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法国人对中国人友好吗

本文同样来自网络,有点长,感兴趣看完的能跟前文做个比较!欢迎讨论!!
十二亿火星人
一个法国人眼里的中国(法国)伯纳·圣—若弘 述/翟华 整理写在前面
中国人到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以至于他们可以被称为火星人呢?第一章 噪声文明
安静和沉默对中国人的听觉而言是无可忍受的。第二章 窗外垃圾
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一边吐痰,一边自信地对我说:“北京比巴黎干净。”第三章 厕所卫生
在这里上厕所,瞎子,聋子最合适,最好还得患重感冒。第四章 低级趣味
中国人怎么照相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要分五大步骤。第五章 不要客气
不是说“不要客气”吗,说得太对了,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这四各字的本义照章行事。第六章 阴阳混沌
如果说一个中国男人挎上个洋妞是有钱有势的象征,一个中国女孩跟上一个外国男人压马路
就会被认为是破鞋、妓女。第七章 以食为天
中国人说起国家或者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所用的量词是口,也就是吃饭的嘴。如果眼睛看见了
米(眯),可以放心地合眼养神了,眯着眼睛笑了。第八章 冷酷的心
“第一,今天中午你们吃的不是牛肉,而是狗肉。第二,今晚你们还将品尝到蛇肉。”第九章 人民之币
“钱”这个字是中国人的日常交谈中是最常出现的一个词:“你挣多少钱?”“多少钱买的
?”“在你们国家,这东西值多少钱?”......谁说外国人得花几年工夫学汉语才能和中国
人流利的交谈?我看只要学会数数已经可以能抵挡一气了。第十章 外国贵宾
“老外,老外!” 这是我的名字,尤其在中国目前旅游还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和乡村通用。
一个大鼻子在街上行走,好戏不可错过,比电视里看的真切得多了。第十一章 盲流出游
在中国乘火车第一大挑战是买车票。除了要搞清楚什么是“yingzuo”、“ruanwo”、“yin
gwo”以外,最要紧的是买票必须赶点儿,不能来得太早(不卖),也不能来得太晚(卖完
了)。结束语附录一:在华老外完全生存手册
附录二:中法文化比较清单
--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写在前面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16:56 2004), 转信写在前面所有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一定都遇到过令他们无奈、可笑、紧张、烦恼或不解的场景,从而在
心中对中国人产生一种矛盾甚至于激烈的情绪,这就是写作本书的背景。我相信,很多去过
中国并与真正的中国人(我所说的“真正”的中国人是指在乡村生活的大多数中国人,而非
那些在部级机关工作的官员或在国外使馆工作的中国人)接触过的外国人都梦想过要写这样
一本书或者希望有人能够写这样一本书。我这本书涉及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以及与
西方的差别,而且用语直言不讳、阴险恶毒、夸大其词,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中国人到底
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以至于他们可以被称为火星人呢?欢迎到火星上来!希望参加火星之旅的游客不要忘记携带自己的幽默感,因为本书是一本讽
刺挖苦的小册子(至少每章第一部分如此)。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化名,又想经常重
访中国,所以在我进行“挑衅”的同时,又采取了补救措施。在每一章里,我都处心积虑地
写上一段“说点儿正经的”,尽可能地为中国人讨回“公道”,和把稀泥,甚至反戈一击。
简而言之,在讽刺之中找寻一点深刻的东西。其实,谁都知道,我们自己也不过是别人眼里
的火星人而已。想来读者不会误解我的意图。虽然我刻意渲染,但是本书的目的绝非要“打倒”中国人,或
者是企图证实法国人的“优越”。我爱中国,我喜欢中国人—虽然说我每次到访中国和离开
中国、见到中国人和离开中国人都同样高兴。我也十分敬重中国文化。在古代,从印刷术到
指南针还有风筝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中国人所为,如果我们的文明能达到今天的水平,那是
得益于中国。在现代,从武术到软医学还有盆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我想事先向中国读者道歉,很可能他们会发现本书中描述的中国人与他们自己很不相象。我
想说明本书是描述中国人,而不是某一个中国人:从中国大陆到香港,台湾,新加坡,还有
海外华人,从北京,到广州还有上海、乌鲁木齐,加上高速公路旁边的乡村,中国人有各种
各样,而不是只有一个。在进入正题之前在补充说一句,我对我们远在火星上的朋友有无限的敬意。如果真有火星人
存在的话,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如果火星人不存在的话,那么正好
,我就冒昧在这本书里面描述一下我所知道的火星人。
--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一章 噪声文明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 1043 2004), 转信第一章 噪声文明在西方沉默和寂静是金或者至少也是块铅吧,但在中国的这个氛围里,沉默的价值会小得多
。加入沉默在中国真有金子那么贵重,那么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安详恬静的民族了。如果
沉默是铅的话,中国人恐怕也已经找到把铅变为金子的办法了。从自然和理性的角度讲,这么稠密的人口本应该会形成一种对声音的严格限制制度,比如把
打呼噜的人送去劳改,或者把死刑犯人让卡拉OK的高分贝处死。但是他们却偏偏作了另一种
选择:用制造比邻居更大的声音的办法来压住从隔壁传来的巨响。虽然第一个制造噪音的中
国人没有流芳百世,但至少他身后却后继有人。中国人讲究不服输,加上一种强烈的抒发欲望,和你坏我比你更坏的执著,所以他们创造性
地发展了一系列的声音技术,其中包括鞭炮和火炮炸药。安静和沉默对中国人的听觉而言是
无可忍受的。比如一个上山领略自然风景的中国人会随身携带一个把功率的音响,在太阳出
山的那一刹那再配上一嗓子真人原声:“啊!太美啦!” 这天,在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上
,太阳老人受到了如此的震撼以至于他恐惧地躲在了云朵后面。中国人有制造噪音的固有能力,不需要什么辅助工具:一条声带一般就足以满足其生存需要
,当然在具体使用方法上各地区有有所不同。除普通话以外,中文有六大语系,还有无数地
方口音。在各大语系当中,在中国南方和香港流行的广东话堪称震耳欲聋的冠军:人们不是
讲广东话,而是喊广东话!在香港的餐馆里,与对面坐着的朋友聊天最好要用手机,而餐馆
内的高音喇叭与巴黎火车站大厅内里的公共播音系统的音量相仿。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在噪声面前人人平等。最有钱的人可以自私地在自己的豪宅家中或在
朋友圈内制造噪声,自己享受。中等收入的人就慷慨多了,天一擦黑就把自己电视或卡拉O
K发出的声音送到邻人家中。等到中国每个家庭都购置了卡拉OK以后,国家的经济就算发达
了。当中国开始放声歌唱,世界将为之震撼!在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之前,低收入的中国人用
自己的方式参与制造噪声:在城市里用一把榔头和钉子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农村最好是让狗
来帮忙。我在少林居住时的邻居一家是热心肠的人,他们养的狗也挺可爱的。每天晚上这只狗都不厌
其烦地狂吠提醒我正在中国睡觉。两周之后,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鼓起勇气向邻人老夫妇
建议:“也许您可以向您的狗解释一下,每天对着星星大喊大叫是一件挺可笑的事。”老太
太无奈地回答说:“不行啊!这狗不懂中国话。”我心里其实觉得挺庆幸的,要是这狗也会
讲中国话,哪音量恐怕又得高八度了。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你能因为狗叫就揍他?那怎
么不喊技工来修理一下那些大音量的卡拉OK?别开玩笑了,保持村落和社区里的生气和热闹
是每一个正常中国人神圣的职责。反正睡不着,在狗的叫声中,我就开始着手构思撰写本书

其实噪音只会干扰哪些不会制造噪音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早已获得了噪音免疫。我
耳朵里的隔音塞子时常使我的中国朋友迷惑不解:“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为了让中国
更安静。”啊!?”像耳塞这种西方小玩艺并不能对付中国人的噪音技术。那次我从重庆乘
船沿江而下,同行的还有800个好奇的中国人。入夜,我一个人流在船仓内,其他的中国人
都到甲板上去观景了。没有中国人的中国可真安静啊,我很快就进入梦乡了。大概是在早晨
一点钟,船上好象发生了地震:原来同舱的10位中国人归来了!不知在外面看见什么了,不
论大人还是孩子们的兴奋之请都溢于言表。我是睡不成觉了,干脆咱也加入欢乐的人群中吧
。于是我开始放声高歌马赛曲。神了!我们法兰西的战曲真有效,刚唱出几个词,中国人登
时就安静下来了,脸上显露出恐怖的表情:我们正在和一个外国疯子一起旅行!早知道外国
人都是些怪异的人,但是达到这个程度还是令人不可思议。最好不要搭理这个疯子,我们还
带着孩子呢。“声音”这个词在中文字典里是与人声相连的。这其实很符合逻辑,首先嗓音本来就很吵,
再说中国人发明文字的时候,汽车喇叭还不存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汽车的核
心是喇叭。只要喇叭能像,汽车就能走。开车就是按喇叭,学开车就是学会安喇叭。中国开
