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志碎片狂人 张连志 逮捕

<创业故事>2007年07月06日

--------------------------------------------------------------------------------

□江雪/文 
  商人,古玩收藏家,博物馆馆长,吉尼斯纪录创造者,动物保护卫士,慈善家,演员……诸多的光环、炫目的头衔,似乎都集中在了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的身上。
  他的3家餐厅———饮食博物馆,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
  把文化作为“主菜系”,他让人们享受与文物零距离接触的快乐,让文物拥有第二次生命。
  这3家饮食博物馆,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营业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2002年2月,他们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2003年3月,这3家餐厅被命名为博物馆。
  当人们慕名而至,坐在清代的木椅上,触摸着身旁一座座亘古的石像,仰望着清代“皇恩浩荡”的匾额,聆听着乾隆年间的古刹钟声时,仿佛置身于时间的隧道里,为中国先古的文明和辉煌而喝彩。张连志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独具特色严格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诚信为本的理念,使粤唯鲜集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强者如林的天津餐饮业中占有一席不败之地。2000年和2001年,粤唯鲜集团连续获得天津市和平区“功臣企业”称号。
  如今,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古雅博物馆3家饮食博物馆的每日客流量已达3000多人次,许多知名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康师傅、百事可乐、立邦漆、雀巢、中国电信、移动通讯等等都成了粤唯鲜的常客。同时,它那厚重的文化和迷人的魅力,也深深吸引着众多的国际友人、影视明星前来参访,在这些客人中,有霍利·菲尔德、史特劳斯、刘德华、王力宏、刘欢,还有亚欧财长及夫人。
  与此同时,粤唯鲜集团对其文化的独特品位和解读,也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多方关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巴西以及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都先后作了专题报道。面对媒体采访,张连志道出了心中新的梦想:“有条件的话,我还想把店开到国外去,让更多的人在用餐的同时领略我们中国的文化。”
  日前,该集团已拥有娱乐苑、投资发展、燃气工程、影视广告、艺术品、生物科技、拍卖行、典当等八大子公司。

为了一份情感的寄托
  张连志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商埠天津。
  祖上是个文化世家,十分富足,自古就有收藏文物的家传。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对古玩的收藏十分醉心痴迷,母亲的陪嫁品也有好些是古董,当时家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画、古瓷器和精美的红木家具。
  张连志记得小时候,天才亮,爷爷便叫醒所有人,佣人马上要擦拭铜器用品。“我们住在从前意大利租界里的马可波罗广场,我最喜欢去骑铜马,妈妈总叮咛我别弄脏衣服,长大后才知道小时穿的是白绒衬衣、金扣子。”这些镀金的童年往事张连志很喜欢讲。
  他也温情地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偷偷变卖家中古董和手饰带他去红叶餐厅点几道菜给他吃。
  “爸爸为什么不吃?”他问。
  “我不爱吃。”爸爸这样答。
  别人家里收藏的瓶瓶罐罐都给红卫兵整箱整箱地摔破,他偷偷把碎片带回来给母亲看,母亲呆了:“儿子,这都是珍宝啊!”
  于是,张连志开始收集这些碎片。
  父亲不在了,他却长大了。
  1981年的中国刚改革开放,张连志拿着母亲给的娶媳妇的800块钱去广州做生意。张连志为自己定下的“退休目标”是1万块钱。
  广州带的衣服回天津卖就亏了。他哥儿们太多,一人一件都送掉了。
  第二次去江苏买布,一回到天津便给抢购一空。“布剪多一点点儿,顾客便全涌过来,4分钟就卖出400米布,生意愈做来愈大”。
  “我一有钱,马上从上海拉回一套清代木家具送给母亲,母亲开心地笑容让我铭记。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都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满世界地寻宝,坚持20多年来。每当捧回一件珍贵的藏品时,都有一种与失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的感动。”他说。

