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转

刘向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转)


刘向信,1955年生,山东滨州人,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历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经济学院院长,2005年10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99年,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和山东科技大学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刘向信与山东科技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年,高校超常规扩大招生、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省部(市)重点共建知名大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等,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鲁政发〔1999〕106号《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38条”),提出了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成为我省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学校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组建成立了“山东科技大学”,成为文件直接的受益者;而文件的起草者,正是时隔6年之后成为学校新一任掌舵人的刘向信教授。

崇尚“进取、淡泊、善良”

刚到“知天命之年”的刘向信,5岁进入学堂开始读书,聪明早慧的他那时就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乐趣,书中有一个奇妙的世界。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5年的民办教师,从小学、初中教到高中,从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到物理、化学、生理,都一一涉猎,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拜;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不知疲倦地读书学习,4年间,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调到原山东省教委工作,先后担任省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处长,省教育厅副厅长。一路走来,从容淡定地应对了数次挑战。“过去从没想过要当大学校长”的他,2004年1月担任山东经济学院院长;22个月后,他又完成了人生中最快的一次角色转换,就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在外人看来,儒雅清淡的微笑是刘向信经典的表情。其实,接近他的人才知道,他身上的书卷气绝非徒有虚名。作为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知识分子和领导,他深知不管是创新力、选择力还是执行政策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学习力。在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里,只有学习型的领导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2000年,时任教育厅副厅长的刘向信没有满足,他毅然下定决心报考博士。成为博士研究生需要通过统一的英语和专业课入学考试,尤其是英语考试,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大学对官员和普通人考取博士的门槛完全一样高,刘向信考文艺学的博士,需要考英语,完全靠自己。”刘向信的博士生导师谭好哲教授说。为了恶补英语,很长一段时间,他坚持每晚睡觉前都戴着耳机听英语磁带,时间一长,连夫人也习惯了伴着英语入眠。当年,刘向信没有如愿,他不言放弃,又坚持复习一年。2001年他成功考入山东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读博士以后,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沉重的学业,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乐在其中,加上自己精力过人,将二者处理得游刃有余。求学的三年间,他不仅工作成绩斐然,还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博士论文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答辩,如期取得文学博士学位。

时至今日,他仍然保持着学习的刻苦与勤奋。因此无论多么忙,他在睡觉前总得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看书抑或写作。他说读书使他淡泊名利,心境平和,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事时才能把握好做人的准则。他深知做官是一时的,做人是一世的。他尽可能在做官的时候先把人做好。

作为领导,刘向信需要在各种场合中讲话,很多听过他讲话的人打趣地称他的讲话有“驱眠效应”,也就是说,即使你在会场上昏昏欲睡,但是刘向信一开口就让现场气氛融融,大家会立刻精神抖擞,听得津津有味,睡意全无。无论是工作报告还是即席讲话,他总善于用浅白的语言来表述思想和理念。他的讲话既有新意,又富有深刻的内涵,益人神智;既表述得明明白白,生动幽默,又给人以全新的启迪,使听众入耳入脑入心,由衷地爆发出阵阵掌声。譬如,2006年3月21日在面对科大三千多名师生所作的报告《和谐人生漫谈》(2006年6月,这篇报告被山东省高校工委作为学习材料向全省高校转发)中他讲道:

“我把人分为两种:好的和坏的。……好的也分两种,一种是好心有好方法,一种是好心缺方法。坏的也是两种,一种是坏心加手腕,另一种是坏心缺手腕。好心加方法,我们中华民族道德与智慧的代表诸葛亮,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又有超凡的智慧。三国时期,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曹操的魏国600多万,孙权的吴国300多万,刘备的蜀国100多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曹操,取得了许多胜利,体现了高超的治国治军艺术,是高尚的人格和炉火纯青的处事艺术有机结合的典范。

好心缺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讲求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好心得办好事,好心没方法也容易把事情办坏。农村有句话,‘拐着馍馍篮子走不出亲戚来’,本来去给人送礼,但因为说话欠分寸或处理欠周到,结果还落了不是。农村还有句话叫作‘拉一堆磨挨了一顿磨棍’,你看他拉了磨了,卖了力气,大汗小流的,拉得不好还得挨打。有人掉到水里了,你会水下去救他,你不会水就站在那里大声吆喝,‘来人啊,有人掉水了,快来救他呀’。你又不会水,又忙活着下去救人,不是两个人一起拉着手掉进水底去了嘛?”

