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战》与上甘岭 秦基伟与上甘岭战役

对于一场战争,交手双方的结局是输或者赢;但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每一场战斗的结局却都是生或者死——要么倒下去,要么活下去。

促使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有两个:一是长久以来看了太多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不低于15部专著)和文章(各类军事杂志及网络约200多篇),一直有写篇东西表达想法的夙愿;二是假期刚刚看了韩国的朝战影片《高地战》,让我联想起了上甘岭,只是人家对内战的反思之烈、对人性的拷问之深,都对我触动极大。

近年来,韩国拍出了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影片,其中尤以《太极旗飘扬》和《高地战》这两部片子堪属经典!剧情不再赘述,但能称其为经典,盖因其主题立足人性,内涵直指人心。

一、战争的肇始

什么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激化、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无非是利益与权力之争。既然政治的本质是斗争,在谈判桌上无法用纵横捭阖解决时,文斗变武斗则是必然。

战争何来?战争之肇始绝对与人民大众无关(老百姓充其量打个群架),只与国与国(或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权力阶层、统治阶层有关,甚至只与极个别政治强人、战争狂人有关。

细判:古往今来的无数战争之肇始,哪有正义可言?!“落后就要挨打,强大必然打人”绝对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恃强凌弱是人的劣性根之一,无论是无知的孩童,还是成熟的国家,皆如此。国家或民族之间的争端,都是由那些强大或自认为的强大的一方挑起。

细想:欲战之初,哪一个侵略者或挑事者不都是以民族大义或国家安危的立场去鼓舞士气?!细看:战尘落定、胜负分明(哪怕是阶段性)之后,哪一个胜利者不都是给自己披上加厚的“正义外衣”?!中国人发明的成王败寇一词,放之宇宙而皆准。

这世界上没有战争是因正义而起,除却在本国(本族)领土上抵御异国(异族)的入侵之外,其他的一切所谓“正义之战”都是扯淡,无非是牵扯和代表了更多人的利益、更强者的意志罢了。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伯克。

二、朝战的性质

朝鲜战争怎么打响的?美国入侵朝鲜、进而觊觎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我们被误导了几十年之后,在信息越来越难以被控制之后,朝鲜战争的真相早已大白天下:金日成自以为有斯大林和毛泽东撑腰(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族的三个精锐师都携带装备编入了朝鲜人民军),想放手一搏迅速统治朝鲜半岛(打着统一祖国、解救南朝鲜人民的旗号);金日成集团打破既定秩序、突袭南韩,即将灭韩之际,美国为了维护秩序和自身利益打残了金日成;在朝鲜快改姓的时候,毛泽东权衡利弊、挥军入朝……

朝鲜战争就是一场牵扯了两大政治阵营、掺杂了很多利益方的邪恶战争。对朝鲜半岛而言,这更是一场同民族之间的内部浩劫。

十几亿中国人曾被这样教育:我们是去抗击美帝的侵略,朝鲜和我们一衣带水、唇亡齿寒,我们不去、美帝就会打过来;三百万中国军人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跨过了鸭绿江,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回来,到今天我们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曾认为我们光荣的打败了世界第一强国,让他们哀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但实际上,这是人家美军在全面占有战场优势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大狂麦克阿瑟真的打进中国,当时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五星上将奥玛尔·布莱德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的:“假如因为朝鲜战争,我们就打入中国和中共全面开战的话,那么我们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人家美国国家档案馆都解密了。断章取义、去精取粗真是中国人的强项。

你说这里面所有的参战方能用是否正义去评价吗?毫无正义可言。挑起事端突破既定边界的朝鲜最可恶,默许并背后支持金日成的中俄也非善类,中国“志愿军”连棉衣都不够穿只能披着“正义的外衣”进朝……当然了,唯有韩国李承晚集团冤一些,突然被朝鲜搞了一下,差点OVER。

若说相对正义,会是谁呢?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朝战纪念碑上,有这样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无语。

是谁欺骗了历史?是谁杜撰了谎言?

