菜之中往往正是含维生素、果胶、海藻胶较为丰富的,远比那些看起来好而吃起来香的菜类对人体更有好处。这些好处经过她身边医生们的总结,得出宋美龄喜欢长纤维蔬菜的益处是多方面的。第一,长纤维蔬菜可以改变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由于它们不便于消化和吸收,反而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和防治大肠癌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降低血压。

  1927年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以后,她与蒋介石无论在生活理念还是政治观点上,都有许多有待磨合的地方。其中生活习惯的差异,成为她婚后与蒋氏最大的迥异。这些差异当然缘于她与他所受东西方教育的不同而无法取得生活理念上的一致,其中宋美龄与蒋介石在生活几十年以后一直无法取得一致的差异,正是她与他各自不同且又无法迁就的饮食习惯。宋美龄可以让不信仰基督教的蒋介石随她而改信基督,也可以在蒋氏决定重大政治策略的时候,以她的意见作为转圜政治危机的基础。然而从美国读书时起就喜欢食用素食素菜的宋美龄,却无法让蒋介石改变他不吃青菜沙拉的固习。

  关于宋美龄与蒋介石饮食习惯截然不同的说法,没有比经常追随在这对夫妻身边的侍卫官翁元先生的口述资料更具有说服力了,翁元说:“在蒋家家族当中,老先生(指蒋介石——引者注)是最重视吃食的一位。他吃的食品,非常精致但很简单,中年以后因装假牙,基本上以中式餐食为主,拿早餐来说,通常早上是吃一些点心类的食品,诸如汤包、包子、馒头,有上海式的餐点及西式餐点,也有北方式的口味。为了让老先生吃得舒服称心,大师傅几乎天天得变换花样,可是菜色再怎么改变,老先生有几样家乡菜是每天都要吃的,那就是腌盐笋和芝麻酱。他的吃法就是拿盐笋蘸着芝麻酱吃。官邸的菜色几乎每样都会用鸡汤做调味,老先生非常喜欢吃鸡汤,厨房几乎每天都准备鸡汤,厨师知道先生的口味,每天都会准备好一只老母鸡,煨锅浓鸡汤,成为官邸饮食的基本特色。老先生一口假牙,所以习惯吃烧得比较烂的菜,不管是中餐、晚餐,桌上大概是五道菜左右,菜色是二荤三素或三荤二素,每道菜虽然称不上是宫廷美食,但是也兼顾了风味和营养。老先生是一个注重饮食口味的人,但是,他绝对不挑食,只要是端上桌子的菜式他都会吃上一点。对西餐的兴趣始终不高,所以,当官邸晚上吃西餐时,老先生有时宁愿吃他的家乡味,比如咸笋、酱菜,蘸着芝麻酱,吃一点稀饭。

  老先生虽然和夫人一起吃中饭和晚饭,可是两个人吃的东西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一点都没有餐食上的共同嗜好。大体上,老先生吃的方面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而老夫人则是全盘西式口味。有时候,老先生见到老夫人吃生菜沙拉,就十分不解地开玩笑:‘你真是前世羊投胎的,怎么这样爱吃草呢?’老夫人也不甘示弱,略带不以为然的语气说:‘你把咸笋蘸上黑黑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不过所幸彼此并不冲突,各安其食。”

最爱吃西芹肉丝

因为假牙的缘故,老先生偶尔会有牙根肉疼痛的情况,当他牙床疼痛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给他拿一些稀饭来吃,稀饭是士林官邸每天都有的食物,是用鸡肉熬成的,可说鲜美无比,或是白米稀饭。

  官邸还有一样传统的美味,就是所谓‘黄埔蛋’。黄埔蛋其实是用大火炒出来的蛋,里头还摆些葱花,起锅时间特别快,所以吃起来很嫩。老先生吃黄埔蛋可说百吃不厌,通常他牙疼的时候,这道菜是他必备的菜肴。”

