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与《失乐园》 失乐园 弥尔顿 英文

弥尔顿与《失乐园》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A0811 王荣 16号

【内容摘要】:约翰·弥尔顿(1608-1674),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政论家。生于伦敦一个极有社会地位的清教徒家庭。史家谓弥尔顿乃英国作家中学识最渊博者,信矣。《失乐园》(1667),12卷,乃万余行,乃诗人最伟大的作品,文学史上常与《伊利亚特》、《伊尼德》、《神曲》等大作相提并论。它的题材主要取自圣经旧约的《创世纪》,此外某些构思还依据了新约《启示录》。作品所包含的一些深刻哲理,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弥尔顿 《失乐园》主题 主观意图 客观意义

17世纪英国最大的政治事件是1642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随后复辟

与反复辟的斗争 。这场革命是以清教徒为主要力量进行的,清教徒运动时宗

教改革在英国的体现。 虽然宗教改革时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

化运动,但毕竟与人文主义不同。它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相适应,道德上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因此与人文主义发生了尖锐的冲突。革命之后,清教徒掌握了政权,导致人文主义的衰落。但是,人文主义的传统仍然在作为清教徒的革命家的弥尔顿身上得到了体现。

一、认识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1608-1674)出身于公证人家庭,其父为清教徒,同时又是著名音乐家与古典学者。弥尔顿受家庭熏陶,虔信宗教,热爱音乐与古典文化。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获硕士学位,为人清正,绰号“基督淑女”,它的生命与创作横跨革命和复辟两个时期。弥尔顿积极参加政治,是坚定的清教徒革命家,他曾撰写一系列文章“为弑君辩护”。王政复辟后,他只是因为失明才未遭受更残酷的迫害。在女儿帮助下,他终于完成对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史诗《失乐园》。

弥尔顿像但丁一样,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衔接了16——18世纪的两大思潮,既是文艺复兴最后一位殿将,又是启蒙运动最初一位先驱。但与但丁不同,虽然在他的世界观里有清教徒的神学观念,但启蒙思想毕竟占了主导地位,他身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大于他的清教徒宗教信仰。

二、《失乐园》情节简述

《失乐园》(1667),12卷,乃万余行,乃诗人最伟大的作品,文学史上常与《伊利亚特》、《伊尼德》、《神曲》等大作相提并论。它的题材主要取自圣经旧约的《创世纪》,此外某些构思还依据了新约《启示录》。大体情节是:撒旦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反叛上帝,失败,被逐出天界,坠落九天,为地狱所接纳,遭烈火之苦。后来上帝创造出大地山河、芸芸众生,并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放置伊甸乐园,这儿饮食无忧,鲜果冽泉供之享用,“他们先嚼果肉,如果口渴,就用果壳向盈盈的流泉中舀水。”撒旦为了泄上帝惩罚之偾,便历险潜入伊甸,托身与蛇,劝诱夏娃违反上帝禁令偷食禁果,而亚当也情不自禁,随妻子尝了禁果。二人因违禁被逐出乐园,谪往世间,从此胼手胝足,自谋衣食。当然那一时得逞的撒旦更难逃罪责,终同其党羽罹永劫之罚。

三、两种“失乐园”

《失乐园》(1667)取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但大大大扩展和改造了。从主题上来说,作品描写了两种“失乐园”。

1.撒旦失去天上乐园。撒旦原为天使长,因嫉妒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不满上帝授基督以权柄,就率一群反叛天使与上帝争战,被大天使米迦勒率众天使击败,堕入地狱——天外一处深渊。但撒旦不甘失败,处心积虑卷土重来,听说上帝又创造了人类,并在底格里斯河畔为人类造了一个伊甸园,就思谋引诱人类堕落,作为对上帝的报复。于是撒旦变化为一条蛇潜入了伊甸园。

2.亚当夏娃失去地上乐园。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了一座地上乐园,即伊甸园,是他们在里面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只颁布了唯一的一条禁令:不准吃善恶之树与生命之树上的果子,否则必死。按照圣经故事,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就会拥有智慧和知识,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就会永生。当撒但潜入伊甸园时,上帝已经洞察了撒旦的阴谋,但为了考验亚当、夏娃,就没有阻止撒旦。当化身为蛇的撒旦窥见夏娃独自一人在乐园里游逛时,就现身出来引诱夏娃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又带回去给亚当吃。亚当起初看到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令,很是恐惧,但为了不让夏娃独自一人承受惩罚,于是也吃了禁果上帝在天上目睹这一切,十分震怒,要用死亡来惩罚他们,而耶稣基督为人类求情,原下到人间被钉上十字架,以此代为人类赎罪,亚当、夏娃听见上帝在园中行走的脚步声,因为吃了善恶之树的果子,懂得了羞耻,就用无花果叶子编了围裙遮住下体。上帝饶恕了他们的死罪,但不准他们再在园中居住,判定他们今后必须自食其力,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天使长米迦勒将他们送出乐园,并向他们预言人类未来的历程。亚当、夏娃擦干眼泪,勇敢地走向艰苦但自由的新生活。

四、《失乐园》包含的哲理

要真正理解《失乐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必须分清诗人的主观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之间的不同。