车按喇叭与西方人不同,他们不是为了责骂另外一个开车人才按喇叭,而是为了预告他们的
到来:“当心,躲开点,我来了。”或者:“没看见我的车这么有气派吗?” 将来汽车在
中国普及以后,估计文字学家可能会重新研究“声音”这个词的写法。说点正经的
要说中国没有一点安静的地方那也不公正,要不为什么字典里有三个与此有关的词:寂静;
无声和沉默。有时候有的地方安静的令人惊讶,比如说早晨公园里连太极的场景,还有中午
人们睡午觉的时候。更异乎寻常的是,中国一些城市现在规定不许汽车在市区鸣笛。中国人
居然能想出不许鸣笛的这样的主意来已经是不可思议了,如果中国人能够真正做到不按汽车
喇叭那将更让人赞叹。中国人其实也一样期望安静。在我自己的国家,很多法国人也对邻居
不管不顾,音响和宠物也同样会制造很多噪音。但,两相比较,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当然
会比一个发达的社会更多地使用榔头,发出更多的声音。一个没有声音的社会是一个死亡的
社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中国充满生气!--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修改:·Eaglehorn 于 Feb 1210:56:15修改本文·[FROM: 166.111.216.36]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二章 窗外垃圾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 1008 2004), 转信第二章 窗外垃圾我的一位中国朋友一边吐痰,一边自信地对我说:“北京比巴黎干净。”不错,在中国首都
北京散步,你一般不会踩到狗屎上,因为城市根本不准养狗。不过,如果说北京住的都是中
国人的话,北京还不是整个中国。您最好不要在铁路线附近溜弯,要不然您得带一个工地上常见的安全帽。为什么呢?您向地
下看看就明白了:每一列呼啸而过的火车都会抛出各类垃圾在空中飞舞,甚至还会跌下空玻
璃瓶。在中国,往窗外扔东西是一个文化传统。在香港,电视上有时会做这样的广告:“如
果你从所住的楼上扔下一个瓶子,你会伤及行人。” 有一种特别好喝的饮料叫健力宝,易
拉罐上用英文写着不许将空罐丢弃在公共场所,可是居然没有任何中文提示。这其实挺符合
逻辑的,禁止一个中国人随地丢弃垃圾,就好比让他屏住呼吸一样,他可以坚持一会儿,但
是马上就会恢复自然状态。那次在香港新界的风景区,我看见一帮年轻港人有说有笑地走过
来,其中一个小伙子拿出一张纸巾,开始擤鼻涕。我当即做了一个预测,并大声用英语说出
来:“这小子会把纸巾扔在地上。”您猜怎样?我话音未落,那纸巾已经飘然落在青青草上
。小伙子不懂英语,但还是被我说话的语气下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指了指他扔在
地下的纸,还不错,小伙子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垃圾懂事地捡了起来。在中国内地少林,我也
有类似的成功故事。那次又一个游人刚把一个塑料水瓶扔在地上,正好让我看见,我大声用
法语喊道:“垃圾往那里扔?!”那个中国游人居然也听明白了,弯腰捡起了塑料瓶子。您
看,由于我的努力,中国已经稍微干净一点了。这么说来,中国人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某些陋习,只要稍微提醒一下即足以唤起最基本
的公民意识。也许电视上的公益广告还是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我记得电视上的画面是这样
的:街上一些人正在漫不经心地随地扔东西,一位小姑娘不顾妈妈的劝阻,蹲下身捡起了被
扔在地下的一块香蕉皮,向远处的垃圾箱奔去。此时画面上出现了科幻电影般的场面,街上
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蹲下身去捡垃圾(这当然一定是剧本要求),街面奇迹般地变得
干净了,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电视上不失时机地推出口号:“保持城市卫生,维护
人民健康!”让我们先回到现实中来。雁过留声,中国人走路要留下痕迹。你别想在中国的山里和树林里
迷路,跟着垃圾走就行了。中国人似乎需要与物质社会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就说中国的
垃圾箱吧,垃圾箱一般是露天的,要不就是两边都有开口。有些人扔向垃圾箱的脏东西,不
是落在箱在外面,就是从另外一边的口子出去了。当然这对但些以捡破烂为生的人来说是一
件很方便的事情,有没有可以利用的东西,不用深挖就可以一目了然。说到垃圾,我们不能不说到清洁工。在香港,似乎清洁工都是些上了岁数的人。看着步履蹒
跚的老太太推着清洁车在工作,你有时会怀疑东方人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敬老,你
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城市会这样脏。由于没有高效率的清洁系统,一些街头巷尾就成了老鼠和
其他一些小动物的乐园,谁说中国人不爱护动物?在中国的乡村,卫生情况就更加惊心触目
了: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垃圾堆,更准确地说每一个窗户下面就是一个垃圾堆。有时候,也
有人出来把垃圾朝邻居家的方向或者小路上扫一扫。我在少林上的那个功夫班,最多每个星
期进行一次扫除。平时,学员们只是象征性地在院子里撒点水,因为那里(理论上说)是我
们吃饭的地方。学校其他的角落都是被卫生遗忘的角落,你可随处在走廊、楼梯上观察到果
皮、空瓶子、剩肉等等杂物。从宿舍的阳台往外看,景色更加壮观,一条垃圾山把学校和旁
边一家仓库截然分开。因为这已经是学校范围以外的事情,而且垃圾高度距离学生宿舍的窗
户起码还有1米5以上,谁管得了那么多呢。不知是不是因为功夫有很多奇怪的动作,反正我在少林的那间宿舍墙壁上印满了大大小小的
脚印。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桌子底下有旧鞋、塑料袋、扑克牌等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
。我捉摸着要在这种地方得住一年,还是清扫一下位好。看我的老师在收拾他的房间,我也
央求他帮一个忙也把我的房间来个整旧如新。老师叫来几个学生,重点把墙壁粉刷一下。说
粉刷可能是有点夸张,其实也就是用一种滚筒似的家什把淡白色的液体糊到墙上。一个小时
以后,墙壁依然肮脏,但地面上却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白色痕迹。在中国大陆,公共场所包括旅游景点的卫生维护也往往是老人们的职责。我们常常可以看见
这些老人是用一种硕大的扫把,辛勤地维护着一个清洁的中国的形象,保持大面上的卫生。
但是,稍一走远就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典型的中国游人是这样的,溜溜达达,停下来吃饭,
把塑料袋随手扔掉,在垃圾的背景中留一个影,然后走人。峨眉山顶自然风光本来美不胜收
,可惜朝山谷下面一看,满目垃圾,而且大多位置险恶,清洁工也只能望洋兴叹。说点正经的1937年,林语堂在它的一本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书里就谈到了中国人缺乏社会公德的个性,
说是与孔老夫子直接有关。因为孔子在他的论语中忘记把与外人的关系包括在社会关系当中
。所谓“外人”就是家庭以外的人,除了家庭成员和亲密的朋友,根本用不着和外人打招呼
。除了孔子,老子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他主张无为而治,邻居把垃圾堆到了我的门口,管他
呢,咱也把垃圾堆到他的门口不就得了。各国有各国的高招。法国人随口吐口香糖,中国人随地吐痰。法国人天天费力把垃圾送到垃
圾箱,而中国人隔一阵子就来一次大扫除。法国人剥夺了很多清洁工的工作,而中国人为清
洁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谁优谁劣也说不准呢。--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三章 嗅觉考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1:00 2004), 转信第三章 嗅觉考验如果你来到中国,在不多见的坐式马桶边缘上看见了脚印,别奇怪,一准是哪位乡下人来方
便过了。也怪难为人家的,这种比板凳还高的家什怎么才能蹲得上去呢?可以想象这位乡下
人在马桶上以蹲姿保持平衡是何等艰难,而且还得小心不能弄脏了地板。不过这后一点我们
可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担心,他们个个是大师。中国人的厕所就是地下的一个坑,保证排泄
物准确到位是基本功。如果茅坑是用水泥浇铸的,每个坑两边可能会有半人高的墙隔开,或许还会有排水系统,那
这就是典型的公共厕所了。到了中国别担心找不到厕所,很容易。第一是要跟着味道走,第
二建筑物门前有收银台,里面坐着个厕所先生。没错,就是造访这种地方也是要收钱的。中
国有没有土耳其式的单人厕所?有是有,但不多见。至于西方式的公共厕所,那你得到大宾
馆里去找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充分感受一下文化震荡,最好还是到乡下去走一遭,让苍蝇
当你的向导。虽然这里没有人会想到要向你收费,但我担保你一进去立马就想出来。无奈,
自然规律是无情的,我们不得不经受这样的考验。除非你是瞎子、聋子,或者幸运地患了重
感冒,你的所有感官将完全彻底地被征服。在中国如果得了便秘这种病该是多么痛苦呀!不瞒诸位,我在少林挑选学校的重要准则就是厕所,那种一溜看过去有百十个坑的厕所,绝
对不可以,我无法同时和这么多人一起如厕,也就无法专心学习。我的要求也不高,厕所的
坑数在六个以下,坑边的墙有半人高,小便池单设,最重要的是厕所必须没有房顶以便我随
时可以观测天象。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厕所也算我到中国来不虚此行。据我观察,我选的这厕
所也很受中国同学青睐,以至于他们把这里当成了社交场所。学生们每天一进门先选坑,然
后悠闲地与邻坑对话:“哎,怎么着,今天你的是什么色儿?”“鲜黄。你的怎么这么绿?