  关于宋美龄和蒋介石饮食习惯的迥异,早在内地时期跟随他们多年的侍卫官孙宗宪,显然比到台以后跟随宋蒋两人的翁元更为稔熟,孙宗宪说:“蒋介石和宋美龄是1927年结婚的。起初,两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各有不同。譬如,蒋惯于吃中菜,宋则喜西餐,吃饭时各吃各的;有时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因蒋杀害邓演达,两个闹得最烈。宋美龄每一气之下,就驱车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或姐霭龄(孔祥熙夫人)对双方进行劝解,促宋回去或电蒋来接。以后逐渐和睦,同吃中菜,宋母死后,相处更为亲昵,且称‘大令’(洋人夫妻间的爱称)。宋对蒋的生活起居,关怀照顾,无微不至,犹如护士。蒋有胃病,不宜饱食,宋加以限量,每餐二小碗。有时蒋还是想添,宋每劝止。蒋办公之后,宋常为之整理案头文件。一次假日,宋高兴地提出去野餐,蒋欣然赞同,就命准备简便灶具、餐具和必要的食物、调味品,驱车到中山陵园,搬石架锅,宋亲自煮菜,因火太猛,鸡蛋炒得焦黑不堪,宋向蒋表示歉意说:‘我不会烧菜,鸡蛋炒得不能吃了。’不愿拿过来,蒋说:‘好吃的。’一定要她拿来吃。于是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连说:‘好吃,真好吃。’竟一扫而光,我们在旁不禁暗暗好笑……蒋不吃点心,不吸烟,不饮酒,不吃茶和牛奶咖啡,渴时喝白开水,每晨4时起床,做体操,洗澡;宋美龄的生活也并不特殊,当年上海小报载她用牛奶洗澡,我们无人知道此事。”从两个在内地和台湾时期跟随宋美龄身边的侍卫自述之中,不难得到有关宋美龄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真实状况。不同时期的生活规律大致都保持着比较固定如一的饮食习惯,这也是宋美龄长寿健康的重要原因。

  宋美龄最喜欢的菜是芹菜。她喜欢食用这种菜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因为芹菜的滋味,而是一开始就是从养营的角度出发的。她曾经在饮食上花费过许多心思,为了进一步搞清哪些菜对她的养生和营养有益处,中年时的宋美龄就注意在身边配备一名营养师了。当然,她也并不是只为了自己的营养,同时更是为了蒋介石在饮食上的需要。可惜这位营养师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人,而只是台湾荣民总医院的内科医生。不过,他到过美国留学,确实也懂得许多与养生相关的学问。这位医生告诉宋美龄,在所有中国菜蔬里,西芹的营养成分最高,每斤芹菜里含有钙6克左右、碘2.26克、蛋白质1.1克、糖1.0克,更重要的是这种西芹还含有其他菜中所不具有的铁和多种维生素。所以他向宋美龄建议:如果多食用芹菜,不仅可以有利于她的血管不至于过早硬化,同时也对宋美龄当时所患的神经衰弱大有益处。在当时没有什么比让宋美龄为自己每天的睡眠不理想而忧虑的事情了,所以她听了这位医生的意见,有一阵子,几乎每餐饭时她都一定要求厨师为她特别炒一碟西芹肉丝,作为她佐食的佳肴。

弃牛奶改喝燕麦粥

宋美龄的冰箱里存贮较多的还是台湾的芒果。她认为这种热带水果内含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较多,不但有利于她的美容,而且有助于她的消化。台湾医生姜必宁早年对记者谈宋美龄的生活时说:“当蒋夫人向我请教有关芒果对人体的养生价值时,我告诉夫人说,芒果虽然很有益于养颜,但是它不宜多用,因为芒果吃多了可以造成腹泻。”因此宋美龄便在自己便秘的时候,多服用芒果。而水蜜桃、荔枝和葡萄,也很受她的喜欢,只是银杏和龙眼让宋美龄敬而远之,其中原因外界不得而知。

  宋美龄在喜欢吃水果借以美容的同时,更喜欢直接以新鲜的花瓣洗脸或沐浴,因为这样做花的香气可以在沐浴的过程中弥漫她的全身。不过宋美龄的皮肤又十分敏感,她虽然喜爱用花瓣放在浴缸里洗澡,却绝对不能轻易接触鲜花的花粉。

  宋美龄早年在南京和上海生活期间,还有一个饮食习惯,就是她喜欢喝牛奶和参汤。那时的宋美龄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营养与长寿的关系,往往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高蛋白营养品之上。她那时甚至误以为人参汤喝得越多,对她的体质健康越加有利。到台湾以后,她才渐渐认识到牛奶和人参汤之类的补品,纵然其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但是久饮反而会造成体质的下降。

  宋美龄为什么将喝牛奶改为了喝燕麦粥?其中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燕麦,历来就属于可溶性较强的膳食纤维,它曾经被人称为“第六大营养素”。宋美龄的保健医生们之所以极力建议宋美龄每天服用一碗燕麦粥,主要的原因是宋美龄自从1963年以来,患上了习惯性便秘,而燕麦粥则是医治这种慢性疾病最好的食物,对习惯性便秘起到长期见效的作用。士林官邸的医生们认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于肠蠕动有着特殊的疗效。它比用缓下药物更为理想,是因为服药过久会在宋美龄的体内产生副作用。而习惯性便秘又是一种无法用药物进行根治的痼疾,所以医生们决定以燕麦粥来取代她常喝的牛奶,无疑是有道理的。

