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详细分析

计算机病毒式指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可疑破会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定货程序代码。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吧。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可以快速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他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详细分析

寄生虫

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是一段可执行程序,但它不是一个完完整的程序,而是寄生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上,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其破坏作用。

传染性

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一旦网络中一台计算机中了病毒,则这台计算机中的病毒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没有感染的计算机上,以实现自我繁殖。

潜伏性

一个标志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而是潜伏在合法文件中。它们一般可以潜伏很长时间不被人发现。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越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越大

可触发性

是指病毒因某个时间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吧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使计算机文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隐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藏性,有的可以通过杀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后面这一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7161/897571179.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专题讲座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陈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一、什么是教学设计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

2014年卷四突破100分之案例分析讲义一 杜洪波2016卷四讲义

意思都对,为什么分数却不高?一、卷四复习常见的误区误区一:平时学习中强调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卷四却没有专门的训练。<spanlang=EN-US>误区二:不对标准答案进行研究,答案不符合阅卷标准。误区三:片面强调知识很重要,技巧是虚的,不实用

电大《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电大法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案例分析程正方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章 结论案例: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应慎用经济人假设。李校长采取“突击听课”的方式来检查教学的做法受到教师的抵制,管理方法上的行不

声明:《计算机病毒案例分析 计算机病毒的详细分析》为网友老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