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于葡萄酒的鉴别方法:可以在酒里加入几滴食用碱,如果葡萄酒变成深蓝色,才算是真的葡萄酒,不变色的话就是劣质葡萄酒。
后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
但如果加糖过多,7天后没达到止发酵点,酵母还在大量繁殖发酵,虽然过滤了,酒液还在大量冒二氧化碳气泡,此时如果马上密封,就会造成后发酵时瓶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所以前发酵结束过滤后,要让酒液静止12小时,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后再密封。
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上层的清纯酒液同样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再提纯一次。用不透光的酒瓶灌装,然后密封,存放温度最好在12度,酒瓶横躺或略微瓶口向下倾斜存放,可保存二年左右。
,发酵容器最好是可以密闭的,安装发酵管,使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可以散发出去而外面的杂菌及空气不能进去。在发酵期中,每天定时观察,发现温度升高,有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产生,皮渣上浮,形成酒帽,这时每天要搅拌一次,将酒帽压下,以后,发酵逐渐减弱,发酵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室温。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接近平静,酒帽下沉,汁液开始清晰。此期温度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
葡萄酒的存放:应避光、低温、隔氧(满瓶)密封储存。新酒冬季零度以下存放一段时间有利于酒石酸结晶的生成(降酸喝前滗酒:自酿的葡萄酒因采用自然沉淀过滤,存放几个月后见瓶底有沉淀是正常的,这时不要晃悠瓶子,将酒缓慢倒入一容器,滗出沉淀。
要点:葡萄,器具的选择和准备 —— 步骤 —— 每步具体的时间和温度要求 —— 加糖的量 ____ 储 存
家酿自制葡萄酒
一、准备
家酿葡萄酒的工具很简单,使用的工具包括大广口瓶几只(根据葡萄数量确定,一般10公斤葡萄要用一个15升的容器),或大可乐瓶若干个,塑料或者不锈钢饭勺一个、虹吸管一根,过滤残渣用纱布(把口罩布拆开即可)。
二、选料
俗话说好吃的葡萄酿不出好酒,要选皮红酸涩为优。如果能买到酿酒用的名牌葡萄当然理想,但真正酿酒用的葡萄无市售。“玫瑰香”,“巨丰”等品种都可,最好是玫瑰香,用它酿出的酒口味好,色泽好。
现时最多的是从日本引种的“巨峰”葡萄,由于其皮色较浅,而且颗粒太大,单位重量里含皮就少,酿出的酒色泽较淡,但较酸涩。
另外一些本地紫玫瑰葡萄虽然吃口不好,但作为酿酒用倒不错,皮色发紫,甜度不大,价格便宜。缺点是含汁水少,出酒率低。
总之要选择那些成熟(成熟前15天左右)、饱满、颗粒中等、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三、清洗
如果在当地购买葡萄,并且知道葡萄收获之前没有喷洒农药,则此工序可以省略。为了放心起见,我们还是要对葡萄进行清洗。将葡萄放进水中(或者放些淀粉)浸泡,可用手轻微的搅动几下,两个小时之后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或用电扇吹干)大量的水分。
本来买来葡萄后最好不要洗,因为土法酿制发酵是靠葡萄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微生物发酵。市售葡萄的确很难保证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残留的农药,所以还是要清洗。(但据了解一般果农也很忌讳把农药直接喷洒在葡萄上的,因为这会在葡萄皮上形成斑点,而且缩短了葡萄保鲜期),但即使要洗也千万不能太用劲洗,更不能用洗净剂、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要最大限度保证微生物成活。