  宋美龄晚年在纽约蝗虫谷孔氏大宅生活的时候,仍然保持 着每天早晨喝燕麦粥的习惯。一位在老夫人身边担任侍从的卫士曾经这样描写宋美龄喝燕麦粥的情景。他写道:“她一般在上午11时左右起床,洗漱后约12时来到饭厅。她的早点很简单,就是一杯柠檬水、一碗燕麦粥和一杯热咖啡。她有一面喝燕麦粥一边看报的习惯,而且她所喝的燕麦粥还必须是美国产的才行。换了其他种类的燕麦粥,她都会马上品尝出来………”

宋美龄在服用燕麦粥以后,不但感到此粥确对治疗她的便秘大有益处,而且还发现了更大的好处,那就是燕麦粥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经过医生们的研究和各种相关资料的考证,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医生们认为,燕麦粥中包含的膳食纤维,在人的消化系统中起到了当初没有预见的良好效果。他们经过化验分析获知,燕麦粥服用以后,恰好赶上人服用食物以后的正常消化过程,在这个时候肝脏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胆固醇。而胆固醇中的胆汁酸则能够有效地协助脂肪的分解与消化,膳食纤维就恰到好处地吸去了大量的胆汁酸。这样一来,大量对体内有害的胆汁酸便不能排进血液中去,而这时候肝脏则可以把血液中的胆固醇摄入然后再排出体外,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血液中胆固醇的增高。

吃苹果的学问

在台湾士林官邸里当侍从的人都知道,每年苹果下来的季节,官邸里都会成箱成车地运进一批。这些苹果大多都产自于台中和高雄,品种是上好的,果实硕大,香甜可口。当然,这些成箱运进来的苹果蒋介石是很少食用的,因为他的牙齿不佳,即便偶尔食之,也需要由护士将一只苹果切成数块,然后每块上都插好牙签,一般情况下一只苹果蒋介石需要吃一天,有时甚至几天才能吃完。

  绝大部分苹果都由宋美龄食用,刚到台湾的时候,宋美龄每天三餐之后可以各食一只,后来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每天所用的数量在逐步减少,不过宋美龄喜欢吃苹果是自始至终的。因为她认为苹果中有益于身体吸收的营养实在太多了,这是她从美国一位医生那里得到的经验之谈。1942年宋美龄从重庆启程前往美国医治腰伤和荨麻疹的时候,她住在纽约郊区的哥伦比亚医疗中心,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位精于营养学的医学专家温斯顿·洛德,是他告诉宋美龄一番吃苹果的学问。

  洛德说:一个人每天吃一只苹果,就会有很大的收益。因为苹果含有防治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殊抗氧化剂,它的名字叫“类黄酮”。如果每天摄取一定数量的类黄酮,那么日积月累,就会在人的心脏血管壁周围积聚成一道坚硬的防线,使得可促成动脉硬化的黏稠状血液无法在血管壁上形成危害心脏的老化斑。洛德告诉宋美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马上就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加之人食用的油腻过多,就会变成危害心血管的隐患。而类黄酮就是可以清涮血管壁的有效消毒剂,一个人每天从其他水果或食品中摄取的类黄酮十分有限,只有苹果内含有的最多。

  洛德向宋美龄提供的大量与苹果有关的历史资料表明:据美国一位战前的保健医学权威通过化验得到的数据表明,他亲自做的一项试验中,对20位女性进行了对比。其中每天摄入类黄酮最高的10人(30mg)与摄入最低的10人(17mg)相比,因冠心病而早逝的相对危险性是0.45;每天只吃一个苹果的5人与根本不吃的5人进行对比,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是0.52。

