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武帝拓跋珪 解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贵母死”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后以旧法薨;

  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生景穆,神麚元年薨;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献文,……依故事……薨;

  献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

  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

魏道武帝拓跋珪 解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后生宣武……暴薨”。

  这份死亡名单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文成元皇后李氏,可以称“依故事”死;孝文贞皇后林氏,可以称“依旧制”死;而排在最前面的刘氏,为什么也称“以旧法”死?带着这份疑惑,笔者仔细翻阅了《魏书·序记》,既没有发现这种“故事”的明确记载,也没有找到此类“旧法”的杀人事件。这就说明,北魏“子贵母死”制度的制定者,就是开国皇帝拓跋珪;而拓跋嗣的生母刘氏,无疑是这种皇位传承方式的第一个牺牲品。那么,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拓跋珪为什么要制定这种残忍的制度呢?

  普遍认为,拓跋珪是在学习汉武帝,其实不然。众所周知,“主少母壮”和“女主颛恣乱国家”,是汉武帝“立子杀母”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病症。当时,刘弗陵只有七岁,尚在冲龄;其生母二十六岁,青春年少;汉武帝六十九岁,风烛残年。汉武帝自知时日不多,赐死钩戈夫人正是为了防止其成为吕后第二。相比之下,北魏刘氏死时,拓跋珪三十九岁,正值壮年;拓跋嗣十六岁,血气方刚,且北方游牧民族男子成熟较早,拓跋珪十六岁时就已经建国创业。再者,拓跋珪之死纯属意外,如果不是非正常死亡,他完全能够再活个十年八年,拓跋嗣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可见,“子贵母死”决不是对“立子杀母”的简单模仿。笔者认为,北魏“子贵母死”制度的产生,幕后另有重大隐情。

  北魏建国前,拓跋鲜卑还处在氏族公社解体时期。《魏书·序记》把妇人比作“天女”,以及“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的谚语,说明父系氏族社会时,妇女地位还相当高;而“昭成……议不决。后闻之……乃止”和“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后性猛妒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则反映了当时的妇女既干预朝政,也专权弄权。再者,作为东胡的一支,鲜卑人的血管里,难免携带着“先母而后父”和“怒则杀其父兄而终不害母”的基因。北魏要成为专制帝国,实现“父子家天下”,就必须要对阻碍封建化进程的落后习俗,尤其是对根深蒂固的“母权制”进行血腥变革。笔者认为,拓跋珪通过赐死刘氏,使拓跋嗣摆脱母权干扰,成为独裁皇帝,是形成“子贵母死”制度的根本原因。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现实情形也让拓跋珪感到忧心。拓跋部能够复国,北魏能由弱变强,除了母族贺兰部的鼎立相助,还得益于妻族独孤部的大力扶持。然而,随着敌对政权一个个的被征服,随着北魏国势的日渐强盛,对中原历史颇有研究的拓跋珪,敏锐地嗅到了外戚势力对北魏的潜在威胁。拓跋珪是政治家,是开国皇帝,而且受过灭国之苦,为了保住这份失而复得的基业,他必须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拓跋嗣一旦继承皇位,其生母刘氏,这个来自独孤部的皇太后,就可能成为独孤部外戚染指北魏皇权的桥梁纽带,那么,王莽篡汉的历史悲剧就会在北魏再度上演。笔者认为,拓跋珪通过赐死刘氏,达到离散外戚部落、杜绝外戚介入、防止皇权旁落的连环目的,也是产生“子贵母死”制度的重要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6951/951941974596.html

更多阅读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其人其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其人其事凉月轻风从谏如流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性格豪爽,心胸开阔,最不怕臣下提意见,甚至很欢迎臣下的谏诤。一年春天,上谷的百姓给朝廷上书,说皇家园林占地太大,占了太多田地,请求将其缩减一半,把耕地还给百姓。大臣古弼为

拓跋珪与北魏帝国的兴起 一个帝国的兴起与衰亡

拓跋珪与北魏帝国的兴起泪痕春雨    因为符坚制订的战略利于帝国迅速扩张,所以前秦帝国用二十多年时间就进入了鼎盛的阶段。如果把符坚的这种成就放在历史长河中,自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在那种众多王朝并立、而且迅速出现、灭亡历

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出身代国王族,亲自率领族人开疆拓土,复兴祖业,创立了一个属于拓跋鲜卑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然而

拓跋珪 拓跋珪有几个儿子 拓跋珪的儿子都是谁?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

拓跋珪怎么念 拓跋珪怎么念 拓跋珪怎么读 拓跋珪是谁

  拓跋珪怎么读  拓跋珪—tuo(第四声) ba(第二声) gui(第一声)  拓跋珪简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

声明:《魏道武帝拓跋珪 解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为何制定“子贵母死”制度?》为网友你继续你的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