四、破碎
人工破碎主要是用洗净的手捏,连皮、籽一起装罐。法国传统的方法是雇佣年轻姑娘爬进盛葡萄的木桶里用脚踩烂葡萄。工业上也有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只发酵葡萄汁的。如果做白葡萄酒,则要将白葡萄迅速挤出葡萄汁,防止葡萄皮、籽浸入葡萄汁内而使颜色变红。
粉碎后的葡萄可装入清洁的干燥陶瓷、玻璃、无毒塑料容器(最好是橡木容器)进行前发酵,但决不能用金属容器。容器要稍大,以保证装入后有30%的空间,因为剧烈发酵时会产生气泡,会将葡萄皮往上翻涌,装得太满会溢出容器。
葡萄装瓶后把瓶子盖好不密封(只要不进灰尘就可以了),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发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们不必考虑发酵菌种问题。
五、发酵
此阶段是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发酵果汁成酒。
工业上也有去皮、籽只发酵果汁的,然后加入丹宁调节涩味,加入色素增加颜色。我们自制是连皮、籽一起发酵。利用皮的色红素增加红色,利用皮、籽里含的丹宁增加涩味。所以葡萄皮颜色越红紫,酿出的葡萄酒颜色越深越漂亮。
第一阶段,
装瓶后24小时第一次发酵。
葡萄被捏碎装瓶,发酵就开始,最好在25-28度环境里放置24小时,不要加糖。(不要一开始就加糖,因为我们是利用野生天然酵母发酵,刚粉碎后要让酵母先大量繁殖,大约需要24小时,这在天然葡萄汁的糖浓度下最合适。)
第二阶段,
24小时后加入一半的糖量,第二次发酵3—4天。温度控制在30度以内为宜。
这以后酵母开始大量消耗糖分泌出酒精,排出二氧化碳,糖浓度下降,这时就需要及时加糖,所加糖最好是高质量的细白砂糖,大约按10斤葡萄加1斤的比例,加糖后要搅拌均匀。
发酵3-4天后,视发酵减缓,就要进行第二次加糖。前发酵的容器要有30%的空间,不能装满,发酵激烈时葡萄皮会浮出液面的。并要经常把浮上来的皮按至液面下(利用东西压下*搅拌)。发酵时容器不能密封,酵母繁殖需要氧气,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排除,还要将上浮的果皮按入果液中进行搅拌,又要分次加糖搅拌等一系列的动作,都需要开盖才行。
(工业上只发酵葡萄汁时,严格控制温度在18-22度,时间为7-12天。如连皮、籽一起发酵,则控制在25-28度为好,让皮、籽里的色红素及丹宁充分释放。)
家庭自制葡萄酒没有其他工艺手段,要想酿出12度的酒,就需要加糖。糖加少了,影响发酵和酒精度。
加多了糖浓度太大,会使单细胞酵母的细胞壁渗透压过大,影响生长。而且加糖太多,到了七天糖还没消耗完,也可能使酵母还拼命繁殖发酵,使前发酵停不下来,会使后发酵过于激烈,密封困难。另外用冰糖也不理想,因为这种结晶糖溶解速度慢,会造成葡萄汁里一段时间内果液各处糖浓度不均匀,不利于均衡发酵。
第三阶段,
经过7天左右(第二次加糖后)第三次发酵。
此时,发酵逐渐转为平缓,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把糖消耗完毕后自然停止发酵,果皮不再浮上来,即达到止发酵点。
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然后用纱布,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
第三次发酵时间大约为7天,此时酒液已经澄清,也不再升起气泡。这时可对瓶内酒液进行倒瓶过滤(1-2次/约静止存放24小时虹吸一次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107/08/1197594_162397284.shtml字图部分),装进瓶中静置。
如果我们过度加糖,发酵迅速、激烈,有时恐怕7天以上不能完全达到止发酵点,这样果皮、籽浸泡时间过长,葡萄皮浸泡时间过长反而会吸收色红素,致使酒色降低。
家庭自制不能保证恒温,偶尔温度高些也不要紧,激烈发酵时不但可以听到沙沙声,温度有时会升到33度,还会闻到强烈的酒味。从这点可以看出土法酿酒最合适是在秋季。
第四阶段,
后发酵(要求不能与氧气接触)。装入清洁容器密封进行后发酵20-30天。
