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⒉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⒋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1课时)
课时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⒉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⒊板书课题,生读题。
⒋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⒌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的???) ⒎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⑵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检查自学效果。投影:
⒊指导书写生字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⒌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⑴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⑵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⒈练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
⒊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⒋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第二课时(总第32课时)
课时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⒉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是谁射虎?我没听清楚。再读!
⒉李广是谁?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能用一句话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李广。 ⑴“飞将军“是人们对李广的美称。李广真有会“飞”的本领吗?那么为什么人们称他为“飞将军”?
⑵听清楚了吗?李广是什么时期的人?(“西汉”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了。如果李广活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岁了。)他还是一位什么样将领?
板书:神勇无比
⒊在你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神勇无比”?(因为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神勇无比的人?说的再完整一些?)李广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勇敢,他的威猛,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再读这个词!(神勇无比)
“勇”气要足!再读!
⒋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李广射虎的故事,一起来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第三、四节
⒈学习需要一双慧眼。
课件出示:
学习要求:
⑴细读课文三四节,哪些地方
让你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
找出相关词句,画下来。
⑵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出来
的?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开始读书吧。
⒉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请你抓住所画的词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⒊全班集体交流:(这是课文第三小节,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的?下面,把你发现,把你体会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投影: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
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
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
声音。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
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
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
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
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⑴那是个怎样夜晚?自己读一读。谁来读?天上有没有月?(有!)但月光朦胧,看不清楚,树林里就更漆黑一片了。注意要读出这种情景!请你把第一句话重读一下。那天晚上,还刮着狂风呢,风又大又急。谁接着读?天黑、林暗、风大还不算十分可怕,更可怕的是这一带还经常有猛虎出没。想一想这些再来读这几句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提读。假如把你带到这片松林中,请你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此时的心情?
⑵李广怕了吗?他还出来巡逻,真是胆量过人!
⑶来到松林后,如果你突然感觉有老虎正“沙沙”地朝你走来,你会怎样?李广慌了吗?李广跑了吗?看看李广的表现。读!他不但没跑,还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老虎。看!多么沉着,多么镇定!
⑷“嗖”你声音上感受到李广的神勇。“硬弓”你是从武器装备上感受到李广的神勇。“连忙”你是从李广反应的速度上感受到他的神勇。
【图文结合】
猛然间,李广
发现前方的草丛
中,影影绰绰蹲着
一只老虎,连忙拈
弓搭箭,运足气
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支
白羽箭射了出去。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