  这份由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提供给宋美龄的“苹果试验报告”还说:“哥伦比亚医疗中心保健专家们论证:蔬菜和苹果是最具营养的食品,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指出,苹果是一种最佳的抗氧化物的来源。他们的试验是吃苹果或喝苹果汁能防止胆固醇沉积阻塞动脉。就理论上而言,所谓坏胆固醇(LDL)在没有受到自由基影响或氧化之前,并不会妨碍人的健康。而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中发现,苹果的主要成分就是阻挡自由基对胆固醇发生作用。专家也对苹果的果肉和皮作了分析,发现它们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但苹果皮似乎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这说明了吃苹果不削皮是有道理的。此外专家们也确定了所有苹果都含有抗氧化剂的事实,只是不同类的苹果含抗氧化剂量的多少有差别而已。苹果中含有抗氧化剂就是一般所知的类黄酮(favonoids),这种蔬菜或水果中常见的养分除了可以防止感染、消炎,还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阻止胆固醇氧化外,更能有效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因而会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

小小苹果竟防癌

宋美龄对于洛德医生提供的医学报告十分惊讶也十分激动。因为此前她只是盲目地喜欢吃水果,却没有意识到一只普通的苹果,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好处和学问。而美国医学在她眼里之所以超前和进步,就在于它已经进入了保健的范畴,并且让她从心里感佩的是,当时正是世界上到处爆发战争的年月,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中,美国医界人士竟然还在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健康与苹果可以防止心脏病的问题。

  洛德说:吃苹果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平衡人的血压。因为人体内的钠是致使血压与年俱增的主要因素,而钠的天敌就是苹果中含有的钾。此外多吃苹果还可以对人的便秘大有益处,洛德建议宋美龄解决便秘的最好办法不是施用药物,而是每天吃几只苹果,或者说食用由护士们挤好的新鲜苹果汁。宋美龄遵照医嘱做过以后,她的便秘状况果然大有缓解。美国医生洛德对此的解释是:苹果之所以会在人体中起到缓解便秘的原因,就在于它含有大量的纤维,就是这些纤维促成了大便不易在肠道里积聚和结块。同时苹果里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它可以促进肠壁的不断蠕动,这样便秘之苦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宋美龄回到台湾以后喜欢苹果,并非仅仅因为美国医生洛德对她便秘期间所作的提示,还在于她通过经常性地吃苹果,可以帮助宋美龄达到美容的效果。在宋美龄眼里,苹果简直就是水果中的珍品,它内中的维生素C可防心肌发炎,而维生素B则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健全。而且苹果的果糖还有催眠的作用,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小宝库。苹果能够美容是因为她后来请教过官邸里的医官们,得到的答复是,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东西对人的容颜当然会有益处。宋美龄为此还吩咐官邸里的医护人员对苹果进行切片化验,最后她终于寻觅到了苹果既可治病亦可美容的科学依据。化验的结果表明,苹果中所含有的锌、碘、铜、钾等矿物质,会使人的皮肤得到润滑,防止干燥。所以她才对苹果更加情有独钟。

  若干年后,宋美龄已经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幢高层公寓里安度晚年了。这时候她因为牙齿等问题,早已经多年不再食用苹果了,但她的心脏和血压由于多年的精心保养,始终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

  1999年冬天,宋美龄在那高层公寓里又读到一份来自芬兰保健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报告。同样都是对一只小小苹果所进行的试验,其结果却比温斯顿·洛德的相关试验报告更进了一步。报告说:“就苹果所进行的多次试验中证明,多吃含有类黄酮的食物可以保护人的心脏不受损坏。而苹果中含量丰富的纤维则是防止心脏病的主要成分。另一项芬兰的心血管研究成果说,苹果内含有大量抗癌物质,假如人们多吃一些含有类黄酮的苹果和洋葱,那么患肺癌的机会就要比不吃这些食物的人减少46%,患其他癌症的几率也将比一般人减少20%。保健专家们还指出:花椰菜、大蒜、葡萄、李子、酸樱桃等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类黄酮与其他抗病物质。”

  尽管现在国际社会对人吃苹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战争时期的认知水平,宋美龄也是身受补益的当事者,然而她这时只能望着这份来自芬兰的最新报告发出淡淡的微笑:苹果不但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而且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一颗小小的苹果,竟然还有防止癌症的奇效!但她的牙齿早已经不再适合吃苹果了!