张连志碎片狂人 张连志 逮捕
“独一无二”的餐饮文化
  渐渐地,收藏成了一个自我的归属,它似乎源于血脉,带着一种情结、一分痴狂。面对着这些历史的“碎片”,张连志仿佛看到了古战场上的烽火、听到了罗马驿道上的厮杀、嗅出了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炊烟。
  其后多年,他在怀古幽情的同时举家移民到加拿大。多少公子哥儿玩古董倾家荡产,愈玩愈穷,张连志却懂得愈玩愈富。
  1991年夏天,对张连志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季节。
  他在频繁的广东之行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所有的生意,在自家一间26平方米的住房开起了天津第一家以经营活海鲜和粤菜为主的餐馆,取名“粤唯鲜”。这个只有6张餐桌、带点小资情调的餐馆颇有几分典雅和温馨,其中几件香红色的木家具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张连志母亲当年的陪嫁品———带着岁月的沧桑和裂痕。当时仅仅摆得下6张桌子,可是生意很好。那时手提电话“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粤唯鲜有一张桌子专放客人的“大哥大”,电话声一响,人人都看是谁上前拿电话。
  9个月后,张连志再下一赌,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在天津河北路283号———旧时英租界的古老疙瘩楼再辟新店,生意异常火爆。餐厅门口,摆放一架铁皮坦克车,餐桌一样大,每个小节手工都极其精细,那是张连志满月时收到祖母送的礼物,并且在动荡的50年后还留得住。
  “世界上做任何生意都是这样,有赚就会有赔,而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永远保值的。”与友人冯骥才的一席交谈,让张连志受到了莫大的启发和鼓舞,也因此,确立了他的企业文化和今后的发展路向,那就是在“饮食”中加入“文化”这个佐料,让中西合璧、古今联姻。至此,闻名遐迩的、世界上惟一“能吃的博物馆”在津门诞生了。(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五版)
当天津市名片
  如今,粤唯鲜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过亿元资产、跨行业、多连锁的知名品牌集团。它旗下有8家子公司,其中3家“能吃的博物馆”,即: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和古雅博物馆,更是蜚声海内外。张连志的祖家,是盐商,皇帝时代的盐商,他继承了血脉。“碎片也有碎片的玩法”。甚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收藏最多文物的酒家。
  2002年,亚欧财长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期间,张连志接到从市政府打来的电话,各国的财长们点名要到粤唯鲜酒楼用餐。粤唯鲜酒楼之所以让各国财长们如此倾心,其实是酒楼闻名遐迩的雅号———“能吃的博物馆”。
  酒楼里收藏了上自春秋秦汉,下至满清民国近4000件文物,种类涉及佛像、古代家具等门类,藏品之盛,蔚为大观。2002年,粤唯鲜因此赢得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粤唯鲜不仅是一个餐馆,更是一家博物馆,大家可以一边用美食满足食欲,更可以徜徉于文化、历史的长河,感受文物的巨大魅力。
  接到从市政府打来的电话后,张连志又兴奋又紧张。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接待如此高级别的国际官员还是第一次,这个接待让叱咤风云的张连志忐忑不安。
  “我开会,把所有的经理,包括领班以上的中层干部全召集起来,我说这个任务只许干好,因为咱不是代表天津,而是代表中国。”
  打扫卫生,重新装修,里里外外忙得一团火,但张连志心里总觉得有缺憾。怎么样才能把酒楼做得出色?让外宾们觉得粤唯鲜名不虚传?张连志灵光一闪,把眼睛盯上餐厅一进门就能看到的那面墙。
  中国的古瓷器,在世界上无人能比,张连志想把各个时代的瓷片贴在墙上,把它做成一个展览中国瓷文化的橱窗。“我招来几个人,冲瓷片,用‘八四液’把脏东西都拔出去,然后弄定大理石胶,再用白洋灰就开始干,连续干了3天3夜”。经过紧张忙碌,终于在各国财长到来之前顺利完工。
  当外宾们跨进粤唯鲜的大门,走到瓷片墙跟前时都惊呆了,张连志回忆起令人振奋的场面:“我给他们当解说员,讲我们瓷文化、唐三彩,中国的文化让他们惊呆,我觉得我心里头特别特别的快乐。”
  世界各国记者们的照相机全都对准了瓷片墙,灯光闪烁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也把张连志的心给照亮堂了,他灵感大动:一面瓷墙大家就如此激动,要是我把整座房子都弄成这样,效果会如何呢?
  他的思绪落到了3年前花3000万元巨资买下的一座法国老洋楼上。
  这座位于天津赤峰道上的法式建筑,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过去曾是银号,紧邻张学良的旧居。对于张连志来说,这些法式建筑是他童年岁月里最动人的风景,承载着深深的父爱,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童年艰苦生活的磨砺,形成了张连志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顽强性格和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志,同时也使他和老洋房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张连志梦想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钧瓷、龙泉青瓷、定窑白定等古瓷碎片做砖瓦,用来装修这座法国洋房,把它做成一座举世无双的瓷房子。这个念头让张连志如获至宝,激动万分。
  一幢法式旧楼,穿上古瓷片织成的“中 式外衣”,它将是一座举世无双的瓷房子。
  张连志找来施工队,说出自己的装修计划,工人们却犯难了:装修洋楼,却没图纸,图纸都在张连志的脑子里,工人得听他用嘴把图纸给描绘出来。“我天天给他们讲就是讲不通,他说我们干不了,我又找人,找了很多施工队”。后来,张连志求助于曾经为他装修过“能吃的博物馆”的工头小戴,装修洋楼的工程才得以完工。