1. 诗人的主观意图

诗人通过两种“失乐园”企图证明主人公的堕落是由于理性薄弱、受情欲引诱。诗人所谓的“理性”和“情欲”体现为上帝与撒旦的二元对立,上帝象征着“理性”,撒旦象征着邪恶与贪欲。对于撒旦来说,“理性”就是服从上帝,“情欲”就是嫉妒和野心,诗人也以此暗示英国克伦威尔革命党的失败也是由于胜利后腐化堕落所致;对于亚当、夏娃来说,“理性”就是服从禁令,“情欲”就是屈从禁果的诱惑。无论撒旦还是亚当、夏娃,都是因为经不起“情欲”的诱惑,丧失“理性”而堕落。诗人的这种主观意图是建立新教的一个基本信条上的,即“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犯下了原罪,因此亚当、夏娃的所有后代从一出生身上就带有原罪,只有依赖神恩才能得到拯救,表达了诗人的清教主义,也反映了诗人世界观赏的局限性。

弥尔顿与《失乐园》 失乐园 弥尔顿 英文

2. 作品的客观意义

实际上,作品的客观意义远远超过了诗人本人的主观意图。在作品懂得前半部分,尽管是诗人以上帝象征理性,以撒旦象征邪恶与贪婪,但在具体描写上,上帝的形象显得空洞贫乏,而撒旦的形象却是那样饱满生动,威武高大,敢于反抗至高无上的上帝,充满着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因此,上帝不仅象征不了理性,相反却象征着封建权威,而撒旦则象征着革命英雄。诗人就这样违背了自己的清教徒观念,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对革命的深情赞美和歌颂。

更重要的是,在对人类失去地上乐园的描写中,诗人鼓吹并歌颂了了真正的理性和自由上帝的禁令到底有什么道理?在作品中找不到对这个禁令的任何有力的辩护。实际上,这个禁令正是封建愚民政策的绝妙写照。作者通过化身为蛇的撒旦与夏娃的对话,处处揭示出这个禁令的荒谬和不能成立。他们的话理直气壮,与禁令的空洞恰承鲜明对照。

如撒旦在鼓动夏娃吃禁果时说:

“神若因此而伤害你们,那就是不正义的;不正义就不是神,不用怕,不用听从他。”夏娃忍不住禁果的诱惑,内心发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沉思着:

“不知道善,便不可能得到善,……为什么单禁止知识?禁止我们善,禁止我们聪明!这样的禁令不能束缚人。如果死用最后的羁绊束缚我们,那我们内心的自由又什么用?……不知善与恶,怎能知神与死、法与罚的可谓?”

蛇与夏娃的这些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是对真正理性、真正自由的呼唤,“不自由毋宁死”。理性与自由,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已成为普世信仰,而在诗人所处的黑暗的复辟时代这却不啻是革命的宣言。弥尔顿以此证明了自己是启蒙时代的伟大先驱之一。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上帝既然造了人,为何有害怕人具有理性?这个问题与圣经的《约伯记》所提出的“无罪者何遭受苦难”的问题同样是对上帝公正与万能的否定。因此可以说,偷吃禁果标志人类理性的觉醒,也即人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是真正历史的开端。偷吃禁果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人类进步始于“犯罪”。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上帝”的亵渎,对旧真理的叛逆,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新的真理刚刚产生是常被认为“犯罪”。

最后还应该注意的是,作品描写的人类走向新生这个伟大的历史过程,是由女性迈开第一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大都把女性写成祸水,而《失乐园》却首次表现了女性的历史创造性。亚当偷吃禁果时受夏娃的推动,与夏娃相比他显得更为消极。

作品所包含的这些深刻哲理,不但超越了诗人本身的世界观局限性,也超越了那个时代和诗人所属的阶级,而且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意义。

五、《失乐园》的艺术成就

在艺术上,《失乐园》这部史诗风格崇高,结构宏伟,主题深刻。弥尔顿的创作方法是古典主义的,但并不是像法国古典主义那样作为特定流派的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乃至英国古典主义机械模仿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因而也被称为“伪古典主义”。弥尔顿并不是古典主义运动的一员,但是他有着很深的古典文学造诣,古希腊罗马文学的精神被他运用于《失乐园》的创作之中,就这点来说弥尔顿又是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

参考书目

Lois Potter APreface to Milt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刘虎 《西方文学概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王化学 《西方文学经典导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朱维之译 《失乐园》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7830.html

更多阅读

《灯下酒纸上醉》之李百药与《北齐书》 李百药

灯下酒纸上醉——汾酒文化漫谈23、李百药与《北齐书》“汾清”一名出自《北齐书》,《北齐书》的修撰者为李百药。李百药生来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否则,他的祖母赵氏也不会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人生百味,“百药”之

陈海鹰:我与《黑海潮》

纪念品介绍:牛田洋——历史的丰碑(DVD)两位广西同乡大学生当年在劳动锻炼之余写的词陈海鹰:我与《黑海潮》七二八反思 2009-07-10 23:53 阅读25评论2字号: 大大 中中 小〖按〗 30年前一篇有关牛田洋七·二八台风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潮汕乃至

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及其思想研究与《道德经》现代文翻译(学术理论版)《道德经》无疑是一本奇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笔者作为一个爱好学哲学的人对她简直是爱不释手。其作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在本文将谈一谈笔者对老子思想的认识、小小的

李仕澂: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

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2015年09月29日 11:25来源:《周易研究》1994年第04期 作者:李仕澂(东南大学物理系) R.L.韦伯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1~1984)》1)中介绍玻尔时说:“玻尔的名字是与下面两个原理分不开的。一个是

声明:《弥尔顿与《失乐园》 失乐园 弥尔顿 英文》为网友弑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