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川芎

白术是一味非常常用的药物。既能健脾化湿,又能生津液、止渴、除脾胃热(张元素)。因此首先需要探讨一下它的性质到底是干燥还是湿润。
白术 川芎
大量的白术能治疗便秘已被公认,这是因为生白术含有汁液较多,可以帮助大便排出,而且据说生白术如果炒透一斤会损耗好几两,药商一般仅仅把皮炒黄,这也说明白术比较“湿润”,俨然一味“滋阴”药。可是如果真遇到脾胃阴虚的病人,恐怕没有人会用白术滋阴,一般都用沙参、麦冬、山药等药物。因为白术虽然汁液较多,却还不离燥性,祛湿仍然是其基本作用。那么张元素说的生津止渴,除脾胃热应怎样理解呢?这是他只说出了结果,而省略了中间的分析过程。我们看到这些结果就应该思考其所以然,古人对这一矛盾已经进行过分析,《本草备要》:“既燥湿又生津何也?汪机曰: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矣”。这是讲白术能除湿以恢复脾的功能,再由脾生津。在此我还想补充另一种解释: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家庭中的下水道不通畅的时候,这家人肯定开水龙头用水的次数就少了,因为知道大量废水排不出去会给生活增添不少麻烦。人体也是这样,之所以生湿就是因为机体的“下水”系统运行不好了,这时人体为了避免污水带来的麻烦,本能的就会节约用水,尽量少开水龙头,自然供人体利用的清水也就少了,用白术除湿把机体的排废水系统修复后,机体就可以放心用水了,自然不会感到缺水。可见生津其实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用生地、麦冬、山药、花粉等药物,这是补充的水源,是水库等供水系统中没有水时用的方法;第二种情况也就是《本草备要》中论述的,白术健脾,脾健而津生,这其实是提供的运水的动力,好比水库中不缺水,而各个家庭中却得不到水,需要增加运水的动力;第三种情况就是水库中有充足的水源,供水动力也正常,但由于下水道不通畅,人们还是不敢放开用水。我们可以把第一种情况叫做“干渴”,后两种情况叫做“湿渴”。“湿渴”是白术的适应症。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白术是体阴而用阳。《本草述钩元》有两句话概括的最好:“白术于坤顺之体,具乾健之用”。白术可以治疗便秘,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它含汁液较多,在补充液体的同时还要用其健运之性,以便为肠道提供动力,而不只是向肠道注入一杯静态的水,如果那样的话,就不如用增液汤了,还用白术干什么。所以说这味药的妙处就在于它具备了乾坤二性。当然,物莫能两大。既然占了两性,就不可能太专,论坤贞之性,它比不了地黄、山药;论乾健之性,它比不了苍术、厚朴。正是因为它“比不了”,才造成了它比较“中和”的特性。既能合于脾,又能合于胃。山药地黄可以滋脾阴,不能健胃阳;苍术厚朴可以健胃阳,不能滋脾阴。白术可以两者兼顾。所以《本草通玄》认为:“得中宫冲和之气,故补脾胃之药,无出其右者。”白术真可谓得一“中”字。这个“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位置上,它补中焦脾胃,二是指阴阳属性适中,无过分的偏性。
调理中焦有两个常用的方子,一是理中丸,一是小建中汤,我们来体会这两个方的名字。建应该有建立建设的意思,所以用饴糖这样纯补的药物为君(因大小建中汤仅饴糖为共同药物),所以小建中汤应该是比较静的;理字本义是玉的纹理,但在理中丸这里显然不是这种意思,而应该是治理的意思,这种治理整理的字义在古代是有的,如“对镜理红妆”。所以理中丸相对小建中汤来说是偏动的,应该看重它调理中焦气机升降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看中它温补中焦的功能,如果那样就叫温中丸了。彭子益先生把理中丸作为运中轴的方子是很有见地的。既然要运转,为什么却偏偏选了一些看似不太灵动的药物呢?车轮的转动有个特点:中轴转动慢,需要的力度大;外周转动快,需要的力度小(当然这里的快慢是指线速度)。理中丸要运转的是中轴,所以要选用这些力大而迟缓的药物,有些类似于牛。如果是运转外周,就会选力小而迅速的药物,类似于马。有的医家说腹胀的病人慎用白术,有可能加重腹胀,既然白术能运转为什么又加重腹胀呢?可能就因为它速度慢,救不了急。所以六君子汤有加香砂的用法。