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形状 生命的形状 bilibili

一、地质年代----------生命的形状

二、生物的分类

在自然界中,证据显然表明,动植物的分野至少应该始于10亿年之前。 

生物界究竟应该分成几个界,长期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在18世纪就将生物界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界,这种两界系统,建立得最早,也沿用得最广和最久。以后出现了三界系统,即在动、植物界外,又另立原生生物界。后来又有了四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所谓五界系统,即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在70年代,我国学者又把类病毒(viroids)和病毒(virus)另立非胞生物界,则共同组成了六界系统:

1、非胞生物界

2、植物界

3、动物界

4、菌物界(即真菌界)

5、原生生物界

6、原核生物界

三、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按照动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动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一般采用等级法来表示。等级法所采用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共七个单位。

到目前为止,在动物界之下,共有42个“门”。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与原生动物相对,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称为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一般以有性和无性两种世代相互交替的方法进行生殖。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鞭毛总纲(Mastigophora)

  2)肉足总纲(Sarcodida)

  3)孢子纲(Sporozoea)

  4纤毛虫纲

2.菱形虫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直泳虫门:与菱形虫类似的动物。  

4.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最低等、多细胞、几乎是集群的后生动物,也是全部水生族群和固着的滤食者,身体有众多通水的小孔和沟道,骨针有或无。典型者是由两层联系松散的细胞构成体壁,围绕着中央海绵腔所构成管状体,体壁穿有众多的小孔和沟道。除此之外,也有缺乏中央腔而身体穿有众多的孔和沟道的类型。现生的多孔动物见之于海洋或湖泊,化石主要为保存在地质时期沉积岩内的骸体和骨针。生存于寒武纪一直到现代。

(生命的形状)海绵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原始生物,这便是我们的“万物始祖”------“卢卡”。达尔文认为:“任何生物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但他没有说清到底是什么?仅仅提出了: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便遭到围攻。“我们不是猴子,也不许别人把自己说成猴子!”,那是1859年之后的事了。而《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现代基因技术为我们找到了铁证如山的根据,DNA图谱分析,在人与动物中,都有与海绵相同的基因代码,而基因图谱的底层即是“动物始祖”  

5.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

6.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刺胞动物门(腔肠动物门):包括珊瑚、水蛇、海蜇(jellyfish)、僧帽水母(Portugueseman-of-war)和海葵(seaanemone)等。刺胞动物属水栖动物,身体成典型的圆柱形或钟形,只有一个口,既用作进食,也用来排泄废物。在口的周围长有触须,触须上分布着刺胞,用来蛰猎物和天敌。有些刺胞动物单独生活,有些成群生活。

(生命的形状)刺胞动物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原始生物,是生命之舞的第一位演义者。它们有神经有肌肉,引发了生命变革的转折点。

珊瑚:和谐合作,完善的神经系统,是生命进化的“现行者”。

海葵:相互排斥,发达的肌肉系统,为捍卫领地,播下了“冲突的种子”,演化为今天世界范围内的生存竞争。

水母:主动出击,但只是随波逐流,只为觅食,幼虫酷似海葵,中间蜕变,这是生命形态的最早改变,为后来的生物所继承。并在深海中引领了一场“运动革命”。

8.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9.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于淡水、海水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ectoderm),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显著的进步。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longitudinalnerve cord),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transversecommisure)相连。在高等种类,纵神经索减少,只有一对腹神经索发达,其中有横神经连接如梯形(或称梯式神经系统),脑与神经索都有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联系。可以说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这种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的网状神经系统高级得多。

1涡虫纲(ClassTurbellaria)

2)吸虫纲(Class Trematoda)

3)绦虫纲(ClassCestoda)

(生命的形状)扁虫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原始生物,是最早的“狩猎者”,全新的运动能力,有明确的方向,最早进化出“头”,立体感知,也衍生出许多寄生虫。它的另一类“蠕虫”在5亿6千5百万年前登陆,成为最早的“爬行动物”。它雌雄同体“主动交配”,改变了生命延续方式,为生命的繁衍奠定了更优越的方式和基础。同时,为现代生物的基本结构:头、脊椎、四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麽灭的贡献。因而扁虫在生物进化中,才是最具“实际意义”的先行者。

