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届临帖展开始征稿了,距离截稿日2017年2月20日,还有不到4个月。
临帖是习书的不二法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届时投稿总量想必也是乌央乌央的。
怎样在临帖大军中异军突起,引人关注?书法日课求教数十位历届国展、临帖展入展获奖的“老司机”,总结出几个临帖展备战小窍门,供书友们参考。
一、不要死盯名碑名帖。
太有名的碑,烂大街的帖,你爱他也爱,你临他也临,就像清华北大一样,是多少幼儿园小朋友的梦,所以想藉此出头,得冒多少枪林弹雨啊。
尽管这么说,到时候组委会面前什么《兰亭序》啊,《寒食帖》啊,照样雪片一样飞,只可惜绝大多数都飞不到评委眼皮底下——早早就被屏蔽掉了。
二、不能太冷门。

有人可懂辩证法了,不能太有名是吧,那咱来大冷门好了!从网上买张“新出土”的拓片,管它魏的唐的,只要是人们没见过的,开临!
请注意,人们都没见过的,评委也没见过。学梁启超用生僻字糊弄考官,想都不要想,那时候考官在乎名声爱惜羽毛,自己不识字懂得丢人;现在呢,生僻字别体字不注明出处不附带释文都给你pass掉,打算浑水摸鱼?做梦!
三、原帖尺幅不能太小,字数不能太少。
古人论书法好坏,没有数字数的,杨凝式《韭花帖》就那么点字,照样天下第五。这个帖也是书法人大爱,学行书没有不临的。不过,平时玩玩就行了,临帖展千万别选这个帖。因为如今的评委不仅看功劳,更要看苦劳,所以字数多点,尺幅大点,显得比较有诚意,也是对评委的尊重,对不?
四、不能太像,也不能太不像。
临帖不像,还临什么临?抱这种想法的,千万不要投稿,因为不但费精力,还费邮资,最后只能收获失望。评委的想法和你不一样,你离原帖越近,就离评委越远。
所以有人很聪明,干脆不像。大刀阔斧,兀自写来,甚至除了内容,让你根本看不到出处。你以为这样评委会喜欢?告诉你,评委想的是:临帖一点都不像,还临什么临?
以上是“老司机”们提出的“忌”,提醒各位书友不要犯错误。与此同时,“老司机”们还提供了几个小建议,可以算是押题,也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二线名家,以及一线名家的二线帖。
这就像高考报志愿一样,你水平高,还要会报志愿。志愿报对了,效果会远远高出你的实际水准。
比如,王羲之太有名了,兰亭序太有名了,可是淳化阁帖里,王羲之不为人知的帖还有很多啊!同样道理,苏东坡、颜真卿的碑帖不是不能选,是选什么。一提苏东坡你就选寒食,一提颜真卿你就多宝塔,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二、篆隶胜过行草。
选篆隶,比选行草有优势。
首先,选的人少。篆隶就像考古,行草就像计算机,大家都知道考古是冷门,知道中招几率大,但选的人还是少。为啥,怕把一辈子搭进去。但书法不一样啊,选择写字就已经决心把一辈子搭进去了,还在乎篆隶还是行草吗?先入了展再说呗。
其次,篆隶好写。临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篆隶看上去难,字也不认识,平时用不着,但一上手,就比行草出效果。篆籀之气在书法里是很高级的,但对于会临帖的人来说,那不过是画画而已,忒简单了。
三、远离唐宋,走向明清。
明清书家多,墨迹多,可选的余地大,撞车的机会小。
唐宋和以前的书法都太稀缺了,而且出版多年,几乎没有新玩意可挖。大家都玩这些,相当于面对面拼刺刀,即使你是高手,功力远胜别人,但乱军之中,谁敢保证不被误伤?
所以,选明清,甚至近现代的一二流书家,三流四流就算了,太冒险。结合篆隶及明清近现代,赵之谦、吴昌硕是不错的靶子。
四、最新出版的碑拓。
请注意,不是最新出土的,而是最新出版的。
出土好比同居,出版才是结婚,所以别拿新出土做文章,但新出版是好目标。
因为近年国展的评委,一般来说比较注重学术性。新出版的书法资料,评委们一般会比普通人更早得知甚至看到,假如你选择的是新出版的拓片,评委一看,这是自己刚看过的,临的还不错,最关键是,小同志你很爱学习嘛!学经典书法,学新鲜拓片,做合格书法人,我给你入!
最后,祝各位书友备展吉祥,入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