前发酵结束过滤后,要让酒液静止12小时,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后再密封。
密封后容器最好不留空隙,切断氧气,防止细菌侵入。同时要避光,防止酒色氧化变浅,所以,容器不能用透明的瓶,最好发酵时用软木塞密封装瓶(要求不能与氧气接触)。后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但如果加糖过多,7天后没达到止发酵点,酵母还在大量繁殖发酵,虽然过滤了,酒液还在大量冒二氧化碳气泡,此时如果马上密封,就会造成后发酵时瓶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
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
一般前发酵7天后,将果汁内的皮、籽用筛网或尼龙纱网布过滤取出,用滤纸再过滤一次,或待酒液静止12小时后用乳胶管虹吸方法吸出清纯酒液,装入清洁容器密封进行后发酵20-30天。温度最好在25度以下。
此时容器最好不留空隙,切断氧气,防止细菌侵入。也可在液面上加些食用酒精,酒精比重比葡萄酒小,浮在表面形成保护层隔断氧气。同时要避光,防止酒色氧化变浅,所以,容器不能用透明的瓶。
后发酵期间如果没彻底断氧,就有可能过度发酵而形成乙醛。如果孳生了酵母菌,则有可能变成葡萄醋。 后发酵时用软木塞密封装瓶:
后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
但如果加糖过多,7天后没达到止发酵点,酵母还在大量繁殖发酵,虽然过滤了,酒液还在大量冒二氧化碳气泡,此时如果马上密封,就会造成后发酵时瓶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所以前发酵结束过滤后,要让酒液静止12小时,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后再密封。
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上层的清纯酒液同样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再提纯一次。用不透光的酒瓶灌装,然后密封,存放温度最好在12度,酒瓶横躺或略微瓶口向下倾斜存放,可保存二年左右。
酿就经勾兑的红葡萄酒:
酒精发酵一般在1个礼拜左右就应该把皮渣过滤了。一般1个月后就可以喝了,最好是3个月(过冬)经过一段时间的隔氧、低温、静置、沉淀、过滤后喝更好。除渣后期的过滤,只需静放一段时间后,用虹吸法滤出上部清澈的酒液满瓶(尽量减少容器内的空气)、密封(隔氧)存放,丢掉底部沉淀。)
苹果酸-乳酸的发酵:不是必须。此工序对温度、酒的PH值等要求较高,只有在条件适宜(酸度、温度、酒度)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启动,不能启动苹-乳酸发酵的,可直接满瓶封存。苹-乳酸发酵应尽量隔氧(只出气不进气)。
六、储藏
经过静置澄清后的葡萄酒,用不透光的酒瓶(最好用橡木桶)灌装,然后密封,酒瓶横躺或略微瓶口向下倾斜,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存放(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13℃)。
至此,自酿的红葡萄酒制作过程基本完成了。按照这一方法所酿造的葡萄酒,味道和市场上的干红差不多。在长期存放后,仍有可能会有些许沉淀物,属正常现象,对人体无害。饮用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再加入一点白糖、蜂蜜或者柠檬酸,口感会更好,但应该即加即用。
家酿自制葡萄酒步骤总结: 1、选料; 2、清洗; 3、破碎;
4、第一次发酵24小时。装入清洁的非金属容器加盖不密封,在20-25度环境中放置24小时。
5、。第一次发酵24小时后加入一半的白糖,拌匀,并把葡萄皮按入果液中。第二次发酵3-4天。
6、再加入一半的白糖拌匀,并把浮起的葡萄皮按入果液中,第三次发酵7天左右。
7、7天左右第一阶段发酵停止,过滤去掉葡萄皮及籽。静止12小时,再过滤1-2次,然后装瓶密封20-30天进行第四次发酵。
8、第四次发酵(后发酵)结束后,再过滤一次装瓶密封,避光、低温、平躺保存。
(资料源于网络,谨慎使用) 律宝阅读天下祝你成功!