他把复杂的“人”的问题阐释得如此通俗易懂、如此通透,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智慧。听他的讲话,听者往往能够很有效地从他提出的思想和理念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做人做事的准则。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讲话风格赢得了一批“粉丝”。每次讲话后,都会有听众向刘向信索要讲话稿,而他的很多讲话,纸上列的就是短短几行字的提纲,其中丰富的内容大都是博闻强记的他在现场随手拈来、即兴发挥的结果。如果缺乏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博的学识,这是很难做到的。

凡是接触过刘向信的人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会被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这种魅力来自于他所深受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的濡染。他为人处事崇尚“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善良”。凡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有一副菩萨心肠。“善良地做人、认真地做事、广结善缘、广做善事”是他的准则,无论在哪里任职,刘向信都提倡“树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营造人心思“善”、人心思“进”、人心思“诚”、人心思“爱”的和谐氛围。他说:“‘善’既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行善能使别人快乐,自己升华,环境净化,何乐而不为呢?你善,我善,大家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会家庭更温馨,环境更文明,人际关系更融洽,单位就会和谐有序地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刘向信的菩萨心肠使他自然而然具有一种亲和力。作为一位领导干部,从刘向信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官派头和官架子。和他交往,他自然的亲和力会营造出一个“场”,使人很快融入其中,感到放松、亲切、平等、被关注,愿意敞开心扉。亲和力是一种形之于外、发乎于内的向心力,是一种真挚、平等、稳定的心态。例如刘向信刚来科大担任党委书记不久,有年轻女教师反映人际交往面太窄,请他帮助解决个人问题,也就是让刘书记帮她们找对象。面对这样“私人化”的请求,刘向信立即召集工会有关负责人谈话,请他们为科大的未婚教职工与开发区和周边大学组织联谊活动,使他们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在现今这个时代,年轻人主动要求领导帮助解决终身大事的,实不多见。正是这种可感而不可量的亲和力使她们把刘书记既当作可信的领导,更当作慈祥可亲的长者。

刘向信菩萨心肠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善待包括对家人深沉的爱,对朋友真挚的情,也包括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对身边工作人员的鼓励和信任。刘向信心态平和,为人谦和,很少见他训斥下属,更鲜见他大发雷霆。但在工作中,他的勤政务实和高效的办事效率,不怒自威,赢得下级干部由衷的信赖与尊重。他以自己的学养、谈吐和阅历,民主的作风和体贴入微的关怀,帮助下属在政治上更加进步,事业上快速成长。例如一次有下属向刘向信汇报工作时,谈到科大今年招生形势很好,就说科大一定要保住这个势头,争取霸主地位,一听此语,刘书记微微一笑,说:“霸主这个提法不妥,对于高等学府而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让人觉着有大气,如果是有霸气,人家恐怕是要退避三舍的,再说什么是霸主?春秋五霸、楚霸王项羽不都是霸吗,结果如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的舞台上都只是昙花一现罢了,可见,霸气要不得。”一席话讲罢,令听者头脑清醒,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无论在省教育厅、山东经济学院,还是在科大,几乎所有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觉得,跟着他干一段时间,都感到如沐春风,觉着自己心气儿越来越顺了,看问题的水平提高了,办事的能力增强了。

他关心学生的成长,经常深入学生当中和他们促膝谈心。在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中,他语重心长地讲到:“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像围棋一样,在黑子白子的对弈中慢慢地积累优势,积累胜局。积累知识,积累能力,积累人缘,积累阅历,积累经验,积累成绩,积累人生的必胜之局。”“进取要注意科学发展。我总结为‘六发’,蓄势待发,边蓄边发,蓄发结合,蓄大于发,借势待发,共赢互发。势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距离越大,质量越大,势能越大。我们现在正是蓄积势能的阶段,攒好了本事,天生我才必有用。工作以后要边蓄边发,一边工作一边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充电。蓄发结合,用的和学的大体一致。蓄大于发,争取你的本事比你的工作需要的能力要强,做到大马拉小车。借势待发即善于借力;借船出海,借米下锅,借鸡生蛋,借脑生智。特别是今天,借力发展更为重要。共赢互发,奉行联合共赢战略,在合作团结当中发展……”这些都是他多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一位师者、智者、长者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一位科大的学生听了刘向信的谈话后,深有感慨地在网络BBS上发帖子说:“听刘书记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很庆幸科大来了一位务实、具有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的好书记,这对于一个理工科高校来说多么重要。他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我信赖他、支持他!”

