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教案与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管鲍之交》教案

【教师寄语】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已难得啊。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这篇《管鲍之交》来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展示目标)
二、解题和文本内容介绍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学案“背景资料”部分,了解文本内容。

1、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学生读)

2、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国君。管仲和鲍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学生读屏幕)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如此优秀的管仲除了它自身的优秀资质和禀赋外还有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成功呢?下面我们来走进文本,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三、通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

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大屏幕展示难读的字)

齐读一遍。

投影:挑取知识点检查

语言积累

常见实词

已而鲍叔公子小白侍奉(动词)分财利多自 给(动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交游,来往(动词)管仲贫困,常鲍叔 欺骗(动词)

鲍叔终遇之友善(形容词)管仲焉囚禁(动词)

鲍叔遂管仲保举,推荐(动词)九诸侯会盟(动词)

天下匡正(动词)吾始时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尝与鲍叔做买卖(动词)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做官(动词)

知我不时也遇,逢(动词)吾尝三战三走逃(动词)

天下不管仲之贤推重,赞美(形容词)

常见虚词

齐桓公霸凭借(介词)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而是(并列连词)

鲍叔不我为贪把(介词)吾尝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替(介词)

鲍叔知贤他(代词)小白立等到(介词)

管仲囚语气助词管仲用已经(副词)

管仲谋也的(助词)吾困时当初(副词

与鲍叔贾曾经(副词)吾尝三仕三君被(介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天下也在(介词)

词类活用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之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以……为耻(意动用法)

以身之居于…….下(名词活用作动词)

子孙世禄于齐享受俸禄(名词活用作动词)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被动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省略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四.文本解读

下面我们走进文本,接触一下管、鲍其人其事。

1、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笔墨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这是本传的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概括一下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知贤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忍让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荐贤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忍让
(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相信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信任
(7)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理解
《管鲍之交》教案与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
(8)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理解
(9)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支持

不管管仲是不是真的贪心、愚笨、不才、胆怯,鲍叔牙都忍让、信任、理解他,并且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2、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管鲍之间的交谊不仅体现在鲍叔牙对管仲的知贤荐贤,更重要的是让贤,管仲为相鲍叔牙反而在他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鲍叔牙不仅是一个好伯乐,还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爱国者。)

我们常说,“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可是管仲遇上了,鲍叔牙是一个真正可以结交的人!难怪管仲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五、学以致用:正是鲍叔牙对管仲如此的知遇,两人的交往才成为千古佳话,所以才有了形容朋友之间情深意重的成语:管鲍分金、管鲍之交。而唐代的诗人杜甫面对冷暖人情、炎凉世态,发出了这样的感喟:“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那么同学们学了《管鲍之交》,从“管鲍之交”谈开去,你认为,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生交流,谈体会各抒己见)

(学生自由发言)

交益友:

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直。直,指的是正直;谅,信也,就是诚实;友多闻,见闻广博;友便辟,喜欢陷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友善柔,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儿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正直忠告)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淡以亲指淡泊但心地亲近。甘以绝:指小人之交往过于甜蜜因而往往断绝。)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学生谈谈这是哪一个方面)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守诺言,讲信用,信任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责任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俄)别林斯基 (无私付出关怀)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理解,沟通)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以言明仅在生死患难与共关键之际,始能显出友情之真伪。)

师结: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任;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友谊是对理想的共同追求,是前进征途上的精诚合作,是困难关头的相互支持,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正是基于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择友交友过程中也能更好的懂得取舍,也希望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都能有管鲍那样的交情,与朋友一道,共创人生的辉煌。
五、发微阐幽“读其书想见其意”,有人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意有所寄)是什么呢?(生思考,小组交流)
(管子和晏子虽然伟绩很多,司马迁却只选轶事,就是为了突出结交推贤这个主旨,他是有所“寄”的。“寄”是什么意思?)
(投影):“管仲仇也,鲍叔荐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赎之,迁盖自伤其弗遇也。”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师:这两人都是结合司马迁的遭遇来解读文章,司马迁对管鲍之交和晏子知人,心生羡慕之情,充满了赞叹与景仰。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知己,其实不仅是渴望精神的交流,更是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贤良。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找到了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处理这篇列传的真正原因了。

