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宗教场所 ★★★還舊樓主2012年4月25日轉自《上海地名志》★★★
宗教场所泛指寺庙、庵堂、道观、教堂等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或建筑物。历史上,上海地区这些场所为数不少(尤以今南市区较为集中,时清时期达80余处),下仅录入20多个较为有名的。
下海庙(Xiahai Miao) 位于虹口区昆明路173号,海门路口。占地1300平方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地船民、渔民在此建庙,供奉海神,后由尼僧住持。因地处下海浦,名下海庙。俗传所供海神为义王,又称“义王庙”。抗日战争时期,庙屋为大火焚毁,民国30年(1941年)重建,有庙屋36间。1966年后,庙屋改作他用。1990年动工修复,恢复原样,为沪东地区主要庙宇。
小桃园街清真寺(Xiaotaoyuanjie Qingzhensi) 位于南市区小桃园街52号,因路得名。占地2000平方米。原为金子云的花园住宅,民国6年(1917年)旅沪伊斯兰教人士在此设立清真寺。民国14年改建成拥有四座圆顶建筑,具有西亚伊斯兰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曾称清真西寺、西城回教堂。市伊斯兰教协会设此。
东正教堂(Dongzheng Jiaotang) 位于徐汇区新乐路55号,襄阳北路口。占地1191平方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东正教徒集资始建于闸北地区,民国21年(1932年)毁于战火,遂另择现址重建。大堂为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的建筑风格,蓝色的顶部为半圆形穹顶,四角配四只小穹顶,庄重秀丽。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东林寺大殿(Donglinsi Dadian) 位于金山县朱泾镇东林街160号,县人民政府大院内。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本名观音堂,皇庆和延祐年间改额东林禅寺。因与西首法忍寺相对,亦名东法忍寺。今仅剩大雄宝殿。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Longhua Si) 在徐汇区龙华镇龙华路北侧。江南著名佛寺。占地2公顷。吴越钱(948~978年)建,名龙华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赐名空相寺。今寺为清光绪元年到二十五年(1875~1899年)重建。大致仍保持宋代禅宗的伽蓝七堂制,自南往北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顺序排列在同一根中轴线上。西侧有玉佛殿、钟楼,钟楼上悬青龙铜钟,东侧为鼓楼、染香楼、牡丹园。
玉佛禅寺(Yufo Chansi) 位于普陀区安远路170号,江宁路西侧。占地840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普陀山法雨禅寺慧根法师策杖孤征,赴印度礼佛,经缅甸,请得大小玉佛像5尊。光绪八年(1882年)回国途经上海,留坐、卧佛像各1尊,在江湾建寺供奉,名玉佛寺。清末民国初寺被毁,盛宣怀将玉佛移至麦根路(今淮安路)租屋供奉。民国7年(1918年),该寺住持可成法师择今址重建寺院,于民国17年落成。该寺因属禅宗临济宗,故名玉佛禅寺。寺宇仿照宋代建筑,分三大进:前进为天王殿,中进为大雄宝殿,后进两层。下为方丈室;上为玉佛楼。所供释迦牟尼玉佛高1.9米,玉色莹洁,雕刻精美。两庑均为两层,东庑下有观音殿,上有功德堂;西庑下有铜佛殿、卧佛堂、怀恩堂,上有上客堂、素斋餐厅等。山门对面有照壁5面,每面中均有一幅圆形砖雕。寺内还有北魏、唐宋时的古代石造佛像、石画像、唐人写经及7000余卷的清刻大藏经等佛教文物。市佛教协会和佛教学院设此。
白云观(Baiyun Guan) 位于南市区西林后路100弄8号,近方斜路。清光绪八年(1882年)建,初名雷祖殿。光绪十四年增建藏经阁,并仿照北京白云观的成例举行仪式,改名海上白云观,简称白云观。光绪十六年、二十五年增建三清殿和玉皇阁。现有灵宫殿、灵霄宝殿、玄武殿、慈航殿、瞿真人殿和老君堂。为上海道观之最。1960年停止宗教活动,1984年恢复。
寿安寺(Shou,an Si) 位于崇明县城桥镇鳌山路东首。占地8787平方米。始建于宋代,初名富安寺,后称永福寿安寺。曾随县治数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迁建今址,称寿安寺。198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报国寺(Baoguo Si) 位于青浦县朱家角镇淀峰村,北濒淀山湖。占地1.3公顷。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祀关羽,名关王庙,1989年改今名。为玉佛寺下院。寺中供有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玉佛像各一尊。196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佘山天主堂(Sheshan Tianzhutang) 位于松江县西佘山顶。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民国14~24年(1925~1935年)扩建,教堂高38米,长55米,大殿宽25米,耳殿宽35米,可容4000人进行宗教活动。罗马风格的大殿,哥特式的尖顶,结构精致,形式华美,利用力学、光学、声学、美学原理巧妙设计,神父讲经布道,不用声电设备,任何一个角落都听得真切。钟楼内按一定音符排列着8只大钟,可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整座教堂华丽壮观,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教堂”。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沉香阁(Chenxiang Ge) 位于南市区沉香阁路29号。占地2378平方米。建于明万历二二八年(1600年)。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有沉香观音像浮至淮口,时潘允端督漕淮上,奉归建阁。”故名沉香观音阁。清嘉庆年间重建,改名为慈云禅寺,但仍习称沉香阁。稀世珍品沉香观音为名贵的沉香木雕成,每逢雨天,芳馥四溢。1966年遭破坏,1989年重修后布局为牌楼、大雄宝殿和观音楼、纪念堂、功德堂、念佛堂等。新雕沉香观音一尊,供奉在观音楼内。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沐恩堂(Mu,en Tang) 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汉口路北首。占地1347平方米。清咸丰七年(1859年)建于汉口路、云南路交会处。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又重建大礼堂,名监理会堂。光绪二十六年改名慕尔堂。民国18年(1929年)迁建今址,1958年改今名。
