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哲理感语】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原来一直不懂是什么意思,在自己踏上社会经历了这么多年后,才方有所悟。

        信言不美,意思是说能够让人信任的话都是真实不华丽的,没有美丽的词藻,也不是花言巧言。这个意思比较切合中国一句古话叫“忠言逆耳”,说的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对你说的话都是一些真实的不好听的话,让你听着很刺耳的话,而不是一番美言。 

        就如中国唐代的魏征与李世民一样,一个贤臣,一个明君。魏征总是喜欢说一些让李世民不高兴的事和话,总是惹得李世民不高兴,但幸好李世民是一个明君,否则这些信言就会成为魏征的杀身之祸。 

        美言不信,意思是说许多华丽动听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或者是不可全信的,因为美言从中国古代就知道是说好话的意思,比如为了帮一个自己人,就在找机会帮他美言美言,并最终心想事成。 

        美言往往不是真心话,也不是真实真相,他往往让听的人高兴,美不胜收。于是听的人往往就会犯错误,用人不当,误国误民之事有之,亡国亡家者有之。于是美言的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是致命的剑。 

        善者不辩,意思是善良有能力的人不屑于去与别人辨别什么,不会去告诉别人这件好事是我做的,我有多么历害的本领,多么有能力等,他往往是在埋头做事。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哲理感语】

        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务实的人,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是一个能够让人放心的人,值得托付的人。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不邀功,他不会因为自己作好了一件大事而去要求奖赏。 

        辩者不善,意思是说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有能力的人,他们与别人辩论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有多么棒,其实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因为贤良的人从他们的举止言行就会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真实能力,能不能托付大事。这种人其实就与“纸上谈兵”的赵括差不多,嘴巴上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上将一败途地,谁用这样的人,其结果就会如赵王用赵括,发生“长平”悲剧。 

        老子这十六字真言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能力不能只听言,尤其是不偏听美言,不能去听那些大话空话,而要实实在在地去判断分析他的话的真假,是不是真正为自己着想,要拨开云雾见本质。  

        要兼听则明,不能只观其言,更要观其行,要多用“信言”之人,“善者”之士,只有这样才会大事有成,成功有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451/89436516643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美华转:反腐路上不怕鬼 不信邪

原文地址:美华转:反腐路上【不怕鬼】【不信邪】作者:美华博客3_0习访美,在西雅图首站演说就罕见提到「反腐斗争」。还记得3年前中共十八大,习的「就职演说」吗?「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后虫生」。习不仅将「反腐」放到施政首位,赴美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 言出必行 行之必果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孔子曾经多次谈到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的资格,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信字,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是言谈的诚实性,言由心出,表里一致。信字原本讲的是人在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81章)我们读到此言,觉得老子的这个话好像和上面说的“美言可以市尊”有矛盾,但是细察文意,他是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说的。这里的“信言”,是指真实的话、朴素的话;“美言”,是指华美的话、伪饰的话。“信言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善言不美美言不信

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的一句话,意思是:美丽的语言是不可信,而可信的的话不一定是好听的。当我们踏入社会中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会结交不少的朋友,在我们的遇

声明:《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哲理感语】》为网友我高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