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画:田威
◎顾惟颖
这些天有位九十高龄的老师住院,去医院看望他,听家属讲医生规定他只能吃炖成糊状的蔬菜和稀饭。老人家卧在病榻上看到任何一位前来探望的人,都会嘟囔一句:“伐开心,想吃油爆虾。”那神情像足三岁的小囡。他最爱吃有点甜的油爆虾,原本养成习惯,一周让保姆烧一碗食,生病的这一年多没吃过。师母在一边苦笑:“牵记油爆虾比牵记外孙还结棍!”
像老师那样爱油爆虾的上海人,很多很多。外地人都以为上海人最爱食的荤菜是红烧肉,其实倒未必。上海人吃红烧肉,充其量也就一顿饭夹一块,夹到第二块就自认不大节制了。但他们吃油爆虾却是没有思想负担,不把一盘子吃到见底不尽兴。如今上海大部分饭店的口味,已经被外来口味影响,真正的原汁的本帮味难以寻觅。家常的经典小菜做得好的,少之又少。严格评价起来,进贤路上那几家只摆两三张桌子的小餐厅,烧的算是正宗的本帮菜肴,由于店面太小,又生意太好,所以什么红烧大乌参是没办法在那里吃的,吃点不太考究却精细的小菜最好,油爆虾是桌桌必点的。
色泽红亮,须脚纵生,壳脆肉嫩,鲜中带甜的热炒油爆虾,上海人一见就眼睛发亮。油爆虾要烧得好,有很多讲究,比如,下锅前,每只虾在虾腹处开一刀,能让虾更加入味。还有种说法,说每500克在80只左右的油爆虾,是肉质最佳的。
北方人来上海,吃不惯油爆虾,嫌它太甜是其次,最主要又不好意思讲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吃起来好麻烦。他们弄不懂,拇指指甲大的一只油爆虾,肉才“一眼眼”,如何下嘴呀?怎么看也比不上小龙虾。
上海人吃油爆虾,筷子夹起来,不动手剥,夹一只嘴巴一含,一咬,一抿,一层微薄的虾壳就渐节脱落下来,丝毫不会弄脏手。一碟子油爆虾几十只吃下去,手上还是没有一点油腻,动作也依然斯文。可这功夫,北方人哪能吃得来?真要动用一双大手剥,也着实难看,又不是吃小龙虾,手上戴一副塑料手套,将硬壳大头虾拆来拗去的。那么小幽幽的油爆虾,哪个壮汉好意思双手上阵呢?所以,油爆虾,就是最适合上海人吃的河鲜。那么一点点肉,却饱满鲜韧,这鲜也只有对它有雅兴的人才体会得起。外国人也天生不适合吃油爆虾,对于他们的刀叉来讲,油爆虾比海里的大龙虾太难对付。油爆虾就好比是上海男人才对付得了的上海小女人,精致,往细节里深究,当你完整吃到那肉的时候,又觉得美味极了。
有的人吃油爆虾,没有那么灵敏的能去壳的舌头,又不能像粗人那样用手剥,只好连壳一起嚼,虽味道好,却毕竟吃得不够用心,也不能真正地吃到河虾肉。所以,吃油爆虾,是操练舌头的过程。
那么,能不动手指,不连壳带肉乱嚼,仅仅用口舌褪下虾衣的那些嗜食油爆虾的人,他们是否是接吻高手呢?试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