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与蒋介石 揭秘:面对拆迁户,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较量

  导读:历史上拆迁风波闹得特别大的,要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初,因修建中山路引起的声势浩大的拆迁户请愿了。南京中山路,又称中山大道,北端起自下关长江边,向南经市中心鼓楼、新街口,东折至中山门,全长12公里多,宽40米,至今仍是南京主城区最重要的干道。这条马路,当初是作为“迎榇大道”特别兴建的,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所谓“迎榇大道”,即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奉安大典”(安葬典礼)前,供孙中山灵车通行的道路。当然,这条道路的修成,将使南京市的交通大为改观。从长远看,这项工程将惠及当代及后人。

  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刘纪文自任首都道路工程处处长,亲自抓中山路的建设。1928年8月12日破土动工,计划于次年6月1日“奉安大典”前竣工,限期完工,督责严急。由于拆迁补偿款不足以购买新房或建造新房,400多拆迁户不接受补偿方案,不“配合”拆迁。官方宣传说,要建设就要先破坏,为了长远利益,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也是迫不得已。但官方的“大道理”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房子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房子拆了,他们就没有了栖身之所。居无定所的日子,岂是人过的?他们想不通,对拆迁有抵触,无不愤愤然。而不“配合”拆迁,官方便要派人强拆,于是矛盾升级。忍无可忍的拆迁户(还有同情他们的人),聚集一起,走上街头,并蜂拥而至国民政府(在今长江路292号),要求当局解决问题。蒋介石等要人在大楼里面,对情绪激愤的请愿者避而不见。也许他们害怕控制不了局面,不但平息不了风潮,反而会火上浇油;也许他们害怕请愿者不给他们下台的台阶,让他们难堪。总之他们害怕见民众,不敢跟民众直接对话。他们想到了一个他们认为最合适去做民众工作的人,这个人便是冯玉祥。他们推冯玉祥出来跟民众对话。

冯玉祥与蒋介石 揭秘:面对拆迁户,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较量

  冯玉祥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1928年10月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在国民政府的高官中,他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物。有人说他“事事与人不同”。他穿粗布衣,打扮与普通百姓差不多;他生活俭朴,粗茶淡饭,请客(包括请蒋介石吃饭)总是两菜一汤;他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独到领悟,嘴边常挂着“民生”二字,做事常能想到民众。他与人不同,原来就在别人做官像官,他做官不像官。因此,他有“亲民”形象,口碑甚好。蒋介石等人也许是要利用他的“亲民”形象,所以把他推出去安抚请愿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3051/207411723191.html

更多阅读

冯玉祥与开封 萧振瀛与冯玉祥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人称“布衣将军”。安徽巢县人,原名基善,字焕章。冯玉祥少时家贫,1896年投淮军当兵。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

从义结金兰到反目成仇:蒋介石与冯玉祥二十年之分合

     现有的资料显示,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最早的联系始于1926年6月3日,当时广东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电邀人在苏联的冯玉祥赴广东共筹“北伐”大计。其后更于1928年2月18日,“互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自此一

冯玉祥式的人物 冯玉祥 冯玉祥-主要经历,冯玉祥-人物生平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中国近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

声明:《冯玉祥与蒋介石 揭秘:面对拆迁户,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较量》为网友撕扯不破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