现代基因技术告诉我们:胚胎细胞知道如何生长,是因为首先综合了这些基因信息,特定基因首先引领其他基因,是基因的变化,决定了身体的形状和特点。特定基因,同源异型基因早期被激活,确定和指挥生命发展方向。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人类与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扁虫的第一次蠕动,才真正标志着“动物王国”的诞生!

10.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1.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微颚动物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3.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4.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6.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7.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8.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9.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0.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  

21.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2.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3.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  

24.环节动物门: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在动物进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具真分节,裂生真体腔,多具疣足或刚毛的蠕虫状动物,多为潜穴者,分布于海洋、淡水、土壤中,少数寄生,如沙蚕、蚯蚓、蚂蟥等。环节动物门全球已报道种类数约有17000种。分布在中国的种类数大约有1470种。海水淡水及陆地均有分布,少数营寄生生活(花索沙蚕科Arabe-llidae)。本门可分为

1、多毛纲(Polychaeta)、

2、寡毛纲(Oligochaeta)

3、蛭纲(Hirudinea)三个纲。   

25.环口动物门:最近新发现的一类动物。  

26.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7.软体动物门:该门动物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等五部分组成。因大多数软体动物体外覆盖有各式各样的贝壳,所以通称贝类。该门动物,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到处可见,例如鲍鱼、宝贝、田螺、蜗牛、蚶、牡蛎、文蛤、章鱼、乌贼等。已记载130000多种,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共分8纲。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是最早进化出专职呼吸器官鳃的,它们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

1、无板纲(Aplacophora)

  为软体动物中的原始种类,体呈蠕虫状。细长或短粗,无贝壳。

2、多板纲(Polyplacophora)

  全部生活在沿海潮间带,常以足吸附于岩石或藻类上。体呈椭圆形,背稍隆,腹平。背侧具八块石灰质贝壳,多是覆瓦状排列、前面一块半月形,称头板(cephalicplate),中间6块结构一致、称中间板(intermediate plate),末块为元宝状,称尾板(tailplate)。各板间可前后抽拉移动,因此动物脱离岩石后,可以曲卷起来。

3、单板纲(Monoplacophora)

  绝大多数为化石种,已绝灭了近4亿年。有一个帽状或匙形的贝壳,这类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始贝类的发现,对研究贝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4、掘足纲(Scaphopoda)

  全海产。具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贝壳,如象牙状。无鳃,以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

5、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全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如内寄蛤(Entovalva)、恋蛤(Peregrinamor)等。约有2万种,分布很广。

6、喙壳纲(Rostroconchia)

  在形态上最接近于瓣鳃纲,但它们在壳体发育的最初阶段只有一个生长原点,形成一个原壳,以后再发育成为具双壳形态的成年壳体,其壳层连续地通过背部两侧,折转成双 壳形,因而不象真正的瓣鳃纲那样有可活动的两壳背部接合线,是一类具有“假双壳”形态的单壳软体动物。

7、腹足纲(Gastropoda)

  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类,有10万种以上。生活在海洋、淡水及陆地,分布遍及全球,少数种类为寄生,如内寄螺(Entocolax)、光螺(Melanella)、内壳螺(Entoconcha)等。

8、头足纲(Cephalopoda)

全部海产,肉食性。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头部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原始种类具外壳,多数为内壳或无壳;足着生于头部,特化成腕和漏斗,故称头足纲。包括鹦鹉螺亚纲(Nautiloidea)、内角石亚纲(Endoceratoidea)、珠角石亚纲(Actinoceratoidea)、菊石亚纲(Ammonoidea)、鞘形亚纲(Coleoidea)等  