人格魅力是一种吸引力、感召力,刘向信的魅力如春风化雨般,给周遭的人以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影响。

奉行以人为本 倡导和谐人生

宋人胡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踏青云,便弃笔砚。”说的是许多人本来是喜欢读书写作的,可一旦当了官,便与书籍和笔砚疏远了,甚至断绝了来往。但刘向信不是这样,不管是在省教育厅当副厅长,在经济学院当院长还是在科大当党委书记,他都坚持不懈读书写作。政务缠身却笔耕不辍的刘向信,潜心研究,成果颇丰。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迄今他已出版了《高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与研究》、《艺术人才修养》、《家庭学》、《推广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改革》、《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研究》、《中国现代人本主义美育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8部;在《中国高等教育》、《文史哲》、《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这些成果既是他近2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他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维结晶。就学术价值而言,刘向信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的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其内容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观、改革观、管理观、德育观、智育观无不涉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此外,他为省委省政府起草指导全省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见》(鲁政发〔1992〕137号)、《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鲁政发〔1999〕106号)、《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鲁发〔2003〕10号)、《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等,对全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主持完成的教学教研项目更是获奖不少,其中: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评价方案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山东省高师试题库建设”获教育部研究成果一等奖;

“山东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健全三种机制促进学生成才》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二等奖;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六个趋势》、《试论新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增强软实力》分别获山东省高校领导干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他的著作和文章笔法娴熟流畅,亦庄亦谐,可读性极强,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而且内容丰富,读后不仅耐人寻味,更使人受益匪浅。纵观刘向信的这些成果,最核心就是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生”的理念。“以人为本”,他主张以慈善之心予人以体贴入微的关怀,这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具体体现在要求把受教育者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不断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刘向信主持实施了“313”成才工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成才。

“313”成才工程,即“三保一奖三嫁接”,由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嫁接机制三种机制构成。“三保”就是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补助保重点。其核心是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问题。贷款保学费,就是学校向银行提供助学保证金,争取银行向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缴得起学费。助学保饭碗,就是使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得到报酬,保证其基本生活,学校一方面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另一方面增加了助学报酬。补助保重点,就是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提取学费的2%,给予重点帮助。“一奖”即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基础是转变观念。刘向信特别强调要转变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所推崇的“从严教育”,他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他倡导“赏识教育”。赏识本质上是一种激励,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赏识教育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挖掘潜能、重视诚信,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成才。具体实施办法即增加奖学金的力度和奖项、扩大获奖人数比例、四育(德智体美)并举等。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学生四年本科不是犯了大错,基本上能拿到两次奖。这样做的效果用刘向信的话说是:“学生得一份激励,母校留一份温馨,家长多一份体面,就业多一份砝码。”“三嫁接”即嫁接机制。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嫁接,与国内有关高校相关专业之间的嫁接,与国际有关高校相关专业之间的嫁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13”成才工程,兼顾了各个层面学生的利益,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渠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融洽和谐关系的形成。“313”成才工程实施以来,其切实有效性不仅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而且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和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亲自批示全省高校借鉴学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学校提出建设和谐校园。以此为基础,刘向信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和谐人生”的理念。他认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人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众多的和谐人生,就没有和谐单位,也就没有和谐社会,所以说和谐人生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刘向信对什么是“和”有独到的见解:“和”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是事物井然有序、良性发展的状态。“和”是一种哲学,“和”是一种战略,“和”是一种修养,“和”是一种艺术,“和”是一种理想,“和”是一种趋势;“和”是人类对过去互相争斗的反思;“和”是人类最聪明的选择。“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和”能生财。“和”就是要简化、优化、净化人际关系,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追求志同道合。“和”意味着按客观规律办事,意味着优势互补,意味着众志成城。追求“和”的境界,就是要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单位的跨越式发展。

刘向信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来定义“和谐人生”:“和谐人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生是一个过程,人生是一种体验,人生是一场考试。和谐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和谐人生是指大事比较顺利,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较高,全家祥和平安的人生过程。简言之,大事顺利,有点贡献,有吃有穿,全家平安,就算是和谐人生。”从这个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出,和谐人生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和谐人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高比例的和谐人生构成和谐单位、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人生,他提出5个条件:善良、进取、宽容、淡泊、朴实,同时要克服“恶、偏、贪、虚、玩”。

