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解读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解读 五柳先生传教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温馨生活的画卷,至今仍然生动的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作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归隐之思,溢于言表。

这样的归隐的想法,同样存在于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一篇传记文章,沈约在《宋书隐逸传》中认为本文是实录;萧统在《陶渊明传》中也曾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自况说,应该是可信的。

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他厌恶官场,归隐山林,诗歌自然清新,所以他又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走进《五柳先生传》,去探究追寻陶渊明的心迹和当时的感受。

文章开头几句,作者就用了调侃的语气,对于姓名籍贯等,这些在当时人看来非常重要的内容,用了“不知”“不详”的词语,在貌似随便的口气中透露着对名利的淡泊和归隐之意。

文中作者的心绪平静而不乏喜悦之情,如“欣然忘食”中的“欣然”;“曾不吝情去留”中的洒脱率真;家徒四壁中的安然自若;写文章中的自得其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中的视富贵功名如平常;无怀氏,葛天氏一般的远古时代的人就是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人格:生活安乐,恬淡自足,淳厚朴实。

读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之路的满足。文中表现出的对远古时代的向往,如作者曾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社会一般,都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之路的肯定。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对读书的态度,读书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是为了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而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饮酒,作者多篇文字中都有描写,他嗜酒,如何嗜?没有酒,亲戚朋友叫他到家里来喝,他“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一喝就要喝醉,而且在酒不在人,喝完酒就离开。酒就是如此的重要。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代文人有饮酒的习惯,在陶渊明看来,醉酒的状态可以让他忘记现实的黑暗,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家境极为困难,但是他却“晏如也”,安于贫困的状态,而不去为五斗米折腰,精神上的追求远远大于现实的困顿。这样的精神状态中写出的文字,才会是脱离世俗痕迹的清新悦目的文字,才会让作者在文字的美好天地中忘怀得失,自娱自乐。

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他是肯定的。即便生活再困顿不堪,即便再嗜酒如命却没有酒喝,都不能改变陶渊明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孜孜以求。

困顿中的他,却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雅淡泊,在《五柳先生传》中,概括的语言表现作者的性格志趣、精神气质,平淡的语言中流露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和选择,语言平淡而蕴涵深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6396.html

更多阅读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 》解读 合同法司法解释五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解读作者:内乡县法院 高 光周永长发布时间:2009-08-11 10:03:312009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应时之需,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该司法解释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解读 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解读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1627~1698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江苏省昆山玉山人。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昼夜恸哭。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迁徙流离,备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摘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衡量生死的标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的生死取向,一是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勇于牺牲一死;二是

《荆轲刺秦王》解读与探究 荆轲刺秦王ppt

《荆轲刺秦王》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战国末期,秦并天下,势不可挡。秦军灭韩破赵,大兵直压燕境。燕太子丹深感力屈计穷,而又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使荆轲行刺秦王。他们原定的计划是:上策效法春秋曹沫胁持齐桓公的方法,要挟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

声明:《《五柳先生传》解读 五柳先生传教案》为网友此刻尽丝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