宋美龄的“住”

纵观宋美龄的一生,从她出生那天开始,直到她在美国纽约去世时止,她所住过的地方大都是环境幽雅、建筑格调别具一格的楼房或带着院落的平房。宋美龄在住的问题上真可谓是豪宅华屋,多生活在景色宜人或闹中取静的封闭性地域之内。

  1897年出生的宋美龄从小就在上海滩上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现在可以查到的住所就有三处。她生下来的第一座寓所在上海原东有恒路628号,这是其父宋嘉树自费建筑的一幢欧式楼舍,而且在当时的上海就是一处十分引人注目的大型住宅,是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中较为奢侈的住宅之一。这时的宋美龄还是童年,她降生人间刚睁开眼睛所能见到的就是古典红木家具与欧式沙发相匹配的舒适屋舍。宋美龄在这所宅子里大约住到1907年,才离开了这所漂亮的小洋楼,前往美国留学。

  就在宋美龄学成归国的第二年——1918年5月,她的父亲宋嘉树因心血管疾病病故在这幢保留了宋美龄许多童年美好记忆的宅院里。父亲死后,母亲倪桂珍决定搬出这座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的旧宅。因为她只要在这所院落里生活,就会想起许多与宋嘉树相关的往事,于是她们在1919年春天,搬出了这所院落。

  新宅在上海西摩路139号,这里是宋美龄在上海居住期间的第二所住宅。现在这所宅子仍然存在,不过此地已经更名为陕西北路。这所宅子是欧洲风格的建筑,小楼前有一座偌大的花园,屋宇和大大小小的房屋,均给人以欧式田园的感觉。与前一所住宅截然不同的是,这里更显得闹中取静,几乎听不到尘世的喧嚣。而且房屋和楼房的总建筑面积合约六百多平方米,小楼前后的花园加起来至少也有近千平方米,这里无疑是一所更适合于大家族幽居的理想佳境。宋美龄住在这里会让她联想起在美国的生活,楼后还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夏天时这里可以打高尔夫球。而且这花园里还有让宋美龄为之神往的奇花异草,如海棠、香樟、雪杉、桂树、龙柏和枫树等。

  就是在这所幽雅的住所里,宋美龄开始走上了她从前感到陌生的道路——和政界人物的频繁接触,就是在这所宅子里接待过蒋介石和一些当时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而且这所宅子里还是宋子文兄弟几人、孔祥熙伉俪经常出没的地方。1931年当宋母倪桂珍在青岛病逝的消息传进西摩路这所宽大的院落时,宋美龄和蒋介石在这里为宋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仪式。雪白的挽联和挽幛几乎排满了偌大的院宅。所以上海西摩路139号住宅,是宋美龄永生难以忘却的地方。

  宋美龄在上海居住的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东平路9号寓所。这是她与蒋介石于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婚礼过后,由蒋介石出资购买的一所新宅子。这是一所经过宋美龄首肯并赞许后购下的一处房产,它的外观带有法国式建筑的特色,二层小楼,内中回廊曲折,房间众多。由于宋美龄从心里喜欢上了这所宅子,因此蒋介石亲自为这所宅子取名为“爱庐”。

  宋美龄和蒋介石并非在这里久居,他们婚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南京。一直到“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宋美龄才最后决心卖掉这所房产,彻底地搬到南京居住了。

  这三所与宋美龄有着特殊感情的住地,标志着她由一位上海豪门大户家庭的千金小姐,逐渐走上社会并成为公众人物的成长历程。

汤山别墅

古都南京是宋美龄早在少年时期就心仪的地方。她从小就从父亲宋嘉树那里听到秦淮河、紫金山、玄武湖和燕子矶等地名。但是她真正来到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卓有名气的都市,还是与蒋介石结为百年连理以后的1927年。

  当年岁末,宋美龄随蒋介石来到南京,曾经下榻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别墅。这所别墅距南京东郊约有20公里,而它所处的环境又是当时军警们严加控制和警戒的地区——汤山古镇的中央有一处温泉氤氲的地方。这里有一幢清代建筑,曲径回廊,雕梁画栋。它作为宋美龄新婚后在南京的第一个住地,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汤山路8号别墅,原来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私人住房,当张静江听说蒋介石要把新婚的夫人宋美龄从上海带到南京来暂居,他就把汤山路8号的别墅赠送给蒋介石和宋美龄作为结婚礼物。宋美龄对于这所院宅十分满意。住在温泉眼眼、雾气蒸腾的汤山别墅,宋美龄才真正体会到蒋介石作为国民党要人的骄傲,她发现蒋氏别墅的左边是汤泉路3号,那里住着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而她所下榻的住所右侧,则是于佑任先生的“黄粟墅草房”。