三、朝战的代价

中美朝韩四个最主要的交战方,经过3年血战,三八线还是那条三八线,多搭上的,是几百万普通士兵和老百姓的殒命。

这场战争谁赢了?中国、朝鲜?打了3年,还是原来那块地。美国、韩国?正当防卫而已,没有过界。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惨烈的战争让躲在背后的苏联和日本沾了大光——一个给中朝卖军火,一个给美韩搞后勤,尤其是日本发了个大财!

政治领袖们纷纷在演讲台上展示雄才伟略,军事将领们在指挥所的地图上挥斥方遒,而普通的士兵们则在地狱般的战场上赴汤蹈火。

在华盛顿朝战纪念碑旁边的石块上,还刻着参与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的伤亡记载:阵亡:美军54246(其中战地阵亡36574人),联合国军628833;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92970;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军1064453。其中联合国军的主体是韩军。作为一个信息公开的民主国家,我相信美国的数据,更钦佩美国能够将所有的数字都统计到个位数。无论这些数据准确到什么程度,起码这表现出对士兵、对生命的尊重!

先说明,当仅仅是朝、韩单打时,双方军队总伤亡不超过20万人,伤亡人数的真正剧增,恰是在中、美参战之后。

志愿军到底伤亡了多少?这是个讳莫如深的数字。只有一个关于志愿军的数字是公开并被多方确定的:中国志愿军被俘2.08万人。这个数字之所以公开,概因为这是停火谈判时的核心焦点之一。

综合中国的各方面数据如下: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志愿军伤亡总数约39万余人;牺牲数字未单报;2、解放军卫生勤务部统计数据:志愿军战斗和事故直接亡约11.8万人,负伤38.3万人;伤后及患病不治亡约3.48万;则总牺牲约15.28万人;3、2000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据不完全统计,朝战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注意:解放军报一方面提到“不完全统计”,一方面把阵亡人数精确到了个位数);4、辽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公开的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人数为:183108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单省算,山东省以19685名烈士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四川的30789名……这是我们的数据。当年解放军的头等精锐部队“济南第一团”在朝鲜伤亡惨重,参战时间很短便失去了战斗力。

外部的数据是这样:1、美军最早公布的战果:毙伤俘虏中朝军队142-150万人,其中包括92万中国军队;其中,中朝战俘的总数就约12万人;2、美国多部军事专著分析称:中国军队直接阵亡人数约在22-25万人,另鉴于中国的医疗救护能力,伤后、病后、冻伤不治人数约在25-30万人;但总计死亡人数应在50万左右(美方的统计来源于战场直接清查、火力杀伤评估、情报截获破译、战俘审讯摸底等);3、苏联国家档案馆曾解密文件:朝鲜战争结束时,苏联军方顾问曾估计中国军人死亡总数在100万人……

朝鲜属于高寒地区,在非战斗减员中,因冻致伤、致死给志愿军造成了重大损失,中央党史出版社《开国第一战》一书中披露志愿军9兵团长津湖伏击战的损失:“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及冻伤不治达4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一书中亦有提及)”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志愿军战士不是倒在美军的炮火之下,而是倒在朝鲜无情的风刀雪剑之中。

就伤亡人数对比,曾参战的、原北京军区副司令汪洋曾说:“美军伤的多,死得少;而志愿军牺牲的多,受伤的少。原因是美军重武器多,命中后,很少受伤,大都致命,加上志愿军后勤不行,医疗条件差,因此志愿军死亡率高。而志愿军使用轻武器多,命中后,敌人一般受伤率高,死亡率少。加上美军具备强大的医疗条件和交通工具,因此美军被救活的概率高。”

准确数字无从考证,不猜了。平,是惨平;胜,也是惨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只可惜相当一部分战死他乡的中国战士连“马革裹尸”这样的身后对待都没有得到,遗尸在朝鲜的高山荒野之中。

