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zhú)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白术始载于《本经》,被列为上品。汉·张仲景《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以说,这是运用白术治疗大便坚硬(便秘)的最早记载。从经文所见,“大便硬(坚)”是使用白术的重要临床指征。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此小便利,大便硬为津液不足,去桂加术”。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白术生肠胃之津液。”以上说明大便坚硬是由津亏肠燥所致,白术之用在于生津液而润肠燥,具有润下通便之功。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强调云:“谁谓白术之加,不足以濡大便哉?”然而,关于白术的这一功用在现行《中药学》教材中则鲜有记载。
白术为苦温燥湿的代表性药物。虽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提出了“大便(坚)硬”加用白术,但后世仍因其性燥而用治便秘者甚少。20世纪70年代末期,著名老中医魏龙骧在《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医话四则”一文,明确提出“白术通便秘”,并以亲诊案例予以示范,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后,关于白术通便作用的本草挖掘、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从本草文献看,白术有“燥”与“润”的两面性

如《本草崇原》云:“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本草经读》云:“以白术之功用在燥,而所以妙处在于多脂。”《本草正义》云白术“最富脂膏,故虽苦温能燥,而亦滋津液”。“以其丰于脂膏,故宜于煎剂”,“万无伤阴之虑”。可见,白术虽为苦燥之品,但富含脂膏,能滋液润燥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从实验研究看,白术对胃肠蠕动有“抑制”与“增强”的双向性
白术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调节剂。白术生品挥发油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白术炮制品白术内醋含量高,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当肠管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便秘)时,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排便;反之,当肠管活动处在兴奋状态(泄泻)时,白术能抑制胃肠蠕动,有助止泻。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解释白术既能止泻,又能通便之效用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从临床应用看,白术可用于多种便秘,以老年人、虚证便秘为主
白术是一种健脾润下剂,其通而不温燥,润而不滋腻,又可顾护中州,可用于各型便秘,尤其适于老年人。有人对近30年来临床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要点:①白术必须用生品;②剂量宜大,常用量为30~60克;③以水煎服为主,也可泡水代茶饮;④对长期使用果导、开塞露、大黄、番泻叶等泻药无效,或停药复秘者均有较肯定的疗效;⑤无腹痛、腹泻及其他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总之,白术虽“燥”犹“润”,在生用、大剂量(30~60克)、煎服的情况下,确有润下通便之功,可用于多种便秘的病症,且疗效卓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白术的功效
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根,其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温馨提示:其实药物治疗便秘外我么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多喝水,特别是早上那杯水是最有必要的。养成好的习惯上厕所。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