松江清真寺(Songjiang Qingzhensi) 位于松江县松江镇缸甏巷21号。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原名真教寺。二门西侧为砖砌邦克楼,外部摹仿我国古建筑形式,内部则为伊斯兰教所特有的拱形圆顶。对面为明代形式的礼拜殿,面阔三间,厅堂结构、柱础、月梁均具建筑特征。后接窖殿,高约8米,墙系空斗,无梁架,柱础保留元代形式,为阿拉伯建筑物,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建筑,融中国民族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于一体,对研究宗教及建筑艺术的发展有重要价值。198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际礼拜堂(Guoji Libaitang) 位于徐汇区衡山路53号,乌鲁木齐南路西侧。占地7300平方米。民国9年(1920年)在今东湖电影院院址成立教会,教徒来自不同教派,故名协和礼拜堂。后因成员来自不同国籍,遂以“国际”命名。民国13年在今址建造新堂,翌年3月8日落成。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净寺(Baoshan Jingsi) 位于宝山区罗店镇塘西街桥东堍。为静安寺下院,占地4900平方米。原为唐氏宅第,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改为佛观,建真武阁。光绪五年(1879年)名玉皇宫。1988年修葺,翌年1月开光,更名梵王宫。1993年改称“宝山寺”,1994年更今名。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功德堂。1992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Chenghuang Miao) 又名老城隍庙。位于南市区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北侧。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金山禅庙(又名霍光行祠)改建而成。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庙左建造东园。乾隆十三年(1748年),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作为西园。民国13年(1924年)毁于火,民国15年重建大殿,彩椽画栋,翠瓦朱檐,是上海市著名的古庙。
钦赐仰殿(Qinciyang Dian) 位于浦东新区源深路10号,沈家弄路口。占地3000平方米。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建,初名金四娘殿,庙神为驱蝗神金四娘,后谐音改今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建,改供奉东岳大帝,称东岳行宫。该殿属道教正一派,为浦东新区著名的道观。
真如寺(Zhenru Si) 位于普陀区真如镇后山门5号。占地2000多平方米。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寺。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僧永安在官场(今大场附近)改建后名真如院,取佛经《成唯识论》中“真实”、“如常”之义。元延祐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今址,改今名。正殿共有木柱16根,各柱地基以木相连,殿内额枋底部有“旹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己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1991年后恢复宗教活动。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汇天主堂(Xujiahui Tianzhutang) 位于徐汇区蒲汇西路158号。因徐家汇面得名。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占地6700平方米。是一座欧洲哥特式建筑,大堂高28米,堂顶有两座60米高的钟楼相对峙,红砖墙,青铅顶,白色柱,彩色图案玻璃窗。堂内设礼拜台19座,可容纳2500人进行宗教活动。
静安寺(Jing,an Si) 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1700号,华山路东侧。占地约3650平方米。吴越宝正元年(926年)在华亭沪渎建重玄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今名。因江潮泛滥,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迁至芦浦沸井浜,即今址。元、明后屡修屡圯,光绪六年(1880年)后重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寺舍分前厅、中厅、后厅。大雄宝殿殿壁嵌砌“云汉昭回之阁碑”,殿前悬一明铸大铜钟,殿南天井置一大香炉。光绪七年起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有盛大庙会,1961年起停办。1977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露德圣母堂(Lude Shengmutang) 位于浦东新区唐镇。占地2.7公顷。清同治年间筹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落成开堂。因构造形状酷似法国露德山之大堂,故名。钟楼高30多米,大厅设座位1260只。是浦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
附:历史名称
圣母院(Shengmu Yuan) 原址在今徐汇区漕溪北路201号。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建于青浦横塘,咸丰五年(1855年)取名为圣母院,包括三个主要机构,即耶稣会院(后迁徐家汇);孤儿院(附育婴堂),后迁土山湾;圣母院,同治三年(1864年)迁至王家堂(徐家汇附近)。同治七年,在肇嘉浜改道后的东岸建造新院,初名圣母院,后改为修女院。现为长江科学仪器厂和航空工业第633研究所。
法华禅寺(Fahua Chansi) 原址在今长宁区法华镇路525号。是沪上著名古刹,与龙华、静安诸寺齐名。“法华”取佛经妙法莲华,意即佛法光华普照。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僧慧始建。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僧庆重建大雄宝殿。元末寺废。明清之际陆续重修,清顺治七年(1650年)用楠木构筑满月阁,乾隆十一年(1746年)寺院占地近51亩。以后历经变乱,渐渐被毁,现仅存原寺前银杏树两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