我说你昨晚上是吃什么了?“最精彩的是在每天的如厕高峰时间,每个坑可以蹲上两个人,
互相鼓励,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可惜呀,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有一天没有和我
商量就加盖了一个房顶!我的厕所失去了自然的魅力,我之好默默地与之告别另外选了一个
合乎要求的学校。中国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常洗澡但常洗衣服,所以身体的污垢却往往被掩饰在洁净的衣
服里面。由于中国人对衣饰的洁癖,所以洗涤剂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一件衣服只要是
穿过,哪怕是只穿过两分钟,中国人就会重新洗涤晾干。记得那次我与800位中国友人乘一
艘客轮畅游长江时,有幸与其中十位住同一客舱。由于我比别人先到,所以特意选定了一个
上铺,想着这样可以透过窗户尽情欣赏扬子江的景色。不幸的是,在床与窗户之间,有一个
洗手池。开船以后我才发现这个洗手池是三家中国人的活动中心。开船不到两个小时,我的
室友们就开始洗第一件衣服,以后接连不断的洗,一天以后整个船舱变成了晾衣场。这样,
我从甲板回来要从毛巾、衬衣和裤子丛中穿过才能爬到自己的床上,从床铺上可以欣赏到的
景色也只是各色内衣、内裤。三峡没有看清楚,但是却看到了三个乳罩。船上的洗澡堂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洗澡堂一样脏乱不便。也难怪,洗澡堂本不是中国人的发明
,保持个人卫生中国人有自己的办法。首先,中国人洗澡只要一盆水,不一定脱衣服,用浸
湿的毛巾在暗中擦擦即可。这种洗法有很多好处,节约用水不说,而且可以在一亿同胞面前
保持体面。唯一麻烦的是背后和一些隐蔽地位不容易清洁,但是这也没有什么,只要是外面
衣服干净,里面到底怎么样也关系不大了。谁都不否认,中国人出汗要比西方人少,所以并不需要每天洗澡。我在少林的同学们每天在
烈日下和灰尘中训练达七个小时,晚上洗一个澡是少不了的。可惜我们学校里只有一个冷水
龙头,供五十多人使用,而且还时常停水。要说起来,学校里还有一个正式的澡堂子,但是
平时学生不得入内,估计是怕骚扰了住在里面的蜘蛛一家。到了每周公共浴池开放的那一天
,学生们如同虔诚的朝圣者一般涌向澡堂。那天我正在热水池悠然地享受,一位穿着练功服的学生在蒸汽朦胧中走了过来。我连忙喊:
”这有人了!“无济于事,这位同学脱衣解带也跳进了同一水池中。哇!谁说中国人身上没
有气味?拿我们法国的一块Camembert干酪,再放在太阳地里晒它一个星期也不会有如此刺
鼻的气味吧。随即,另一个奇迹发生了:池水颜色发生了变化!原本清澈透明的水怎么忽地
就成了黑灰色的桨装液体?该不是中国人的有一个发明吧。惊骇之中,我向我的新朋友询问
他多长时间施行一次如此奇术。回答:“一周一次。”当然这位朋友并非是唯一的巫师,只
要看一看澡堂里每一个水池的颜色你就会心悦诚服了。顺便说一句,中国人泡过澡以后不放
水,我每次来洗澡都不得不伸胳膊在这样的水池底下找软木塞,把水放掉换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本是每个人的正常生理行为。但这对凡事寻求完美的中国人来
说就有点不够了,他们不但能排出枯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还会吐出湿润的分泌物。所以,在
中国大街上走路最好打一把伞,否则难免会被从各个方向飞来的痰液淋到。幸好大自然是公
正的,在人们吐出痰液之前还必须高昂地清一下嗓子,提醒其他行人赶紧躲远点。中国人这
种保持喉咙卫生的习惯,有时也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在室内,人们经常会看到“严禁吐痰”
的字样,有时还会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遵守。不过照我看,类似”严禁吐痰“和有一次我在
电梯间里看见的”不许随地小便“这类的警示标语,还是不翻译为好。说点正经的说实在的,法国的公共厕所也不是卫生和舒适的模范,即没有温水,更没有法国香水,比
起日本来可能至少要落后一列火车吧。中国人虽然脏,但他们注重衣着的洁净。西方人常常
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星期也不洗一次澡,但是衣服只要穿过一次就得洗?而中国人也可
能会问:是不是因为西方人的衣服太脏,所以他们每天都得洗澡?--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四章 低级趣味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3:56 2004), 转信第四章 低级趣味从审美的角度讲,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也不管是小市民
还是老农民,大家一律都喜欢贵且丑的物件。中国人但凡有一点钱以后,就开始忙着丑化自
己的家居:像玻璃翡翠葡萄串,塑料大对虾,还有一级方程式汽车比赛的招贴画等等不一而
足,直到把家里装饰四不象才感心满意足。中国各地旅游景点就是采购这类装饰品的好地方,小商小贩会向你推荐各种廉价的“纪念品
”。在少林寺,刀、枪、剑和痒痒挠一起出售。这么多东西里面,最惹人喜爱的还是痒痒挠
,这东西用白色硬塑料制成,看上去有点像裸体女人,一端还有一颗硕大的心脏。除此以外
,游人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制造声音的铁锤,茶壶指北针(不知是不是为了上茶的时候给茶杯
定位),还有一碰就乐出声来的慈祥菩萨,外加各式各样的首饰项链、扇子、相片框以及必
不可少的“文房四宝”,应有尽有。有钱的中国人有机会把自己的低级趣味展示出来让世人欣赏。我知道一位靠卖狗皮膏药成了
百万富翁的香港人,在香港和新加坡斥资兴建了几座光怪陆离的庭园供游人欣赏。这庭院不
大,里面像迷宫似的,到处是各种色彩的大小岩石,岩石中镶嵌有几尊佛像,还有小动物出
没。在庭院的每一个拐角,都有一群兴冲冲的中国人在摄影留念。中国人怎么照相呢?我总结了一下,大概要分五大步骤。第一步,选一个所有游人都知道而
且必定都要去的景点。第二步,观察别人都在拍摄什么背景,最好是选一扇大门。第三步,
让爱人走过去,站立在大门口。第四步,像专业摄影师那样蹲下,上下左右调整镜头,尽量
让爱人把大门掩盖住,然后抓紧时机按快门。但注意这还没完,还有一步,就是把爱人唤过
来看一看刚才被自己掩盖住的大门在照相机取景器里是什么样子。有时你会觉得中国人好奇
怪,怎么会选这么难看的外景照相,但是仔细想想,反正不管什么美景都会被人相所掩盖,
负负得正,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出门没带或者没有照相机的人怎么办?别替中国人
担心,各个景点都有十数个摄影师,身边摆者自己过去的艺术杰作招揽顾客。性急的人还可
以照速成相片。照片洗出来了,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每一张都是人物照,而且同一景点必定有好几张,因为
一起出游的每个人都要在同一个地方留影。中国人这么喜欢人物照,你可能以为他们个个都
擅长镜头前的表演。可惜,除了少许不慎照“坏”了的照片以外,照片上的中国人一律是站
的笔直,双手不自然地垂直向下,表情颇严肃地面对镜头。不过,中国人照相并非一定是追
求艺术效果, 更多的是要留“证据”:“你看见了吧?我去过那里,真的,不信您仔细瞧我
身后的那个建筑物”。有次我乘火车从北京到广州,34小时的旅程,邻座的中国人闲来无事翻看我拍摄的照片。好
像他们不知道火车起码还得走一天一夜,翻看照片的速度好象是在放电影,不到三分钟一本
厚厚的影集就看完了。原来这本照片集里面只有风景照,我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过,怪不得
他们提不起兴趣。只有一次,他们指着照片上的一个身影问:“这人是谁?” “一个中国
人。”“你不认识他?”“不认识。”这几位旅客听了我的回答,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互
相看看,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好象是在说:这老外真奇怪。说点正经的低级趣味本是放之四海而皆有的现象,是人类之通病,法国人自然也不例外。我的一位朋友
曾经打算在法国出售手工绘制的中国民俗风景画,结果作了市场调查以后发现,法国人看的
上眼的画都是在中国人眼里最没有品味的。法国一些邮购中心的商品名录里其实也有许多家
居“装饰品”,与前面说到的中国人家庭里的一些装饰品完全可以比劣。中国人同样有高尚的鉴赏能力,比如中国山水画、汉字书法、京剧、舞蹈和杂技等都属于高
尚的艺术。鲜有中国人会像我们一样在全黑或全蓝的“现代”美术作品前作沉思状。参观了
这类西方现代艺术展的中国人也许会想:哪怕那张画全涂红呢,也算个吉利。也许西方人觉得中国人的照相方式有点好笑,但是这其实是亚洲人的一个普遍特性。如果中
国人喜欢自己的照相方式那就应该随他们去,西方人最好闭嘴,不要指手划脚。--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五章 不要客气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5:56 2004), 转信第五章 不要客气如果你和中国人说:“谢谢!”那么标准回答是:“别客气”、“不要客气!”或者“不用
客气”。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究礼貌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不是说
“不要客气”吗,说得太对了,中国人完全是按照这四各字的本义照章行事。中文字典里有
些词似乎完全是给外国人预备的,除了外国人谁介意向收款员说一声“谢谢”?除了刚到中
国的外国人,谁会不识相地向火车售票员问一句“你好”?如果盲人听见有人说“你好”、
“谢谢”、“对不起”、“请”这些词,那一定是撞见”鬼“(香港人对外国人的称呼)了
。不过,有时候你还是会听见中国人责怪另外的人“不懂礼貌”。这可新鲜了,难道说中国还
真有些“懂礼貌”的人吗?随便往周围看看,大声嚷嚷干扰他人工作或休息着有之,随地扔
垃圾脏物着有之,衣冠不整着有之,嘲弄侮辱他人生理缺陷着有之,懂礼貌的人在哪里呢?