誓扫敌阵不顾身,百万将士丧边尘。可怜无定他乡骨,恰是铁血中华人。

对了,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大卫·哈伯斯塔姆著,强烈建议大家去读)一书中,最后一章这样写道:“这首先是毛泽东的个人胜利。在所有人都犹豫不决,担心这个刚夺取政权仍出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可能会遭遇失败的时候,毛泽东义无反顾的决定出兵。毛泽东卓有远见地预料到,在朝鲜战争赢得一席之地将会使新中国在国际和国内政治方面有所收获。虽然这场战争确实比他们想象的更残忍,虽然美国人凭借强大武器表现出超乎他们预料的战斗力,给志愿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毛泽东可以接受这些。他能容忍以鲜血作为革命的代价,以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因为他领导的国家就是一个物质匮乏而人口庞大的国家。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允许他利用牺牲生命去赢取国家荣誉。当周围的人还在犹豫徘徊之时,他却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中共领导层中,毛泽东不是唯一认识到人口优势的人,但他却是更有决心作出这种牺牲的一个人。

三年血战,胜负只在领袖胸中。

四、电影的本质

说了半天,终于谈回电影了。

先说人性。就如很多作家说过的:古往今来所有的小说,说到底就是对人性的描摹、拷问、批判、重塑。电影其实也一样,其实就是带着影像和声音的小说。

亦有很多位战争片导演说过:基于人性的角度,好的战争影片,一定是反战的。的确,是否反战、是否接近人性,这是一部战争电影优与劣最基本的评定标准。

在战争影片中,最难拍的一种就是关于自己国家内战的电影,而内战电影中最最难拍的就是还没有决出胜负、最终定局的哪一种——比如朝鲜战争。起码我是这样认为。

内战,是一个民族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永远无法抚平的疼痛。因为最痛的伤疤一定是自己人给自己留下的。如何反思、如何看待、如何评定内战,能够看出一个民族的前途。反思内战,最关键的有两点:第一是抛弃政治、客观定性;第二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反思、去批判战争。

看完《高地战》,你能够感受到整部电影不是站位韩国一方,而是站在整个朝鲜民族的位置上去看那场战争。韩国电影没有刻意的去歪曲丑化朝鲜军队,甚至在影片的开始还通过朝鲜军官训斥韩军战俘的话去表达朝方军人对整个国家的热爱:“等战争结束,祖国真正需要的就是你们,回故乡安静的躲着;等战争结束,再站出来建设祖国吧;在解放之后的祖国见面吧”。是的,也许在战争之初,朝鲜军队里的每一个士兵都是抱着“解放南韩、统一祖国”的信念去战斗。

这位韩国导演真的值得尊敬,首先,他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这场自己民族内部的战争,其次,电影里所有的人都是“真人”,不是只有信仰、没有血肉的假人。他用一个一个普通士兵的死亡来追问这场战争的意义,当经历了遥遥无期、极端残酷的战斗之后,所谓的信仰、所谓的胜利对这些普通士兵、普通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就如秀赫说的:“战争中的胜利是活下来,我们不是跟敌人战斗,是跟战争战斗。”“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真正的战场是人间地狱,交战各方的任何一个士兵最大的希望就是停战、活下去

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反观中国这些年拍出来的内战(解放战争)电影基本都没有人性,因为主观定位过于清晰,在那些垃圾电影里,你只能感觉到“国民党反动派那些敌人都该死、都该杀,解放军都是好人、共军杀国军是对的”。这种带有浓厚意识形态性、政治性、阶级斗争性的战争电影,不仅不是反战型,而且是属于“好战型”!从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内战,其实是一场无是无非的、两党之间的统治权争夺战。

很搞笑的是,直到现在,中国的某些体制内的军事专家们,谈起朝战时期的韩国军队,居然还是用“伪8师、伪9师”这样的称谓,人家是一个主权国家正儿八经的韩国国防军,有些人却拿中国抗战时期称呼伪军的口吻谈人家。又可笑,又可耻。

打过内战的国家很多,但能拍出有关内战好电影的,似乎只有美、韩。这两个国家的一致的特点就是:高度民主,言论自由。

五、上甘岭之争

《高地战》里除了南北士兵互通的小部分情节是编造的,核心情节与历史事实高度吻合。片中的高地,映射的几乎就是上甘岭。

上甘岭,原本只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但因为一场“著名战役”的发生,在无数中国人的心里就是一个英雄之地、光荣之地,在50岁以上的中国人里,这是个最具知名度的外国地名。

本小节的标题“上甘岭之争”,“争”字的意思并非争夺,而是争议。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通过中国多年的教育宣传扩散、以及通过出国者的传播之后,在国外,尤其是美、韩两国军事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背后,确实迷雾重重,令人难窥真相。

