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皇后 汉朝伏皇后之死 奸雄曹操设计的一场冤案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

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

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

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

此案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

《后汉书》说,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

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裴注《三国志》也说,“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

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可见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那么,伏皇后到底写信没?

董承的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伏完死于建安十四年,如果确有这封书信,它是如何传递出去的?

汉献帝投靠曹操后,“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曹操的耳目太多了。

后宫搞什么小动作,不用过夜,曹操就会知道,那几年怎么没被发现?十四年后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个学者型官员,深谙保身之道。

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但他认为“政在曹操”。

伏皇后 汉朝伏皇后之死 奸雄曹操设计的一场冤案

自己需要避嫌,于是主动请辞,转而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得以善终。

如果确有这封要命的书信,恐怕早付之一炬了,他不可能不为女儿的安危考虑。

也许这封信原本就子虚乌有,伏皇后很冤。

另外,《孝献帝纪》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狐疑:“(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

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

算算时间,短短36天,了结一个要案,册立一个皇后,这么短促,曹操急个什么劲呀?

问题和目的,大概都在这儿。

实际上,建安十八年曹操做的几件事,已然预示了这个结果。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汉朝伏皇后之死 奸雄曹操设计的一场冤案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1451/350331070225.html

更多阅读

价值连城的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

陕西省博物馆藏 皇后之玺马未都古人认为玉有德行,具备信用,所以讲信誉之地都以玉为凭。至少从秦朝起,国家信誉都是以玉为准,国玺都是玉制的,一直延续至清朝。甚至古人对上天要求也是天降祥瑞,瑞的本义按《说文》解释为“以玉为

汉献帝伏皇后之死 汉献帝之死

汉献帝与伏皇后是姑表亲,汉献帝十岁时就结为夫妻。伏皇后应比汉献帝大几岁,汉献帝登基时就没了父母及兄弟姐妹。初平元(190年),董卓将其掳至长安,作为姑父的伏完一家随至长安。其女伏寿嫁给汉献帝有照顾汉献帝生活起居之功效,因是姑表亲的

《精忠岳飞》让我震撼的梁红玉之死 精忠梁红玉迅雷下载

《精忠岳飞》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岳母刺字“尽忠报国”,不是风波亭,而是梁红玉之死。小时候《岳飞传》听多了,知道梁红玉擂鼓抗金兵的故事。电视剧中梁红玉死得壮烈,让我无法接受,彻夜难眠。有同事淮安人,告诉我:梁红玉确实战死在楚州,即今

铁木真之死 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

铁木真之死——读书杂记(60)张光明1207年(宋宁宗开禧三年),铁木真大会部族于斡难河,建立蒙古国,自称为成吉思汗(最高最大皇帝)。此后的十年间,铁木真征服西夏,征服金国,还占有了金国从宋朝手中夺得的大片土地,势力越来越大。1218年夏,铁木真以

庞统之死 庞统和诸葛亮谁厉害

感慨造物妒多能,龙凤岂能一主容。若无的卢身先死,不叫天下三分成!——眼波过处"《叹士元》庞统之死【庞统】(179—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

声明:《伏皇后 汉朝伏皇后之死 奸雄曹操设计的一场冤案》为网友过渡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