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不过,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的,中国人的礼数没有”先来后到”的原则,乘公共汽车要挤上
去,卖火车票要往前拥。车上的座位主要是为那些能够踩倒一片的汉子所预备的,但是竞争
也是相当激烈的。香港地铁和北京公共汽车进站时,都会有扩音器提醒乘客要“向下后上”
,可惜好像谁也听不见。车下的乘客们依然执著地向里冲,车上慌慌张张企图下车的乘客则
逆流而动。要是橄榄球比赛可以在公共汽车里进行,中国人铁定的会拿世界大赛冠军。中国人的礼数里也不包括对他人的尊重。每当我在街上与大家一起围观什么新鲜事,总会有
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法国人对中国人友好吗
一个中国人不左不右正好立在我的眼前,挡个正着;每当我在可人家定睛观看电视屏幕上的
有趣画面,总会有一个中国人忽然换一个频道或者干脆把声音关了,以便他们继续高谈阔论
;每当我在看一本书或者欣赏一本影集,总会有中国人把你手上的东西夺取,想看个究竟。
如果我从旅馆里出来上街上溜个弯,保准有一个中国人把他鼻子里冒出的烟圈都吹到我的肺
里。唉,究竟什么是中国人眼中的礼貌呢?让我们直接问一下中国人:“什么是礼貌?”回答是
:“那就是会说你好,再见,请进,请坐这类的话啦!”“可是我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听不到
中国人说这些话呢?是不是还什么其他什么我不知道的礼貌用语呢?”中国朋友回答说:“
没了,真的没了,我们的礼貌规矩本来就不太多。”这可不是我编的,这是中国人亲口告诉
我的。翻翻中国字典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礼貌”这个词中间的“礼”字,有“典礼”、“
礼节”、“礼仪”的意思,而第二个“貌”字表达“外表”、“样子”的意思。所以,对中
国人来说,所谓礼貌既是作出礼仪的样子而已。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保持衣着整洁就是中
国人的礼仪之一。具体来说,参加我们在少林的功夫训练,虽然满地摸爬滚打,但是一定要
带一顶干干净净的帽子。礼貌还涉及面子问题,就像俗语所说:树有皮,人有脸。让别人丢
脸可能是一件挺叫人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绝不是礼貌的事。讲礼貌就要尊重他人的绝对自
由。如果老外去告诉一个中国人说话声音小一点,那就是一件极不礼貌的行为,正好反衬出
西方人的野蛮。同样,如果谁想提醒中国人不能在公共场所抽烟,或者别随地扔纸片,也会
被中国人认为是干涉他人的私事。所以在中国千万不要直接批评别人,也不要表示自己不满
意,否则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被人小看,当成“老农”。在中国,不能说或者不能干的事情有很多。向中国人问路就很令人困扰。中国人怕丢面子,
不认识路也不说不知道,所以可能拿着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然后随意告诉你一个方向了事。
对中国人来说,告诉他人自己不知道,无异于对自己的一种不礼貌行为。和中国人见面,对
方递过来一只烟,礼貌的拒绝方式是:“我不会抽烟”。如果谁像我那样说“不,我不抽烟
,这有害身体健康”,那根本就是对他人的侮辱。法国电视广告所说的:“太太,您看上去
很疲惫的样子,一定是没有睡好觉,该换一张床了吧!”在中国一定行不通,因为人们不喜
欢人家管自己的私事。我在苏州的时候曾经出了一次(自行)车祸。当时我正在安欧洲人的标准速度行驶,我正要
从右侧超越另外一个骑车人的当口,他却鬼使神差般地突然向左边靠过来。幸好没出大事,
只是那位骑车的中国小伙子的胳膊上擦破了一点皮,算是有惊无险。然而,我没有料到的是
,一场涉外面子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帷幕。中方使出的战术是:喊叫、侮辱、震慑外加有威胁
型的动作。而外方的态度是:有趣,就像在看东洋景一样。中方有关人士看见肇事外国人居
然露出嘲弄的表情,更加大力度喊叫、侮辱和震慑。中方越闹,外方越发觉得可乐。只见这
位小伙子摩拳擦掌,看来想给我一点教训,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看打架呀!要是真挨了揍,看来不愁找到证人。不知为什么,和我一起参加这次街头表演的
中国小伙子,突然决定收兵,扶起自行车又左右摇摆着骑车远去了。估计是他认为已经在国
人面前做足了姿态,没有在外国人面前丢脸,荣誉保住了。不过,要是我是一个中国人的话
,事情也许不会这样就轻易了结。说不定几分钟以后,他会带着一根大棒子回到现场继续战
斗。我在上海街头看见一辆卡车司机和一位三轮车夫发丧生争吵,脸面对脸面,谁也不让谁
,最后就是以暴力告终。幸亏,我看出中国人打架,虚张声势的成分居多,所以往往不会造
成真正意义上的伤害,也还是有惊无险。毕竟,丢一下脸还是要优于鼻青脸肿。在尽量避免让中国人丢脸的同时,在该“给脸”的时候不给脸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什么叫
“给脸”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恭维和奉承别人。而被夸奖的一方则要千篇一律地回答:“
不行,不行,过奖了。”给脸的方式还包括请客吃饭,唱卡拉OK,按时赴约,或者陪客人出
去一直到电梯门口、汽车或自行车旁。中国人最见不得傲慢和自吹自擂,不论是什么人,都
要随时把“我还差得很远”这句话挂在嘴边。脸面就建筑在持之以恒的谦逊上,总会得来相
应的回报。回报可能是上司的口头表扬(我发现中国人其实吹捧他人的时候比攻击他人的时
候多得多),也可能是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在你犯错误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在
办什么手续的时候帮你一把,走个后门。虽然在中国不存在阶级或等级差别,只有面子大小的区别。林语堂就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
是有位丘八的脸太大,乘船时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琉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
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长江
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时至今日,一个中国人
可以在”严禁吸烟“的牌子前划一根火柴点燃一只烟,悠然地在众人面前走过,那可真是给
自己挣足了面子。如果碰巧被警察或其他执法人员看见,被迫把烟掐了并被罚款,这刚挣到
的面子就又丢了。但是,别急,中国人有一个特殊的办法挽回面子,那就是等执法人员离去
以后,再划一根火柴,把烟点着,骂骂咧列出一口恶气。中国人从来不自许超人一等,但是
却每每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管中国人自己是否能够意识到,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主
义实际上有两个特征:一是道家式的自然主义,二是用心地保全脸面。所以,中国人在日常
生活中往往随心所欲,把公共道德和规章制度看作是对自己私生活的侵犯,破坏了自己的无
政府主义理想境界。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把规章制度据为己有,逼迫别人就范又成就了自己
的尊严和面子。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在公路上开车,要么蔑视交通规则,要么把交通规则
视为约束他人的工具,这就难怪中国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了。说点正经的法国的公路也不比中国更安全,一年死于交通事故高达十万余人,这是否说明法国人也缺乏
文明礼让的精神呢?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不受权威和规章制度的束缚,开车的时候喜欢超
速,见了警察也丝毫不思改悔,人家刚一转身就开始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在中国,警察说
一不二,颇受尊重,只有傻瓜才会和警察顶嘴。就拿在禁烟区吸烟这种事来说吧,如果被执
法人员警告,抽烟的人当即就会把烟掐灭,决不会对执法人个人有什么不满。当然,烟掐得
快,忘性也大,过一会就又点一根烟抽起来。与中国人相比,法国人不知道维护自己的“面子”,又不愿受规章制度的束缚,在骨子里都
渗透有莫名的优越感,自以为是。有一个关于法国人的笑话,是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在法
国做什么生意才能发大财?答:”把法国人按实际价值收购,然后再按照他们的自我估价卖
出去,您就成了百万富翁了。“法国人还有别的坏习惯,比如上车逃票,或者在超级市场顺
手牵羊什么的,简直成了全民性的体育项目。也许是法不责众的原因,所有法国有关当局对
上车不买票的人只给与轻微的罚款,与伦敦罚款2000法郎的数目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要
说在中国,如果赶上”严打“,在商店里的小偷小摸有时也会被课以重刑。与法国人相比,
中国人也许会说:我在地铁里违禁吸烟不假,但别忘了我可是买了票上车的。其实中国人自己就承认他们不大讲”礼貌“。而我也必须承认我们法国人自己也许又过分拘
泥于”教养“和形式。中国人不讲规矩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可爱。每个人都按照自己喜欢的
方式穿衣,大吃大喝不必讲究卫生,随时随地可以吐痰,夜半三更高兴了可以喊一嗓子,不
必为打嗝放屁感到拘谨,与同胞说话打招呼直来直去......除了外国人以外,谁也不会觉得
别扭。再说,那些外国人的所谓“礼貌”、“教养”在很多情况下严格到了独裁的程度,而
同时又极度地虚伪。中国人不按外国人的那些规矩去做,不也活得挺自在吗?吃饭胳膊放在
桌子上,或者手指在鼻子里面过一下,不会死人。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只妨碍那些不会
自由自在生活的人,而这后者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呢?中国人选择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勇敢的选择。讲究文明礼貌的中国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经过奋力拼博冲上公共汽车抢到一个座位以
后,他们会尽力照顾那些没座的乘客,比如人家把包裹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或者接过妇女手