“三宽、三公、三善、六和”,刘向信特别善于用数字来精练其思想和理念,在提出为构建和谐人生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和谐校园”时,他使用3个“三”和一个“六”,即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激活学校的创造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倡导“树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心平气和、家庭祥和、亲爱朋和、政通人和、天感地和、内谐外和”,“六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融洽关系。这种数字描述法使深厚的理念易懂、易记、易解。这又恰好印证了刘向信处处“以人为本”的理念。

原山东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曾繁仁评价说,“向信同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人为善’的生活理念,以及特别重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实践,‘高校管理应该向老师和学生倾斜政策’的教育管理模式,都是一个精神纯洁、境界高尚、责任心强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对人的美学教育、追求艺术化人生生活方式的体现。”

讲求“不知有之”的领导艺术

一提到党委书记,在许多人的心里,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出现“领导”、“严肃”、“古板”等诸如此类的刻板印象,在以庄重著称的中国政坛上,产生这样的直觉确实也无可厚非,但刘向信却是个例外,他不是那种脸谱化的党员干部,而是一个不多见的典型的学者型领导。

作为多年从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领导工作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向信有着自己一套精深独到的领导艺术,并在实际工作中躬行实践。他的领导艺术可以用“不知有之”来概括。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把领导分为四种境界,即“侮之恨之”、“惧之敬之”,“亲而誉之”、“不知有之”。刘向信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惧之敬之”和“亲而誉之”的领导方式较为普遍,尤其后者更应受推崇,但前三种领导方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即在整个领导活动中,仍然是领导者居于领导情境的中心,被领导者完全处于被动和顺从的地位。由于忽视了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领导方式都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和持久的效应。而“不知有之”的领导理念则完全不同,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隐性领导。也就是说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适时地“隐身遁形”,而不是总处于“舞台”的中央,不是处处指挥,而是时时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知有之”领导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形式是不易被观察到的,它体现为一种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为一种微妙的意识和情感互动。这种领导方式好比是“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地不在起着作用。

刘向信“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凸显了制度化管理的主导地位,避免了人治化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他指出:“为政者重点是要抓一种理念、一支队伍、一套制度。理念一致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才能将任务落到实处,事半而功倍;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才能依法治理,防止过于依赖人治的局面。”为此,他从人文的视角和实践的立场,创造性地提出了为政者应做到“三个注意、五个结合”的思想。他说:“为政者有两个难题:一是私心与公权的矛盾,即有私心的人干的需要无私心的事;二是有限和全面的矛盾,即能力有限的人做的需要能力全面的事。为了克服这两个难题,领导干部要加强修养,淡泊名利,讲究决策艺术,减少决策失误,做到‘三个注意、五个结合’:注意不以个人和权力群体的利益为圆心画圆;注意决策符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利益;注意解决少数人乃至个人的合理诉求。把哲学的高度、历史的经验、理工的严谨、文学的想象、实践的与时俱进结合起来,也就是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做到‘三个注意’才能减少和避免当权者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才能消除矛盾营造和谐的局面,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领导者,必须要有哲学的思维,以善于把握本质、鸟瞰全局;历史就是治人与治事,成功的经验要活用到今天,失败的教训要尽可能借鉴;理工科的特点之一是严谨规范,是决策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文学是形象显示思想,可以提高人的悟性和直感能力;实践之树常青,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因应之策也须相应地发生变化。做到了‘五个结合’,就会减少‘有限’和‘无限’的矛盾,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减少失误和偏差。这是优化内部环境、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

具有战略性眼光和前瞻视角、在全国高校首倡“和谐校园”建设的刘向信,来到山东科技大学后,确立了“继往开来,突出重点,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的工作思路和“干事、创业、育人、建章、树风”的10字方针,提出了“广求支持,广结善缘,广求合作,广开财路,广集信息,广泛借力”,“三宽”、“三公”、“三善”、“三家”、“三化”、“六和”的观点。这些理念和措施淡化了领导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把师生员工推向舞台的中心,为大家提供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空,把师生员工当成搏击长空的鹰,而不是随意调控的风筝。这样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工作潜能和创新意识,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切实有效地在学校的决策者和师生员工之间建立起共同向往和共同追求的前景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共创锦绣前程。正是在“不知不觉”中,领导效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收到了富有实效的成果。

