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西安事变目的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只杀杨虎城而放过张学良

  第四件大事,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张学良曾经说不抵抗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但在临终前却供认老蒋并没有给他下过这样的命令。事实上,决定不抵抗的,只能是张学良本人。就象在中东路事件中,决定跟苏联人死磕的也只能是张学良本人一样。关系东北命运的事情,即使老蒋有所旨意,张学良不认头,还是会自行其事的。因该说,抵抗苏联而不抵抗日本,都出于张学良自己的主张。值得玩味的是,在不抵抗日本这件事上,老蒋似乎也没有过多责怪张学良。那时,老蒋刚刚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按照“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马不停蹄地把打击目标对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的时候,假如张学良与日开战,老蒋势必加以支持,那样中日战争必将全面爆发。

杨虎城西安事变目的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只杀杨虎城而放过张学良

    而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而中国的西南、西北还属于割据状态,而冯、阎、李残余势力还相当大,中共又在南方发展到30万之众。此时老蒋要抗战,中国非亡了不可。张学良放弃东北,实际上暂时满足了日本的胃口,延缓了中日爆发全面战争的时间,为老蒋争取到了时间。老蒋从1931年到1935年结结实实地进行剿共,1934至1935年借助追剿红军,进而把贵州、云南、四川等西南诸省尽收中央,并把四川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基地,其实已为日后的持久抗日埋下了伏笔。同时在此期间老蒋还在江南构筑了数道国防共事,在抗日时期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张学良的不抵抗,并没有让老蒋觉得怎么样。

  张学良做的第五件大事,是在老蒋即将对撤至陕北的红军进行最后一击之时,发动了所谓“兵谏”。这一次,他可真把老蒋给害了。张学良放弃东北后,颜面扫地,老蒋发配他到西北剿共,他此时已经不敢不听了。开始的时候,张也的确想跟红军练练,结果碰了碰却发觉根本不是对手。而这时蒋介石又借张学良剿共不利而集结中央军准备进驻西北,对红军进行最后一击。假如此时中央军进剿红军,红军只有北去的一条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退入外蒙。就在这个历史时刻,张学良帮助了红军。

  事实上,红军听说张学良抓住老蒋,兴高采烈地以为可以致其于死地。但苏联与张学良却都没有这么想。苏联现在想的不是中共,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他们明白,杀了老蒋,中国必乱,得利的只能是日本。假如日本乘中国大乱而轻易征服中国,那么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了,苏联必须面对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双重威胁。因此,他们要保蒋介石,并将此次事件当作中共找国民党进行谈判求得合作的最好时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451/258125396096.html

更多阅读

杨虎城能不能不死? 杨虎城

我在2014年5月4日发表了文章《真实世界的决策是复杂多变的 ----以西安事变为例》之后,脑子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杨虎城能不能不死?  这是因为:杨虎城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他年轻时就在家乡组织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后来又参加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 南京民国红公馆哪家好

南京民国建筑之消失的杨虎城公馆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而闻名中外的杨虎城,在南京也有一处公馆,即位于新街口东北邓府巷的17号(原25号)建筑。邓府巷17号的杨虎城公馆或称杨虎城旧居,不仅与爱国将领杨虎城有关,它还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的命运 第十七路军

萨沙东北军6个军投靠了中央,除了51军和57军并肩在敌后苏鲁战区作战以外以外,其他4个军都分散在全国各战区作战。由此东北军的这个名称不存在了,张学良这号人物当然也不存在了。至于十七路军呢,他的结局和东北军也差不多。杨虎城的十七路

杨虎城之死 杨虎城杀蒋介石

千古之谜:张学良因何要晚年避谈杨虎城?2011年05月28日 来源:看历史 作者:杨瀚口述 周海滨整理文章摘自《看历史》2011年5月刊 杨瀚口述 周海滨整理原题为《杨虎城:等待平反》作为杨虎城之孙,杨瀚两次赴美看望张学良,但他不明白,为何张学

杨虎城墓 杨虎城墓-简介,杨虎城墓-地理位置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建于长安区韦曲镇东1公里处,背依凤栖原,北与杜公祠毗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墓的形制庄严,封土周围皆砌青砖。杨虎城简介_杨虎城墓 -简介杨虎城墓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于一八九三年生于陕西蒲城县一个贫苦

声明:《杨虎城西安事变目的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只杀杨虎城而放过张学良》为网友夜夜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