要真实客观反映一场战斗或战役,必须第一时间获取相关战况资讯,但这种可能很难存在,交战双方基于自身立场在战后公布的数据往往是夸大战果、隐瞒战损,战败一方或战损较大一方为了隐瞒失败则会变本加厉。

上甘岭之战最大的争议就在于:中国方面如此强势宣传的重大战役,在美国的军史中竟然没有具体记录。美国军史的记录详细程度超出普通人的想象,稍微正规的一次战斗,不仅有战前计划,而且战后都会立刻形成详尽的作战报告,不仅得有以分钟为时间节点的战况描述、敌我战损分析,更得有准确的数据图表统计、各类图片备注。

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在美军军史里,确实无法找到。在今日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或狙击岭战斗)”的记录。对于信息高度公开的美国,这绝对不能用“打了败仗不公开”来解释。

后来我查阅了大量的各类文献(如《汉江血——出兵朝鲜纪实》、中文版的美国陆军官方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韩国的《韩国战争史》、《白善烨将军韩国战争回忆录》等),综合了各方面资料之后,基本对此战理出个大概的头绪:1952年9月,美军提交了代号“摊牌”的作战计划,动用1个营(临战前追加为2个营),用5天时间、200人伤亡的代价攻取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在实战中,夺取两高地之后,美军实际阵亡人数达到了365人,美军认为此战得不偿失故而撤出战斗,由韩军完全接替(美军的撤出还曾引发韩军的的强烈不满);在后续的山头拉锯战中,除去美军的火力支援外,整个上甘岭基本就是中韩两国军队在直接交手了。

在《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范弗里特(美第8集团军司令)预计以200人为代价,可在5天内实现目标。但第10军从10月14日发起进攻,在共产党猛烈抵抗下苦战了好多个星期,使美国和南朝鲜付出了9000人的代价,共产党死伤达1.9万人之多”。这9000人指的是伤亡总数,且基本都是韩军。另在近年出版的《白善烨将军韩国战争回忆录》中还有这样一段:“关于狙击岭战斗……他们的牺牲人数高达我军的两倍……”两相参照可以推断出,他们的数据漏洞不大;在美军损失几百人退出之后,志愿军即使和韩军也打得非常艰难,伤亡巨大。我能查到的上甘岭我军伤亡数字为:伤6691人,亡4838人,总伤亡11529。

也许就是因为美军对上甘岭的战略要求不高、兵力投入微小、基本为火力参与,故而对其基本无所记叙。国外亦有很多军史专家认为:中国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

笔者曾先后求助过多位赴美留学的朋友,他们带回来的消息基本与网上的质疑和笔者汇集的正式出版的书籍内容推理相同。在此建议:第一、不能光看国内“报告文学”式的战争记录,关键得查找公开的、正式的军史资料,那些大陆原版作者出版的朝鲜战争书籍就不用再看了,内容近乎统一编排的;第二、如果有条件,自己去也好,委托朋友查证、询问也好,去国外图书馆了解下人家公开的战争档案和军史文件;英文水平高的,可以登录国外的军事网站浏览。

另外,我军军风中最不好的一点就是:隐瞒损失,浮报战果。如果你真是一个资深的军事爱好者,一定会发现:这是我军自“八路军”以来就始终没有根除的一个大弊病,每次作战之后,都会迅速报出歼敌成果,但对自己的伤亡情况却秘而不宣、从不主动发布,甚至时隔多年亦没个准确说法。上甘岭的战果与损失,亦无法排此嫌疑。

朝鲜战争中、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的真实伤亡情况,到现在我们还只能到处搜刮数据、仔细比对,有哪个权威部门能出来公开下么?!