里的孩子抱着,一直到自己下车为止。更令人惊奇的是,有时候有年轻人会主动站起来为老
人让座,而老年人又会为儿童腾出座位。说到孩子,中国人有时候称他们为“小皇帝”,不
论是不是自己的骨肉,都会给他们以无微不至地照顾。请注意,所有的成人(包括外国人在
内)都是孩子们的“叔叔”,当叔叔就得当出个样子来,对下一代负责任。说到底,不论是”礼貌“还是”不礼貌“,都是相对概念,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美国
人到邻居家串门,到厨房打开冰箱找瓶啤酒喝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法国,虽然主人常对
来访的朋友说:”请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但客人绝对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放肆。这样看来
,如果说中国人不懂礼貌,这只是从法国人的观念出发得出的结论。如果以日本人的标准来
看,习惯于当众擤鼻涕的法国人其实十分粗鲁,属于乡下人。这就叫做文化差异,我们可以
就这种差异进行研究,但是绝对不能有高低上下之分。英国Macartney爵士在1794年就说过
:”用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是最大的谬误“。中国毕竟是属于中国人的。一位法国哲人Marmontel在763年写道:"对于审美观、观点、情感乃至于某些不合时宜的习惯
,其本身不能以好或者坏来简单评价。它们存在与社会之中,成为个人的属性,我们不能指
望这些东西是完美无缺的神话。如果有外国人来到北京城,嘲笑中国式的建筑,认为住在这
种不和谐的建筑内的中国人是傻瓜,这个外国人自己才是傻瓜。也许他在其他地方可以指手
画脚,但是在北京,他代表了谬误。“同样,礼貌这个概念本身也只能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之内,用以协调该区域内同一文化
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懂礼貌还是不懂礼貌,都是相对于他的同胞而言,他只对自己
所属的社会负责任。即使同属中国人,一个城里人是否有权指责农民不懂礼貌?虽然他们属
于同一个国家,但是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中国是一个地方观念拿很强的国家,大家都是
中国人,但是各地都保留了自己的方言、习惯和宗亲关系,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扩大了地
区之间的差别。--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六章 阴阳混沌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7:09 2004), 转信第六章 阴阳混沌中文里的妻子这个词中的“妻”字,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示“女人”,另一部分表示
“扫帚”!而女人的“女”字,则让人联想到一个顺从的女子,低头垂胸、盘腿蹲下的样子
。与女性相应的“阴”,表示山峰的背向太阳的一面,有寒冷、月亮、负面、乌云、封闭、
夜晚和北方等诸多的含义。相反,与男性对应的“阳”字,表示山峰的朝向阳光的一面,有
温暖、太阳、正面、光明、开放、白天以及南方等含义。至于男人的“男”字则通过在田地
里出力的场景体现出来。这下子事情就清楚了:妇女的角色自古以来就是主内,做饭、收拾家和带孩子,而男人的任
务是到外面劳动做工。为了把妇女拴在家里,或许是怕她们冻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妇女
必须缠脚(直到1949年毛领导的革命胜利以后,这种现象才绝迹)。不安分的女人当然也可
以出去,可干的工作无外乎是妓女、老鸹、巫婆、尼姑、接生婆,或者当个农妇下地干活。
中国妇女结婚以后可以保持娘家姓氏并不说明所有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想要个男孩。在这种
情况下,一家只能有一个孩子的政策实际上加剧了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衡。如果说,按照自然
规律,每出生95个女营救应该有100个男婴。然而,在中国,因为堕胎和溺婴再加上老奶奶
的胜男孩的祖传秘方,女孩和男孩的比例可能是85:100。这相当于少生了差不多一百万女
孩!出现在孔夫子之前的古老《诗经》里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形容男孩的:“乃生男子,载寝
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唱到女孩时口气就有所不同:“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
衣之裼,载弄之瓦。”一璋一瓦,亲疏分明。孔夫子的学说也对中国人家庭内男女地位有极
大的影响。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没有男孩就相当于无后。通情达理的政府于是对
农民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在第一胎是女孩的情况下,再生第二个孩子,碰碰运气。虽然在旧观念里女孩不如男孩,但是进入成年的中国女人们却能与男人平起平坐。过去普遍
认为男人是一家之长,是头,现在人们说:男人是头没错,但女人是颈,头什么时候转、往
那个方向转还不都得听她的。中国女人有坚韧的性格,而且据说连体魄也要比西方女人强壮
,难怪中国男人下班回家后在女人面前个个服服帖帖。一位中国领导人在国外访问时就对记
者说过:“在家里全是我夫人说了算。”在家务事面前男女平等,连带孩子也不例外。反过来,中国女人长期以来已经也像男人一样参加工作。在农村、工厂、商店甚至国家人民
代表大会(百分之二十一的代表是女性,而法国国民议会理女性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六点四)
,到处可以见到妇女的身影。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男劳动力的流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
活都由妇女承担。在工作上的男女平等,自然而然导致了社会中对性别的忽视,人们不会可
以去照顾女性。西方人“女性优先”的观念在中国变成了“儿童优先”。但是有一个例外,
中国男人有很深的恋母情结。根据台湾的一项民意测验,在遇到危险必须在孩子、妻子和母
亲之中作一抉择的话,绝大部分的男人都选择母亲。现在男女出生比例的失衡将来会给长大的女孩一个绝好的“报复”男人的机会。因为女少男
多,青年男子找女朋友难,找到合适的结婚更难,中国不久将出现“妻荒”。据推算到202
0年前后,每年至少有一百万男人处于找不到对象的尴尬境地。到那时,只有达标的小伙子
才能上情场一试。什么叫达标呢?要有钱,是城里人,还要有才华,再加上身高(一米七零
以下的男士被称为“残废”或“半残废”的小男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一门心思要发财
致富的原因,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男人对嫁了老外的女人那种深恶痛绝的情绪。找老
婆对中国男人来说,这不仅是解决情欲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如果说一个中国男人挎上个洋妞是有钱有势的象征,一个中国女孩跟上一个外国男人压马路
就会被认为是破鞋、妓女。由于卖淫是非法行为,所以警察就会进行干涉。我在少林的时候
就碰上过警察晚上11点闯到我的宿舍里检查我是否真的是个“单身”。尽管官方对一切色情和淫秽的东西都加以禁止,中国人其实并非禁欲主义者,在任何药店里
你都不难买到壮阳药品。上街看看男人腰里别的BP机和移动电话,再看看女人的丝袜、超短
裙和透明上衣,你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衣着打扮实在是很性感。到商场买东西也会时常遇到令
人心动的产品:印有裸女的“健美”牌扑克牌就不多说了,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各样刺激性
欲的药品(即中国人所说的春药)。外国人不要担心找不到春药,包装盒上往往有直观的照
片。中国人性观念如此开放,但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为什么商店里峰乳肥臀的塑料时装模特
怎么一概都是西方女性的模样?据一位中国朋友的解释,中国人不能忍受让中国女子在大庭
广众之下招摇(哪怕是塑料的也不行),所以只好让有裸体文化的西方女子代劳了。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模式下回归中国以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想去开开眼界。?去看什么呢
?当然最重要的是领略一下香港的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香港几乎成了中国大陆的性商
店:观赏脱衣舞、楼着小姐唱卡拉OK、看色情电影录像、采购性用品,实在不行还可以翻看
一下街边的黄色杂志。中国人其实很需要这样的性教育。根据中国报章上的消息,中国人的
房事“意外”频生。一位新婚的女子在第一夜以为看见了一只大耗子,而失声惊叫起来。另
外一位女士结婚两年不曾怀孕,经医生诊治时才发现原来丈夫一直进错了洞穴。还有的女孩
认为自己还没有领结婚证,所以不会怀孕。如果你在街头看见两个中国女人(或男人)手拉着手走路,虽然令人感动,但千万别指望他
们一会儿会当众接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是两个要好的朋友。在结婚前,
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只限于同性之间(当然,男女恋人之间偶尔会手挽着手走路,在下雨
时或烈日下为对方撑伞,但他们绝少在公共场合作出亲昵的行为)。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岗
位还是在公共汽车上,中国人都有很多机会触摸同性,我在少林学习期间,一次在舞厅里,
一位男同学走过来问:“你愿意和我一起跳舞吗”?我回答说:“不,谢谢。我只和女孩子
一起跳舞。”那天我根本没有跳成舞,因为女孩子只跟女孩子们一起跳。其实这样也很好,
免得别人风言风语,搞不好警察还会来找麻烦。还有一次班上联欢会时曾经玩过一种游戏,
参加者用黑布把双眼蒙上,用手抚摸同学的脸颊,摸胸膛甚至腋下的腋毛,然后猜出这位同
学的名字。轮到我时我抗议说:“我们国家不兴这样做。”同学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你们国家的人不是动不动就亲嘴吗?”我告诉他们:“其实不是那么绝对。除了同性恋者
,一个男人只会亲吻女人。”“你说的亲吻就是亲嘴吗?”“一般男女之间是贴脸颊,并不
