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寺庙 律宗的寺庙

律宗的寺庙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净业寺        
  净业寺简介        净业寺,亦称白泉寺,位于陕西长安县沣峪口内,走向五里,东望山腰,沿溪而上,再行三里,即后安山,寺依山崖而建,颇具形胜。距古城西安六十华里。林壑幽静,风景优美, 远离尘嚣,便于静修,堪称终南名刹。唐道宣曾住此寺潜心著述,弘宣律学,开创了以研习和传授戒法的宗派— —律宗。成为中国佛教律宗的发祥地——祖庭。
寺外峰顶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巍然屹立,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被国务院列入西安地区八大开放寺院之一。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丰德寺
 丰德寺简介         千年古刹丰德寺,位于陕西西安城南约30公里的终南山沣峪口的东山坡上,是南山律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丰德寺是由隋文帝御赐而得其名,又因唐高僧道宣律祖长居此山著疏撰钞、设坛传戒、弘演律学,并在此完成了南山三大部著述,即《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等,流传海内外,由此丰德寺又名丰德律寺。丰德寺,始建于隋,兴盛于唐。后人称其所著为南山律,以此立宗而名南山律宗,尊道宣律师为南山律祖,称丰德寺为南山律宗祖庭。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鉴山寺
  鉴山寺介绍        鉴山寺位于广西阳朔县月亮山旅游风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桂林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期间鉴真大师常在鉴山寺讲学授戒。  鉴山寺的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仿唐代古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5589平方米;建筑群体坐南向北,主要殿堂是典型古寺布置方式定位,中轴设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向设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钟鼓楼、画廊、碑亭;各殿堂是供游客游览、了解佛教文化渊源、进行佛事交流活动、进香参拜的场所;山门东西两侧设有斋堂、香客楼以满足佛教信徒用餐及住宿。寺内设置亨哈二将、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菩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十八罗汉等48尊佛像;其中在18米高的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世佛”高达7米。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大明寺
   大明寺简介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唐天宝二载(743), 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首次筹划东渡日本。其后历经十年艰险, 先后五次失败,终在唐天宝十二载-日天平胜宝五年(753), 东渡日本成功。鉴真大师为中日友谊开辟了新的篇章。
  唐会昌三年(843), 栖灵塔遭大火焚毁。会昌五年,武宗诏令毁全国大寺四千余所、中小寺院四万余所,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大明寺未能免于此难而遭毁坏。唐末吴王杨行密兴修殿宇,并更名为“秤平”。
  宋景德年间,僧人可政化缘募捐。集资建塔七级,名“多宝”。真宗赐名“普惠”。寺庙自宋末历经元朝至明初沿称”大明寺”。
  明天顺五年(1461),僧人智沧溟决心重建庙宇,经师徒三代经营,规模渐复;后经变乱,塔寺变为荒丘。万历年间郡守吴秀建寺复垲。崇祯年间巡漕御史杨仁愿又重建寺庙。
  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维扬,寺庙不断增建,规模逐步宏大,光禄寺少卿汪应庚费力颇多,大明寺遂成为杨州八大名刹之首。雍正帝曾题联“万松月共衣 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 乾隆帝曾题额“蜀冈慧照”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清廷因讳“大明”二字,曾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当高宗第四次巡游扬州时,御笔题书“敕题法净寺”(敕:皇帝号令)。其实大明二宇并非指大明王朝,而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年号,与大明王朝相隔千载。咸丰三年(1853),法净寺毁于太平军与清军之兵燹。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邑人王柏龄(字茂如)一度重修寺庙。民国三十三年,大明寺住持昌泉弹师与程帧祥募集资金,由王靖和董理工程,重修庙宇佛像。1951年修建寺庙。 1957年8月,法净寺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又重修寺庙。1966年,文革浩劫时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佛像。出于周恩来总理的电谕,要坚决保护大明寺文物古迹。地方政府采取封闭庙宇的措施,因此寺庙才幸免于难。 1973年,鉴真纪念堂建成。1979年3月,寺庙全面维修,所有佛像贴金箔,此后至今寺内香火不断,中外宾客云集于此以祈求吉祥。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又将“法净寺”复名为“大明寺”。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隆昌寺
  隆昌寺简介         宝华山隆昌寺是我国佛门“律宗第一名山”,位于江苏句容西北,距南京30多公里,始建于南北朝梁代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原名千华寺、千华社。明万历33年(公元1605年),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明神宗赐“让国圣化隆昌寺”额,遂改名为“隆昌寺”,是近代最大的传戒道场,盛名海内外。
  大雄宝殿供奉香港宝莲寺赠的“天坛大佛”母佛,高5.24米。“超越千古,光辉万世”的“天坛大佛”艺术瑰宝源于此尊母佛。寺内铜殿、无梁殿,结构独特,建于明万历33年,为省级保护文物。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宝花山隆昌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
  隆昌寺是国内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律宗道场,也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特别是隆昌寺第七代祖师福聚率众僧赴京参加放皇戒(即授御戒)以后,威望愈来愈高。据山志载:雍正十一年四月十九日(1733年)清世宗谕和硕庄亲王等:朕欲赐各省僧人一千五百众于愍忠寺受皇戒,尔等可寄信与江南总督,令其将大宝华山住持福聚送赴来京,其放戒所需执事之僧人,即着福聚拣选一并前来。其来京之期,于明春正月间起程,二、三月间到来即可。再着将福聚放皇戒之意,传布在波所住各省僧人知悉,如有愿受皇戒者,亦着于明春来京。俟僧众受戒圆满之日,仍送福聚等回山。钦此。”释福聚住持率宝华山120名执事僧,于次年二月奉召到京。他们到京后,除福聚被多次引见,召见于便殿和圆明园赐予紫衣,御制佛经等物以外,首先谕将愍忠寺改为法源寺,而后命庄亲王送福聚进法源寺,主法源席,开三坛大戒。登坛之少,感堂殿放光五色宝光,上冲霄汉。观者如堵四方,最后上谕:宝华山执事僧一百二十众及新受皇戒僧一千八百一十九人,每班十人,次第引见。名义上是受皇戒,实际上是宝华山和尚授戒。从此以后宝华山名声大振,成为全国授戒名寺。每年冬春传戒。各地求戒僧众峰拥而来。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一次开戒,云集受戒者达1200余众;1955年农历三月初一举行授戒,来自12省求戒者达289人,历时18天;1957年11月举行授戒,来参加受戒的僧尼有996人,(其中印度僧1名)。据不完全统计,宝华山律院先后授戒七十余期,“得戒僧徒遍于天下,以数十万计。”凡在宝华山受戒,取得隆昌寺戒牒者,走至全国名山、古刹都会受到热忱接待。隆昌寺非但闻名全国,而且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也享有一定盛誉,一慕名来此礼佛、受戒的很多。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都曾向隆昌寺赠送过玉佛、石佛和铜磬等法器。   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
  法源寺简介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的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寺内珍藏了大量佛经、佛像和石刻,目前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2001年,法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法源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65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
  法源寺坐北朝南,形制严整宏伟,六院七进。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内供释迦牟尼佛及文殊、普贤,两侧分列十八罗汉。 观音阁,又称悯忠阁,陈列法源寺历史文物。净业堂内供明代五方佛。大悲坛,现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蔚为大观。藏经楼,现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自东汉至明清历代佛造像精品数十尊,各具神韵,尤其是明代木雕佛涅盘像,长约十米,是北京最大卧佛。寺内花木繁多,初以海棠闻名,今以丁香著称,至今全寺丁香成林,花开时节,香飘数里,为京城艳丽胜景。        法源寺主体结构和建筑 