香砂可以快速清除容易清除的障碍,让人在短时间内觉得食欲增强,胀满减轻,但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矛盾,中焦一些陈年的沉积,它们运转不动。除掉这些陈积还是要靠白术、干姜、人参这些王道的药物。姜朮与香砂的区别就象儒家与法家的区别,秦国重用卫鞅,韩非,李斯等法家人物,强盛很快,最终统一天下,但衰亡也快;儒家看似没有近功,却昌盛千年。《别录》中有白术“利腰脐间血”的记载。从字面上看,似乎有活血的作用,可是活血的方子里面又不用它,不好理解。我认为这个“血”字应该活看,中医中的“气血”有时是层次深浅的代名词,把比较表浅的叫气分,比较深层次的叫血分。叶天士认为疾病的发展趋势是卫气营血,其实也是为了说明疾病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中药中一般也把作用层次浅的叫气分药,作用层次深的叫血分药,有时还嫌分两层不够细化,又有了“血中气药”,“气中血药”的说法。前面说了白术能够运化“深层次的矛盾”,因为它作用的层次比较深,所以记载它“利腰脐间血”,但它毕竟不是正统的活血药,似乎把它作为“气中血药”比较合适,即具有气与血的双重性,它既不像木香,砂仁等气分药只做“表面文章”又不像桃仁,红花等药专理血分。王海藏称它“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可见是一味比较折中的药物。白术似乎和“中”有种不解之缘。我们看,它利的是“腰脐”间血,白术不是入脾胃吗?怎么这里有入了“腰脐”?这正是因为它和“中”有亲和力。从五脏的角度来看,脾胃是中。可是从整个躯体来看,腰脐是连接上下体的枢纽,是身体的中。所以武术家没有不重视腰的,有“静在气海,动在玉环”的说法,(玉环即是指后腰)。既然白术能入“中”,利腰脐间血也就不难理解了。提到这一作用,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肾着汤,甘姜苓朮看起来都是中焦的药,却能治腰痛,可能就是因为白术既能入中焦之“中”,又能入身体之“中”。或问:麻黄加朮汤,白术附子汤治疗周身的疾病,不能叫“中”了吧,其实这里白术是入肌肉祛湿,肌肉不还是“中”吗。
和“白术于坤顺之体,具乾健之用”相比,苍术可以说是纯阳而健,而坤土之性较少,所以它可以发汗,可以解郁。因为它更偏阳性,所以和胃更能亲和,配伍厚朴,能平胃中有余之气。古人总结为白术为健脾胃之主,苍术能行脾胃之化。如果继续用前面车轮模型来比喻的话,白术为车轴,香砂为车圈,苍术处于车轴与车圈之间的位置。
白术既然这么中和,似乎可以做为保健药常服无弊,其实不然,这里引用《国药诠证》中的一段精彩论述做为本文的结束:“白术性味中和,燥而不烈,为用极广,效力显著,故为治湿所必用,但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以湿混杂气血之中,与生俱来,至死乃已。苟不过甚,尚无大害,迨其势既张,病象已显,然后治之,并不为迟,病去而止,即可相安。如欲断绝根枝,用为常服,则气血俱燥,必生他变,欲求却病而反促寿者,殊不乏人,皆由不明药效之故也。”白术尚且如此,想想有些人拿附子当养生药,是多么可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21159.html

更多阅读

白术附子汤--含胡希恕医案 胡希恕医案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84、白术附子汤(转载)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252)[组成用法]白术40~6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方证]1.身体疼痛、肢节不利、纳少、身重、便秘、尿量少、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剂来源 清.《医学心悟}。 组成与用法 半夏5克 天麻3克 茯苓3克 橘红3克 白术 9克 甘草1.5克 生姜1片 大枣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主治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

声明:《白术 川芎》为网友壹鉎嘸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