是亲嘴。只有同自己的妻子或者恋人才会嘴对嘴的亲吻。”“男人之间呢?”“男人之间只
兴握手。但是对不熟识的女士也可以握手致意。”中国同学对我这一番介绍的评论是:“这
么复杂!”不错,中国人两性之间的关系接触的原则很简单,就是授受不亲,保持一定的安
全距离。如果那个男人不慎闯入了女浴室,哪怕他什么也没看见,他这一辈子就背上了“流
氓”的骂名。有一位中国朋友曾经向我打听:“听说在法国有很多妓女?”我告诉他说:“从绝对数量上
说,法国的妓女要少于中国。但要是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呢,法国的妓女数量可能跟中国差不
多。”中国朋友听了头摇得像拨浪鼓:“这不可能。我在中国根本就看不到妓女。”“在中
国看不见妓女是很正常的,因为妓女属于非法。但是在大城市和一些旅游热点,妓女到处都
有,只不过更隐蔽罢了。在法国客人一般是去找妓女,有些街道干脆就是妓女一条街。而在
中国妓女直接和住店的客人联系,或者在街上偷偷招揽客人。”如果谁手上有一块名贵的金
表,那他撞见妓女的机会就大多了。但还有一些中国女人,主动接近外国人,目的是要以假
结婚的方式取得外国国籍,一旦达到目的就要离婚。这种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其实不
能算是妓女。说点正经的当今中国人的性观念,大致与法国战后的情形相仿,也许唯一的区别是法国警察那时一般不
会闯到私人住宅里去查铺。其实现在中国警察也不是什么事都管。根据他们的说法,男女只
要是双方有感情,婚前性行为也不是不允许,他们干涉的是非法通奸。我问过警察“你们怎
么知道双方有没有感情?”警察摇摇头没有回答。但愿这“感情”不要成为“关系”甚至贿
赂的同义词。中国的青少年遇到外国人很喜欢讨论性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光棍生活过的
其实很安逸,社会中也没有太多的东西搅乱这种心理平静。一旦他们到了法国,很可能会感
觉受到了骚扰:电视电影里的裸体镜头、色情商店、性交易,还有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性事不
加掩饰地谈论,都会使来到法国的中国人很快填补他们欠缺的那部分知识。中国人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孔夫子就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也。” 荷兰作家罗伯特?凡?古立克(Robert van Gulik, 1910-1967)在他所著的《古代
中国性史》中也证明中国不愧是性文明古国。经过一段沉寂以后,现代中国的性文明又有星
火燎原之势。男人一旦有了钱就开始动那方面的脑筋,把失去的青春补回来,因而春药大行
其道。君不见,大款周围的围绕着“小蜜”,香港周边出现了“二奶村”。--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七章 以食为天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8:20 2004), 转信第七章 以食为天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不错,我们在饭桌上就可以看见最典型的中国人:右
手里拿副筷子,左手捧着只瓷碗,鼻子在(酸辣)汤里。中国人说起国家或者自己家里有多
少人所用的量词是”口“,也就是吃饭的嘴。如果眼睛看见了米(“眯”),可以放心地合
眼养神了,眯着眼睛笑了。至于肚子,那就更不得了,除了可以贮存肉以外,还可以蕴藏知
识的地方,所谓“满肚子墨水”。法国人虽然会吃,但是与中国人比起来还是得自叹弗如。可以说,中国人吃饭不是为了活着
,而是活着为了吃饭,吃更多的饭。对中国人来说,能吃是身体健康的象征,而体胖则代表
地位和财富。所以“吃”就成了中国人日常对话的永恒主题。两个中国人见了面不会像法国
人那样问:“你好,走的好吗?”(法语:Bonjour,est-ce que ca va?的直译)而是会
问:“你好,吃过了没有?”对这样的问题,我可能具实回答:“早吃过了,都下午三点了
。你吃过了吗?”对方也可能会实话实说:”还没呢。“看来我们说的不是同一顿饭。中国
人是无所不吃,无处不吃,无时不吃,而且吃没个吃相中国人的无所不吃使以吃青蛙而著名的法国人黯然失色。要说起中国人吃什么,那可是一个
长长的单子,还不如数一下中国人不吃什么来的快。简单的说,只要是四个腿的,除了餐桌
以外,都可以炒了端上桌子吃掉。尤其是中国南方的餐桌最富有情调:狗肉自不必说,还有
猫、蛇、鼠、鸟、蝎子、猴、乌龟等等,只要有前身都可以吃到,在这里点鸡肉简直有点叫
人不好意思。不过外国人可以不必担心点了牛肉换成了狗肉,因为狗肉比牛肉贵,老板决不
会吃亏。无处不吃,在室内吃,在街上也吃,坐着吃,站着也可以吃。对中国人来说,在哪里吃从来
不是一个问题,要紧的是吃的是什么。也多亏中国人不在乎,否则那些简陋、肮脏的人民餐
馆可能就没有顾客上门了。看着满桌满地的残留食物,我敢肯定如果把法国的餐饮卫生标准
搬到中国来的话,可能没有几家中国餐馆还能继续营业。无时不吃,中国人什么时间吃取决于他们什么时间碰见吃的东西。到街上遛一圈,吃的东西
到处都是,有玉米棒子、冰棍、包子,还有油锅里炸得焦黄的什么东西,这些小吃只是为了
帮助中国人度过两顿正餐之间难捱的时光。正餐的时间也每个准,但是一般说来很早,午饭
11点、晚饭6点就可以开吃。中国人吃饭没有那么多规矩,怎么方便怎么吃。请记住,千万别请一个漂亮的中国小姐吃鸡
,否则小姐会就地变成一个油脸仙子。我注意到中国人在打扫碗中或者盘中最后一点食物的
时候,采取的是仿生术(具体一点说是参考狗舔食的方式)外加吸尘器的速度。对不起,我
太恶毒了,中国人吃饭不能说与狗一般,因为狗不会吐出骨头来。中国人吃饭很快,往往我
刚开始享受,我的同学们已经吃完了。他们仿佛还生活在饥荒年代的阴影中,我不快点吃,
等会就让别人抢光了。不光吃得快,而且舌灵嘴巧,什么不适合下咽的东西都由舌头负责甄
别出来,然后上下嘴唇配合把废物吐在饭桌上或者地上,还伴有愉悦的声音。等吃完了饭,
我们可以通过桌上地下的渣滓才能判断刚才食客们吃的是什么东西:“今儿吃鸡了吧?”。
在中国吃饭有一个明显的社会效应,那就是向旁人展示自己有钱。比如请客的时候,主人一
定要多点菜,以客人吃不了为原则,没有点浪费,就没有脸面。比起过去中国的皇帝每餐要
上一百多道菜,现在的宴会可算是节俭的多了,只上十几道菜而已。菜一道一道地上桌,在
圆桌中央的转盘上缓缓移动,进餐者手里的筷子如同魔术棒一般,把酸甜苦辣各种味道变到
肚子里,有劳肠胃去慢慢分解吧。至于米饭,那是大众食物,吃也可以,不吃也没关系。
当最后一道菜吃到一半左右的时候(如果没有剩下,那就意味主人定菜的数量不够),这宴
席就到了尾声了。但是还得接着喝酒,一边喝一边划拳,谁输了谁喝,最好是一醉方休。到
了结帐的时候,如果是有人请客,那么主人会悄悄的付款。如果事先没有说好,那可就热闹
了。在香港,每一个参加饭局的人都掏出“金卡”、“银卡”展示,争相买单。在大陆,谁
付帐要看谁力气大,几乎把对方推翻在地,然后嘻嘻哈哈地抢着把票子递出去。不管是那种
情况,谁也不会仔细核对一下帐单,菜价再贵也比不了面子的价值。说点正经的诚实地说,我不应该对中国餐馆的卫生状况太过夸张,真正因为在餐馆吃饭儿的病的人并不
多,因为所有的餐馆年年都接受卫生间防疫部门的监督,经检查合格之后才颁发营业许可证
,而且这种检查原则上是不预先通知的。检查的内容主要是饭菜的制作过程而不是厨房和餐
厅的外观。美国的快餐店看上去一般都很漂亮,但是却发生过年轻的顾客因为吃汉堡包中毒
的事件。
十全十美的事情在世界上是没有的。有几个中国人能够承受巴黎法国餐馆和这种餐馆的价格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相对简陋的设施菜保证了饭菜的廉价,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可以经常去
餐馆,有的人甚至每天都去餐馆吃饭。少林的餐馆一份菜的价格在8到13法郎之间,广东炒
米饭的价格还不到两法郎。这样的价格,除去原料和人工成本之后,老板还能赚多少钱呢?
他们肯定没有足够的钱像在法国的中国餐馆一样把餐厅装饰的金碧辉煌。法国人一般老百姓
大概一年才能去附近的中国餐馆去吃一顿,每当他们进门时看见金鱼缸,和墙壁上的似乎总
是在流水潺潺的中国画,布置是否知道正是他们所付出的高价才有了这一切?中国人不习惯法国餐的吃法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会使用刀、叉,最令他们头疼的是法国餐
不够丰盛,个人吃个人的,没有多少种菜却一会儿换一个盘子,还要高谈阔论没个完。加上
餐桌上礼仪太多,吃饭的人总是要想着怎么吃,而不能专心享受食物。总结起来说,法国人
吃饭太拘谨、太严格、太干净、太规矩、太长、太凉、太贵、太浅薄,一言以蔽之:没法吃
!从法国回来的中国人总是会感觉轻松许多,丰俭由人,拿起筷子吃自己喜爱的东西,想怎
么吃就怎么吃,多么自由愉快。--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八章 冷酷的心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29:51 2004), 转信第八章 冷酷的心"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欢迎你们远道光临,我有几个好消息向你们宣布。第一,今天中午你
们吃的不是牛肉,而是狗肉。第二,今晚你们还将品尝到蛇肉。在此之前,为了刺激你们的
食欲,我们将到著名的农贸市场去参观。"对于我们这些自称为动物的朋友的法国人,这些
“好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雳。来到广州一处著名的农贸市场参观,我们匆匆走过缺乏生气和活力的蔬菜水果的柜台,被药
类柜台所吸引:海马、蝎子、蛇、蜈蚣、蜥蜴、青蛙,还有看上去像蟑螂一类的小东西。虽
然这些小动物已经是处于干燥的状态,但依然可以为生病的中国人效力。据说蛇可以治疗腰
背酸疼(是否因为蛇没有脊梁骨?),而蜥蜴可以减轻呼吸道疾病。如果患了男性疾病,拿
就得求助于雄鹿的部件(老虎的疗效当然更好,但是物以稀为贵,现在已经不太容易见得到
了)。人参也有显著疗效,某些野生的名贵品种可以卖出天价,像我这样的老外只能在远处
观赏一下浸在瓶内的人参标本了。生禽肉类柜台就热闹的多了,令到顾客眼花缭乱。这里有乌龟、猫、鱼、鹌鹑、野鸡、鸡、
青蛙、鸭子、螃蟹、黄鳝、田鼠、猫头鹰、鸽子,等等各种动物,有跳的、有爬的、还有正
在蹬腿挣扎的。我瞥见了一只眼睛里露出痛楚的表情的兔子,原来它的皮毛已经被卖兔子的
人剥去。这当然不是为了给可怜的兔子在大热天能凉快一点,而是为了等顾客来购买的时候
能够节省时间。广州人生活节奏快,再加上喜欢鲜活产品,所以就委屈了兔子了。兔子受的
罪还不只是被剥皮,卖肉的人还要在它的肚皮上划上一刀,打开一条十几厘米长的口子,伸
手掏出内脏下水,兔子终于在惨叫中咽气,这一幕直看得我毛骨悚然。如果把这些情景拍成
照片寄给法国动物保护的知名女星Brigitte Bardot,不只她会作何感想。一位中国朋友问
我:“在你们法国,你们不会这么干吧?”“不错,我们尽量不让动物受痛苦。”中国朋友
说:“我们这儿没这个讲究。”这句话我同意,眼见为实,中国人的确对动物冷酷。五十年
代中国人曾经以群众运动的方式下大力气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和麻雀,后来却发