(生命的形状)软体动物是最早进化出专职呼吸器官“鳃”的动物,自然早于鱼类。它也是寒武纪时代的产物,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等五部分组成。是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常见的有:鲍鱼、鱿鱼、章鱼、乌鱼、海贝、海螺等。

鹦鹉螺:内有气体,类似可漂浮的潜艇,有下颚,神奇的一步,五亿年前畅游海洋。

鱿鱼:牺牲了外壳,提高了速度。

章鱼:甚至进化出了智慧,它赤膊上阵,却蹬上了海洋霸主地位,鲜活的螃蟹,在它面前,坚硬的外壳瞬间就变得肢离破碎。软体动物至今占据着海洋、陆地,就是身体结构不断创新,以适应环境。与节肢动物一样,它们今天依然无声无息地伴随着我们。

28.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   

29.叶足动物门:寒武纪时代的动物,基本上这种动物就像长着足的蠕虫” 叶足动物门下分2纲:

1)Dinocarida纲(例如奇虾 欧巴宾海蝎)

2)Xenusia纲(例如微网虫 埃谢栉蚕 怪诞虫)

(生命的形状) 寒武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横跨1亿年。这个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生物大暴发”,在这以前的30多亿年,生命几乎是个空白,而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暴发期间,所有的生命同时出现,共同站在生命的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风起云涌”的大进化。到寒武纪时,海洋里的绿色植物(藻类),已经为地球积累了充足的氧气,为生命的暴发准备好条件。但这时的地球,还是一个冰冻星球,陆地为冰川所覆盖。此时海洋里的生物仅有像“海绵”、“刺胞动物”,“扁虫”等极少的动物。海绵看上去不像是我们祖先,但当时它们是地球上第一类动物,而今天的人类确实继承了海绵细胞最先拥有的基因信息;接下来是“海癸”,它们的神经与肌肉;“扁虫”是最早有明确方向意识的动物,他们该是我们最早的祖先。由于动物数量的增加,环境竞争激烈,一些虫子(阿巴莱尼克拉虫)开始钻入海洋的地下,并不停地进发,不记其数的虫子钻入地下,分解了海底沉积物,放出了CO2,改变了气候,使全球变暖,这种虫子的功劳,终结了冰川统治时代。与此同时,海洋内的奇妙动物出现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时刻,开始了伟大的“基因”革命,这就是寒武纪“生命大暴发”,也叫“三叶虫”大暴发,即节肢动物大泛滥。而其它动物也随之现身,如软体动物,以及一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樽海鞘今天仍令生物学家们如此痴迷的文昌鱼(皮卡虫)。这些活标本的至今存留,我们还无法破解,但这让今天的“基因学”在追溯生命“进化”的奥秘时,具有了无可非议的说服力。不可抗拒,在这一点上,达尔文也会望风兴叹的!另外,有些动物更令人兴趣盎然!

奇虾:凶猛的肉食动物,在寒武纪脱颖而出,前爪铿利无比,开始称霸海洋。

欧巴宾海蝎:仅居奇虾之下,拥有五只眼睛。

蠕虫:其长毛变成了坚硬的盔甲,以抵御强敌。

对于生命来说,这是一个绚烂而残酷的大时代!

30.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31.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2.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10~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75-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1、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

  2、甲壳纲(虾蟹):头胸、腹二部分;

  3、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

4、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生命的形状)节肢动物是唯一的“地球征服者”,横贯海、陆、空。更是最早成功登上陆地的勇敢动物。这个时间是在3亿8千万年前,泥盆纪中期。而节肢动物异军突起统治海洋的时候,是早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三叶虫便是著名的代表。三叶虫没有遇到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它们横行霸道,迅速发展,整个寒武纪成了三叶虫的世界。所以说生命大暴发是节肢动物的大泛滥,于是龙虾变螃蟹,便开始向陆地进发。起初是到陆地上产卵,逐步深入大陆。链接陆地和海洋的桥梁是藻类。球潮虫首先登岸,从自由呼吸氧气开始,加快了进军步伐;蜘蛛成功接踵而至,各种节肢动物一路而随。更有甚者,史无前例地开始向天空进发,蜻蜓是唯一的一种节肢动物,幼年畅游水中,成年翱翔蓝天。是最早发明飞翔的动物。(那么,蚊子呢?)