  宋美龄在南京城里居住时间较久的一处,就是有名的“憩庐”。

  这个名字也是宋美龄亲自取的。这所宅子位于南京的黄埔路上,也是当时蒋介石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军校之内。宋美龄认为长期居住在汤山虽然隐蔽性强,但是却不利于他们的安全。因为那时的蒋介石正处于政治仕途上升的趋势,在他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久,又当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宋美龄鉴于当时反对蒋介石的党内外人士势均力敌,暗杀不断,而她认为树大招风,如果蒋介石长住汤山,每天从汤山前往南京城里一路上很可能遭遇意外的风险,所以她主张如果在城里建一所新宅,最好的位置并不在于是否位于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最好的地点就是有军人护卫的地方。这幢由她自己亲自命名为“憩庐”的二层西式小洋楼,是她早年比较如意的一幢居所。

  蒋介石后来之所以在有众兵护卫的“憩庐”之外再建一所“小红山别墅”,并非如外界所说,是宋美龄不习惯南京的闷热天气,而全然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忽然做出的建宅决定。自然,这“小红山别墅”的倡导者,确是那时在南京已经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陪伴蒋介石的宋美龄。

  大约是1931年的清明节,南京飘起霏霏细雨。那天宋美龄亲自陪同蒋到紫金山下的中山陵去拜谒。归途中忽然小雨初霁,阳光普照,附近群峦峻岭,一派绿葱葱的参差古树,宛若一道天然的屏障一般,景色非常雄浑壮观。宋美龄忽然发现车队经过的一处山坡上,彩虹高悬,碧绿的林莽中有一处可以居高临下的山岩。她向蒋介石一指那雨后的山岩说:“如果你能在这里建一幢房子,再到中山陵拜谒孙总理的时候,就会方便得多了。”

蒋介石那时对于宋美龄的任何话都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除了几年来他与宋美龄的感情得到充分培养,重大军政事务都同意她参与之外,蒋介石感激宋美龄的原因还有,她肯为了他而放弃在上海的“爱庐”。当时的许多国民党大员家眷都住在上海,因为许多女人都无法生活在这个当时有名的“大火炉”中,只有她宋美龄肯来炎热的南京日夜陪伴着他。这样,蒋介石也早就有意为宋美龄在“黄埔路官邸”之外,另建一幢可以消夏的城外别墅了。而汤山自然不能再去,这样他听了宋美龄的建议以后,马上就点头同意了。

共栽两棵柳杉树

那是一个让宋美龄在庐山上无法平心静气的炎热夏天。就在这一年的 8月18日下午,宋美龄最后地告别了庐山,据史载当时她是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美庐”前的两棵高耸云天的柳杉旁发呆,她回想起在抗战前夕的1937年夏天,她感到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和恐怖感,似乎今生离开庐山以后,也许再也不能返回了。于是她马上商之于蒋中正:“我们可不可以在院子里栽上两棵树呢?”蒋介石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她希望两人共同栽上两棵树,很可能象征着她与他的婚姻与结合。当然在日寇大举向江南进发的前夕,宋美龄在离开庐山别墅的时候,提议要与他共同栽树,显然寓意十分深刻。于是蒋介石首肯:“好,我明白夫人的意思。”这样,他们就命侍卫们尽快到庐山植物园挖来两棵只有半人高的柳杉树苗。宋美龄当时就是和蒋介石共同用锹挖土,然后浇水将两株小树苗在他们留有无限思念的“美庐”前面的院落里栽了下来。

  1946年7月14日,当宋美龄和蒋介石从四川重庆返回南京,再次来到久违了的江西庐山时,他们在脂红路边的“美庐”前终于又见到了他们在向四川撤退前亲手栽种的两棵柳杉,两棵小树在八年抗战烽火中早已经长高了,而且碧绿葱郁的树冠已经在“美庐”前遮出了一片偌大的阴凉。

  然而1948年8月的那个下午,当宋美龄自知前景黯然,归期无望的时候,她再次向蒋介石提议再在他们的“美庐”前面栽上两棵红枫树,作为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纪念时,事情竟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原来几个遵从宋美龄之命的侍卫,还像1937年夏天那样,来到庐山植物园里企图马上挖走两棵红枫的树苗,没有想到竟然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更让宋美龄心里无法容忍的是,当他们的侍卫向那个宁可不要脑袋也要保护红枫树苗的人说明“是蒋夫人要栽两棵红枫树”的时候,不料那人仍坚决不肯相依。当时她本想发作,但是送她下山的车子早已经等候在“美庐”的门前,而飞往南京的飞机也已在九江机场待命,即刻就要起飞。时间不容她继续栽种红枫,只好带着一种怅然无奈的心境离开“美庐”。果然不出她所料,从那个难忘的下午起,宋美龄就再也没有回到“美庐”。