文章既肯定了管仲的治国才干,又抒发了知己难求之情及对管仲能有鲍叔这样的知己的艳羡。

六、结语:让我们用一幅楹联来结束今天的课。

(投影)

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横批“挚交千古”。

《管鲍之交》 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 闫龙2012-2-22

学习目标

4、掌握“合”“匡”“游”“多”等实词、“以”“而”“之”“于”等虚词及“穷困”“死”“羞”“耻”“下”等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5、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6、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

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已难得啊。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留下了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这篇《管鲍之交》来走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其中,导语中三个例子的表述和课件同步展示)

二、展示目标,突出重点

1、掌握“合”“匡”“游”“多”等实词、“以”“而”“之”“于”等虚词及“穷困”“死”“羞”“耻”“下”等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在三个目标中,第一个目标虽然是学习文言文的一贯重点,但是已经在前一节课完成,所以本节课只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作为重点内容,重点内容为目标23,其中,目标3是难点。

三、阅读材料,了解背景

1、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学生读)

2、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国君。管仲和鲍叔牙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教师口述大概)

3、管仲,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共同阅读,注意红体字部分)

4、鲍叔牙(?-前644)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颍上(今安徽)人,亦称“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春秋中期在山东新泰)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齐,采邑于鲍,故为鲍氏。(学生课下看,课上略过)

四、阅读文本,检查基础

1、学生自主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

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3、检查本课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前把本课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设计在课件中,提问学生,检查掌握情况。

五、走进文本,分析内容

1、这篇文章并没有将笔墨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这是本传的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概括一下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如下: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知贤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忍让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荐贤

(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忍让
(5)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相信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信任
(7)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理解
(8)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理解
(9)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支持

课件展示总结:不管管仲是不是真的贪心、愚笨、不才、胆怯,鲍叔牙都忍让、信任、理解他,并且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2、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明确:知贤、荐贤、让贤,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引用毛泽东评价白求恩的话,鲍叔牙是“一个高尚的人,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学以致用

1、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学生小组讨论,补充自己的答案,学生回答以后,课件展示孔子的交友原则和古人的名言名句)

孔子交友原则: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名言名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儿的朋友。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应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学生小组讨论给出答案,课件展示名言名句中包含的原则)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任)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责任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付出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理解沟通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生死患难与共)

七、发微探幽

1、提出问题:有人说“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特别强调:结合司马迁遭受腐刑时的身世处境考虑)

2、小组讨论后给出答案。

3、展示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进一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管仲仇也,鲍叔荐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赎之,迁盖自伤其弗遇也。”
“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父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4、形成答案:这两人都是结合司马迁的遭遇来解读文章,司马迁对管鲍之交和晏子知人,心生羡慕之情,充满了赞叹与景仰。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知己,其实不仅是渴望精神的交流,更是希望自己的贤能被人赏识而能有所重用,即望君任用贤良。到这里我们可以说,找到了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处理这篇列传的真正原因了。

文章既肯定了管仲的治国才干,又抒发了知己难求之情及对管仲能有鲍叔这样的知己的艳羡。

八、回顾本课,布置作业

1、回顾本课的授课重点。

2、布置作业

上联:相桓公一匡天下下联:

上联:识贤荐贤让贤下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4151.html

更多阅读

游建平教案及反思《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游建平《旅鼠之谜》教案及反思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学习本文在对话中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写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

转赵稀方文章:也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赤地之恋》台湾皇冠版封面2005年8月受美国国务院和哈佛大学邀请来美,做后殖民与台港大陆经验的研究。在这里,所读全是英文,而且是最为艰涩的霍米巴巴之类,十分枯燥。中文积成了内心的渴望,我对女儿开玩笑说,偶然看到中文的时候,眼珠子都

《9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 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解放小学 杨祖苗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要求认读的7个生字,会写14个要求读写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从关键句入手,根据事情发展顺序的特点(起因、经过、结果)把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音乐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1.学唱《月之故乡》,从文学角度理解《月之故乡》的内涵、并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歌声中表达出思乡之情、对家的渴望。2.欣赏《快乐老家》,体会歌曲传达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激

声明:《《管鲍之交》教案与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为网友雾时之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