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之死 汉文帝是传位

谈到主父偃之死,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齐厉王的自杀,赵王告状,这是主父偃死的导火索和诱因。第二,树敌太多,主父偃这个人倒行逆施,八方树敌。第三,权臣之争,借刀杀人。公孙弘的谗言。第四,汉武帝之冷酷。

主父偃之死 汉文帝是传位

谈到主父偃之死,不得不说主父偃和公孙弘。

谈到主父偃,不得不谈他向汉武帝提出的非常有名的对策------推恩令。主父偃觉得古代诸侯国因为小,方圆数十里范围小兵力少,没有实力造反。而现在诸侯国动不动方圆数百里,甚至数千里,兵力非常强大,这样时间长了就容易造反,如七国之乱。他向汉武帝建议,诸侯王少则十几个儿子,多则几十个儿子,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再分给孙子,每个儿子有自己的封地,这样大诸侯国分成中诸侯国,中诸侯国变成小诸侯国。这样就解决了诸侯国造反的问题。这也成了主父偃最有名的对策。但是有一点,主父偃越聪明,越有才干,公孙弘越是恨他,越要杀他。这就像坐公交车,再未上车之前,都希望机会均等,大家都想抢上第一班车。一旦上了车,看到车门口挤的人,想法就不一样了,就盼着早一点关门,早一点关门,自己早一点到。这就是车上与车下两种不同的位置,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立场。车上的既得利益者总想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这就是人性的自私和偏狭。而公孙弘现在已经坐上东方快车,如果此时主父偃上了东方快车,车上的谋杀案谁杀谁还说不定。正在公孙弘谋划怎么杀主父偃时,齐厉王因为乱伦事件被主父偃调查时自杀,给了公孙弘机会。那么公孙弘为什么会在意一个区区的主父偃呢。我们看看两个人的简历。当时公孙弘论资历,论官位,论声望都比主父偃强。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分化大臣的权利,加强君主集权实行内外朝,公孙弘作为三公之一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属于外朝,而主父偃为侍中属于内朝,汉武帝与内朝商量国家大事,然后在交给外朝大臣去执行。所以,公孙弘虽然资历、官位、声望都比主父偃高,但主父偃的权利却很大,他参与决策,而公孙弘只是执行者。这就是公孙弘一定要杀主父偃的原因。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保护主父偃了,他是皇帝生杀大全在他手上,他可以杀也可以不杀。难道一代明主就没有自己的主见吗。这得说道齐厉王之死,齐厉王在主父偃的审讯下自杀,在当时各诸侯国反响非常大,诸侯国纷纷动荡,大家都害怕被汉武帝除掉。这就造成一种势力,这时的汉武帝不是考虑该不该杀主父偃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杀,所以,主父偃的头只能被皇帝借走了。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借人头的事太多了,唐玄宗杀杨贵妃就是一例。皇帝要借你的头你不得不借。你也不可能不借。主父偃最大的贡献就是献出了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问题,而最后主父偃之死也是死在诸侯王问题上。可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乘又相悖。至于主父偃是不是小人,该不该杀,这件事即难回答也好回答,主父偃确实是小人,那么公孙弘就不是小人吗,再说武帝一朝小人又何止主父偃一人啊,小人其实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并不一定就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我们很难说主父偃是小人,就一定该杀。

主父偃大半生受穷受苦,北漂40多年非常可怜,他从齐地跑到北边的燕国、赵国、中山,谁都不喜欢他,谁也不待见他,谁都欺负她,所以他认为自己受苦太多了,一旦得志他就太张狂了。即使因为自己的张狂被————杀,他也在所不惜。然而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只要你在路上,你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剂,他能够点燃你幸福的华彩,但也能加速你生命的衰败。所以人应该有一些节制。主父偃就是毫无节制最后死的很惨。

公孙弘在主父偃的死中,加了关键的砝码。在汉武帝朝十三任丞相中,公孙弘是唯一一个善始善终的,那么公孙弘有什么本领呢,他又高明在哪呢?公孙弘最大的本领两个字“固宠”。他能够保住汉武帝对他的宠幸。我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句话说错立马就是死罪。公孙弘能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举个例子,在公孙弘死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两个人先后叛乱。当这个叛乱发生时,其实与公孙弘关系不大,公孙弘因病在家养病,而公孙弘想的却很多,他在病床上哆嗦写下奏章,第一,辞官,第二,让有能耐的人接替丞相的位置。奏表上去以后,汉武帝非常感动,不但没有让他辞官,还给了他很多奖赏,安心养病。这下公孙弘就彻底放心了。我们说公孙弘难道真的想辞官吗?其实不然,这是他的一种姿态,能做到这样是非常不容易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82449.html

更多阅读

汉献帝伏皇后之死 汉献帝之死

汉献帝与伏皇后是姑表亲,汉献帝十岁时就结为夫妻。伏皇后应比汉献帝大几岁,汉献帝登基时就没了父母及兄弟姐妹。初平元(190年),董卓将其掳至长安,作为姑父的伏完一家随至长安。其女伏寿嫁给汉献帝有照顾汉献帝生活起居之功效,因是姑表亲的

转载 颜回之死 颜回是怎么死的

原文地址:颜回之死作者:罗素罗马2008颜回,又叫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空前绝后的高徒。《论语》谈到颜回近20处,出镜率不是最高的,但比较高。其中涉及颜回之死有4处,而且并排着以“颜渊死”开头,气氛凝重,足见颜回之死是件大事。如果把颜

关于许攸之死多版 许攸是被谁杀死的

许攸之死(高估版)许褚砍了许攸脑袋,却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一条性命,等同蝼蚁!三国许攸之死,与其说暴露了文人的狂妄,不如说暴露了文人的愚蠢。他们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高估了主人——许攸之死高估曹操、过度“撒娇”人言许攸死

声明:《主父偃之死 汉文帝是传位》为网友往事随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