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老兵来华谢罪 老兵所见有人夜里为日军晃火把 汉奸? 日军

  我们是1937年11月到达南京的,当时的南京几乎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市民们大部分都逃难了,不仅仅是因为南京就要打仗了,还因为日军从8月开始就不断对南京实施空袭,在南京保卫战开打之前,其实南京就已经成了一座血与火构成的城市,在日机的不断轰炸下,南京城内早已到处都是废墟。刚到南京的时候,我经常因为去医院领用药品出入南京,每次都要经过一个叫八府塘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南京城南,距离战略防御要地中华门不远,算是南京的贫民区,到处都是低矮的房舍,很多都是木制结构的房屋,但因为靠近城防要地,所以这片完全不具备任何战略意义的贫民区几乎是遭到了灭顶之灾……我记得有一次,那个时候为了构建雨花台方面的野战医院,我回南京城领取医疗器材,刚刚走到八府塘附近时,就遭到了日军的空袭,我们就下车躲避。鬼子的飞机把一串串的炸弹扔了下来,把八府塘变成了一片火海。

  

  当空袭结束后,到处都燃着火,我们连忙帮着救护伤者。很多无辜的民众或被炸死,或葬身火海,有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双双被烧死,母亲的尸体都被大火烧焦了,却依然牢牢地牵着孩子的手。当时的南京城基本上在开战之前就已经被炸毁了大半。这里不得不说说一些可恶的汉奸。当时南京一到晚上根据命令是要实行全城宵禁的,所有灯火都要熄灭以免遭到日军的轰炸。但有一次我晚间经过水西门附近的时候,又遇到日本轰炸机的轰炸,却意外地发现那边居然有个地方有火把在晃动,接着火把附近就遭到了日军的准确轰炸。第二天才听说水西门附近守军储备军火的地方遭到了轰炸,弹药损失很大。而那个晃动的火把应该就是潜伏在城内的汉奸所为。

日军老兵来华谢罪 老兵所见有人夜里为日军晃火把 汉奸? 日军

  

  

  当时真的是很气愤,也很悲痛。都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了,还有汉奸不遗余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帮着鬼子祸害自己的同胞,这是怎样的心理在作祟?我百思不得其解。汉奸为日军的飞机指示轰炸目标,除了用火把外,电筒也是重要的工具。后来有一次巡城的宪兵在一次轰炸后抓住了一个汉奸,第二天,那个汉奸即被下令枪毙。那个男人很年轻,二十出头,却痞气十足,听说本是青帮的流氓后来被日本人收买了,专门为日军轰炸机引导轰炸目标的。在押解他出城枪决的路上,南京的市民们纷纷唾骂,甚至一次次地上去殴打,小孩子们也在旁边丢石头砸。那个汉奸开始还装出一副江湖好汉的模样,在这样的羞辱和殴打下也没了气焰,听说在枪决前还吓得尿了裤子。

  除了轰炸之外,汉奸还利用投毒的方式来毒害我们的士兵。我有一次在医院吃饭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班的士兵被送来洗胃,食物中毒,后来才发现是他们喝水的水井被人投了毒,全班士兵除了少数人未中毒之外,大部分中毒严重。虽然经过紧急抢救救活了大部分人,还是有一名士兵因为中毒太深而去世,想来应该也是城内汉奸的“杰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1851/764031845686.html

更多阅读

小学必背古诗词73——所见(清·袁枚) 所见 袁枚拼音

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曾外放江南地区任县令,

古诗《所见》七巧板配画 所见 古诗

古诗《所见》七巧板配画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为加强七巧板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设计的,力求通过七巧板教学同语文教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作用。利用课文、古诗或自己所写的文章,根据其内容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赏析 萧萧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xiāoxiāowúyèsònɡhánshēnɡ,萧 萧 梧叶送 寒声 ,jiānɡshànɡqiūfēnɡdònɡkèqínɡ。江上 秋 风动 客情 。zhīyǒuértónɡtiǎ

《夜书所见》经典古诗词赏析_作者:叶绍翁

《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经典古诗词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夜深了,

声明:《日军老兵来华谢罪 老兵所见有人夜里为日军晃火把 汉奸? 日军》为网友清晨一只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