律宗寺庙 律宗的寺庙

  法源寺的现存建筑全部为明清时所建。寺院坐北朝南,平面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平均宽75米,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全寺可分为六进院落,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和藏经阁等。

         山门

  山门由正门和两座侧门组成,门外南侧有一座砖雕影壁。山门内为天王殿,供有明代的铜铸弥勒佛像和四大天王像,系从拈花寺内移来。殿前有数块铭碑,东西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后的五座殿宇均有东西配殿或配房,各自用廊庑连接围合,形成了五组院落。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落的主殿是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前出抱厦三间。它是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檐下绘制了金龙和玺彩画,抱厦梁架上悬挂着乾隆帝御书的“法海真源”匾额。殿前有明清石碑六通,记述了修寺的历史经过。殿内正中供奉着明初制作的毗卢舍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合称“华严三圣”像。与“华严三圣”平行的,左侧供药上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像,右侧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像。它们与文殊、普贤一起,又合称为“八大菩萨”。此外,在大殿的两厢还分列着清代木雕的十八罗汉像。

         第三进院落        第三进院落的主殿为悯忠台。唐末在这里建造了三层巨阁观音阁,当时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语,后人就将此地的建筑起名为悯忠台。现在这里和台外山墙上都保存了唐、辽以来的历代碑刻,其中以唐史思明《无垢净光塔颂》、辽《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清代复刻的唐李邕《云麾将军碑》残柱础、《法源八咏》、《心经》等最为珍贵。         第四进院落        第四进院落的主殿为毗卢殿,又称净业堂或大遍觉堂。殿前有元代的大石海,雕刻海水江崖、山海龙马等图案,精美绝伦。殿内供奉着总高5.65米的明代铜质五方佛像,极为罕见。造像的上层为安坐在须弥座上的毗卢佛,中层为东西南北四方佛,下层为千瓣莲花宝座,每瓣上雕一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景象。这组佛像原在隆长寺内,寺毁后被移至此。该殿原本还珍藏了唐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可惜1949年后被盗。现在寺内增建了玄奘纪念堂,收藏从其他途径获得的大师头骨和著述等纪念物。         第五进院落       

  第五进院落的主殿是大悲坛又称观音殿,面阔五间,殿后接抱厦一间。该殿供奉的都是观音像,形态各异,共有7尊。殿内现陈列着唐代至清代的各种佛经善本,并有西夏文、回鹘文、蒙古文、藏文和傣文的佛经。

         第六进院落        

  藏经阁位于最后一进院落内,是座二层楼的建筑,面阔为五间。楼上保存了各种版本的佛经典籍,是中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机构之一。楼下现展示各种木雕、石刻、铜铸、铁铸、陶制、景泰蓝制的佛像和佛塔,大都历史悠久,造型精美。其中在迎门处的一尊明代木雕卧佛长达7.4米,是目前北京城最大的佛像之一。

