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余记得在年轻念高中时,《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文言文《师说》在我印象中最深,至今已有三十佘年矣,但还能背诵此文。这一篇文章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所作,其内容如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

从上述这篇古文可知:一个人生而知之者很少,几乎没有。知识都是学来的。那么,在学习中遇到了疑难,当然求教老师解惑最好;如果遇到疑惑不解,又没求教老师解感,完全靠自己去悟,就难度大了,纵然能悟出来,也要浪费很多时间,有些甚至终生都悟不出来,只有寻找明师才能迎刃而解。比如学某行技术,如果技术不精或学遇疑惑,就应求教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明师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学好技术,甚至精益求精矣!我们学习易学术数也不例外,就拿笔者来说,曾经亦拜个邵伟华兄弟俩学习过命理,拜过广东河源民间风水专家吴某为师学习过风水,也在梁超老师那里函授过玄空风水,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首先老师把你引入道行之门,至于道行深浅当然还在自身修为矣。比如迷了路,只有找到熟知路线的人才能给指明方向,否则就误入岐途,难以解脱出来。又比如学习六壬,明末六壬名家陈公献先生曾说:“非九年面壁,莫镜其源”,但如果得到明师指点而学习,我想恐怕三五年就能直达六壬殿堂,甚至成为六壬高手。如果自学自悟,那就真的如陈公所言,非九年面壁,莫镜其源了。所以,对于学问知识来说,韩愈的《师说》就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338.html

更多阅读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内容提要: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荸荠、凫茈、凫茨、马蹄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关键词 荸荠 马蹄 地果 凫茈 凫茨 诗经 木

王安石:驽骥杂处,饮水食刍.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翻译

《材论》 王安石  原文: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齧,求其所以异者盖寡(或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後骐

声明:《“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为网友一生不像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