成为爱国符号
  站在这栋由他一手设计打造的瓷房子前,张连志会有一阵恍惚,他无法确定,这是他长久收藏“毒瘾”的疯狂宣泄?还是他为世人营造的奢侈梦想?抑或是在进行着的一场宏大历史叙事?惟一能够确定的是,这又是他的一件艺术品收藏:华贵中有古拙、奢侈中透着厚重,张扬的个人色彩中铺陈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古韵。
  张连志用这种古朴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2002年,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海中盘旋,最终成形———他将仓库中的瓷器悉数拿出来,以斥资近3000万元买来的法式小洋楼为模板,开始了他以瓷片为设计符号的梦幻之旅。
  “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瓷房子主人兼总设计师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
  站在马路上,穿过栅栏向里望:一座5层楼高的小楼披着阳光静静矗立,在楼顶蜿蜒出5个英文字母“CHINA”,字母之间首尾相连,如同巨龙在空中飞舞。龙体字母的左边,是高高伸向空中的一颗大大的五角星———这也是用红釉瓷拼贴而成。而用水晶镶嵌而成的“2005年9月15日4时33分”字样至少有3处,张连志说,这是“神六”飞天的时间,这一刻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要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一时刻。甚至,他会在侧门的门楣上用红釉瓷片拼贴了“我爱祖国”四个字,字体不大,斜斜地靠在小门的左上方。
  张连志觉得瓷房子虽然漂亮,但周围没有漂亮的建筑作为衬托,显得孤零零,于是他决定用瓷瓶造一面“平安墙”。这“平”,取的是瓷瓶的“瓶”的谐音。创意不错,可造一面墙得要整整635个瓶子,而且古瓷瓶价值连城,怎能随便往墙上堆?这不是糟蹋东西吗!
  做平安墙,比装修洋楼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工人们听张连志说出的设计,都觉得这活没法干。张连志发疯似地干活,工人们受不了了,好几个人嫌累要卷铺盖走人。
  整个身心都扑在这面墙上的张连志干脆吃住都跟工人在一起,把一颗心、两只眼全都放在工地上。张连志天天和工人们在一起,时间一长工人开始把张连志当成了哥儿们。“很有效果,他们说张总你又疯了,大疯子带小疯子,就是这样的过程,吃饭在一块唱,喝酒在一块聊。其实人与人之间在于沟通,你沟通的越近,讲得越明白,就越有感染力,就会实现你的目标”。
  这道墙由635个瓷瓶串联而成,像是一条威武的巨龙,更像一道凝固的乐章。张连志看着这面合心合意的平安墙,心里乐开了花。
  追求完美的张连志打算在瓷房子的南墙壁外做一条长达700米的瓷龙。
  “我觉得能代表咱中国。你再大胆飞跃一下。”
  平安墙、瓷龙完工之后,为天津市贡献了一个天下无双的艺术景观。
  张连志的“瓷房子”是一件完全创新的艺术品。他为这些文明的碎片赋予了新鲜的时代寓意、赋予了第二次生命,这是张连志的美学追求。