六、士兵的命运

《高地战》与上甘岭 秦基伟与上甘岭战役

士兵从走上战场那一刻起,只有两种行为:要么杀人,要么被杀。电影里,为了一个光秃秃的高地,朝韩士兵打来打去。但残酷的现实确实如此。

朝鲜战争从1951年6月就基本进入了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这属于持久战和消耗战,谁都不可能快速搞掂对手。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各方的政治需要,中朝和美韩自1951年7月10日就开始了停战谈判。此后两年多,双方都是战略上总体防御、战术上局部进攻,李奇微更是提出了“绞肉机”战术,与志愿军频繁接战、反复拉锯,力求最大化杀伤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双方就这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边打边谈。

越到后期,越是出现了一些无谓的争夺战。最贴近现实的就是那“12个小时的最后一战”,在《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里(百度百科有中文全文),有与电影中彻底相同的条款章节:“第二条停火与停战的具体安排 十二、敌对双方司令官命令并保证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军的一切部队与人员,完全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此项敌对行为的完全停止自本停战协定签字后十二小时起生效(本停战协定其余各项规定的生效日期与时间见本停战协定第六十三款。)……第五条附则 六十三、除第十二款外,本停战协定的一切规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二十二时生效。”

看明白这条款什么意思了吗?这意思就是:签约之后12小时内并不完全停火,想怎么打就怎么打,12小时之后的实际控制范围就是未来边界。

斯大林曾说: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百万人是个数字。在某些政治领袖眼里,士兵如同没有生命的筹码,如同随意发射的子弹。《高地战》中,朝韩那些本以为劫后余生的战士,在短暂庆幸之后再次步入人间炼狱,步入他们生命中最后的12个小时。

一位叫“高亚雄”的战地记者回忆过这些关于上甘岭的话:“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战士们经常在坑道里说——活到20岁就够本了!可见伤亡有多大!像黄继光那个连队,就打得剩了5个人。炮弹一来,一下子几个连队就没了(一个连队编制约200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把上甘岭塑造为光荣战役,时任“战役指挥员”的志愿军15军军长的秦基伟将军在1998年登上了国防部部长的位置,一定有上甘岭的功劳。

无论《太极旗飘扬》还是《高地战》,韩国电影中每每出现志愿军,都是集团冲锋,人海战术被形象演绎。申日荣:“他们的人数,比我们手中的子弹还多”。这是对志愿军的客观评价。

如果你愿意去查,你会发现,国外所有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里都会提到志愿军的人海战术,以及战后中国士兵尸横遍野的场景。朝鲜战争中,无数志愿军战士牺牲之惨烈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很多美军朝战老兵的回忆录(美国的图书馆里有很多)里都有类似的片段:“中国兵象潮水一样涌来,我根本不需要瞄准,只要扣动扳机就可以打死成片的中国兵……这场战斗仅□□就打死了不下50个中国兵”、“我们已经惧怕和中共军队作战,这是一群不吝惜死亡的人……”、“漫山遍野都是中国人的尸体,这简直不是作战,而是屠杀;这里变成了一个中国士兵的巨大露天墓地……”。砥平里战役之后,一个美军连长形容战场的惨状:“战场上覆盖着中国人的肉酱。”还有“原州炮击”……够了够了,无法再用语言描述……

落后的军队,自然会用人命优势去抵消发达军队的装备优势。人海战术,这恐怕是人类战争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之后,最不是战术的战术!最邪恶、最无耻、最没有人性的战术!!!

《高地战》里那些最后一战前哭泣的士兵,与当年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何尝不是如此,在当时的作战部队里,在了解到前线作战的惨烈之后,很多人都把鸭绿江叫做鬼门关。很多战死的志愿军战士明知前进是个死,但是,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死,还应该怎么活。当然,也有些人为了能够活下来,自伤、投降……。但不管怎么说,中国战士依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人!如同美国将领常常感慨的:“如果这样的士兵掌握和我们同样的技术装备将会怎么样?!

朝鲜战争让世界领教了中国士兵的意志力和战斗力,被信仰支持的战士们慷慨赴死、义无反顾,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朝鲜的土地,他们的精神赢得了所有军人的敬佩——尤其是最强对手美军的尊敬!很多时候,美军的指挥官甚至认为中国士兵是集体服用了某种药物,才会那样不顾伤亡的疯狂冲锋。在大部分的阵地战、阻击战中,志愿军战士都会战斗到最后一人,与敌人同归于尽近乎为战场常态。