  所幸的是,宋美龄1948年8月离去时,她在“美庐”里留下了许多纪念物,它们并没有像1937年那样遭受日本军人的残暴践踏。虽然有人主张用利器敲掉墙壁上的“美庐”二字,却遭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坚决拒绝。宋美龄前往台湾时遗留在“美庐”中的许多物品,都是中共领导人把它们当成珍贵文物精心保存下来的。现在的“美庐”之内,尚存宋美龄当年在庐山消暑时亲笔绘制的三幅油画。这些油画是宋美龄为数不多的西洋画法的精品。此外还有她当年收藏在“美庐”中的张大千等一批中国画名家的作品,一架宋美龄经常弹奏乐曲的美国旧式钢琴,一只在上世纪40年代尚属先进的非赛尔冰箱。还有一些蒋介石收藏的外国人相赠的礼品等等。

  “美庐”曾经是宋美龄早年在庐山上的隐居消夏之处,抗战之前,宋美龄在庐山上的居所“美庐”一直是对外界绝对封闭的禁区……现在这座大教堂的旧址仍在,只是早已改成了一家电影院,几乎每天都向前来庐山的游人免费放映《庐山恋》这部电影,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家电影院的高大穹隆上还有当年大教堂所特有的雕梁。

重庆城外有一座黄山

  1937年全国范围的抗战拉开了序幕,宋美龄从此离开了南京的“美龄宫”。当然也就再也没可能在每年夏天前往庐山的“美庐”避暑。她和蒋介石来到了战时的“陪都”重庆。

  宋美龄和蒋介石初来山城重庆的时候,他们的下榻之地先在范庄花园。这所花园洋房是当时四川军阀范绍曾的私邸,位于重庆市区中央的上清寺。它是一所闹中取静的幽雅宅院,蒋介石刚刚从南京来到四川不久,不可能马上就兴建自己的官邸,所以四川军阀范绍曾马上就主动让出了他自己的一所公馆让蒋介石和宋美龄来住。

  宋美龄对范家的院落房舍很满意,因为这种小四合院式的格局,显然对她来说有几分新奇,无论早年在上海,还是后来随蒋去南京定居,她所住的几乎无一不是二层欧式楼房。四合院式的住宅对她来说还是首次,特别是在多雨多雾的山城里居住,四合院有许多楼房不能相比的优点,譬如她的屋舍是一个独立的小跨院,月洞门可以与蒋介石住的另一所跨院曲径相衔。而她感到满意的是屋舍门前有一片栽种各种花花草草的花圃,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住四合院的优点还有,她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和秘书、女佣们相住在同一个楼层里,她可以独立住在上房,左右两厢可以分住佣人和护士。这个小小的院落仿佛就是世外桃源,上清寺虽然处于重庆的闹市区,但是由于她下榻的小院距路边很远,所以几乎在房间里听不到外面的喧嚣。

  尽管宋美龄对范绍曾这个暂时的居住地很感舒适,但毕竟不是她和蒋介石的久居之所,所以宋美龄才同意蒋介石马上在市区内建筑一所属于自己使用的宅院。这同样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院内修竹青翠,古柏参差。特别是供宋美龄居住的院落,更加显得幽雅宁静。

  可是,宋美龄却始终也没有机会住进去,原因是就在林园将要建成的时候,另一位国民党元老林森先生当时没有合适的住处,在征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同意后,林森在那座尚未完全竣工的院落里歇息了一个月。没有想到有一天蒋介石会见林森的时候,无意中谈到那座院落住得是否安逸时,林森竟随口说:“这座院子实在太幽静了,我住得非常习惯。”蒋介石那时正想拉拢林森,马上就表示:“既然林老说那所园子幽静,索性你就长期住在那里好了,我们再另找其他地方重新建造官邸。”这样,蒋介石为宋美龄精心打造的另一座四合院格局的“美龄宫”,就因为林森在此居住而更名为“林园”了。

  宋美龄对于自己精心按四合院格局设计与施工的新式“美龄宫”的易人,心中虽然难免怏怏不快。可是,蒋介石的话既然已经出了口,那就覆水难收。好在她心里清楚蒋既然一句话就把“美龄宫”变成了“林园”,那么一所房子和院宅对于当时的蒋介石而言,简直就是唾手可得。

  纵然城里的新官邸一幢比一幢漂亮,然而让宋美龄心里真正不快的倒是她无法继续居住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城区了。这是因为自从蒋氏决定迁都重庆以后,日本军用飞机便开始不分昼夜地偷袭国民党军政大员们云集的重庆。蒋介石见夫人如此惊惶,甚至为了防备日本飞机的轰炸,宋美龄已经到了寝食俱废的地步,于是蒋介石一道命令下去,在城外为夫人寻找或马上建筑一所宅子,以备躲避日机轰炸时使用。