节肢动物诞生的海洋,一部分潜翔大海;一部分飞翔天空;一部分爬行陆地,改变了地球环境,促使了地球上最美丽得东西诞生-----花朵。正是有“螳臂当车”的勇气,所以节肢动物成为最早征服地球海、陆、空的动物(后来,只有脊椎动物做到了)。它们立意求变,适应环境,改造自然,所到之处,一片繁茂,为生命的高级进化,及大型动物登陆,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完成使命的节肢动物,今天还一如既往地与我们相守,然而它们在进化的道路上开始墨守成规。但相比之下它们比软体动物更进化一些。

33.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5.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棘皮动物门:动物界中的一门体腔动物,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具独特水管系统,体形辐射对称,骨骼发达,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的后口动物,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因表皮一般具棘而得名,全为海产,成体五放辐射对称。现生约5900种,中国已发现500多种。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它们的原肠胚孔形成肛门,而口部是后来形成的。它们有特殊的五体对称步管结构。由于棘皮动物的胚胎形成方式和脊索动物一样,所以它们虽然看起来原始,但实际上是包括人在内的脊索动物的近亲。  

海胆亚门:包括7个纲:

  海旋板纲

  海座星纲

  海蛇函纲

  海蒲团纲

  海盘囊纲

  海参纲

  海胆纲

  海扁果亚门:包括3个纲。

  海桩纲

  海笔纲

  海箭纲

  海百合亚门:包括8个纲。

  始海百合纲

  海林檎纲

  拟海百合纲

  垫海蕾纲

  拟海蕾纲

  海蕾纲

  鳞海林檎纲

  海百合纲

  海星亚门:包括1个纲。

海星纲

生命的形状)五亿年来棘皮动物五角对称,没有头,只有神经环和链,没有眼但可感知明暗,延续至今。同类有交流,也有战争

海星:食肉动物,有胃可亮出,有味觉感官。

海胆:草食动物,浑身有刺。

海参:杂食动物。靠呼吸器官白色内脏放毒自卫。

棘皮动物完成了生物进化史上不可缺少的关键的一步后,却走向了歧途,放弃了左右对称结构,心甘情愿地在幽暗的海底默默无闻地消磨时光。跟据新的“推测”,另一类棘皮动物向着“脊索动物”迈进。这消息才让人在窒息中,仿佛感受到一丝生命价值的意义。

38.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异涡动物门:仅2种,在波罗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扁形动物和软体动物。   

40.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动物界的一门,分类地位仅次于脊索动物门。以肠体腔法形成体腔,因口腔背侧向前方吻部突出一个小盲管,有些学者称它为口索,认为相当于脊索构造,因而得名。全世界现生种不到100种,均为海生,营底栖生活。

1)肠鳃纲:俗称柱头虫,营个体生活,雌雄异体。多为穴栖,以藻类、原生动物等为食。

2) 羽鳃纲:包括头盘虫、杆壁虫和无管虫3 属,是群小形的半索动物。

3) 浮球纲:幼虫虫体透明、呈球状。体表具有一些弧形分支纤毛带,其“U”形消化管,具带胶质的体腔囊,生活在深海。这类动物的成虫尚未发现。

42.脊索动物门:是物种丰富多样的一个大门。由于这个门包含了脊椎动物,和没有脊椎的脊索动物在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原索动物。脊索动物大约有6万余种,分布在海洋、淡水、介于淡水和咸水之间的水体和陆生环境。占全世界动物种类的5%左右。有些类群进化为具有飞翔的能力。即包括七鳃鳗、鱼、蛙、螈、蛇、蜥、龟、鳄、鸟、兽等脊椎动物;也包括一些数量不多、缺乏椎骨而只有脊索的海产动物,如各种海鞘和文昌鱼等。背部具有棒形脊索,本门动物的命名即由此而来。