朝鲜战争,中国用落后美国30年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同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作战,美军的火力之强大、保障之及时,已经彻底超出了中国军事指挥员的认知边界,例如志愿军打下了美陆战队的阵地,根本连一具尸体都看不到,都已空运完毕。中国战士在朝鲜吃不饱、穿不暖、正常存活都不容易,冲锋赴死之前最后的晚餐只是一个冰透的土豆,甚至还出现了整个建制连队的战士因冻牺牲的极端案例……

朝鲜战争对于中国战士,那是真正在地狱中战斗,真正是在“和战争战斗”。

只要人类存在,战争永不终结。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机会已经一去不返,再英勇的血肉之躯也无法战胜高科技的精确制导,在继续鼓舞士兵的战斗精神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发展经济和科技,国不自强外邦欺,像日本、印度之类的鸟国,收拾他们、收复失地只是早晚的问题。在枪声响起的时候战争的胜负已经定局,所以,在我们真的强大起来之前,在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灭掉对手之前,该忍的时候还得忍。

朝鲜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继二战之后发生的参战国家和人数最多的战争,是一场两大政治阵营之间的节点性对决,而且时至今日战争只是处在停战状态,仍未结束。尤其今年朝鲜那帮疯子还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定,逆天者,天必诛之。

非常欣赏《高地战》这部不掺杂意识形态的电影,非常欣赏导演是站在普通人、而非统治阶层的角度去反思战争。触及人性,这是拍出好电影的源头;创作自由,这是拍出经典内战电影的土壤。

今年是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此文献给把鲜血洒在朝鲜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最可爱的人,万岁!!

后记:在我所有的长辈中,唯有四姨爷爷(我奶奶一个妹妹的丈夫)曾经作为汽车兵去过朝鲜,曾被美军飞机轰炸负伤,但基本上完整(四肢健全)归来,但性格大变。极少与人交往,亦无战友往来。听四姨奶奶说是爷爷的战友都“没人”了,她好几次听爷爷喝了酒说“全连还囫囵个的就剩下俩整人”。直到逝世都极少与人谈起在朝鲜的事情,除了一张汽车连的合影摆在案头,复员时从部队带回来的东西全都锁在箱底不示于人。

参考书目:

《朝鲜战争》王树增 版

《开国第一战》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战俘手记》 张泽石(志愿军战俘出书第一人)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Halberstam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约翰•托兰(JohnToland)

《黑雪——出兵朝鲜纪实》;《汉江血——出兵朝鲜纪实》 叶雨蒙

《在志愿军总部的日子里》 杜平 著

《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杨迪 著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韩国战争史》

《白善烨将军韩国战争回忆录》;《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白善烨 著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日本人眼里的朝鲜战争》(日)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

《朝鲜战争回忆录》洪学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0495.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电视剧《绝战》演员表、图片和宣传片 绝战 电视剧

2012年出品的电视剧《绝战》,又名:《绝战桂林》,正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映,编剧:肖森、赵海晓(改编),导演:马鲁剑。全剧从1944年,日本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豫湘桂战役,危及我陪都重庆和西南大后方安全的背景开始。日军制定了“响尾蛇行动

《高海拔之恋2》《逆战》的票房是多少 逆战票房为何这么低

3D《星战》前景黯淡政治人物传记片一贯遇冷无论是老作翻新的《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港译《星球大战前传I魅影危机3D》),或者是政治题材的《昂山素季》(港译《昂山素姬》),均表现低迷,前者是卢卡斯承接3D热浪,将史上最重要科幻片之一

《出师表》与《陈情表》比较阅读 陈情表阅读训练

《出师表》与《陈情表》比较阅读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的一种文书。自古以来,以《出师表》与《陈情表》最为后人称道。文以厚德载物,以实情动人。这两篇表之所以铭传后世,很大原因就是这个“情”字。所谓以词达意,以语传情,两篇文

比较《史记》与《读》中孟尝君形象 孟尝君养士阅读答案

朝阳外国语学校自主阅读论文论文题目比较《史记》与《读<</SPAN>孟尝君传>》中孟尝君形象学生:黄田依指导教师:王涛班级:高二6班学科方向:《史记》研究2013年1月2日摘要孟尝君作为一位乱世豪杰,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多面的

声明:《《高地战》与上甘岭 秦基伟与上甘岭战役》为网友一朵向阳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