  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寺    南山寺简介        南山寺引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
  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玳瑁岛】,相传即观音挑土老祖宗遗迹,唐天宝年间,律宗祖师鉴真曾五次东渡日本受阻,登陆南山弘法,得观音菩萨护持,第六次东渡成功。其后,日本遣唐僧东密祖师弘法大师西来求法,亦为台风阻至南山,得观音加持,经泉州至长安求法成就。《崖州志》载:“光绪六年(1881年),三亚鸭仔塘村(南山东南麓)忽自产莲花,叶甚茂,三年乃谢。光绪二十三年,复产,愈产愈甚,至今愈茂。”由此可见南山与佛门之殊胜因缘。
  三亚南山风景区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又若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山势迤逦叠翠,丘除环抱,祥云缭绕;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实有海天佛国气象。1993年,经阮崇武先生倡议,中国国务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先后又批准在寺侧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观音巨型铜像。山之毗邻,左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右为大小洞天旅游区,盖“大生态、大文化、大环保”之大悲曼荼罗也。
  三亚南山寺占地400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观音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若入真观音菩萨说法之道场。南山寺于1995年11月奠基动工,建设者以大毅力智慧克服重重困难,为时两年半,大雄宝殿、兜北内院、仁王殿大功初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南山寺”和“海天丛林”。恰逢1998年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纪念年,观音南巡,法云南被,爰于4月12日,隆重举行盛大祝圣祈福观音大法会。并泐碑颂告:“谋者建者,施者受者,无不解脱,悉入大悲性海,功德无量,普皆回向。
  南山寺是一座仿古盛唐风格居山面海大型寺院。整个气势恢宏,为中国50年来新建最大道场,也是南国规模最大寺庙。园内景致与雕塑相协调,建筑与绿化相融合,既规整肃穆,又幽雅清净。名山、名寺、名僧,闪相辉映,相得益彰。仁王殿内供奉寺庙门神哼哈二将,明清后,这种殿式建筑逐渐演变成牌坊式建筑——山门。天王殿当中供奉天冠弥勒和两个侍者,两旁立护法神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分别是钟楼和转轮藏。从天王殿穿过游廊,便可进入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主尊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还有文殊、普贤、迦叶、阿难、帝释、梵天、两尊供养菩萨和十六罗汉塑像。
  “不二法门”是一个由大型唐代风格六楼、建筑、群像雕塑、经幢、石刻、浮雕、园林组成的景点。这里的每个小品与建筑都体现出佛家思想精髓——“不二”理念。不二法门广场被高大的的木棉树和鲜红的木棉花簇拥着,广场里建须弥山,须弥山住众多护法天神。绕过须弥山,便进入“圆通经幢”,其四周是“天龙八部”群像雕塑。由经幢前行,便见“天女散花”石刻,石刻之后是一尊高大的“达摩面壁”浮雕。达摩在嵩山少林面壁九年,被尊为西天禅宗第28祖、中国禅宗初祖。 从不二法门广场下到曲桥,便是面积为2200玉米的“八宝莲池”,仿海义世界而建,内有各种珊瑚石、海藻、水下灯具及琉璃制品,也有形态各异热带海洋观赏鱼穿梭其间,在灯光照射下,让人仿佛置身于神奇海底世界。沿着曲桥前行一尊巨大“耳根圆通”石刻,“耳根圆通”1象徵观菩萨修炼法门,“闻声救苦”,遍及十方。“耳根圆通”旁边,建成有观音阁,阁上安放一尊金碧辉煌的金玉观音,高3.8米,造价约人民币1. 9亿元,观音阁一侧是“宝瓶净水”雕刻,另一侧是种满莲花的莲花池。莲花素来被佛教信徒视为圣物,认为它能启迪人们不为外物所役,“出淤泥而不染”。花架对面是巨大“慈般普渡”木雕,木雕旁是刻满书法的碑亭和观音菩萨的坐具——“莲花宝座”石刻。由茶社前行星期达300米的《心经》石刻前是紫竹林。
  由“吉祥如意”石刻拾级而上,是古色古香吉祥钟亭,内有一座高1.8米,重0.8吨的铸铜大钟,遇上重大节庆日,这里便有隆重的撞钟仪式,祈福消灾。由吉祥钟亭向前,穿过茂林修竹,便可见仿古竹简巨幅石刻,上刻《吉祥经》。吉祥经周围布满名家书法石刻。吉祥如意园南边是“如意花榭”,花榭当中是一巨大天然如意石,既像一老鹰踞石,又似烈马惊跃。偏居花榭一隅的是一座日本遣唐僧空海和尚铜像。空海大各尚西渡中国求学时,曾为台风所阻,漂至南山,于此休整后赴长安。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海上金刚洲(观音岛)上。像体为 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为金刚台,金刚台 内是面积达157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 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 景区。