1、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尾索动物是原始的特化的海栖脊索动物。幼体具上述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囊(tunic),大多营固着生活。Protochorda-ta。全世界约有1370多种,一般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sm),异体受精。樽海鞘的生活史中甚至还有复杂的世代交替现象。除个别种类外,受精卵都先发育成善于游泳的蝌蚪状幼体,再行变态发育(一般为逆行变态)。循环系统是开官式,反向循环。

  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本纲是尾索动物中的原始类型,共1目3科60余种。

  2)海鞘纲

  海鞘纲(Ascidiacea)种类繁多,约有1250种,包括单体和群体2种类型,附着于水下物体或营水底固定生活。单体型种类的最大体长可达200余mm,群体的全长可超过0.5m以上。群体型种类的许多个体都以柄相连,并被包围在一个共同的被囊内,但分别以各自的入水孔进水,有共同的排水口,如群体海鞘(Diplosoma)。

  3)樽海鞘纲(Thaliacea)本纲动物大多是营自由游泳生活的漂浮型海鞘,体呈桶形或樽形,咽壁有2个或更多的鳃裂。成体无尾,生活史较复杂,繁殖方式是有性与无性的世代交替。樽海鞘纲约有65种,代表动物有樽海鞘(Doliolumdeuticula-tum)。

2、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没真正的脑分化,故称无头类。 

  上述脊索动物的3大特征终生存在。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头索动物是一类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包括头索纲(Cephalochorda,又名狭心纲Leptocardii)、鳃口科(Branchiostomidae),约30种,分隶于文昌鱼和偏文昌鱼(Asymmetron)2个属。

头索动物的脊索不但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又因本亚门动物都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所以又称无头类。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百氏文昌鱼。

头索纲:文昌鱼(皮卡虫)

生命的形状)如果达尔文看到这些,一定会心花怒放的。这里揭示了生命进化过程中“人”的位置。文昌鱼是人类的近亲,胚胎期与脊椎动物及人有相同的基因,但经过分裂基因数不同了。文昌鱼(皮卡虫):属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说它是“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脊索动物在海洋里出现了,这就是文昌鱼。凑巧的是,它同时也在寒武纪出现,这无疑是一件幸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这个没头脑的生灵却演化为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类人猿。因此,文昌鱼在物种分类和类系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头索动物的进化意义:头索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但脊索动物的典型结构已经具有,三大结构终生存在。根据形态学推测,脊索动物由一种左右不对称,无围腮腔、腮裂少、能自由生活的原始无头类演化而来,(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且在进化当中分为两支,一支适应自由生活,演变为原始有头类,进而走向脊椎动物;另一支向底栖生活发展,演变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这意味着,头索动物只是进化意外的副产品?

脊索动物无疑是由无脊椎动物起源的。而其中的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为什么不基因测试?经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于尾索动物的幼体,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过变态,成体为固有生活者,具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个方向是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产生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新的一类动物,即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之后分化为有颌类(鱼类祖先)和无颌类。

这意味着,头索动物是脊椎动物的祖先?

生命的形状以上都是推测,遗憾的是由“脊索动物”演变为“有头动物”的过渡物种没找到,无法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令现代“基因学”也一筹莫展!还有个问题,越是高级的动物,越是最后获得“头”的!这不好被接受,而在此之前,“扁虫”是最先进化出“头”的原始生物,那么它的头在进化中是丢失了,还是传承给了谁?是节肢动物还是软体动物,而在寒武纪,它们都存在了!

