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本打算沿用“中华民国”国号,却因为她的一句话而改变主意!

1948年年末至1949年年初,在三大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的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性的胜利已经没有悬念。新中国的筹建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

首先,便是新中国的国号问题。

 图1/9

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江西瑞金曾建立地方政权对抗国民政府,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来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维埃共和国”因失去根据地而取消。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但并没有付诸实践,因为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高层主要还是想和国民党合作,建立联合政府,所以并没有过多考虑新国号问题。

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在1948年10月27日形成的《共同纲领》初稿中,新中国的国号又成为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1949年的6月份的时候,此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解放全国指日可待,马上就要建国了,这时候国号的问题又提上了讨论议程。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当时会议毛泽东沿用《共同纲领》的旧名,在致辞最后连呼三声“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图2/9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

毛泽东本打算沿用“中华民国”国号,却因为她的一句话而改变主意!

但是,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原拟的国名,代表们有不同看法。其分歧有二:

一是黄炎培、张志让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他们认为共和国是舶来词,其实和民主国差不多,直接省略好了,叫“中华人民民主国”,以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可以改为“中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国”。简称为“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

二是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主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认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太长,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因为有人民自然就有民主,而且民主一词来自希腊,原意和人民相同,没必要重复。

但与上面的分歧不同,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却极力赞成沿用“中华民国”的国号!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是救中国而不是亡中国,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新政府取代旧政府,不是新国家取代旧国家,我们共产党反蒋不反孙。”

 图3/9

(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会谈时的合影)

争执不下时,此时,作为同盟会元老的廖仲恺的遗孀何香凝出来打圆场,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里面包含了'中华民国’这四个字,其实质是一样的,'民国’的'民’就是'人民’,中山先生一生为共和奋斗,这国自然就是'共和国’了。”

毛泽东听了觉得有理,就没有做声了。

但是在最终审阅通过的国号方案中,毛泽东认可的新中国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还是没有放弃“中华民国”。

 图4/9

(廖仲恺和何香凝)

但是这个方案到了1949年9月21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还是在这个“中国民国”的简称上!会上,许多代表认为“简称中华民国”6个字容易使人把它与过去的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混为一谈。

当天的会议的这个争论并没有结果,为此,在26日时,周恩来为此联合林伯渠特地邀请了张元济、陈叔通、沈钧儒、周致祥、何香凝、黄炎培、张澜、符定一、马寅初、徐特立、吴玉章、陈嘉庚、司徒美堂等23位各方面知名人士到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参加午宴商谈国号简称问题。

 图5/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周恩来与部分代表合影照片)

在宴会上周恩来开门见山地指出要不要保留“中华民国”这个国号简称的问题,希望能得到与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当时持支持意见的有民建领导人黄炎培(就是跟毛泽东讨论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那个)和民革中央常委、廖仲恺遗孀何香凝。

黄炎培说:“现在虽说解放了,但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况且,政协5年召开一次,5年之后我们觉得这个简称不必要了,再去掉它也并无不可。”

何香凝则认为:“'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个结果,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如果能照旧用它,也是好,要是大家都不赞成,我也不坚持已见。”

但与会的其他代表均持反对意见。

 图6/9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是当时83岁高龄的美洲侨领司徒美堂。他说:

“我虽然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也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四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民国,与民无关,22年更给蒋介石弄得天怒人怨。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跟辛亥革命不同,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应该是极其庄严的,既然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还要等到5年之后才改呢?古语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仍然叫做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连国号也不敢改。我们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

司徒美堂一番话,掷地有声,博得一阵热烈掌声。

 图7/9

(毛泽东与司徒美堂)

接着民盟中央副主席、法学家沈钧儒则从法律的观点解释新旧国号不能并容的道理。他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弧,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大漏洞,不合法律观点。世界各国的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于立国文件上的其他简称。况且,将来行文上,包括用国家名义与其他国家订约,都有诸多不便。所以,我也主张不用那个简称。”

在司徒美堂和沈钧儒发表意见之后,后面发言的人均不再有不同意见。

 图8/9

【沈钧儒(1875-1963),中国同盟会会员,民盟创始人】

于是在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和通过《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时,一致同意并决定去掉国号后面“中华民国”的简称。新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但是,可能是想给主席留点面子,当时的政协代表同事提出:考虑到“中华民国”这个名称,长期以来在民间已经叫顺口了,目前也不要强行禁止使用,可以允许人民还有这样的称呼。

但是,随着后来多次政治运动的开展,中华民国慢慢地变成了禁忌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在某种意义上遂成了一个对立的称呼。

 图9/9

(开国大典)

如果当年毛泽东的意见能够得到支持,中国继续沿用“中华民国”的国号,那么今天两岸统一就会少了很多障碍,至少在“国号”上面,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了。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751/43852026810.html

更多阅读

歌词走向复兴和中华民X歌 走向复兴歌词简谱

很喜欢走向复兴这首歌,很励志,也很鼓舞,特别是合唱的感觉很好。也喜欢这首 中华民族颂,据说是台湾原来的中华民国国歌,也挺喜欢,虽要有些婉怨,豪气少,但也动听有张敏民 和 邓丽君演唱的两个版本 没有听过的朋友建议下载来听听===========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庞中华现代硬笔字帖

刘诗诗情陷姐夫的诱惑首页.社科科普.书架下章|加书签|回简介|买实体书导论(本章免费)中华古代文学理论是中华古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中华古代文论无疑带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

变焦、定焦与合焦 | 原创摄影 - 中华图网- 定焦和变焦

变焦、定焦与合焦本贴由: 中华图网 会员: 四道风 发表于: 2011-02-08 10:50 共273人围观 [收藏本贴到:QQ书签 | 百度收藏夹]tags: . l 有 我 说任何网站,出版品都可以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中国教程网 作者:祁连山前面我们学习了镜头

声明:《毛泽东本打算沿用“中华民国”国号,却因为她的一句话而改变主意!》为网友夜的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