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洋品牌的中文翻译 服装商场偏爱“洋品牌” 小品牌路在何方?



 品牌服装与商场基本都是合作联营方式,存在周转期,这月卖货下月给商场开出发票,商场才返款,效益好的商场返款快,不好的则要欠几个月甚至几年。

  笔者对服装行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各一级城市的大商场里,服装品牌严重雷同,“千店一面”的情况非常突出。而同时,地方特色的服装品牌却难觅踪影,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也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是地方服装品牌宣传不够,还是另有隐情?服装行业的发展到底存在哪些软肋?

  一、首先,商场门槛太高,地方品牌负担不起

  商场是品牌服装展示的最好舞台,服装厂家有的感叹想进进不了,有的却是根本不想进。一企业董事长一语中的:“进商场连辅料都要检测,若不做品牌只做批发,没必要这样折腾,倒不如按地摊货倾销。”

  还有一些厂家则反映说,品牌服装与商场基本都是合作联营方式,存在周转期,这月卖货下月给商场开出发票,商场才返款,效益好的商场返款快,不好的则要欠几个月甚至几年。此外,还要给商场30%的提成,再加上税款、成本、人工和水电等费用,就占去50%以上,对厂家来说,没有太多的利润。

  海南省一家品牌女装原在全省各大商场均有专柜,后陆续撤柜,目前仅保留海口两家商场内的柜台。该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商场是个残酷的战场,一般是按年签合同,一批货不好卖就要及时下架,换上新货,如确实销得太差了,商场就要求换品牌或撤柜。“做品牌,公司要有实力能扛得住,不像个体店,租金交了有铺面,这月生意不好,下月再努力。我们厂家大多规模不大,于是更热衷于在街上租铺面叫卖。”

  二、商场偏爱“洋品牌”

 浅析洋品牌的中文翻译 服装商场偏爱“洋品牌” 小品牌路在何方?
  各大商场都是千店一面,服装品牌重复率高,无非都是欧时力、艾格、Esprit、Only、Veromoda、贝拉维拉、Cara、阿玛施、韦欧犹思、芮玛等,高档一点的商场有Maxmara、Tommyhilfiger、Palzileri、纪梵希、Zara等,还有就是一些个大家熟悉并认可了的男装品牌和运动品牌。如何是二、三线品牌很难入商场的“法眼”。

  三、小品牌的出路在哪里?

  从消费者的习惯分析,近年来,年轻人选择在批发市场购物。原因在于:

  1、厂商服装价格高、款式雷同、售货员太热情,让消费者产生逆反心理。

  2、较之高档商场而言,服装批发市场凭借低价位、流行的款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随着国内市场的纵深发展和消费者的不断成熟,品牌意识已毫无阻挡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进入消费相对低端的批发市场,批发市场早已不再是品牌的盲区。对于品牌而言,服装批发市场,没有准入的通行证,所有商家公平竞争、一视同仁,只要给钱有位都可进驻,有利于小品牌的成长壮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58548.html

更多阅读

葛宝林:中国外贸企业的转型路在何方?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GDP以两位数左右的增幅高速增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同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也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上获得了较强的竞争力。正是依靠着出

意志之路在哪里 奶粉的竞合之路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间在终端走访过程中,总能看到若干新的伪外资品牌崭露头角,在个别单店销售不俗,细问之,导购日:每桶提成30元,谁不推呢?高提成带动销售的背后隐藏着何种隐忧?值得奶粉从业人士深思,这里仅代表个人想法,不足以代表主流群体的意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2012年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在何方?

     2011年以来中国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国家收紧银根,致使很多企业经营惨淡,加上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实体经济进入了跑路局面,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陷入资金连短缺的尴尬局面,而与此同时国际出口下滑,致使很多实体企业难以应

冷冻的面条怎么煮 冷冻面条,路在何方?

2002年,云鹤推出冷冻刀削面。2009年,云鹤推出十大冷冻面食系列,全面进军冷冻面条市场。2010年,速冻一线品牌湾仔码头在进行深度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了台湾红烧牛肉面、京都叉烧豚骨拉面等六个口味冷冻面条。近期,又传出浙江五丰食品进军

声明:《浅析洋品牌的中文翻译 服装商场偏爱“洋品牌” 小品牌路在何方?》为网友风潮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