黄山别墅的由来

蒋介石要在城外建屋,在当时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日本飞机的空袭自从1938年2月以后,变得更加频繁和猖狂了。如果新建一所住宅,时间至少也要几个月,不如在城外隐蔽的地点寻找一所可让宋美龄看中的官邸。戴笠为了讨好蒋、宋,下令所有军统人员马上在重庆的歌乐山、枇杷山和北碚温泉等地,一下子就寻找到近十座从前重庆和四川一些军阀及富商们的城外别墅。

  歌乐山上的白公馆,就是其中的一处首选之地。遗憾的是,当戴笠把他和军统人员好不容易寻找到的一些民间和军界人士的城外别墅都拍成照片,送进蒋氏在范庄的临时官邸时,蒋介石却一定要宋美龄亲自确定,并说只要夫人看得中,他本人住在哪里都一样。宋美龄马上把这些别墅都否定了,特别是对白公馆相当反感,因为她从照片上观察,此宅虽然处于万山丛中,有利于防空袭,可是她却认为白公馆里阴气太重,而且她从外观上看白公馆很像一座山大王居住的“碉堡”或“寨子”。所以此地后来成为了戴笠中美合作所的一座监狱。

  蒋介石见宋美龄不点头,就令麾下人员继续寻找。最后,戴笠就在重庆南山上寻觅到了一处非常幽雅的山顶别墅,只是当时在这所城外别墅里尚有主人及家眷没有迁出。戴笠还是把这南山上的别墅一一让人拍成了照片,然后照例再送进范庄让宋美龄亲自过目。这一次,宋美龄眼露惊喜之色,连连说:“这个好,这个好!索性就到南山上去住吧!”

  戴笠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在南山上无意中发现的这座别墅,竟然会引来宋美龄的微笑,所以大喜过望地近前赔笑介绍说:“夫人,这幢小楼主人已经取了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叫做云岫楼。”

  蒋介石看过以后也十分满意。于是宋美龄就决定要亲自到南山上去看一看这所宅子。那天,宋美龄过了江以后,上山时才发现南山并不像她在戴笠拍的照片上想象的那样好。因为南山的山坡太陡,而汽车驶上去相当艰难。这样,侍从室的人就请人准备了两副滑竿,专供宋美龄和蒋两人使用。好在山坡虽然陡峭,来到南山顶上时他们才眼睛一亮,因为面前的这所山顶别墅甚至要比戴笠拍的那些照片还要好,其建筑水准还要精致。

  “松厅”就在宋美龄的眼前,她里里外外将这座房子看了又看,对蒋说:“大令,我就住在这里了。因为我不习惯爬山,山上的那幢小楼最好还是你来住吧。”蒋介石见她如此欣赏“松厅”,哪里还能与宋美龄争夺,便对侍从室的人吩咐说:“既然夫人说这里好,那么你们就马上把房间修理一番,然后就请夫人搬进来住吧。”随后,宋美龄和蒋介石在一大群侍从的簇拥下向云岫楼进发。宋美龄陪着蒋介石气喘吁吁地爬上云岫楼时一看,这才发现这幢三层小楼竟然要比下面的“松厅”好得多。

  “这座房子为什么叫黄山别墅呢?”直到这时,宋美龄才想起向身边侍从室的人员询问这座别墅的来历。戴笠告诉她和蒋介石说:“这座别墅本来应该叫南山别墅的,可是,就因为是一个名叫黄云阶的大商人早年花钱把这座山全部买了下来,所以这里才改叫了黄山。当然它和安徽的黄山无法相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5893.html

更多阅读

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数学解 恩尼格玛

破译恩尼格玛密码 数学解在我们讲到怎样破译“恩尼格玛”密码时,林老师首先感到惊叹的是德国的雄厚的工业基础。林老师曾经在上海、北京看到由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生产的“天象仪”,那个加工的精度真是到达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德国的

白富美养成记之白富美理财攻略 白富美养成记小说

【导读】谁不想成为“白富美”,但有多少人真的能达成这个目标呢?想要加入她们的行列,毫无疑问第一步是要有钱,小编给你提供了15个理财理念,掌握了这些你也能成为“白富美”!(MSN理财)Points理念1 第一步就得先“有钱”赚钱之道,上算是钱生钱,

声明:《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1 宋美龄长寿之道》为网友她如夕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