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简介
曹雪芹,清朝小说家,满族人。生于1715年5月28日,死于1763年2月12日,享年48岁。名霑,字芹圃,号芹溪,梦阮。祖籍辽阳,在南京出生,大概十四岁时跟随家人迁居北京。
曹雪芹画像
曹雪芹的家族属于清朝的名门望族,爷爷曹寅为朝廷江宁织造,显赫一时。曹雪芹本人生性不羁,爱好广泛,平时无事经常把玩研究金石、诗书、字画、园林、中医、饮食等,学问非常丰富,这一点,为其写下名著《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曹雪芹,他的名字值得一说。相传,曹雪芹出生三天后,正遇上一场及时而来的喜雨,使长期的干旱得到了缓解。父亲曹頫非常高兴,随口给他起了一个单字“沾”的名字。古代读书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都有出处,而且出处越久远,显得越有水平,曹雪芹的“沾”字就取自《诗经》:“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之句,意思就是说细雨蒙蒙,水分充足,滋润大地,灌溉四方,庄稼蓬勃生长,与曹雪芹出生时的境况吻合。现在我们常说的“久旱逢甘霖”,也和诗经里的这句差不多。但这还不算高明之处,其实“沾”字与“世沾皇恩”也可以挂上钩,从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曹家的情况,正是世沾皇恩的鲜明写照。
而“雪芹”二字则出自大文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雪芹指雪地里的芹菜,意思是说雪地里的芹菜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还是要等到春天到来了,才能够和斑鸠的肉一起炒来吃,引用此二字,意在表明自己如雪芹一样,出污泥不染,洁身自爱,这也是一代文豪曹雪芹名字的出处。
曹雪芹是哪个朝代的
曹雪芹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因著作《红楼梦》而被我们熟知。曹雪芹其人在正史中并无传记,其事迹主要见于其友人的诗篇及书信往来中,而且《红楼梦》一书一向有“曹贾互证”一说,很多学者循着这条线发现了很多关于曹雪芹其人的线索,目前,我们对于曹雪芹这个人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依然有很多疑点没有得到证实。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说到曹雪芹,是清代人,毫无疑问,从目前其公认的生卒年表中可以看出,其生于1715年,死于1763年,生活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死的时候大约48岁左右。曹雪芹祖籍辽阳,生于南京,13岁时迁居北京,晚年生活在北京西郊,直至终老。
曹雪芹生活的年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康雍乾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历史上最能干,最有作为的三位皇帝,那时候,国力雄厚,经济发达,市民文学大兴,这也为曹雪芹创作传播《红楼梦》奠定了基础。曹雪芹的家族虽然世受皇恩,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抄家的命运,曹雪芹的童年生活还算衣食无忧,但自从被抄家,随家人迁居北京后,他的整个家族从此一蹶不振,自己于仕途也没了前途,虽然才能过人,但终无用武之地。中国自古就有“文章憎命达”一说,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正是曹雪芹整个一生遭受了那么多的坎坷,才使他能身处其中,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下的社会病态,写出反映当时社会的作品。
曹雪芹男的女的
毫无疑问,曹雪芹当然是男的!这个问题是回答给“文学白痴”的,容我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

曹雪芹小像
中国文学史上有四大名著一说,其中有一部叫《红楼梦》,描写的是贾王史薛四个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内容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大观园一众男男女女的各种琐事,整部小说人物多达几百人,且每个人物性格都很突出,读完使人印象深刻。
这部小说公认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据学者考证,曹雪芹是清朝康熙朝名臣曹寅的孙子。曹家本是汉族人,祖上发迹于明末清初,清朝入关后,曹家作为内务府包衣的身份在朝廷当差,康熙时,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也变成了康熙的伴读,后来当了御前侍卫,由于康熙的信任,曹寅被派到江南做了江宁织造的官职,这个官职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有机会。曹家三代四人做江宁织造60余年,但终因亏空府银而被抄家。抄家的时候,曹雪芹13岁左右,跟随家人搬到了北京居住。曹雪芹童年时期,家里条件还是不错的,锦衣玉食,应有尽有,可以说也是渡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也学会了很多富家子弟应会的才艺等,但自从抄家搬往北京以后,家道中落,日子越来越艰难。
晚年的时候,曹雪芹搬到了北京西郊,但只能艰难度日,至于如何完成了巨著《红楼梦》已无确切史实考证,只知道当时在文人中间传抄甚广,但码字终不能当饭吃,再加上丧子之痛,曹雪芹终于一口老血吐出后,一命呜呼。《红楼梦》中写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每次看到这两句,不免令人唏嘘感喟。
曹雪芹的作品