现其实麻雀也是捕捉害虫的益鸟,所以麻雀的地位被臭虫所取代。然而,至今中国人依然喜
欢抓麻雀和其他鸟类,不是为了除害,而是为了把它们关在笼子里观赏,听他们唱歌。中国人对动物有铁石心肠,包括对自己豢养的动物也不例外。我们的功夫学校有两只狗,一
只叫“黑子”,另一只叫“豹子”,每天在惊悸和恐怖中生活。“黑子”最惨,它因为喜欢
在院里靠近八十几个学生练功的地方睡觉,所以不断受到学生们的耍弄:有时候被一根绳子
拖着奔跑,有时候头上被套上一个塑料袋,有时候被迫与螳螂或者蛇打架。还有的学生喜欢
跨上狗背练骑术,或者戴着拳击手套对这狗肚子练功夫,或者干脆飞起一脚把它踢翻在地。
如果有谁不戴手套抚摸这两只狗,它们几乎会露出意外的神情。尽管这两只狗过得是真正的
“狗日子”,但是比起院外的野狗来,它们简直是属于贵族阶层,至少在这里它们不会被淘
气的小孩割掉尾巴,或者被贪吃的成人下油锅。要说起来中国人其实很喜欢动物,特别是关在铁栏杆后面的动物,所以几乎所有梢具规模的
中国城市里都有动物监狱。可惜因为经费紧张,这些动物园有大都设施简陋。一只硕大的猛
兽可能会被豢养在一个9平方米的宿舍里,前来观赏动物的中国游客谁也不会觉得别扭。当
然,有中国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则得天独厚,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大熊猫数量已经很少,就
是在中国也不是随便那个动物园都有,只有北京、成都等几个较大的动物园才有。另一种稀
有动物金丝猴的待遇也还不错,但是中国人似乎对它不大感兴趣。新加坡动物园花大价钱租
了金丝猴展出,每当有金丝猴出场的时候连门票都涨价。金丝猴在大陆没有这么俏,这里的
老百姓偏爱黑猩猩,尽管铁栏杆上挂者“不许投喂食物”的标牌,游人依然兴致勃勃地向黑
猩猩大喊大叫,抛掷各种食品和烟头。黑猩猩也似乎很喜欢这种表演,它们心里一定觉得这
些人哥们很滑稽。说点正经的中国人对动物表现出的冷酷之心也许可以从动物之间的残忍来解释,或者中国人对他人或另
类命运的某种漠视。动物就是动物,决不能和人等同看待,即使是宠物也不例外。西方人正
相反,我们有时对动物的关注超过对人类本身的关注。中国的母亲不会像西方女人一样放下
孩子不管去养一只乖顺的小狗,这里少有伤人的恶狗,邻里之间也不会象我们那样为了没教
养的狗而发生口角,当然也用不着为猫狗去买比人吃的东西还贵的食物。从另一方面说,折磨动物乃是人类自孩童时代起就有的天性。我们小时候谁没有烧过蚂蚁、
撕过昆虫的翅膀或者虐待过猫狗。中国的中、老年人对动物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慈爱之心,早
晨在公园里提着鸟笼散步的老年人就很说明问题。从这些溜鸟的的老年人悠闲的步履,我感
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享受,与法国大城市里挂着沉重钥匙链的散步的孤独老人们形成鲜
明对比。至于动物园,我想那里的猴子与在西方的猴子一样无忧无虑。虽然西方动物园里的动物居住
条件可能要好一些,但是那是以向游人多收门票的代价而换来的。当所有中国人的居住条件
得到改善以后,它们自然会改善动物朋友们的房舍,总不能要求猴权高于人权吧!--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九章 人民之币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31:41 2004), 转信第九章 人民之币“钱”这个字是中国人的日常交谈中是最常出现的一个词:“你挣多少钱?”“多少钱买的
?”“在你们国家,这东西值多少钱?”......谁说外国人得花几年工夫学汉语才能和中国
人流利的交谈?我看只要学会数数已经可以能抵挡一气了。中国人有了钱就想特别要让他人知道。显示自己有钱既是义务,也是一种艺术。如果说发光
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但是价值如金的物件一定要让它发光。猜一猜为什么有的中国人家里
新买了电视却不揭去右上角的贴纸?虽然挡住了部分画面,但却能让别人知道这是“直角平
面立体声环绕音响的超级彩霸”。中国人似乎还不能体会“豪华”的这个概念的细腻和微妙
之处,总是喜欢大的金表,大的戒指,大的音响设备等等。除此之外,呼机、手机还有一串
五十多个钥匙的链子都别在腰间皮带上。有了这些就足以在同胞面前显示自己的身份了。人
凭衣裳马凭鞍,在中国只要有了一身好行头比一张充满高级职称的名片还管用。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仿制产品制造业发达的一个原因,因为游钱没钱的人都可以用赝品来
撑门面。到了香港,只要手上带一块劳力士名表,就可以避免让人瞧不起。在大陆,青年人
喜欢穿冒牌的耐克(Nike)运动鞋、阿迪达斯(ADIDAS)T恤衫。如果是真品,那么产品的
商标也往往似曾相识,比如说ADIADS运动服装,PASONIC或者SUNNY牌的电器。至于中国大款们的最爱白兰地人头马,可以卖到800法郎一瓶。身价是有了,能不能品位酒
盅滋味那是另一回事。很多中国朋友为了吞下杯苦酒,在里面对上可口可乐或者雪碧,成为
另类鸡尾酒,直喝到酩酊大醉。这实在不是在饮酒,而是在做秀。照这样价位决定品位的逻
辑,不知有朝一日洋狗食品精装高价出售,是否也会有人会趋之若鹜,成为桌上极品佳肴。
从人均的角度来说,香港一定是世界上豪华车最多的地方。香港本是一个不宜买私家车的城
市,百分之一百以上的重税不说,城里到处停车难,还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为什么一定要买
车呢?然而,你去香港看看,这里宝马和奔驰车几乎充斥了每一条大大小小的街道,以不超
过每小时30公里的时速缓缓爬行。咳,走的慢有又有什么关系,我的目的不就是要让别人看
见我开的是一辆名车麽?开放搞活,现在中国就连寺庙的和尚现在也加入了经商大潮。进庙收门票,庙内可以买他二
十块钱的佛教,外加纪念品,逛庙市嘛!有一位外国人请和尚大师为将要上手术台的妻子祝
福,和尚说:“没问题。我们马上安排。您准备钱吧!”算下来,大概要合1750法郎。这还
是优惠价格,因为没有算增值税在里面,算是和尚的公益事业吧。对外国人来说,如果您想要面子,那就得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出门尽量穿得体面一点,表示
您很有钱。如果面子对您来说不是一回事,更注重价格的合理性,那就不妨穿得寒碜一点。
我在少林注册学校的时候,把手腕上的金表摘了,最后注册费降了一半。在中国大商店里的价钱是规定的,但是其他地方的东西价钱可就是按照顾客的打扮长相来定
了。我在中国买东西常听摊主说类似这样的话:“就因为是你我才卖你14块呢。”这话我听
来分明是“就因为你是老外我才多宰你六块钱呢。”我也不甘示弱:“我的中国朋友说这东
西也就八、九块钱。”“好吧,那就10块钱拿走。”我知道摊主心里想的是:“他妈的,碰
上一个老外还不是来旅游的,能宰他多少就宰多少吧。”我依然不依不饶:“我是在中国的
留学生,我一定要付中国人的价钱。”“OK,八块就八块!”摊主肯定是不耐烦了,与其与
我这个穷老外耽误功夫,还不如等着宰下一个傻老外。不知怎地我就联想起一个外国商人的
感慨:你刚到中国的时候,你有钱但是不明白中国人的体制和游戏规则;到后来,你终于明
白了中国人的游戏规则,但那时你的钱已经跑到中国人手里去了。说点正经的也许是因为嫉妒,也许是出于犹太基督教义的影响,我们法国人对有钱人一向持非常蔑视的
态度。在我们看来,钱(特别是他人的钱)乃是肮脏龌龊之物,多点少点本算不了什么,藏
在自个儿家里就行了,没必要对外显示。如果你有钱,正好,国家对有富人们的财物课以重
税。所以逼得不少法国大款背井离乡,在国外居住。--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十章 外国贵宾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32:49 2004), 转信第十章 外国贵宾“老外,老外!”这是我的名字,尤其在中国目前旅游还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和乡村通用。一个大鼻子在街上行
走,好戏不可错过,比电视里看的真切得多了。每当我到了这些地方,只要稍一停步,我身
边就会围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孩子们对着我指指点点,老人们则长着嘴,用困惑的目光反复
地打量我。有人最终忍不住,会伸手碰一碰我的臂膀,检查一下毛发生长情况。这样的生物
会说话吗?有人试着向我发问。这家伙居然能听懂,还会回答,原来是从法国那个鬼地方来
的人。大同这个地方虽然很有名,而且距离北京只要一夜火车的行程,但是似乎外国游客还不是很
多。除了壮观的古石窟以外,大同是一个典型的北方煤炭城市,在灰暗的色调中显露的是某
种贫困。那天我在大同街头看见几个江湖艺人在表演,起码有上百人围观。我按奈不住好奇
之心,也凑过去看热闹,想照几张相。不料,节目当时就变了成了“一个老外在中国”,我
突然成了众人瞩目的超级明星。经过几分钟的观察与思考,老外明星与大同观众的对话开始
了:“你从哪个国家来?”“法国。”人群顿时发出一阵“哦”的和声,表示理解和惊叹。“你的中文说得真好!你到中国多长时间了?”“快三个月了吧。”人群中又发出“哦”的惊叹:“看人家才学三个月,中文就说得这么好了。”“我在来中国以前就开始学中文了,现在快一年了。”“你是怎么到中国的,是坐飞机来的吗?”“是坐飞机来的,骑自行车来有点远。”“坐飞机要多少钱?”“来回大概要5000人民币吧。”“几天才能到?”“14个小时。”“你说法国好还是中国好?”“我是法国人,所以我说法国好。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说最好的理想国。”“不对吧,我们中国就是最好。”“没错,中国发展很快,但是你们也有很多的问题。”“也是。你们法国有很多钱吧?”“法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国。”“我能和你一起去法国吗?”“这很难,因为法国生活费用昂贵,再说还有护照签证这样的手续问题。但是我肯定用不了
多久,一定会有很多的中国人到法国去旅游。”人群中显露出爱国的微笑:“说得好。我们中国什么都不贵。”“不错,因为你们中国工资标准也低嘛。”“你在法国挣多少钱?”“我还是学生,在法国没工作。但是法定最低工资是7000元。”“一年7000元?”“一个月7000元。如果没工作,政府会给每月5000元的救济金。”“什么?不干活还每月有5000元?!太美了,我想去法国生活。”“不过,一个月5000元在法国可过不了好日子。”“在中国你一天要花多少钱?”“差不多130块钱。”“这钱是你父母给的吗?”“不是,我在香港工作了两年,自己有点钱。”“你在香港挣多少钱?”“挺多的。”“挺多是多少?”“每月30000元。”“三万元?!”“是三万。可是香港生活费非常高。我的住房每月就要花一万。”“你的照相机是在香港买的吗?”“是。”“多少钱?”“1500元。”“300块卖给我吧!”“谢谢,不过我的相机是不卖的。”......当然在一些开放的城市,老外可就引不起众人那么多的好奇心了。比如北京,外国人已经成
为城市风情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一般老百姓可能都不会对他们多看一眼,但是两类人除外
。一类是旅游景点的贩卖纪念品的摊主,另一类就是孩子们。他们见了老外常会喊“哈罗!