3、脊椎动物亚门  

1)圆口纲(Cyclostomata):无颌,又称无颌类(Agnatha);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并出现雏形脊椎骨。

2)鱼纲(Pisces):又分为软骨鱼亚纲(Chondrichthyes)硬骨鱼亚纲(Osteichthyes)和 辐鳍鱼亚纲 (Actinopterygii)前者出现上下颌,体被盾鳞,出现成对的鳍,鳃裂直接开口于体外;后者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表。

生命的形状鱼类拥有更多的基因数,所以进化遥遥领先,由于速度提高,可以捕捉更有营养的食物,因而无论是种群还是个体,迅速壮大增强,鲨鱼则一路冲到食物链的顶端。头骨有效地保护了大脑,鱼类在当时成了高智商的天才,因而一统海洋世界直到今天。由于脊索动物的基因没有增加,走上了与人类大相径庭的道路。于是鱼类担负起进化的使命,勇敢地冲刺下一个里程碑。这一切又发生在“泥盆纪”,4亿----3.5亿年间。

鲍里斯:它是第一个走出大海的人类近亲,是鱼与四只动物的过渡物种,同时具有鳃和肺,在3亿7千万年前,进军陆地,当然,在此之前节肢动物已经攻占了整个星球的海陆空,为其开路!

“泥盆纪”也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历时5千万年,与寒武纪一样辉煌。节肢动物、鱼类,向陆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军,之后它们占据了海、陆、空,这一历史性变迁,使地球成为了真正名副其实的生命星球。

  3)两栖纲(Amphibia):由水上陆的过渡种类,幼体鱼形,以鳃呼吸,成体出现5指(趾)型四肢,皮肤裸露,以肺和皮肤呼吸。与其他更高等脊椎动物共称为四足类(Tetrapoda)。

  4)爬行纲(Reptilia):完全陆生。皮肤干燥,被以角质鳞、角质骨片或骨板。肺呼吸。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类(Amniotes)。其他各纲脊椎动物称为无羊膜动物(Anomniotes)。

  生命的形状恐龙是已经绝灭的史前大型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大类成员。它们生活在地球历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中晚期,由于恐龙骨骼生长的很快,迅速地完成了征服大陆所需的登峰造极的巨型体魄,一路所向披靡,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直到6500百万年前的那场著名的灾难,哺乳动物才把地球接管下来。

5)鸟纲(Aves):全身被羽,前肢变为翼,适应空中飞翔生活。血液循环为完全双循环,恒温,卵生。与哺乳类共称为恒温动物(Endotherm)。其他脊椎动物均为变温动物(Ectotherm)。

6)哺乳纲(Mammalia):体外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

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温暖地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 ,体重只有70克。人类属于灵长目动物。

生命的形状树上生活造就了智慧的提升,直立行走促使个体意识的觉醒。人类与类人猿共同走过了一段辉煌的旅程,只是在进化的最后阶段,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不管怎样,真正的智慧诞生了,这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意义。人类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最伟大的产物!而人类要进化到“崇高”境界,还需全人类的共同奋斗!千真万确,这是最后的斗争!

是偶然还是必然,总之太不可思议了!那些在整个进化史中,完成“注定”的使命后又误入歧途的动物,今天还与我们同在,只是已成为我们继续发展的参照坐标了,楚楚动人,更催人警醒!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生命的形状)生命的发展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历程,痛苦而美妙,让人心怀侥幸与不安。要是偏差一点,人类的命运不堪设想!庆幸的是我们成功问鼎璀璨,沧桑正道,留给我们唯一的真谛是:生命的价值便是进化! 
 
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又称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奥陶纪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又称:第二物种大灭绝 ,泥盆纪大灭绝
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又称: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又称: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突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又称: 第五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恐龙大灭绝

生命的形状 生命的形状 bilibili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9597.html

更多阅读

卢天健:热烈的生命

        卢天健:热烈的生命       ——走近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我国力学与其它学科交叉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席科学家卢天健                                报告文学/刘德英  

生命的滋味 生命的滋味 阅读理解

生命的滋味陈勤奋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刻起就是奔着终点去的,但似乎从来没有机会认真地想过那个终点,也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思考。然而怎么认识死亡,恰恰决定了如何看待生命,对待死亡我们无须逃避,也不必恐惧。————因为

声明:《生命的形状 生命的形状 bilibili》为网友长街有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