除了一部《红楼梦》,曹雪芹留给我们的作品并不多,也就是一些散见于和有人通信的信中,内容也并不可考,但一部《红楼梦》足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远是其它作品无法撼动的。
《红楼梦》剧照
一部《红楼梦》可以说写尽了世间的所有,儿女情长、社会万象、百科知识、家族兴衰、百态人生等,其内容的丰富性值得我们终生去研究,抛却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单单就里面几百位性格各异的人物,都够我们眼花缭乱的,上至老爷夫人,下至丫鬟仆人,个个都性格鲜明。再有大观园里种植的花草名木,也是种类繁多,描写得细致入微,更不用说主人公每天的衣食住行等牵扯到的各种物品了,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缩影,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解读,都够我们写出长篇大论来论述。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中医学家可以从全书中找到几百味珍贵药方,植物学家可以从中发现数百种珍贵名木,美食家能够列出上百种珍馐佳肴……《红楼梦》创作的时代,市井文学比较发达,社会传抄小说的风气很盛,所以,当时它被传抄的很厉害。如今我们知道,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后40回是由高鹗续写,我们从原著中也可以读出前后的区别,但从其诸多版本的研究中,我们不能去切地判断曹雪芹到底是因为丧子之痛,未及写完书稿就逝世了,还是他本身写完了,而是因为传抄的原因遗失了,这个问题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也许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正因为这部不完整的《红楼梦》,才更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空间和解读可能。
曹雪芹与高鹗
曹雪芹与高鹗并无直接关系,曹雪芹据考证死于1763年左右,48岁左右,而此时的高鹗是一个25岁左右的年轻小伙。据史实记载,高鹗年少多才,能写善画,但却一直和功名无缘,直到56岁时,才中进士,入朝为官,整个人生和曹雪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二人本无牵连,但最后却因为《红楼梦》而一直被后人在一起说起,更是当今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知识点。公认《红楼梦》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相传因当时传抄风气盛,导致小说全本遗失,高鹗后来从程伟元处得知其收集的《石头记》抄本,便抄来看,可能是深有感触,便起了续写的想法。这有一说,是乾隆和和珅让高鹗来续写的,因为曹雪芹死后,《红楼梦》在社会上名气非常大,一时洛阳纸贵,但每个人都不知道结局,乾隆皇帝也很喜欢这部小说,看高鹗高才,便让其续写,当然这可能只是后人附会之说。
反正现在,不管是中学课本还是大学文学史教材,全是一个口径,《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但只写了前80回,后四十回则是由高鹗和程伟元合写而成,很多学者也对此作了很多解读和考证,也是见仁见智。有人对后四十回大加批判,认为高鹗完全背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原原本本的一个悲剧因为高鹗的结尾使小说的批判性减弱;但也有人觉得,高鹗还是基本遵循了曹书的基本旨意的,最终的结局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人们都讲残缺之美,如断臂的维纳斯,正因为残缺才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才会有更多的解读可能性,曹雪芹无疑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部巨著,一直会传下去,一直会解读下去,这才是其价值所在。
曹雪芹怎么死的
曹雪芹是我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著作《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无可替代的一部著作,然而,伟大如此,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曹雪芹对于我们而言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天天读其作品,看其作品改编影视剧,却无法解开他留给我们的一个个谜团,关于其死因,正是其中之一。
连环画《曹雪芹之死》
现在普遍的说法是曹雪芹晚年时,幼子因感染“天花”无药可治而夭折,曹雪芹过度悲伤而染病,加上家里贫困,无钱买药,最终在寒冷的冬天病故。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从脂砚斋批的甲戌本第一回的眉批中可略知一二,其中写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泪尽而逝。”说明曹雪芹死年为壬午年,而当时《红楼梦》一书尚未完成,曹雪芹泪尽而死。什么事情能够引发曹雪芹如此大的悲伤呢?是夭折的幼子,还是写书过程中勾起的伤心往事呢?但从我们普遍的说法来看,应该是二者皆有的。幼子早夭加上写书过程中的伤心过往,敏感的曹雪芹有可能都是在泪眼婆娑中提笔的,但悲伤过度到底能不能使人丧命,我们不得而知。
曹雪芹有两个交往甚密的朋友,一个是敦敏,一个是敦诚,二人与曹雪芹经常有书信往来,二人每次提到曹雪芹时,都说到曹雪芹的一个嗜好,那就是爱喝酒,但这一点是不是曹雪芹真正的死因,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无疑喝酒也是使曹雪芹身体恶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