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 浅谈西周青铜器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青铜器调查报告

题目:浅谈西周青铜器

姓名:王磊 班级:06级美教国画班 指导教师:李鸿照教授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 样式

内容摘要: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以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多、

类型最全、历史文化价值最大。陕博所展的西周青铜器造型浑厚、纹饰古朴、铭

文丰富,几乎涵盖了西周青铜器的所有种类和形制,西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从中

可见一斑。陕博所藏西周青铜器是按铸造年代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西周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阶段。在馆藏西周青铜器中,以中晚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为

丰富、器形种类最为多样,早期的相对较少。

正文: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含铅、铝等多种金属元素。

按用途分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

具和度量衡器等。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时代的器物

最为精美,西周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夏、商、西周三代中,周氏族发源于今天陕西的岐山一带,随着周氏部族的

不断发展壮大和周王朝的建立,青铜器工艺中心也有原来的殷商都城一带转移到

了西周建都的陕西关中地区,因此,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以西

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多、类型最全、历史文化价值最大。陕博所展的西周青

铜器造型浑厚、纹饰古朴、铭文丰富,几乎涵盖了西周青铜器的所有种类和形制,

西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从中可见一斑。下面我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

器为例 ,说说此次考察自己对于西周青铜器的认识和感受。

陕博所藏西周青铜器是按铸造年代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西周早期、中期和

晚期三个不同阶段。在馆藏西周青铜器中,以中晚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为丰富、

器形种类最为多样,早期的相对较少。

一、 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是指武、成、康、昭四王在位的大约70余年的时间,陕博馆藏西周

早期的青铜器以炊煮器和酒水器为主,主要有:利簋、夔龙纹簋、夌伯觯、 夨

伯鬲、禾子父癸爵、史迹角、伯方鼎、鱼季卣、伯甗、鈇卣、饕餮纹大鼎、外叔

鼎、旟鼎等等,其中利簋、鈇卣、饕餮纹大鼎和旟鼎是最具代表性的几件西周早

期的青铜器物。

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的利簋和出土于泾

阳县高家堡村的鈇卣(图1)在造型样式和纹样装

饰上明显的带有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风格。它们的装

饰花纹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

纹,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特色。值得一

提是,利簋的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

器,簋内底铸有铭文32

字,这是前代青铜器中所

少见的,也是西周前期青铜器物与商后期青铜器物最大的区别。

出土于陕西淳化县史家塬村的饕餮纹大鼎(图二)

和出土于眉县杨家村的旟鼎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

藏青铜器中的精品,也是最足与代表西周早期青铜器

风格的器物。饕餮纹大鼎鼎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

重126千克,是我国目前所知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

珍品,其造型宏伟,纹饰庄重神奇,是西周早期青铜

器的典型代表作品;铸造于西周康王时期的甗鼎,造

型敦厚宏伟,纹饰精美。此鼎立耳深腹,平沿方唇,

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餮纹,地衬细雷纹。三足

根部饰大饕餮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

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所铸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

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由于陕博所展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器是杂序排放的,其中还夹杂有商代晚期

的青铜器物,这样的排列为我们比较的观察提供了便利,西周青铜文化是在先周

和晚商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中,我们不难看出,西周早期青铜

器的器类、器形和花纹大都是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花纹繁缛华美,器形庄重威

严,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西周早期青铜器与前代最大的区别表现在铭文铸造上,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开始出现长篇记事性的文字,铭文的内容、形式、数量

甚至书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代所不能达到的。

二、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西周中期是指穆王之夷王在为的这一阶段,经过商代前期几十年的经营发展,

到了穆王时代,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呈现出新的变化,陕博馆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在数量上要多于西周前期,最能代表整个西周王朝青铜铸造业的水平。在馆藏西

周中期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件青铜器物有: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村

的镂空豆、孟簋、双耳铜杯;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的散车父壶、几父壶、夔纹罍

和强家村的师丞钟;出土于岐山县贺家村的牛尊和黄家村的五祀卫鼎等。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在

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 浅谈西周青铜器

各个方面呈现出了很大的变化,和西周早期的青铜

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期的青铜器打破了商代以

来青铜器的陈旧模式,开辟了西周青铜文化的新天

地;在器物造型设计和纹饰结构方面有许多新的突

破,如馆藏中期青铜器五祀卫鼎(图三),在纹样

装饰上放弃了青铜器纹样对称构图的规律,在其口

沿下出现了抽象连续的窃曲纹。另一件馆藏西周中

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出土与岐山贺家村的青铜牛尊,该尊为牛形,立姿,比例

匀称。牛躯体浑圆,四肢体现的粗壮有力,舌伸出为流,尾上卷成鋬,身体中空,

背开方口,口上置方盖,盖钮为立虎形象。虎形小巧,大头竖耳,身体后缩,做

准备扑攫之态;器身满布云纹和夔龙纹,构图疏朗,给人以恢宏豪放的感觉,盖

与器身用套环相连。牛的造型表象手法夸张,憨态十足,形象极为生动。该器的

造型手法和结构样式是以前青铜器物中不曾有过的,也是不可比拟的。

在古代青铜器中,乐器是一个重要的门类,馆藏西周中期的青铜钟师丞钟(图

四),属于甬钟,甬钟的出现是西周青铜器有别于前代的重要标志。师丞钟体形

硕大,是存世西周青铜钟中最大的一件,其征间和鼓部铸有铭文四十八字,

记载

着师丞为列祖幽叔,父德叔铸大林钟,用于祭祀祖先,祈求多富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对于祭祀的重视,也可以想象敲打它时所发出的明亮声响。