”前者是为了你口袋中的钱,后者则是出于好表现的天性。在上海,我就发现大人们常常鼓
励小孩子与大鼻子外国人大招呼:“Excuse me. May I practice my english with you?
”可惜我的英语也不比这孩子强多少。以我的经验看,当中国人消除了对老外的神秘感和嘲弄心态,和中国人交朋友,而且是真正
的好朋友,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秘密就在于你得会说他们的语言。一个走在街上的外国人
,总会遇到一个中国人上来搭讪(内容大同小异,见我在大同与中国人的对话),递烟,恭
维你几句。我在中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的中国朋友总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你解决。想买
什么东西吗?我的中国朋友会抢着付钱。想独自安静一会儿吗?我的中国朋友一定会寸步不
离地伴随着你。中国朋友的热心常常使我们这些老外惴惴不安:他们脑袋里想的是什么?他
们是否有求于我?我是否会为此付出代价?不一定!您还别不相信,真的有一些中国人真的没有想从你这儿立刻得到什么。中国人是有
耐心的,今天的一个朋友或者一个关系,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有什么用处。比如说,老外
可能帮助中国人办理出国的手续,或者找一个工作什么的。即使什么也得不到,能和老外交
朋友混一阵子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再说,让这些带着有色眼镜来观察中国人的老外看
看我们中国人君子坦荡荡的胸怀,也算以实际行动来爱国,何乐而不为呢?正如许多中国故事和小说里所描绘的那样,厕所是一个社交的场所。那还是我在少林找学校
和宿舍的时候,在厕所认识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和尚。他递过来的名片让人肃然起敬:少林武
功教练、“世界武术队”成员、出演过十几部功夫片。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工夫。他帮我的第一个忙就是安排我住进他的宿舍旁边的那间屋子,离一间总是热热闹闹的
小餐馆不远。房费每天150元,不算太贵,但是我还有点不放心:“警察不会找我麻烦吧?
”“不会,不会。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置办点日常用品。”第二天,我们一起直奔县城,他
假装自己买东西,讨价还价,最后悄悄地告诉我说至少替我省下了200元。宿舍安顿好了,现在该讨论学校的事了。我的朋友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我的弟弟在国际
功夫学校教练,我帮你搞搞价钱。”“那可太好了,我可不愿意交每天20美元的学费。”结
果还真不错,朋友通知我学费每天仅7美元而已。不过,朋友补充了一句:“你是我弟弟的
特殊弟子,不在学校和其他学生一起练功,而是每天单独和我弟弟学习两个小时。”说点正经的说句大实话,中国人要比法国人更热情好客。要不信,一个不说法语的人到巴黎去试试就知
道了。巴黎的出租司机也会专门欺负不懂行情的外国人。这么说吧,如果说法国包括巴黎是
一个旅游的好去处,那是因为那里的景物,而非那里的冷面居民。而中国之所以吸引人,则
并不完全是因为长城和紫禁城,而主要是因为那里有可爱的中国人。--
在缠绕和虬结中 我们都是兄弟姊妹
我们既是陌生的 亦是熟稔的一群人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166.111.216.36]
发信人: Eaglehorn (Verity), 信区:Joke
标 题: 十二亿火星人——第十一章 盲流出游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210:34:13 2004), 转信第十一章 盲流出游凡是中国人谁知道祖国地大物博,但是很少人真正能够走遍祖国大地亲眼去证实一下。这在
过去是由于“户口”-照我看来像是国内护照-的限制,但是现在中国人不能随意出游则更
多的是由于金钱的限制。在国内居民和外国人价格并轨以后,交通运输的票价似乎统统并到
了老外价。如果实行高价是为了遏制民工潮和盲流的话,那么这政策显然是失败了。不信你
到中国个大城市的火车站去瞧一瞧。在中国乘火车第一大挑战是买车票。除了要搞清楚什么是“yingzuo”、“ruanwo”、“yin
gwo”以外,最要紧的是买票必须赶点儿,不能来得太早(不卖),也不能来得太晚(卖完
了)。在中国买火车票是一个学习和锻练耐性的过程,对老外来说就好比是一系列的考试。
考试的第一个科目:找对哪一个窗口卖去哪里的票,千万别假设每一个窗口都卖你想要去的
地方的票。第二个考试科目:排队,排紧了,最好自己的前胸贴上前面人的后背。第三个考
试科目:提高警惕,防止有人夹塞儿。第四个考试科目:到了售票窗口,果断推开从自己身
体后面伸过来的一只只手,告诉售票员老爷(太太)现在轮到我了。买票买到这个关口,下
一步就要调整心态准备承受售票员的冷酷和虐待。咳,只要能买到票就好。那次我在江西省首府南昌车站只想达到一个目的:买一张下午17时去福州的硬卧车票。决心
已定,今天就干而且一定要干成这件事。我鼓足勇气来到了售票大厅,正是上午9点,大厅
里竟然没有什么人。哈哈,是买票的理想时机。只排了一小会儿就到了售票窗口,我于是开
口了:“买一张下午17时去福州的硬卧车票”。答:“没有。”又问:“软卧呢?”答:“
也没有。”“那硬座有吧,干脆卖我一张硬座吧!”想着硬座的艰辛,我拿着这张票沮丧地
退了出来,见到两个穿制服的先生诉说了我的不幸。先生们说:“嗨,你排错队啦!你应该
去8号窗口。”在8号窗口再从头排队,又排到了,却依然被告知:“没有。”从售票大厅出
来,突然发现去福州有软卧大巴。一打听,居然还有票。我赶紧和大巴售票员说好先去火车
站退票,然后再来买汽车票。又回到火车售票大厅,找到退票窗口,却赶上办事人员不在。
耐心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来。我干脆到另外一个窗口去碰运气。“你要退票吗?”“
是,因为没有硬卧,我想改坐大巴。”“有硬卧呀,去12号窗口看看。”所幸12号窗口居然
没有一个人,我小心翼翼地问:“您好!我想买一张去福州的硬卧。”里面的官员用同样小
心翼翼的目光上下左右审视了我一会儿,在纸上写了什么字,然后交给我说:“去8号窗口
!”终于,经过两个小时、6个窗口,我终于胜利地退掉了硬座,拿到了硬卧。当我骄傲地
拿着硬卧票走出售票大厅时,那两个穿制服的人冲我直翘大拇指:“你真行!”票拿到手了,心里却又莫名地产生其他令人不安的念头:我的床位会不会离高音喇叭太近?
同车厢的室友会不会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咳,别管这些了。在中国坐火车其实挺舒服的,因
为火车正点运行(与大巴小巴完全不同),服务员小姐漂亮可亲(与车站的售票员正相反)
,车厢相对整洁(除厕所以外),硬卧也完全可以忍受。我发现中国人喜欢下铺。也许是因
为下铺票价高些?也许是因为下铺容易往窗外扔东西?也许是中国人有恐高症?不管怎样,
反正我非常满意我的上铺,不仅相对安静独立,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少付一点钱的情况下,居
然和下铺的人同时到站。这就是幸福啊(在中国幸福的感觉来的似乎很容易)!与乘火车相比,乘公共汽车的幸福感觉就少得多了。据我观察,中国似乎有两种公共汽车:
一种是让乘客等的车(不知什么时候到来),另一种是等乘客的车(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满座
),反正开开停停,没个准儿。比公共汽车还要可怕的是那些专营旅游线路的大巴,整个就
是劫持人质。我有一次参加这样的“旅游”,花了五个多小时逛纪念品商店和吃饭,最后看
天色已晚,司机老爷急着回家,所以干脆就把该去的一个景点取消了。说点正经的吉普赛人的谚语说得好:“上路比抵达更重要。”在中国旅行虽然辛苦,但是你可以一路上
与同行的中国人相处,经历在别的旅游点不可能获得的文化体验,足够你将来给孙子辈们讲
故事了。--
本文同样来自网络,有点长,感兴趣看完的能跟前文做个比较!欢迎讨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614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人眼中的性转载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http://www.besturn.org这个题目有点大。而我又并非在性研究领域有独特经验和身披资深学位。人微言轻。不过,在看过几本性学著作之后,我又心存疑惑;总认为这些正儿八经的理论中,有着严重的,致命的错误。一些在人间流传了很多年,并大有还将

他就是一个科学家——儿子眼中的父亲 科学家眼中的世界

他就是一个科学家——儿子眼中的父亲(2009-12-10 10:29:22)标签:家庭父亲《求是》科学家钱学森北京杂谈 分类:封面人物谋生奔波,衣食无忧。我这点工资都足够,另外多少还沾点老头的光,我挺知足。我不抽烟不喝酒,就喜欢读书。我看了很多闲书

声明:《一个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法国人对中国人友好吗》为网友家乡上空的飞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