“不知有之”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领导方式,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时期的高校领导干部要做挥动令旗、气定神闲、调动千军万马的将军;轻摇羽扇、出谋划策、高招迭出的军师;鼓舌摇唇、情理结合、善于争取人心的说客;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团结单位全体同志的长者;精通教育、深通专业、两方面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专家;胸有大局、居高临下、擅长上下结合的决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楷模。”刘向信生动形象地用“七种人”描述了领导人需要具备的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洞察力、预见力以及品德素养,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深长。

就任伊始,刘向信在山东科技大学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各级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层次和水平:“一是干事。要积极进取想干事,‘在其位,谋其政’,求上进,争作为,不能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更不能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要大胆创新会干事,在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长本事、长才干,有所为;要善抓落实干成事,要有一股韧劲,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谨慎小心不出事,深思熟虑,清正廉洁,努力做到不出乱子,不留后遗症。二是创业。干事属于守成,创业属于开拓,守成不易,开拓更难。在时移事异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不开拓也难于守成。创业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旧到新,从后到前,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奉行奉献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开拓,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是育人。育人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艺术。育人是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根本。各级领导干部要想方设法让部下跟着你长道德、长本事、长素质,努力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建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好的制度和机制可以少受人员的更迭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用规矩成方圆;通过按制度办事减少失误和差错;通过规范运行来提高质量和效率。五是树风。一个学校的教风、学风、干部的作风是学校校风的具体体现。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和谐,提升办学实力,激发学校活力,增加文明魅力。”这五点要求既是对领导者自身素质的要求,有效地使领导从“权力迷恋”中超脱出来,从“事必躬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注重培育被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内在素质,只有被领导者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提高了,才能为开展“不知有之”的领导提供必要条件。

“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严谨认真的求实精神,求同存异的团结精神和令行禁止的忠诚精神”,是刘向信总结的山东科技大学在几十年办学历程中长期积淀和造就而成的灵魂之光。“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五种精神的精辟阐述被公认为是学校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使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在思想、认识和情感方面产生强烈同频共振,成为双方协同行动的纽带。

“不知有之”的领导艺术是刘向信的所思、所讲、所做。正如2005年11月8日其就职典礼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刚同志所肯定的:“向信同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领导工作……他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有较高的政治决策水平,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和高等教育规律比较熟悉,有比较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组织领导能力和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强,考虑问题全面,工作思路清晰,工作创新精神强,尤其在担任山东经济学院院长期间,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院行政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使经济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在加快提升学院内涵发展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得到了学校教职工的广泛赞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知有之”的领导艺术体现了领导者驾驭领导工作的高超才能,是领导者学识、经验、智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不知有之”的领导方式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是无形的,然而却是最有效的。这种领导方式看似“无为”,实则“无所不为”,它需要领导者具备大智慧、大眼界、大心胸和大谋略。刘向信讲求的“不知有之”的领导艺术强化了“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为开展“艺术化”领导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地努力着,实践着,发挥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

“他(刘向信)的高尚的品德、民主的作风、亲民的品格和高雅的情趣,好比春风化雨,点点滴滴,却给我们产生了终生积极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准则震撼着我们的灵魂。虽然他离开了经济学院,但他的面容、谈吐、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我们真诚的爱护在我们的心中、脑海里、灵魂深处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他从不索求报答。他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真正含义。”这是山东经济学院教职员工在刘向信卸任院长一职前往山东科技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时的共同心声。尽管来科大只有短短的10个月时间,科大人已深切地感受到这位学校领军的主将——能谋善断、精明强干、学识广博、心胸坦荡、公正练达的党委书记,不仅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自如地运用权力影响,很好地强班子、带队伍、促创新、谋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才服人,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质的非权力影响力去凝心聚力,带领科大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0730.html

更多阅读

刘向京爆料前女友 刘向京个人资料

刘向京提出敏感话题,引得爆笑全场问题是………………>邵:这个问题你好像和我说过,但好像答案不同吧>刘:是吗?不能够啊,让我想想啊!

英文应用文 申请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英语应用文】申请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佳中Directions:Write a letter to Professor Eric,chairman of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faeromechanics, to ask for thepermiss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meeting.

支付宝向另一个支付宝转帐 支付宝转账

支付宝向另一个支付宝转帐——简介支付宝如何转账到对方的支付宝账户,或者你有两个支付宝帐号,需要在两个帐号间转帐,这个过程很简单。支付宝向另一个支付宝转帐——方法/步骤支付宝向另一个支付宝转帐 1、

声明:《刘向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转》为网友半岛弥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