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子
  这一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张连志所有的古瓷片收藏。到目前为止,“瓷房子”已经用掉了4亿多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瓶和碗、500多个瓷猫枕、300多尊石狮子、一尊清代琉璃狮子、300多尊佛像、12尊小瓷人、1尊石象、几百件明清时期家具……即使在“瓷房子”的下水道,都贴满了明清时期的瓷猫枕和天然水晶,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最昂贵的下水道。
  儿时天真的嬉戏,创业时艰难的拼搏……记忆中的一切,伴随着这件巧夺天工艺术品的出世,又全部浮现在张连志的脑海中……
  2005年,一个元青花大罐在伦敦拍卖会上卖到了2.35亿元。普通人的家为了装修,用到古董时,通常在屋子里摆几件,营造一下氛围就适可而止。而真正的收藏家,总是会宝贝似地揣着自己的藏品。可是,有人把价值连城的古董像砖头、瓦块一样去装修一座法国旧洋楼。有人说他这么干简直疯了。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来装修这所房子,他是干什么的,哪来这么多收藏品啊?
  收藏家在中国并不罕见,但像张连志这样用古董来装修一座价值连城、举世罕见的瓷房子的收藏家可就前无古人了。
  “来这里吃顿饭,起码要早3天订位”。
  其他两间分店———“古雅博物馆”卖的是火锅,但放了216把老枪和一些西式家具如老钢琴;“隽祯博物馆”卖的是中餐,但用上了3000件明清家具。
  3间“博物馆”每天客流量达到2000人次,其中一半是外国人。经过“古董调味”,“粤唯鲜”成为了天津的名牌。张连志把在市动物园助养的3头长臂猿起名为“粤粤”、“唯唯”、“鲜鲜”。
  张连志总是强调,在他的瓷房中,4亿件瓷器和瓷片就有4亿个故事,它们会迸发出最鲜活、最原始的生命,其中的刚烈和凄婉,那裹着历史而来、顶着孤傲而生的模样,那如悲、如喜、如梦、如烟的存在,会促使有缘的人去追寻历史的根源。
  张连志已把粤唯鲜饭店变为了“博物馆”。5年来,瓷房子已用掉4亿件古瓷片(宋元钧瓷为主,加上少量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天津是港口,海底有不少运瓷器的沉船)、5000多个瓷瓶(包括唐三彩、元青花、明青花、明五彩、清青花、清粉彩、清珐王郎彩、清五彩等)、4000多盘碗(由宋至清各时期,还包括“粤唯鲜”打破的)、500多头明清瓷猫、500多尊石狮子(唐宋元明的汉白玉狮子,多为官器)、300多尊佛像(以北魏、北齐、东魏、唐宋为主)。“收藏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历史、欣赏它的精美、领略它的独特。这也正是我为之痴迷的根源。”他说。
  他可以面对着一件家具整天不吃不喝,偶得一件精品,可以兴奋得几夜不睡。他也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与古家具“对话”。
  正在建造的瓷房子里,有一个半地下室,在这里有一个很隐蔽的地下通道,虽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个地道究竟通向哪里,但它的入口处已被瓷瓶和石墩装饰得很有特色,凡是来看的人都会被它吸引。
  守在这个地道入口的是一对非常独特的石头门墩,它要比常见的门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对小狮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着各不相同的图案,有人物、树木,有花草、山水,正是这对石头门墩,让张连志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真正拥有,成为它的主人。而这7年之间,那种惦念与牵挂,坚持与不舍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是没有办法用三言两语表达清楚的。经过7年的盼望与等待,张连志把这好不容易才拥有的珍贵物品搬进了他倾尽5年心血打造的“瓷房子”里,安置在最醒目也最有特色的位置。