总之,西周中期是先秦时期我国青铜器大发展的阶段,是青铜铸造业的顶峰时期。此时期的青铜器较前代有革命性的变化,无论在造型设计还是花纹构图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三、西周晚期的青铜器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中,西周晚期

青铜器的数量最多、种类最全。青铜水器中的鬲、壶,

盛食器中的盘、簠、豆和炊煮器中的簋的数量都非常丰

富,但是总的种类和样式比中期并没有大的变化,形制

基本上是西周中期青铜器的延续。西周晚期青铜器的纹

样装饰比中期的较为简朴,造型趋于定型化和程式化,

更加实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从西周后期开始青铜器

已由贵族的专用器品转向为更低一阶层的民用器品。能

代表西周晚期青铜器风格的馆藏铜器有它盘、多友鼎、

柞钟、周生豆、中其父簠等。

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的它盘,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

的精品。盘平沿、高附耳,腹部及耳面饰有重环纹,圈

足饰以斜角夔纹,圈下四足,为受过刖刑的男子形象。

该盘制作精良,应该是在重大祭祀活动中祭祀祖先或上天用的盛食器。

馆藏柞钟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的一大亮点,常引起游客们的驻足观赏,虽然该柞钟单个和西周中期的甬钟在形制上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此柞钟一组八枚,是迄今发现的西周编钟数量较多的一组,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乐器乐理和祭祀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注:青铜钟分特钟和编钟两种,单独悬挂的叫“特钟”,大小相序排列的叫“编钟”。西周编钟早期一组三枚,以后发展为十多枚。)

最能代表西周晚期青铜器风格形制的是铸造于西周

厉王时期的多友鼎(图五)。多友鼎形制俊伟,是西周晚

期青铜铸造业的代表,该鼎高51.5厘米、腹径50厘米、

重37千克 ,腹部饰有二道凸弦纹,资料记载此鼎出土

时腹内底随有厚达0.2厘米的墨灰,腹内壁铸有铭文22

行,278字,记载了厉王时期反击猃犹侵犯的一场战争,

是馆藏青铜器中铭文最多、叙事最明了的鼎。鼎铸铭文

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另

外,此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是中国先秦时期书法

艺术的重要篇章。

总的来说,我国先民在西周时期创造的青铜器艺术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是同时代的其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先民们用高超的技艺和灵活的思维所创造出的青铜器不仅是我们民族优秀的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历史博物馆,每天所接纳的中外游客非常多,人们往往被馆藏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所打动和感染,在这几次的参观中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

‘如此精美的东西,比现在我们用的好多了’或‘现在我们能制造

出如此精美的东西吗?’我想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现在是否能制造出如此优美的作品,主要的是能从这些艺术作品中感受我国先民们的智慧和我国传统艺术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并以此来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浏览完馆藏西周青铜器后,我也不禁被我国先民们的创造力和智慧所打动。在留恋于先秦西周青铜艺术世界的同时,突然发现现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非方即圆,吃、穿、行、住一切用具的形制仿佛只用方、圆二字便已概括,我们居住的房屋是方的,使用的课桌是方的杯子是圆的,天天面对的电脑屏幕是方的,公交车是方的车下的轮子是圆的······身边很难找出像青铜器那样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和形制讲究的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现在提倡创造性思维,而我们身边的这些方方圆圆是不是正在潜移默化的禁锢着我们的思想呢。我们惊叹于青铜文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的同时,能不能吸收它们的智慧用于改造我们这个方圆的世界呢?西周是我国文明形成的重要阶段,我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中所体现的我国先民们的审美观和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重要根源,追溯此根源来重新考量和发展现在我们陷入僵化的艺术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吧!

参考文献:《中国青铜器宝典》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铜器调查报告

题目:浅谈西周青铜器

姓名:王磊

班级:06级美教国画班

学号: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051/572942283760.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简介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将来的英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产生于隋唐,经过五代到宋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后人论宋词的特定概念。其实,将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最早见于明代张蜒《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 浅谈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指导策略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各方面有效的指导,注重读写结合,感想集中,联系实际,思路创新以及读后沟通和写后交流,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说到写,从写到读,形成一个读后感的写作循环,将读书和写作有效结合,逐步提高

黄宗之:浅谈王传利长篇小说《陋巷》

读罢《陋巷》话故乡——浅谈王传利长篇小说《陋巷》(长篇小说《陋巷》,王传利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2014年底,趁着圣诞至新年我一家去中加州海滨度假之际,我于旅途之中的闲暇读完了王传利送给我的长篇小说《陋巷》。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 广东书院制度沿革

浅谈我国工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现状——兼议我国工会制度的完善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张宇彬摘要: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工人开始成立与雇主对抗的组织,这便是工会;伴随着中国近100年来的政治经济大变动,工会制度也

声明:《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 浅谈西周青铜器》为网友国民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