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科技高速发展与更新的时代,从国家到地方再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时常听到一个耀眼的词“创新”,而“创新”是什么?如何“创新”成为了一个不能不去解答的问题。俗话说得好:“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的最佳时期,而美术课程作为最直观的教育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理念;小学美术课程;图形添画;夸张变形
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是个“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无规律可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的推进培养。
一、转变学生对“对”与“错”的观念
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大胆的迈开第一步,放下思想包袱,放开自己,大胆地去画才能不抹杀学生好的想法,才能真正的去创新。在自己几年的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担心画错而不敢动笔,畏手畏脚,生怕画错了被老师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就这件事向全班同学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能放下思想包袱,不要老纠结于画对了还是画错了,并告诉学生“美术作业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作业不同,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美的标准”。这时候你会看到每个学生露出了微微的笑容,面容舒展了许多,在制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放松地去绘画,作业的惊喜会不断的出现。在课堂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不要去全部临摹作品,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适当加点或减少物品,使最终的画面呈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告知学生“老师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作品,喜欢特别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这样每节课不断地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观念后,自然而然会收获意外惊喜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将在作业展示讲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提供给学生优秀的素材
小学生由于阅历的不足,看得不够,很多东西不能形成画面去表达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以优秀的素材去激发他们的想象,现在的教学几乎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美术课更应多利用多媒体去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到一些他们不常见的景观和知识,以图来教学,素材的选取最好是一些可以引起学生思考且教师也可以进行画面引导的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绘画作品、照片还可以是实物。这些需要教师长期进行素材的积累,在备课阶段就要多费些功夫去寻找与挑选,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要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析引导,激发学生更多的新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要多问:“这幅图与以往的画有什么不同?”多与一般的儿童画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让学生有“哇”的感叹,并有“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画呀”的感触。不论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都可以选择优秀的素材案例去进行拓展,不拘于本课程单一的技法表现,久而久之,当学生看多了,思考多了,储存了更多的画面的时候,更容易激发他们潜在的灵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有了素材,就不怕学生画不出有创意的画了。
三、进行“图形添画”练习
图形添画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已知的图形,一步一步的添加线条或图形,使之成为新的图形。这样的练习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最好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从低年级起就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例如根据圆形进行添画,老师可以先做前面的几步添画,先添加两个小圆形形成一双眼睛,再添加半圆形形成嘴巴,剩下的继续给学生进行添加,有趣又好玩。还可以就“图形添画”这个练习进行小组接龙添画比赛,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游戏中学到知识,更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练习,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要区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练习,高年级的难度要适当的加大,给出的图形可以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场景,让学生继续添加物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四、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摆脱自然的束缚与观念的束缚,对某一熟悉的物体进行大胆表现,对其进行夸张变形。例如对苹果这个物体进行夸张变形练习,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苹果这一物体进行观察,并提问“苹果的形状、颜色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观察回答,并画下正常的苹果的样子,之后用语言进行引导:“苹果除了可以用圆形来表现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吗?请你们尝试画一画。”在低年级教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会提出质疑:“苹果只能是圆形的呀!”,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解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的苹果,然后问学生:“这个不是苹果吗?老师想象中的苹果就可以长这样。”之后学生就会很有兴趣的根据引导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由于每个学生想法不同,表现出的形状也不同,教师还可以从苹果的颜色上去引导学生进行夸张,比如涂上七彩颜色的苹果,并让学生尝试用拟人、替换等手法去进行创意创想,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的思维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展现在面前的就是充满个性化的儿童画。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培养创新精神的一般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进行科幻画的绘画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样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创新理念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培养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