动物保护者
  张连志认为生意并非事业,他要做的事业不仅仅是赚钱的生意,还要为社会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他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15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对社会公益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关爱。粤唯鲜集团每年都要慰问在津的中外优秀教师、军烈属和公安干警,为残疾人、军烈属、下岗职工、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洪涝灾害地区的灾民们捐款捐物数百万元。
  张连志还是一个慈心仁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他不仅是世界上认领大熊猫、丹顶鹤、白颊长臂猿的第一人,也是慷慨救助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的无私斗士。为了表彰张连志对社会的特殊贡献,1995年,他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宝鼎奖。这在中国内地还是第一人。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连志身兼诸多社会职务,如:人大代表、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慈善协会理事、佛教协会理事、动物慈善协会理事、动物园名誉园长、天津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等等。
  近年来,张连志还在《刘少奇1949年在天津》、《生死十七天》、《江湖笑面人生》、《红旗谱》等诸多电视剧中频频露脸。虽说角色各异,戏份各有轻重,但初涉影视的他,却都有上佳的表现。
  他说:“演戏不单要全情全心投入,还要学会把握何时入戏,何时出戏。”这正好道出了一个成功者的关键所在:“时机”、“胆略”、“真诚”和“忘我”。这是需要用大智慧去成就的,而张连志就是这样的成功者。
  张连志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其中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更是频频投入,从1990年集团成立至今多次对野生动物奉献爱心。
  1993年年底认养了一级保护珍禽丹顶鹤19只;1994年年底,出巨资将落入贩卖者手中的一只2岁的白颊长臂猿买回,并取名“鲜鲜”,并无偿捐献给天津动物园。白颊长臂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使白颊长臂猿能繁殖后代,长期供游人观赏,张连志又出巨资从广州动物园选购两只1岁的雌白颊长臂猿“唯唯”、“粤粤”送给天津动物园饲养,让本市有了“长臂猿家族”。在天津动物园的专业饲养和悉心照料下,张连志捐赠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颊长臂猿首次在津繁殖成功。1998年,当时天津动物园惟一的一只大熊猫“寨寨”已经28岁了,相当于人类古稀之年,生命已是指日可数了,张连志经多方运筹,几赴四川卧龙,出巨资认养一只16岁的大熊猫“兰尼尔”,由天津动物园饲养。2003年,集团又出资从北京动物园认养一只大熊猫“永永”。2004年2月26日,粤唯鲜集团把有着“英雄母亲”美誉的北京动物园熊猫“永永”运到天津动物园,从那时起“永永”更名为“越越”。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张连志有着一颗热爱动物的心,他对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支持使他成为了天津动物园的老朋友,更使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野生动物的好朋友!

<张连志档案>
  张连志,1957年出生于天津。
  现任天津市粤唯鲜集团总裁、董事长,天津市华蕴、隽祯、古雅博物馆馆长,天津市残联理事,天津市动物园荣誉园长,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加中企业家协会董事长、总经理,天津市公安局名誉监督员,天津市海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129.html

更多阅读

范志毅和张琳芃所谓的“回应”和“回击” 范志毅

2010年的时候,好像就是在和恒大的比赛中,范志毅是主教练,命令全队退守,张琳芃坚持要攻,范志毅把他换下,张琳芃在场边朝自己脚下摔了水瓶子,引发外界轩然大波,事实是两人到了更衣室就和好了,有当时照片为证,我博客里也发过,但并不影响有些人津津

一张老照片引出的故事(作者林志勇) 英语文章故事引出主题

1957年,两广纵队在南京的部分战友集体合影(二排右一为祁标叔叔)东纵后代黄小冰保存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1957年2月两广纵队(前身为东江纵队)的战友在南京集体穿着授衔的军装与老领导何通的一张合影。照片中有来自海、陆、空

声明:《张连志碎片狂人 张连志 逮捕》为网友那一季的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