  位于南山中枢的三十三观音堂是一座展示观音文化、龙五爷财神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佛教文化场所,占地3300平方米,投资六千多万元兴建,由130余名工艺师,历时四载精心打造而成。院内主要供奉的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应化法身群像、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浮雕全图、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转经柱、人间第一财神龙五爷、天下第一聚宝盆、南海第一祈福龙门等等。院内文化项目富有深刻哲理寓意,信众在参与的同时,能够启迪心智、教化人生。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心情愉悦!
  总之,南山寺是一座融佛教文化、建筑园林、观光休憩于一体的现代佛新兴寺院。1993年,海南省政府特邀国内佛教界知名长老、南京栖霞山住持圆湛法师来南山选址建地,并正式聘请圆湛大师担任南山寺首任住持。圆湛法师来南山选址建地,并正式聘请圆湛大师担任南山寺首任住持。圆湛大师原籍江苏人,现年86岁,兼任海南省佛教协会筹备组长,海南省政协常员。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寺
 慈寿塔金山寺简介        金山位于镇江市西部,面积为292亩,海拔43.7米。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 "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景点甚多,充满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古人赞为"江南名胜之最"。现在是金山和西面的百花洲合并,整个园区面积较大,有大面积的水域,风景迷人,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金山寺,古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御码头等。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当中供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3 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罗汉,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海岛的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善财童子参拜53位菩萨的塑像。
  大殿两侧的厢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处。
  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 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诸葛铜鼓、东坡玉带和明文徵明绘金山图。
  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留云亭西北,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鳌山下有一个古仙人洞,这是道教的遗迹。
  由观音阁往北,可登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金山寺西500 米处有中泠泉,被唐代刘伯绉评为天下第一,石栏的南壁上刻着清末状元、镇江知府王仁堪写的"天下第一泉"五字。
  历代文人雅士对中泠泉颇为向往,所留名诗佳作甚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7351/541955832015.html

更多阅读

《忽必烈汗》与柯尔律治的梦 忽必烈汗文言文翻译

                            博尔赫斯  《忽必烈汗》那首片段的抒情诗(54行合辙压韵、长短不等、韵律铿锵的诗句)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在1797年一个夏天梦中偶得之作。柯尔律治写道,他在埃克斯穆一个农

金世宗的法律思想 金世宗污蔑北京人

辽,金,元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王朝。这些王朝在建立之前,大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制过渡的阶段。他们入主中原后,逐渐受到中原汉民族生产方式和文化诸方面的影响,不断封建化。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一些较为开明,较有远见

唐懿宗李漼17 简陵 唐懿宗的皇后缪风燕

李漼简陵百科名片 懿宗简陵石碑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青乡紫金山上(又名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海拔889米。咸通十四年(875年)七月戊寅病死,乾符元年(874年)2月,葬于简陵。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孝皇帝。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

明宣宗孙皇后的历史贡献 唐宣宗的皇后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并真正对历史作出贡献的女性历史人物不多,而作出很大贡献却又被历史埋没的女性,明宣宗的孙皇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孙皇后本不是一个在政治上有野心或者说有抱负的女

声明:《律宗寺庙 律宗的寺庙》为网友梦回尘间几寸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