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细细的“粗粮”
人们忽然间返璞归真,迷恋上了粗粮。
不过,人的胃口早已经不如往年,偶尔吃回粗粮是要懂得哄一哄的。
“粗粮粗吃”,绝对达不到皆大欢喜,今天打着吃粗粮的幌子,也得细细做好细细吃,弄的看不出粗样来咽下去才顺畅。
这笼窝头,其实掺杂了多种“细料”。口感细腻香甜,和三十年前父辈们吃过的纯玉米窝头,形似,但神却差了漠河到深圳的距离。
做粗粮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要添几样“富贵”辅料。
举个例子,煮五谷饭,最好在里面滴上色拉油,然后放点肉丁和芋头丁。
用豆渣做饼,里面最好拌上些香蕉粒苹果肉之类
“原汁原味西洋菜”,一锅无色清汤,却是用若干种海鲜慢火熬成,仔细过滤而得。蔬菜之在其中“过河”
焖熟,已经吸足了“鲜”味。
这盘其貌不扬的白菜,和刚刚的西洋菜异曲同工。别以为红色的汤和辣椒有关。
舀一勺,清甜无比。原来是用大头虾熬的汤底。
芋头扒。荔浦最上乘的芋头,搭配的汁酱是用红酒牛肉熬成。
大名鼎鼎的“茄鲞”,几百年前粗粮细作的典范。

这是某餐厅的一款粥。泰国的野米(一种健康的粗粮),南瓜,搭配切的细细的辽参粒。
让人望粥直叹:这口糙米粥,真是“粗”得老谋深算,“细”得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